..续本文上一页动本基,但仍能广利有情,佛陀任运饶益众生的广大事业亦恒转不息。如是若仅有佛陀的悲愿力,而无众生自己的善缘力,这样仅靠一方之力仍然不能任运而起。比如日光,虽然遍照一切,但却不能照触被覆盖之地。如是佛光虽然无不遍照,但众生由前所造就的深重业障尚未消除,善根佛种尚未苏醒,仍然不能应化得度。反之由善根成熟之力,其内因外缘和合,自然获得佛力加持,速能出离生死,得涅槃究竟乐果。在以分别心推测时,表面上认为好象是报身与化身在作利有情,实际上佛化众生的二十七种事业之近取因,是依法身之功德力所感,《现证庄严论》中亦如是承许。若无法身,仅有报化色身,决定无有任运度利有情的能力。因为佛在度化众生时,是以智慧来作利众生的广大事业,此即法身之智,别无异称。菩萨在出定位中将此法身见为报身,凡夫则见为化身,实际上此法身刹那亦无毫许变迁,此无漏智亦刹那未离法界本性,所以佛陀任运度化众生的近取因主要是法身智。
丁贰(所得正觉之本体)分二:一、所依之身相;二、能依之功德差别。
戊壹(所依之身相)分三:一、法身;二、受用身;三、等流身。
己壹、法身
尽焚所知如干薪,诸佛法身最寂灭,
尔时不生亦不灭,由心灭故唯身证。
法身智慧如烈火般能尽焚烧一切二相所知境,如同干薪烧尽无余,是故诸佛法身最为寂灭,尔时法界的真实本性不生亦不灭,又由心与心所皆已灭尽的缘故,唯有报身方能证得法身智慧。
胜义中本无生灭,名言谛中轮回则由分别心所转,解脱的涅槃唯由智慧趣入,如是一切所知法的本性,唯有一切智智方能通彻了悟,此外二乘圣者与大乘菩萨皆不能圆满了达,其相续中还有所知障的缘故,因此自性不生行相的寂灭真实义,即是诸佛法身智。本论自释云:“智慧自性身,尽焚一切如同干薪的所知,所知既不生,其具不生行相之智,即是诸佛法身。”如《金刚经》云:“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此说诸佛于一切时安住法性,即是导师佛陀的胜义法身,又此法性,非二相之理所能识之。若认为胜义中仍有分别心灭尽、法身智慧现前等分别所相,则不仅非理,亦决定无有是处。因为佛地妙智所缘真实义中,分别的心与心所寂灭于法界的本性中,如水注入水无二一味故。经云:“曼殊师利,当知不生不灭,即是如来增语。”此智乃真实义境,诸心心所毕竟不转,唯依世俗安立,证彼佛果。《金刚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己贰、受用身
此寂灭身无分别,如如意树摩尼珠,
众生未空常利世,离戏论者始能见。
此亲证法身最为寂灭的受用身,虽无心与心所等分别,但仍能任运自在地广利有情,宛如三十三天的如意树,亦如龙王顶上的摩尼珠,尽管无有分别作意等勤作,仍然能成办众生的欲乐与所望,故此报身乃至世间众生未空、虚空未尽之际常久住世,任运自在地饶益世间有情。然而此报身唯有久修梵行、广积二资、远离了四边八戏的圣者方能现见。
证得法身之时,一切二取分别心悉已寂灭,从此以后再无此是凡夫、彼是菩萨等分别。虽无任何分别、意念、勤作等,但于饶益众生的广大事业仍能任运自在地成办,乃至整个轮回未空之际,恒住世间满足一切众生的需求与所望。如此相好端严的报身,为谁所见呢?即是远离四边八戏的圣者所能见之,非其余有戏论的诸异生类所能现见,其唯能现见化身。《皈依七十颂》云:“诸佛妙色身,相好极炽然,众生随自解,执为种种身,无量福资粮,所生彼色身,十地诸佛子,始能快先睹,此身受法乐,则是诸佛行。”宗喀巴大师的上师仁达瓦说:“七地以上的菩萨才能见到佛的报身。”自宗大法王无垢光尊者和全知麦彭仁波切皆说一地以上菩萨就能见到相好端严的圆满报身。此处尚应了知,十地菩萨在出定位中不见法身,唯见报身,是有极微细所知障尚未灭尽的缘故。
己叁(等流身)分三:二、身之一毛孔现示自一切行;二、于彼现示其余一切行;三、随欲自在圆满。
庚壹、身之一毛孔现示自一切行
能仁于一等流身,同时现诸本生事,
自身虽已久迁灭,明了无杂现一切。
何佛何刹能仁相,诸佛身行威力等,
声闻僧量如何行,诸菩萨身若何等。
演说何法自若何,如何闻法修何行,
作何布施供佛等,于一身中能普现。
如是持戒修忍进,禅定智慧昔诸生,
彼等无余一切行,于一毛孔亦能现。
能仁(佛陀)于一等流身的一毛孔中,同时能示现无始生死以来的一切本生事迹,自身的本生事迹虽然久已迁灭,但亦能在一刹那间明了无杂的任运显现。又往昔在因地间行菩萨道修行布施波罗密多时,曾于何佛何刹做过何等供侍,以及能仁如何示现降生等相于一身中皆能示现。诸佛身相、胜行、威力如何等,其眷属中声闻及诸僧伽等若干数量,复于正法如何修行而成。又彼佛刹诸菩萨众,相好端严之身受用衣食、卧具若何等事悉以明现,应化众生时,演说何乘妙法(为说三乘抑说一乘)等自若何行。如何闻受佛法,修何种菩萨大行,以衣食珍宝等资具作过何等布施,如何供侍佛陀、菩萨、声缘等,皆于彼身一毛孔中普能明清无杂的显现。此外还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波罗密多往昔诸生的本生事迹,彼等一切行径,于一毛孔中亦能显现无余。
报身又称等流身,龙树菩萨称其为法性所生身,《楞伽经》称其为法性等流身。佛的报身是法性所起之妙用故,如是不离法性或与法性等流,故为法性等流身。报身在示现之时,一般是从发心至真实入道,在五道十地中如何修行等无量生死的本生事迹皆如明镜中现色相般清晰了然地显现出来。由此可见,正觉佛陀所具无量不可思议之功德亦是通过精进闻思修行,清净一切障垢后才现前的,所以诸佛世尊乃为众生的究竟皈依处。
庚贰、于彼现示其余一切行
诸佛过去及未来,现在尽于虚空际,
安住世间说正法,救济苦恼众生者,
从初发心至菩提,一切诸行如己行,
由知诸法同幻性,于一毛孔能顿现。
如是三世诸菩萨,独觉声闻一切行,
及余一切异生位,一毛孔中能顿现。
诸佛世尊若已过去及于未来、现在住世,乃至尽于虚空际的无量诸佛,安住世间为众生演说微妙正法、救拔济度无量苦恼众生无有休停。《宝性论》云:“世尊体常住,以修无量因,众生界不尽,慈悲心如是。”无著菩萨云:“利益诸众生,自然无休息,如如意宝珠,满足众生心。一时同处住,满足所求意。”《现证庄严论》云:“三有各各中,种种利有情,清净平等身,变化流无断,尽轮回生死,事业无止息。”从彼最初发心至菩提果之间的一切诸行如上述自己之行(本生事迹)一样,浩瀚如虚空,广大如海洋,森罗万象,千形万类,如镜互照互含互摄而至无穷无尽。由知诸法等同虚幻无性故,从初发心学道,历经三贤十圣乃至正觉之间无量数劫之一切一切的显现法,于一毛孔中皆能明晰无杂的顿时显现。如是三世的诸大菩萨、独觉、声闻之一切行径以及其余一切异生位之诸行,在一毛孔中亦均能顿时显现。
比如一般的幻化师尚能以咒、药力等于自身中示现情器种种行相,何况诸佛菩萨。《华严经·入法界品》云:“譬如幻师现种种事,无来去处,但以幻力现种种事,此诸奇妙庄严法,亦复如是,无来无去,无住无著,不生不灭,但学菩萨智愿力故,现如是事。”因为诸大圣士长时修习缘起性空,已彻底了达诸法本性皆同幻化,事性全无差异,现空一味大平等故。如是已成正等正觉的佛陀悲愿宏深,究竟二智,能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决定不为任何时空所限故。不仅能随意任运地示现自己过去的一切本生事迹,且于他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以及三世一切诸大菩萨、独觉、声闻和三界六道中一切众生的诸般行径,亦于一刹那间顿时显现在一佛身的一毛孔中。就诸大菩萨在学道中如何修习六度万行等亦皆能在一毛孔中显现并清晰可辨、了了分明。《华严经·入法界品》云:“或见一毛孔,不可说佛刹,诸佛庄严身,佛子众围绕,为转正*轮,度脱诸群生,或于一毛孔,普见诸佛子,无数亿劫中,修习菩萨行,或于一一尘,悉见无量刹,或净或垢秽,诸行业所起,或见廬舍那,于彼转*轮,显现自在力,方便入涅槃,观察众生类,一切业烦恼,显现自在力,化之令解脱。”《华严·入法界品》云:“或见释迦文,初成等正觉,饶益诸群生,一切莫能测,或见为菩萨,供养一切佛,或住童子地,显现自在力,或见行施戒,忍辱勤精进,深入诸禅定,住慧方便地,或见究竟住,一切种智地,三昧陀罗尼,出生诸通明,或见无量劫,修习菩萨行,逮得不退转,甘露灌顶记。”
庚叁(随欲自在圆满身)分二:一、欲境自在;二、欲时自在。
辛壹、欲境自在
此清净行随欲转,尽空世界现一尘,
一尘遍于无边界,世界不细尘不粗。
佛陀的此等清净妙行随欲自然而转,尽虚空际的一切世界可以显现融于一微尘、一微尘亦能遍现于无边世界,同时世界既不变缩为细小,微尘亦不变增为粗大,微妙之极。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又云:“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又如米拉日巴尊者为方便调化弟子热穷巴的我慢心而示现希有神变,在一日飘降细雨之时,尊者钻入牛角中避雨,并唱道歌等皆能清晰见闻,极为奇妙的是尊者安住的牛角并未增大,而尊者的身体亦未缩小。如是巨细互不相碍,均各住本性而能随欲示现,故为欲境自在。《华严经》云:“如来一一毛孔中,一切刹尘诸佛坐,菩萨众会共围绕,演说普贤之胜行。如来安处菩提座,一毛示现多刹海,一…
《入中论日光疏(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