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萨迦派不共四加行
皈依
皈依是进入佛门的第一步, 是佛法大门的钥匙,非常的重要。
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主要区别之一就在于有没有皈依。没有皈依的人很难得到三宝的加持,尽管同样去行善积德,但是所积累的福报都是暂时的、有漏的、无常的,不能生生世世利益到我们,所以我们应该皈依三宝(佛法僧),依靠三宝的力量,而得到此生暂时的利益和究竟的解脱。
就有如我们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不仅需要一个指导方向的人,还要有一条通畅的道路以及同行的伙伴,才能圆满地到达目的地。同样,我们在人生的道路和解脱的道路上,也必须有指引我们方向的佛宝、所修之路的法宝以及修法伴侣的僧宝。
每个众生心相续的本性都是清净的,我们都希望看见自己清净的本性,得到快乐和自在。而唯有依止上师和三宝,实修神圣的佛法,才能让我们得到这样的快乐和自在,从而了知自己清净的本性。所以,从皈依开始,会让我们的生命有一个崭新的正确的方向。
众生因为畏惧来世会堕入三恶趣的痛苦中,或者畏惧今生的病痛、灾难、盗贼等等,想求得今生的无病、长寿、富足等而皈依,这属于世间的皈依,这样的皈依也有高低之分:
低下者信奉自在天、梵天等,以及妖魔鬼怪、山石树木等。这样的皈依对象是颠倒的,如无著菩萨云:
“自系轮回狱,世神孰堪依?”
还有:
“有因恐惧故,皈依山、林、路,
以及大树等,此非胜皈依。
若依此皈依,难离大怖畏。”
世间皈依中比较高上者,虽然其皈依的对象是三宝,但是心存世间,为谋求在今生和来世的怖畏中得到救护,或者希冀今生的幸福、来生得到天人果报而求皈依,这样,纵使皈依三宝,也不能从轮回中得到解脱。
所以在这里,我们讲的是出世间的不共之皈依,主要是萨迦派无上密乘的皈依。
有关皈依境的观修方式,宣讲如下:
在舒适的坐垫上,以毗卢七支坐安坐。气息不应如气喘般急促,应以稍微休息的状态而呼吸,修正自相续中三毒的恶念以及恶劣的动机,然后专注于观想自己所处地方的外境如屋舍等,一切都如云烟一般消散于虚空,无影无踪,凡俗的现象尽皆消灭于法界之中,由于这样的状态,由智慧所成刹土完全清净。如此观想并念诵:
“不净能所化空状态中,一切地基珍宝吠琉璃,
绽青光泽金纹纵横灿,甘露湖沼绿树花端艳,
幻化禽鸟喧鸣正法音,虹光幕殿香馥烟袅袅,
普降天质缤纷妙花雨,净土庄严悉皆圆满中,
智慧自显所成如意树,枝叶扶疏花果杂缀饰,
仅以意念即降满愿雨,种种四瓣开放莲蕊中,
珍宝狮座莲华日月上,诸佛总集根本上师尊,
一切部主金刚持无别,身色青色一面二臂尊,
金刚铃杵交持于心间,各种宝饰骨饰着锦缎,
头发深青结髻垂发辫,金刚跏趺受用圆满身,
极其欢喜微笑面视我,前起依次传承诸上师,
示现金刚持相右环住,面前莲瓣四续诸本尊,
右瓣一切报化身诸佛,后瓣法教经函堆如山,
左瓣之上不可思议众,菩萨居士比丘相安住,
复又上师本尊与诸佛,菩萨声闻勇父空行众,
护法财神堪为皈依境,遍布虚空显现聚如云,
面前大地自己与父母,六道有情现为人遍布,
直至菩提专一期盼望,以身口意恭敬而皈依。
我与虚空众之诸有情,从今乃至证得菩提间,
皈依十方三时之诸佛,身语意及功德事业性,
八万四千法门之根源,一切神圣僧伽之共主,
至尊根本传承诸上师”
观想上述皈依境并念诵之后,念诵以下的吉祥萨迦之皈依文:
“巴滇喇嘛唐巴南拉嘉苏企哦,
卓贝桑杰炯滇叠南拉嘉苏企哦,
丹贝却南拉嘉苏企哦,
帕贝根顿南拉嘉苏企哦。”
以上为藏文发音,其中文之意为:
“皈依具德诸上师,皈依圆满诸佛陀,
皈依一切微妙法,皈依圣神僧伽众。”
上述之四句皈依文,在加行中应念诵十万遍(可以与大礼拜一起进行),念诵藏文发音或者中文均可。
在自己前方所观想的皈依境中,面前为自身,自己右方的男众为今生父亲,左方为今生的母亲,身前为让自己生起瞋心的敌人,以及看不见的损恼之魔,周围是六道众生及中阴之间的一切有情,都显现为能言知意的人身,有如大筵会一般,辐辏聚会,森然罗布而住,自己与一切大众均身恭敬而顶礼、合掌;语恭敬而念诵皈依文,意恭敬而无论产生任何顺逆、起伏、苦乐、善恶、病苦,思维除上师及三宝外,别无皈依救护、依怙、倚恃、希冀等依止之处,从现在起直至证得菩提藏间,将信仰托付于汝,心不倚父托母,亦不刚愎自断,只有依上师与三宝,除此之外,不冀望其他皈依之处,所思之念,汝悉垂知,恭敬信解专一而行皈依。
最后,收摄皈依境,合掌于心间,念诵如下:
“顶礼皈依上师三宝尊,祈请众尊加持我相续,
顶礼皈依上师最胜尊,佛法僧伽无上三宝尊,
祈请由汝加持赐予我,以及一切有情身语意,
加持我心趋向于正法,加持正法受持于正道,
加持消除道上之幻相,加持幻相升现为法界,
加持破斥非法诸分别,加持生起慈心与悲心,
加持娴熟二种菩提心,加持速速得证正觉果,
皈依境众放射五彩光,照射自他净二障习气,
圆二资粮证无漏虹身,心性成法身后归刹土,
周环众尊化光入上师,由上而下化光至心间,
青色光团如日光炽热,由顶融入加持我相续。
以此善业一切士,圆满福慧二资粮,
福德智慧所出生,殊胜二身愿得证。”
由于恳切祈请的缘故,皈依境诸众尊心间放射出太阳一般的灿烂光,照耀自身周围的一切有情众生,立即消除众生的二障(烦恼障和所知障)及习气,圆满福慧二资粮。心成为无分别的法身,身成为无漏的大乐身,如大鹏金翅鸟腾空振翅而去,于十方各佛刹土利益众生后,皈依境中僧宝体性的诸尊化成白光后,融入自己顶门,清净一切身的罪障;法宝体性的语教经函化成红光后,融入喉间,清净一切语的罪障;上师及佛宝体性的主尊金刚总持身,由上方头发化光渐次下融,下方狮座化光渐次上融,上下之光合融于心间,成为青光,具有大乐的自性,散发万千太阳的灿烂光芒,以盈盈欲滴的状态融入自己心间,清净意的罪障及习气。之后观想上师三宝的身语意,与自己的三门无二无别,在这样的状态中,执持不失,尽量凝然久住。
皈依三宝是一切善法的基础,任何人只要皈依,就种下了解脱的种子,会远离颠倒的梦想,善业增长,成为一切戒律的基础,一切功德的根源,《皈依七十颂》中云:
“虽有一切戒,非皈依不具。”
《无垢经》中云:
“皈依之福德,若有形色者,
充满虚空界,尤当超过之。”
发心
不共加行修法阶段中的“发菩提心”,说起来十分简单,但是能从自己内心真正生起菩提心,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发菩提心者必须彻底放下自私自利的心,而我们从无始以来到现在,自私心和我执对我们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想将其立即连根铲除,自然绝非易事。
对于一个大乘的修行者来说,可以通过一些修行方法逐渐在自己的内心培养菩提心,比如先观修慈悲心等等。关于观修慈悲心和菩提心的方法,《道果前行引导文---三现分庄严论》中有详细的讲解,大家可以参考来修。
发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基础,不发菩提心就无法修大乘法。有许多人曾听闻过密法、接受过灌顶,也有很多是念佛或坐禅的人。那么,现在我们回头看一看,当你去接受灌顶或者念佛、坐禅时,是出于好奇心?还是觉得接受灌顶后,就会有一些前所未有的收获?你是为了解脱自己的生死,还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或许很多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那么,无论是为自己的解脱,还是为自己的健康长寿,所修的都根本不是大乘法。你自以为得到了灌顶,实际上并没有。灌顶是大乘的灌顶,但因为接受灌顶的人没有发菩提心,就不能成为大乘的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灌顶。所以,大家一定要了知菩提心的重要性。没有菩提心,就不可能修大乘法。
在我们的四加行之中,关于发心的念诵如下:
“救度如母众生轮回故,我当得证圆满菩提果,
是故于诸正觉一切道,受持甚深瑜伽而行持,
顶礼一切诸佛与佛子,忏悔自他罪障集善业,
为利等虚空众回向力,舍八无暇愿圣道现前,
凡有住此三有众群生,积集资粮于极乐世界,
最上净土莲花中化身,愿从圆满正觉得胜乘。”
金刚萨埵
总体来说,在轮回之中一切的痛苦和烦恼都源于我们累劫以来的习气和罪障,所以,如想成就,就需要在前行时特别修习消除罪障的密咒,如寂天菩萨云:
“罪业未净前,吾身或先亡,
云何脱此罪,故祈速救护。”
关于净治罪障的方法,在显密经续中虽有众多说法,但是在一切法中最殊胜的,是上师金刚萨埵的修诵,特别是违犯了密咒之根本戒及三昧耶戒后,修持金刚萨埵能够令罪业不增长,并通过忏悔得到消除,从而使我们在修行道路上,不受违缘的阻碍。阿阇黎蒋巴札巴云:
“若有犯违堕,以百字加持,
至诸时不渝,近住清净业,
带悔不增罪。”
金刚萨埵的具体观修方法如下:
在自己凡夫之身的顶门上,约一卡指之际的虚空中,有不染轮回诸法的白色八瓣莲花,含蕊带梗,莲梗触及自身顶门的梵穴,莲蕊中央代表菩提心的增长,所以是白色满月坛城,于其上,刹那显现出体性为三时诸佛总集的金刚萨埵吉祥黑鲁嘎,身量大小约一卡指,身色白如秋月,方便智慧双运,双手持金铃杵拥佛母,六度清净的缘故所以六种骨饰庄严,双足金刚跏趺坐,金刚萨埵的头顶上有一尊小金刚萨埵,为种姓部主顶饰庄严,其怀中佛母金刚慢母,身白色右手持钺刀,左手持颅器拥佛父颈,双腿蜷勾环佛父腰。
佛父心间有白…
《吉祥萨迦派不共四加行(堪布泽仁扎西 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