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薩迦派不共四加行
皈依
皈依是進入佛門的第一步, 是佛法大門的鑰匙,非常的重要。
佛教徒與非佛教徒的主要區別之一就在于有沒有皈依。沒有皈依的人很難得到叁寶的加持,盡管同樣去行善積德,但是所積累的福報都是暫時的、有漏的、無常的,不能生生世世利益到我們,所以我們應該皈依叁寶(佛法僧),依靠叁寶的力量,而得到此生暫時的利益和究竟的解脫。
就有如我們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們不僅需要一個指導方向的人,還要有一條通暢的道路以及同行的夥伴,才能圓滿地到達目的地。同樣,我們在人生的道路和解脫的道路上,也必須有指引我們方向的佛寶、所修之路的法寶以及修法伴侶的僧寶。
每個衆生心相續的本性都是清淨的,我們都希望看見自己清淨的本性,得到快樂和自在。而唯有依止上師和叁寶,實修神聖的佛法,才能讓我們得到這樣的快樂和自在,從而了知自己清淨的本性。所以,從皈依開始,會讓我們的生命有一個嶄新的正確的方向。
衆生因爲畏懼來世會墮入叁惡趣的痛苦中,或者畏懼今生的病痛、災難、盜賊等等,想求得今生的無病、長壽、富足等而皈依,這屬于世間的皈依,這樣的皈依也有高低之分:
低下者信奉自在天、梵天等,以及妖魔鬼怪、山石樹木等。這樣的皈依對象是顛倒的,如無著菩薩雲:
“自系輪回獄,世神孰堪依?”
還有:
“有因恐懼故,皈依山、林、路,
以及大樹等,此非勝皈依。
若依此皈依,難離大怖畏。”
世間皈依中比較高上者,雖然其皈依的對象是叁寶,但是心存世間,爲謀求在今生和來世的怖畏中得到救護,或者希冀今生的幸福、來生得到天人果報而求皈依,這樣,縱使皈依叁寶,也不能從輪回中得到解脫。
所以在這裏,我們講的是出世間的不共之皈依,主要是薩迦派無上密乘的皈依。
有關皈依境的觀修方式,宣講如下:
在舒適的坐墊上,以毗盧七支坐安坐。氣息不應如氣喘般急促,應以稍微休息的狀態而呼吸,修正自相續中叁毒的惡念以及惡劣的動機,然後專注于觀想自己所處地方的外境如屋舍等,一切都如雲煙一般消散于虛空,無影無蹤,凡俗的現象盡皆消滅于法界之中,由于這樣的狀態,由智慧所成刹土完全清淨。如此觀想並念誦:
“不淨能所化空狀態中,一切地基珍寶吠琉璃,
綻青光澤金紋縱橫燦,甘露湖沼綠樹花端豔,
幻化禽鳥喧鳴正法音,虹光幕殿香馥煙袅袅,
普降天質缤紛妙花雨,淨土莊嚴悉皆圓滿中,
智慧自顯所成如意樹,枝葉扶疏花果雜綴飾,
僅以意念即降滿願雨,種種四瓣開放蓮蕊中,
珍寶獅座蓮華日月上,諸佛總集根本上師尊,
一切部主金剛持無別,身色青色一面二臂尊,
金剛鈴杵交持于心間,各種寶飾骨飾著錦緞,
頭發深青結髻垂發辮,金剛跏趺受用圓滿身,
極其歡喜微笑面視我,前起依次傳承諸上師,
示現金剛持相右環住,面前蓮瓣四續諸本尊,
右瓣一切報化身諸佛,後瓣法教經函堆如山,
左瓣之上不可思議衆,菩薩居士比丘相安住,
複又上師本尊與諸佛,菩薩聲聞勇父空行衆,
護法財神堪爲皈依境,遍布虛空顯現聚如雲,
面前大地自己與父母,六道有情現爲人遍布,
直至菩提專一期盼望,以身口意恭敬而皈依。
我與虛空衆之諸有情,從今乃至證得菩提間,
皈依十方叁時之諸佛,身語意及功德事業性,
八萬四千法門之根源,一切神聖僧伽之共主,
至尊根本傳承諸上師”
觀想上述皈依境並念誦之後,念誦以下的吉祥薩迦之皈依文:
“巴滇喇嘛唐巴南拉嘉蘇企哦,
卓貝桑傑炯滇疊南拉嘉蘇企哦,
丹貝卻南拉嘉蘇企哦,
帕貝根頓南拉嘉蘇企哦。”
以上爲藏文發音,其中文之意爲:
“皈依具德諸上師,皈依圓滿諸佛陀,
皈依一切微妙法,皈依聖神僧伽衆。”
上述之四句皈依文,在加行中應念誦十萬遍(可以與大禮拜一起進行),念誦藏文發音或者中文均可。
在自己前方所觀想的皈依境中,面前爲自身,自己右方的男衆爲今生父親,左方爲今生的母親,身前爲讓自己生起瞋心的敵人,以及看不見的損惱之魔,周圍是六道衆生及中陰之間的一切有情,都顯現爲能言知意的人身,有如大筵會一般,輻辏聚會,森然羅布而住,自己與一切大衆均身恭敬而頂禮、合掌;語恭敬而念誦皈依文,意恭敬而無論産生任何順逆、起伏、苦樂、善惡、病苦,思維除上師及叁寶外,別無皈依救護、依怙、倚恃、希冀等依止之處,從現在起直至證得菩提藏間,將信仰托付于汝,心不倚父托母,亦不剛愎自斷,只有依上師與叁寶,除此之外,不冀望其他皈依之處,所思之念,汝悉垂知,恭敬信解專一而行皈依。
最後,收攝皈依境,合掌于心間,念誦如下:
“頂禮皈依上師叁寶尊,祈請衆尊加持我相續,
頂禮皈依上師最勝尊,佛法僧伽無上叁寶尊,
祈請由汝加持賜予我,以及一切有情身語意,
加持我心趨向于正法,加持正法受持于正道,
加持消除道上之幻相,加持幻相升現爲法界,
加持破斥非法諸分別,加持生起慈心與悲心,
加持娴熟二種菩提心,加持速速得證正覺果,
皈依境衆放射五彩光,照射自他淨二障習氣,
圓二資糧證無漏虹身,心性成法身後歸刹土,
周環衆尊化光入上師,由上而下化光至心間,
青色光團如日光熾熱,由頂融入加持我相續。
以此善業一切士,圓滿福慧二資糧,
福德智慧所出生,殊勝二身願得證。”
由于懇切祈請的緣故,皈依境諸衆尊心間放射出太陽一般的燦爛光,照耀自身周圍的一切有情衆生,立即消除衆生的二障(煩惱障和所知障)及習氣,圓滿福慧二資糧。心成爲無分別的法身,身成爲無漏的大樂身,如大鵬金翅鳥騰空振翅而去,于十方各佛刹土利益衆生後,皈依境中僧寶體性的諸尊化成白光後,融入自己頂門,清淨一切身的罪障;法寶體性的語教經函化成紅光後,融入喉間,清淨一切語的罪障;上師及佛寶體性的主尊金剛總持身,由上方頭發化光漸次下融,下方獅座化光漸次上融,上下之光合融于心間,成爲青光,具有大樂的自性,散發萬千太陽的燦爛光芒,以盈盈欲滴的狀態融入自己心間,清淨意的罪障及習氣。之後觀想上師叁寶的身語意,與自己的叁門無二無別,在這樣的狀態中,執持不失,盡量凝然久住。
皈依叁寶是一切善法的基礎,任何人只要皈依,就種下了解脫的種子,會遠離顛倒的夢想,善業增長,成爲一切戒律的基礎,一切功德的根源,《皈依七十頌》中雲:
“雖有一切戒,非皈依不具。”
《無垢經》中雲:
“皈依之福德,若有形色者,
充滿虛空界,尤當超過之。”
發心
不共加行修法階段中的“發菩提心”,說起來十分簡單,但是能從自己內心真正生起菩提心,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爲發菩提心者必須徹底放下自私自利的心,而我們從無始以來到現在,自私心和我執對我們的影響已經根深蒂固,想將其立即連根鏟除,自然絕非易事。
對于一個大乘的修行者來說,可以通過一些修行方法逐漸在自己的內心培養菩提心,比如先觀修慈悲心等等。關于觀修慈悲心和菩提心的方法,《道果前行引導文---叁現分莊嚴論》中有詳細的講解,大家可以參考來修。
發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基礎,不發菩提心就無法修大乘法。有許多人曾聽聞過密法、接受過灌頂,也有很多是念佛或坐禅的人。那麼,現在我們回頭看一看,當你去接受灌頂或者念佛、坐禅時,是出于好奇心?還是覺得接受灌頂後,就會有一些前所未有的收獲?你是爲了解脫自己的生死,還是爲了利益一切衆生?你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或許很多人的目的就是爲了自己。那麼,無論是爲自己的解脫,還是爲自己的健康長壽,所修的都根本不是大乘法。你自以爲得到了灌頂,實際上並沒有。灌頂是大乘的灌頂,但因爲接受灌頂的人沒有發菩提心,就不能成爲大乘的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灌頂。所以,大家一定要了知菩提心的重要性。沒有菩提心,就不可能修大乘法。
在我們的四加行之中,關于發心的念誦如下:
“救度如母衆生輪回故,我當得證圓滿菩提果,
是故于諸正覺一切道,受持甚深瑜伽而行持,
頂禮一切諸佛與佛子,忏悔自他罪障集善業,
爲利等虛空衆回向力,舍八無暇願聖道現前,
凡有住此叁有衆群生,積集資糧于極樂世界,
最上淨土蓮花中化身,願從圓滿正覺得勝乘。”
金剛薩埵
總體來說,在輪回之中一切的痛苦和煩惱都源于我們累劫以來的習氣和罪障,所以,如想成就,就需要在前行時特別修習消除罪障的密咒,如寂天菩薩雲:
“罪業未淨前,吾身或先亡,
雲何脫此罪,故祈速救護。”
關于淨治罪障的方法,在顯密經續中雖有衆多說法,但是在一切法中最殊勝的,是上師金剛薩埵的修誦,特別是違犯了密咒之根本戒及叁昧耶戒後,修持金剛薩埵能夠令罪業不增長,並通過忏悔得到消除,從而使我們在修行道路上,不受違緣的阻礙。阿阇黎蔣巴劄巴雲:
“若有犯違墮,以百字加持,
至諸時不渝,近住清淨業,
帶悔不增罪。”
金剛薩埵的具體觀修方法如下:
在自己凡夫之身的頂門上,約一卡指之際的虛空中,有不染輪回諸法的白色八瓣蓮花,含蕊帶梗,蓮梗觸及自身頂門的梵穴,蓮蕊中央代表菩提心的增長,所以是白色滿月壇城,于其上,刹那顯現出體性爲叁時諸佛總集的金剛薩埵吉祥黑魯嘎,身量大小約一卡指,身色白如秋月,方便智慧雙運,雙手持金鈴杵擁佛母,六度清淨的緣故所以六種骨飾莊嚴,雙足金剛跏趺坐,金剛薩埵的頭頂上有一尊小金剛薩埵,爲種姓部主頂飾莊嚴,其懷中佛母金剛慢母,身白色右手持钺刀,左手持顱器擁佛父頸,雙腿蜷勾環佛父腰。
佛父心間有白…
《吉祥薩迦派不共四加行(堪布澤仁紮西 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