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講解(阿貝仁波切·講解 堪布澤仁紮西·譯)

  普賢行願品講解

  薩迦大堪布阿貝仁波切 講解

  堪布澤仁紮西 譯

  堪布阿貝仁波切略傳

  堪布阿貝仁波切于1927年出生于西康東部的德格一地,一出生就被認證爲噶瑪噶舉傳承--八蚌寺堪布且汪般珠的轉世靈童,但由于仁波切的父母均爲虔誠的薩迦派弟子,因此並未接受這個轉世認證,而是讓仁波切進入了宗薩佛學院,這所佛學院曾經蘊育出許多當代的佛學大師,是一所享有盛名的薩迦佛教大學。

  他依止喋雄·貢噶登貝·迦遷仁波切以及第二世宗薩欽哲蔣揚·卻吉羅卓仁波切爲根本上師,並跟隨這兩位大善知識學習顯密教法。

  阿貝仁波切在宗薩大學進修多年,由于在校成績優異,因此在他求學期間,便已兼任了講師一職。

  從宗薩大學畢業後,阿貝仁波切回到他最初求學的色瓊寺,成爲該寺的住持,也就是藏語所說的“堪布”。色瓊寺是距今約七百多年前,由薩迦五祖法王八思巴創建的。這個寺院在創建之初除了寺院外,還有一個附屬的佛學院以及一個閉關中心,遺憾的是在文革時期都遭到了破壞。直到1992年,在阿貝仁波切的努力下,該寺院才得以重建。

  堪布阿貝仁波切在藏密四大教派顯密教法的聞、思、修上都極有心得,因此爲衆人所景仰,被公認爲一位卓越的學者和行者,尤其以持戒精嚴、謹守密乘叁昧耶戒而爲人稱道。

  1964年,現任薩迦法王在北印度慕蘇裏,建立了薩迦派的根本道場,同時開始跟隨阿貝仁波切研讀密續,圓滿接受了諸多教法,同時進一步研讀了中觀哲學、詩詞、文法和曆算等科目。這樣的教授一直持續到1967年,阿貝仁波切應邀前往錫金方才中止。

  薩迦法王深感傳播薩迦教法的緊迫性,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下,于1972年開辦了當時藏傳佛教中第一所佛學院---薩迦佛學院,薩迦僧侶們才能夠得以系統地學習因明、哲學、心理學、密續等課程,延續了西藏佛教優良的教育傳統。

  原擬長期在山居閉關修行的阿貝仁波切,在薩迦法王的極力勸請下,毅然舍棄閉關計劃,入世教化衆生,擔任了薩迦佛學院第一任院長兼首席講師,肩負起教育及管理校務的重任。

  薩迦佛學院創建之初,是在一處租來的房子裏,老師也只有阿貝仁波切以及另一位英文老師。在創校前七年的時間裏,學院因經費問題被迫搬遷了叁次。

  負責學生一切飲食、生活、上課所需的院長阿貝仁波切,身上常常僅有幾百盧比。面對著龐大的日常開銷,實在捉襟見肘,讓仁波切深感無助。

  除了物質上的匮乏外,學院周邊還充斥著不信佛法的印度教徒,他們以睡釘床、吞刀吐劍、埋地入水不死等種種苦行和瑜珈術爲能事,對佛學院師生的態度並不友善。

  直到某日,阿貝仁波切不經意地在他們面前展現了高度的修證,才讓諸印度教徒驚歎不已,深知昔時玩弄的僅僅是雕蟲小技,從此心服口服,不再來學院騷擾。

  1980年,在薩迦法王和堪布阿貝仁波切等大德們的四方奔走籌集下,海內外的施主們共同發心,終于買下了一塊地,重新修建了薩迦佛學院,學院才最終穩定下來。阿貝仁波切和學生們親自動手參與學院的建設,從一磚一瓦到一草一木,無不傾注了他的心血。

  在阿貝仁波切的指導下,薩迦佛學院培育出了一大批堪布、格西,其中不乏像第叁世宗薩欽哲仁波切這樣當代著名的大德。有多位學生在畢業後,緊接著完成了傳統的叁年閉關,證明了學院的教育是教、證並重,毫不偏廢的。

  此外,學院的畢業生中,還有人到美國哈佛大學進修比較宗教學的博士學位,這也是西藏人到世界一流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開始。

  這一切,都使薩迦佛學院被公認爲當代藏密四派中,師資、學生素質最優的高級佛學院。

  阿貝仁波切擔任薩迦佛學院院長一職長達十二年之久,直到1984年,第一屆畢業生堪能執掌學院的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後,他才退休,繼續他個人的長期閉關修行。

  他身爲當代薩迦法王、宗薩欽哲仁波切與薩迦派諸多大寺堪布、金剛上師的親教師,聲名遠揚海內外,卻真正做到了不慕名利、輕車簡從、隨遇而安、毫無排場。

  即使普通信衆來請求仁波切爲佛像裝藏,他也一定事必躬親,從不讓身邊的侍者代勞;每次修習火供,一定會親手繪製壇城,並且尤其注意保密性,不會使未受該法灌頂的人見到。所需的材料如果沒有,甯肯費時費力去尋找,也從不輕易用其他物品替代。

  由于仁波切守戒極嚴,如實恪遵一切密法的叁昧耶戒,因此,甚至連與他同住多年的學生、侍者都不知道阿貝仁波切到底主修什麼法。

  堪布阿貝仁波切雖然從未正式接受轉世身份的認定,但是他的所學、所修,堪爲人師而問心無愧。他身具一切密法傳承,但絕不輕傳灌頂,精通藏密四派的顯密教法,卻非器不說。

  薩迦法王、宗薩欽哲仁波切等諸多法教的執持者,都對他推崇倍至,竹巴噶舉派欽哲依喜仁波切,更是由衷贊歎阿貝仁波切是當代最博學、最精通佛法的大師。

  2010年12月28日,當代最尊貴的大堪布阿貝仁波切于尼泊爾示現圓寂,心趨入法界。

  

目錄

  序 《普賢行願品》原文

  第一章 初義

  一、前言

  二、解釋此經之名而心生歡喜

  叁、爲趣入此經而頂禮本尊

  第二章論義

  一、以七支供養的前六支來積累回向的善根

  1、頂禮支

  (1)略說

  (2)詳說

  2、供養支

  (1)有上的供養

  (2)無上的供養

  3、忏悔支

  4、隨喜支

  5、請轉法論支

  6、祈請住世支

  二、爲了利他而把最後的分支所積累的善根做回向

  以前六支所積累的善根做回向

  1、簡要的回向

  2、詳細的回向

  (1)清淨意樂之願

  A、供養諸佛之願

  B、嚴淨刹土之願

  C、利樂有情衆生之願

  (2)不忘失菩提心之願

  A、具足順緣之願

  (A)常得出家之願

  (B)修持淨戒之願

  (C)以各種語言傳法之願

  (D)勤修善業之願

  B、斷除違緣之願

  (3)不染汙過患而于輪回中投生之願

  (4)利樂衆生之願

  (5)披精進盔甲之願

  (6)同修際會之願

  (7)依止善知識並令其歡喜之願

  (8)常見如來于彼供養之願

  (9)執持正法之願

  (10)得功德藏之願

  (11)趣入並嚴淨刹土之願

  A、趣入證見法界之願

  B、趣入佛刹之願

  C、趣入佛語之願

  D、趣入轉*輪之願

  E、趣入一念入諸劫之願

  F、趣入諸佛行境之願

  G、嚴淨佛刹之願

  H、趣入親近未來諸佛之願

  (12)得不可思議力量之願

  (13)得淨所斷智慧之願

  (14)行諸佛事業之願

  (15)隨學諸佛菩薩之願

  A、隨學諸佛之願

  B、隨學諸菩薩之願

  (A)略說

  (B)廣說

  a、隨學普賢菩薩

  b、隨學文殊菩薩

  (16)總體的發願

  3、總體的回向

  (1)發願的範圍

  (2)《普賢行願品》的功德

  A、此生的功德

  (A) 得到廣大的福報

  (B) 現見如來的功德

  (C)與菩薩同等的功德

  (D)清淨業障的功德

  B、來生的功德

  (A) 暫時的功德

  (B) 究竟的功德

  C、此生和來生功德的總括

  叁、詳細解釋回向

  1、趣入菩薩智而做回向

  2、趣入佛智而做回向

  3、爲往生淨土而做回向

  4、爲得到授記而做回向

  5、爲利益衆生的諸多事業而做回向

  第叁章末義

  一、讀誦此經的功德回向他人

  1、願實現衆生暫時的心願

  2、願衆生得到究竟的佛果

  3、以藏文版本的的願來結尾

  二、此經的後跋

  

  《普賢行願品》是《華嚴經》的精華所在,在漢藏各傳承中備受尊崇。除了華嚴宗依《華嚴經》自成一派之外,修持普賢行願是往生淨土的殊勝正因,因此《華嚴經》也是淨土宗的重要經典,是淨土五經之一。

  此外,《普賢行願品》和密宗的關系也非常密切,密宗的儀軌幾乎沒有不依據十大行願來構成的,其中都融攝了普賢的七支供養。

  傳說中,佛陀當年所講的般若法,有一部分被龍王請到了龍宮。在佛陀涅槃六百年後,龍樹菩薩以神通之力來到龍宮,在那裏見到了上、中、下叁種《華嚴經》的版本,上本有十個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的偈頌;中本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下本有十萬偈,四十八品。龍樹菩薩把下本《華嚴經》記持在心,從龍宮返回後,就把它寫了出來,從此流傳于人間。

  《華嚴經》是經中之王,經中之海,而《普賢行願品》則是《華嚴經》的關鍵和精華,文約義豐,法門廣大。所以,一旦讀誦受持,就會在自相續中播下成就的種子,對《普賢行願品》生起信解的功德,遠遠超越了所有財物的供養。

  經中說,以充滿十方無量世界的上妙七寶及人天的最勝安樂,布施所有衆生、供養所有叁世諸佛菩薩,即使經曆佛刹極微塵數劫的時間來做這樣的供養,所獲的功德,和聽聞《普賢行願品》一經于耳能生信的功德也萬不可比。可見讀誦受持《普賢行願品》的功德是多麼不可思議。

  《普賢行願品》的藏譯版本中,有印度諸論師的著作五種:龍樹菩薩所著的《賢行願王大會疏》;陳那論師所著的《普賢行願義攝》;釋迦親友所著的《賢行願王廣注》;莊嚴賢所著的《賢行願王廣注》;世親菩薩所著的《賢行願注》。

  《普賢行願品》的內容,從廣義來說,就是《華嚴經》的內容,告訴我們證見法界要通過修十大行願來證入。這十大行願是:

  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忏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恒順衆生,普皆回向。

  總之,此經以十大行願爲诠釋的內容,以證入華嚴法界爲旨趣,以利益廣大有情的意樂爲法門,以往生淨土爲方便,爲我們展示了佛法的精妙。

  這部經是成就佛果必不可少的一個助因,尤其是在登上初地果位的時候,更需要多次讀誦受持。

  大堪布阿貝仁波切是當今薩迦法王的主要上師,是一位學修並重,有極高修證的學者,也是一位顯密圓融…

《普賢行願品講解(阿貝仁波切·講解 堪布澤仁紮西·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