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提道次第--显明佛陀密意(堪布泽仁扎西 译)▪P12

  ..续本文上一页然观修,也无法断除我执的根本;即使断除了,也不具善巧方便,从而堕入声闻和缘觉的寂灭中等,有着诸多的过失。

  (二)对治自性的分别分析 此内容分二:1因的对治;2果的对治。

  1因的对治

  邪慧的因是无明,其助缘是敬信邪恶的师友。如《释量论》中所说:

  “无明乃患根,彼即坏聚见。”

  其助缘是敬信邪恶的师友,也如在《释量论》中所说:

  “此亦有人说,恶性遍黑暗。”

  佛经中记载:佛问弟子:“是谁让你遭受如此的痛苦?”弟子回答:“是邪恶的师友•••”如此等等,详细地讲了很多。

  因此,我们在断除邪慧的方法上努力闻思,如在经中所说:

  “听闻断非实,遣除诸罪恶,

  增长诸智慧,最终得涅磐。”

  又说:

  “听闻增胜观。”

  所以,依闻法而能减少无明的习气,而像这样的闻法也要依止一位能无误的讲说三藏和四密续的善知识,从这样的善知识处来听法。如果所讲述的法不符合三藏和四密续,只是类似于佛法,这样,即使暂时的行为看起来是善妙的,也不可以依止这样的上师,就有如挂着野兽的尾巴实际却卖驴肉,或者就像猎人装扮成沙门,或者用诱饵来引诱猎物进入洞穴等等,有很多这样的比喻来说明这样的状况。

  2果的对治 分二:(1)驳斥错乱的智慧;(2) 成立无误的智慧。

  (1)驳斥错乱的智慧 分二:A驳斥异部(外道)的理论; B 驳斥自宗的邪分别。

  A驳斥异部(外道)的理论

  虽然外道有很多不可思议的邪见,但归纳来说可以分为常见和断见两种。常见的分为四种:吠陀派、数论派、胜论派和能尽派。

  断见只有一个“这方美”派(也叫顺世派,古印度时佛教以外的一个宗教派系,主张没有来世,没有业果,只讲今生的一个断见派)。对于这些外道的理论,在西藏的善知识们曾做过很多的分析,从而指出了外道的很多错误:因,是由我执而生起;缘,是指被邪恶的师友所摄受;本质,是指他们承认常见和断见。

  四种常见的主张,是认为“我”是常有的,这个常有的“我”被业力和烦恼束缚时叫做轮回,束缚松开的时侯叫做解脱。

  断见派则认为,存在的“我”,死后即为断灭,他们不承认被束缚的轮回和所谓的解脱。

  如果驳斥这些观点,简略来说,首先应断除补特迦罗(人我执)的“我”和法我执的“我”,了知一切法没有自性,从而脱离常见和断见。

  B驳斥自宗的邪分别 分三:(A)驳斥执持声闻的宗;(B)驳斥执持大乘不了义法为了义法的见解;(C)驳斥所谓的非声闻和非大乘的佛教

  (A)驳斥执持声闻的宗

  执持声闻的宗派分有部派和经部派两种。

  (B) 驳斥执持大乘不了义法为了义法的见解

  大乘分为唯识和中观两大派,其中唯识又分为实相派和假相派两种;中观又分为自续派和应成派两种。这些宗派,如果堕入有和无的边,即使他们承认中观, 也必须要驳斥,因为他们还没有超越常见和断见的边。对这些宗派的详细的驳斥方法,可以在我所写的《量理宝藏论》和《宗派分析》里仔细了解。

  (C) 驳斥非声闻和非大乘的佛教 此部分内容分四:a驳斥先前在汉地的宗派; b驳斥跟随此派的后世宗派; c驳斥把当今著名的唯识假相派的观修当作大手印的宗派; d驳斥把似乎的智慧度立为大手印的宗派。

  a驳斥先前汉地宗派

  国王赤松德赞时期,汉地的比丘说:“某些词语没有什么意义,通过名言上的法不能成佛,如果能了知心就叫做“万应丹”。”他所写的论典《禅定睡轮》、《禅定之堤》、《复堤》《见地之封面》《八十经凭证》,在整个藏区,“万应丹”之法很兴盛,但是此法不符合印度的教法。后来国王迎请法师益西旺波,并向他请教印度的法和汉地所谓的“万应丹”法,哪个是正法。益西旺波说:“阿阇黎寂护曾留下这样的遗嘱,莲花生大师把藏地托付给永宁地母十二尊,所以外道不会进入这个地方。但是,如日夜、左右、上弦和下弦、正法和非正法等,出现二元对立的法是缘起的特点,所以我圆寂后会出现一位汉地的堪布,他诽谤方便与智慧,承认“万应丹”之法,相信只有通过了知心才能成佛。这样的现象正如在佛陀的经中所说:“五浊中的见浊,仅仅对空性欢喜。”所以,不仅在藏地,五浊横流的人都自然会对空性欢喜。如果“万应丹”之法兴盛的话,会对整体的佛教有危害,所以,应该从印度邀请我的弟子智者“莲花戒”,来藏地和汉地堪布辩经,谁胜利就跟随谁的教言,授记就是这样的,所以应该按照这样做。”

  于是,国王就迎请了莲花戒,在桑耶寺,由国王和很多智者来作证,收起了所有的武器,手持花蔓,等着献给胜利者,并抛弃失败者的主张,不这样做要受到国王的惩罚。在国王发誓的时候,在莲花戒的座席中,只坐着印度的法教持有者和大臣郭等少数几个人。那个汉地堪布的座席中却有王妃卓萨向秋、色玛瓦•觉玛玛等许多人。

  这个时候阿阇黎莲花戒问对方“汉地的宗派是怎样的?”,从五个方面去询问时,汉僧说:“你的宗派是从皈依和发心开始,就有如猴子爬树一样,是从下往上爬,而我的宗派则主张,通过一切所做和能做的法都不能成佛,只有通过观修无分别,了知心才能成佛,就有如大鹏金翅鸟一样从空中而降到树顶,是从上而降的法,所以叫做“万应丹”之法。”

  阿阇黎莲花戒立即指出,汉僧所说的,比喻和意义都不合理。首先比喻不合理:大鹏金翅鸟是在空中突然羽翼丰满,而, 降落在树顶,还是出生在岩石中,逐渐的长全翅膀,然后再下降到树顶?

  第一种方式是不可能的,如果是第二种方式,那么只能作为“渐入”的比喻而不能作为“顿入”的比喻。这时,汉地堪布对此无言以对。

  阿阇黎莲花戒进而说:“不仅你的比喻是错误的,你所说的意义也是错误的。你所谓的“无分别观修”是只遮止一种分别心呢?还是遮止所有的分别心?如果说只遮止一种的话,那么在睡着和昏迷时,也变成“无分别观修”了,因为在这样的时候,也会遮止一种分别心;如果说能遮止所有分别心的话,那么你观修无分别心时,首先需不需要“我要无分别观修”这样的思维?如果不需要的话,那么三界的一切众生也都会观修,因为不需要观修的思维也能观修。如果观修之前有“我要无分别观修”的思维,那么就有了分别心,所以破坏了你所承认的无分别观修。比如,说出“我禁语”的话就破坏了禁语,或者嘴里总说“不要闹不要闹”,也就变成闹了。”

  莲花戒大师用这样的教证和理证来摧毁对方的观点,汉地的堪布变得垂头丧气。这时国王说:“若有答复的话请尽快答复。”

  汉地堪布说:“如头被雷击一样,我不知道如何回答。”

  国王说:“既然如此,你应该把花蔓供养给阿阇黎,来请求原谅并舍弃“万应丹”之法,遵照不违背教理的印度法教来奉行,以后谁修“万应丹”之法就会受到惩罚。”从此在整个藏地公布了这样法律,并收集汉僧的书籍埋藏在桑耶寺。

  汉僧情绪低落地返回自己的家乡,他的鞋却留在了学院。

  阿阇黎寂天对诸弟子这样授记:“依照这个征兆,在末法时代,汉僧的法教也会像剩下来的鞋子一样。”

  后来,诸多善知识们说:“那个汉僧虽然不懂较深的佛法,但有一些神通。在当今,有些人舍弃正法而承认明心见性才能成佛的观点,就是“万应丹”之法的原因。”

  在其他的遗嘱里这样说“留下鞋的不是汉地的堪布而是另一位和尚,在他垂头丧气地离开时,留下了鞋子”等等,这样的书我也看到过,还说“汉地的堪布头上燃起火,面向西方圆寂,而色玛瓦•觉玛玛捶打自己的命根而自尽”等,因文字太多,这里没有多写,详细情节请参照《迦协》和《瓦协吧协》。

  b驳斥跟随此派的后世宗派

  当今有些人认为大手印的教授是这样的:

  “舍弃三错四失落,观修原始之自性,

  犹如婆罗门纺线,本状不改以安住。”

  他们对此的解释为:“大手印认为,必须要舍弃失误于乐、明、无分别中的三种错误,如果失误于乐,就会投胎到欲界天;失误于明就会往生于色界;失误于无分别将投生于无色界。

  四种失落,指的是大手印失落于本性、失落于观修、失落于道、失落于印契,所以必须要舍弃这些,如婆罗门纺线一样,在本来的状态中、不变、松缓、从容、悠闲地安住,这就是大手印。”

  其实这是汉地的“万应丹”之法的追随者所说的,并不是佛陀所讲的大手印。在佛教的经、律、论三藏中也没有说过大手印,尤其是没有说这样的大手印。在四密续中所说的业印、三昧耶印、法印和大手印,这些也不是他们所认为的大手印。阿阇黎龙树的《四手印》中说:“若如不懂四印中的业印,就不会懂法印,仅仅连大手印的名也很难懂得。”同样的,诸多续部和论典中都在驳斥这样的大手印,因为这些教证都是密法,所以这里不写。

  也许他们会认为:“虽然在经续论中没讲过这样的大手印,但是这和实修此法有什么相违呢?”

  回答是:“此法明显与经续相违,道理也不相符合,因为,比起因三种错误而投生于天界来说,投生于八无暇天的错误更大。愿众生不投生于八无暇处,是所有经续中的誓愿。”

  另外还有:“愚痴之观修,由愚得愚痴”。将心在毫不造作的状态中安住的方式,有些人认为这样是愚痴的观修,这和那位汉地堪布所讲的“万应丹”之法是毫无区别的。

  还有,如果要成就佛果,和生于八无暇处比起来,声闻和独觉的错误更大,如下所说:

  “堕入于地狱,非为菩提障,

  声闻和独觉,菩提永久障。”

  另外在《名赞之功德》中说:“无论何时,也不要进入声闻和独觉的道路中。”

  在《般若佛母》中说:“要了知声闻和独觉的因、道、果,了知后应舍弃…

《入菩提道次第--显明佛陀密意(堪布泽仁扎西 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