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提道次第--显明佛陀密意(堪布泽仁扎西 译)▪P14

  ..续本文上一页投生于边鄙地或者痴哑的无暇处,即如《慧海请问经》中所说:

  “菩萨生起且修持四禅定和无色四等至,能安住于彼等寂静的定中,并且会诋毁(让)有情成熟(的事业)、诋毁讲经说法、诋毁和合众、诋毁福德的造作,(贪着)不动之行的享受,(贪着)独自享受禅悦。因了知欲界和色界是过患,故以无色界为享受。因欲界和色界的身体低劣,故投生于无色界,处于与诸长寿天众平等的状态中。投生于此处后,不能见佛,不能听法,不能承侍僧众,不能成熟众生,不能执持正法,不能积聚福德资粮,彼之诸根将变得愚钝。由此死后,无论往生何处,皆为钝根之因,会陷于昏聩和沉睡中。此乃具禅定之魔的铁钩,即为第五个。

  菩萨具足智慧,但诋毁福德之积聚,远离了方便,不精进于从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和禅定,而想:“智慧度是最殊胜的,布施等其他度是低劣的•••”从而贪着离戏和不造作的状态,此乃具智慧之魔的铁钩,为第六个。”

  在《智慧成就》中也这样说:

  “愚痴之观修,由愚得愚痴。”

  比此更恶劣的是,有些人了知心和一切法皆空,而上不行善,下不惧罪业,还说:“把手伸进一头黑色山羊的胸腔里和把手伸进一个黑色小囊中没有什么区别。”他们背弃经藏、蔑视正法以及讲法之人,由于愚痴和傲慢,(难免会堕入恶趣),如果造作的是较轻微的十恶,就会投生于畜生道;如果造作了中等的恶业,就会投生于饿鬼道;如果造作了严重的罪业,就会堕入地狱。如阿阇黎龙树说:

  “不善观空者,慧小将遭殃,

  如于蛇错执,亦如修邪咒。”

  又说:

  “诸佛之空性,诸见遍出离,

  若有空性见,彼等不能修。”

  又说:

  “有者投善趣,无者堕恶道,

  清净如遍知,不依此解脱。”

  另外,在《迦叶请问经》中也说:

  “宁可有如须弥山般的坏聚见,也不要具有些微的增上慢者的空性见。”

  《三摩地王经》中也说:

  “世人虽观空,无法破实执,

  烦恼复又生,处道如此修。”

  这个意思是说,处道曾修行空性的禅定12年,最后却投生为猫。另外,此经中又说:

  “众蕴虽说空,不知实无我,

  他人如批驳,愤怒对恶语。”

  这是在讲那些尚未通达二无我而错误观空的人,如果智者指出他们的错误,这些观空的人就会愤怒。经中如此授记过。

  有些人会想:“观修“万应丹”之法是确实有过患的,我们加行中皈依和发心、观修本尊和上师,正行时将心安住于大手印中,结行时做回向,所以,比“万应丹”之法要殊胜。”

  这样的想法也应该仔细观察。如果把其当作波罗蜜乘的观修,就应了知六度、三十七品道等深广的教义,通过闻、思对境和自心的无自性来断除增益,对于人法二无我善加理解,于三大阿僧祗劫等长的时间里,披上预备布施自己头颅和手脚的盔甲,了知按照《弥勒五论》的理论来奉行,就能完成波罗蜜乘的观修。但是前述的那种观点,在任何经论中都未曾讲过,所以,它不是波罗蜜乘的观修。

  有人又会说:“那是否可以认为它是密乘的大手印呢?”

  回答是:也不是的。如果是密乘的大手印,就要通过灌顶和修生、圆二次第禅定的大手印,然而在没有得到与密续相符的密乘成熟灌顶之前,就不懂得观修符合密乘的生圆二次第,所以,就无法了知生、圆二次第的真实意义,根本就不能懂得如何实修使得生、圆二次第坚固的有戏、离戏、极离戏的行为,也不会懂内缘起的地与道之行进,所以,这也不是密续中所讲的大手印。

  仅以这样的观修,不能遮止轮回和涅磐的边,就犹如细石的墙壁根本无法阻挡恒河水的流淌,反之,如同用巨大的岩石才能阻挡恒河水的流动一样,以六度和密乘的生、圆二次第这样的巨墙才能遮止轮回涅磐的边。所以,前述的那种观修无论多麽好,在波罗蜜乘和密乘中都没有这样讲过,因此不是这两者的观修。就好比是外道的观修,不论如何好,也不能成为佛法;或者声闻的观修无论多好,也不能成为大乘的观修。

  也许有些人又会想:“以所作和能作之法不能成佛。心想“观修无分别”,这样的想法即是一种分别心,所以,这样虽不是真实的大手印,但却是生起大手印的方法。”

  这种“观修无分别”的想法就是一种分别,已经背离了所谓的“以所作和能作之法不能成佛”的承许。

  假如又说:“仅有“观修无分别”的想法,而能生起无分别的心是不对的,如果这样那么仅仅“思维无病”的想法也就能没有病了。”

  如果这样说,谁能认可呢?“饮食和医药等是无有疾病的因,而单独“无有疾病”的想法不是无病的因。”同理,积聚福德和智慧的资粮,是无分别之禅定的因,而单单“观修无分别”的想法,不是无分别禅定的因。所以无因或因不具足就不可能生出果,而无病或无分别的禅定,如果各自的因没有具足,也同样不会出生果。即如《摄颂》中所说:

  “福慧资粮未圆满,殊胜空性不能证。”

  《宝鬘论》中也说:

  “诸佛之色身,福德资粮生,

  诸佛之法身,智慧资粮生。”

  这样的意义如果稍加抉择,就会首先遇到一个问题:一般在解说心的时侯,是仅仅解说心?还是需要同时解说外境?

  如果仅仅解说心,则是外道的方式,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能断除所取和能取,所以是迷乱的道路;如果需要解说外境,那么,应该观察这些外境,是如同外道所说的由大自在天等所生,还是如同声闻乘所说的由细微微尘所组成,或者如同唯识派所说的唯心所造,还是如中观派所说的由缘起所生?如果承认有或无,就还没有脱离常见和断见,所以,对彼等的驳斥,应要了知教理。

  如果要承认所现(外境)和心(内境)的缘起,也应了知佛的教证和理证。如果还没有了知,就不能通达人法二无我。如果不能通达人无我,就和外道的观修没有什么区别;如不能通达法无我,就和声闻的观修没有区别。

  如何来通达人法二无我呢?

  首先,应以闻、思的智慧来断除增益,因为如果不依闻思就无法通达无我;如果不通达无我,就不懂得观修无我;如果不懂得观修,就不会生起由观修所生的智慧;如果不能生起由观修所生的智慧,就无法生起殊胜的见道。即如《三摩地王经》中所说:

  “众蕴虽说空,不知实无我,

  他人如批驳,愤怒对恶语。”

  又说:

  “世人虽观空,不能破实执。”

  因此,如果不通达人法二无我,就不能摧破实执,单单观空也就成了堕入轮回和恶趣的因。所以,应由无误的闻思来断除增益,生起由观修而生的智慧,从而生起见道。如在《释量论》中所说:

  “前说瑜伽识,观修所生出,

  断除分别网,显现彼光明。”

  如果解说心的时候,是指同时解说一切内外境的无自性,那么,尽管在定中了悟了空性,进入了观修,但是在观修的前行和下座时,心中会生起种种的妄念。如果在看到种种的外境色身等的时候,应当思维,这样种种的显现是由因所生?还是无因所生?如果是由因所生,那么这样的因是自己而生还是由他而生?或者是由自他二者共同而生?

  如果认为是由因自己而生,则是外道数论派的观点;如果是认为由他而生,则是外道大自在天或者声闻实事师等的主张;如果认为是由二者共同所生,那么则是属于前述两者之中的类别。若认为种种的显现是无因所生,则是外道断见派的主张,如不通过教理,就无法破除他们的主张。

  如果我们没有闻思的智慧,就无法通达教理。所以,要生起观修的智慧,就必须首先以听闻的智慧来断除增益,以思维的智慧来娴熟之,以观修所生的智慧来显现无误的光明真相。因此,如果生起由观修所生的智慧,就会如同印度的成就者一样,在讲、著、辩时才不会出现错误。

  在当今的时代,虽然有一些据说已经获得观修所生智慧的人,但他们在讲法时,绝对会有违反教理的说法;著述中的言词,也会有许多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地方,内容中也有许多违背教理的思想;辩论的时候,也有分不清正方和反方,以及是否该制服对方等许多可笑之处。对于这样的错误的现象,不能称之为由观修而生的智慧,而是经中所说的那种邪的智慧。

  因此,我们应该以闻思来断除增益,并观修其毫无疑虑的意义。观修本质的意义有许多方式:声闻乘观修四圣谛;唯识假相派的观修,阿阇黎辛谛巴说应以专注、一味、离戏、无修等四瑜伽来观修;中观自续派观修双运极无住;中观应成派观修空性极不住;旧密宁玛派观修九乘次第的究竟瑜伽;新密派观修四灌顶和生、圆二次第道的智慧。对于这些不同续的密意,虽然意义相同,但观修的次第不同。莲花生大师说其为“无颠倒的自性”;阿阇黎瑜伽自在毕哇巴说其为“极清净的自性”;阿阇黎龙树说其为“五次第的究竟双运”。如果以二次第做为四手印的话,也就是业手印、法手印、三昧耶手印和大手印,这样的次第虽然有很多,然而佛与成就者的密意是相同的,这一切都属于四灌顶和二次第道禅定的分支,其关键深奥的教义在密乘中会讲述,所以此处从略。

  总而言之,如果是大手印就应该是由密乘的修持中所生,比如雾等,虽然名为烟雾,但因不是由火所生,所以不具烟之性相;还有,鸟叫的声音虽然可以人为的模仿,但真实的鸟叫声只能是从鸟的嘴里发出,而不可能从人的嘴里发出来。同样的,虽然说是“观修大手印”,但由于其不是由生、圆二次第所生出,所以就不是即生成就的真实大手印。

  在此处,如果这些续部的次第没有讲的话,就无法区分外道、声闻、唯识、中观以及密乘的观修,难免会依谬论而修持,使密乘的大手印和外道的观修混淆,因为看到一些这样的现象,所以此处讲了这些。详细的应该从上师的言教中去了知。

  (2) 成立无误的智慧 分三:A加行以见地断除戏论;B正行以观修来实践其意义;C结行以行持来…

《入菩提道次第--显明佛陀密意(堪布泽仁扎西 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