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提道次第--显明佛陀密意(堪布泽仁扎西 译)▪P16

  ..续本文上一页乱与否,二者是直接相违的,在这其中,不可能有承认“两者皆是”的说法成立,或者有遮止“两者皆非”的第三蕴存在,所以决定其为二谛。

  d词义

  世俗,其梵文发音为“桑之地萨叠”,“萨桑雅”的意思为“真实”,“智阿哇让那”是遮住或盖住的意思,这就是所谓的遮住真实或者盖住一切,即世俗谛。从前的译师们直接翻译它的意义为世俗谛。

  胜义,其梵文发音为“巴让玛阿尔塔”,“巴让玛”是殊胜和神圣的意思,“阿尔塔”是含义或本意的意思,也就是说,圣者们观察的话,就没有过失的意思,所以译为胜义。因此,二谛的性相和词义是相符的。

  (C)于事相来决定成办性相

  对于可作为心之对境的事相之世俗的性相,如于无观察的心中成立,则于“自证分现识”能成立;但是对于不可作为心之对境的事相之胜义的性相,仔细观察的话,如果于心中不成立,(事相)又如何会成立呢?也就是:如果事相在心中不成立,那么对事相的观察本身也就不能成立,如果说事相在心中成立,那岂不是就违背了所谓的“超越心之对境”吗?

  这是不违背的。在遣除的方面观察心的对境,故非心之对境能成立,同时,观察非心之对境也能成立对境。比如,观察所知,故而能成立非所知;观察非所知,故而能成立所知,即如《释量论》中所说:

  “故所知等词,名言中安立,

  慎察有一些。”

  由于观察时在心中不成立的缘故,所以胜义不是所知。所以,胜义超越了心之对境,不被一切心的分别之过失所妨害,就如同没有靶子,就不会中箭一样。如龙树菩萨所说:

  “如无任何许,于我有过失,

  我无承许故,无任何过失。”

  那么,这岂不是与《阿毗达摩》中所说的“不承许之见”和“狡诈之见”相同了吗?

  这是不相同的,比如一个小偷,死活不承认自己偷盗,那么这种不承认称之为狡诈是对的;而一位没有偷盗的人如果坚持说自己不是小偷,这种不承认就是真话,对于这样的人,怎么能说他的不承认是狡诈呢?同样的,就犹如某些外道一样,本来是有承许的,但却欺骗大众,不承认自己的承许,对于这样的不承认,可以称之为欺诈。而我们的胜义是远离戏论的,所以没有任何承许,对此怎么可以称之为欺诈呢?反而理应赞颂这样的真理。

  B正行以观修来实践其意义

  以见来断除戏论后,以观修来实践其意义,分三个阶段:

  首先,加行的仪轨为:在一个幽静的地方,在舒适安乐的坐垫上安坐,跏趺坐,手结定印,身体保持端直,眼视鼻尖,念诵不共的皈依和发心;

  然后,住于完全净妙的人无我和法无我的智慧度的禅定中;

  出定后,结行以善根来回向有情众生成就圆满佛果。

  对于尚未了悟空性的有情众生,应于一座中观修生起无缘悲,于一切显现如梦的状态中,成办诸如听闻和讲法等一切事业。智慧度的禅定要点,应从精通于此的上师之言教中了知。此之意义,如在《般若经之因缘品》中所说:

  “复次,世尊跏趺坐于狮子座上,身体端直,密意现住,于诸禅定汇聚一切的禅定,如此内证之禅定,称之为一切禅定中的禅定之王,即安住于其中之意。”

  C结行以行持来获得圆满 分二:(A)凡夫的行持;(B)圣者的行持。

  (A) 凡夫的行持

  如果按照五道的次第来进入,虽说资粮道有上士、中士、下士三种,加行的道路有四种抉择分的不同行持,但为了容易理解,而将凡夫的行持分为三种阶段,即:行为清净、净习智慧、实修禅定。前者为增上戒律的学处,中者为增上般若的学处,后者为增上禅定的学处。他们的次第为:如果基础的戒律清净,,就能得到究竟的智慧;具足了究竟的智慧,禅定就不会有过失。如在《三摩地王经》中所说:

  “观修空性禅定王,住于清净戒律上,

  诸法自性中常住,凡夫非理勤不知。”

  在这里,所谓的“非理精进”是什么呢?

  就是说:精进于不受持戒律而闻法、不具足闻法而观修,这样愚蠢的凡夫,就如同建筑没有地基的墙一样,经中的意义,即非理精进的人,不能了知这样的禅定之王。

  同样的,三种戒律的次第是:首先,就如同擦净容器一样用律仪戒来净化三门;然后,如同往容器内注入精华一样,以摄善法戒来令各自的相续充满功德;最后,如同以精华来治愈病人一样,以饶益有情戒来利益一切众生。这样行者、所行的对象以及所行之法三者,即三轮清净,我们应以如前所述的智慧度的方式来清净一切的行为。如经中所说:

  “迅速现证佛果,以七支供养来圆满。”

  所以,我们应按照《普贤行愿品》或《弥勒发愿文》等经中所说,或者依《宝鬘论》和《入行论》等论典中所说的七支供养,或者在七支的基础上,增加皈依和愿行两种发心,行这样的十法。在行十法时,白天晚上各念诵三次。这是经中所说的特别的善巧方便。

  (B) 圣者的行持

  将在后面的地与道的篇章中论述。

  (三)成立无颠倒的智慧 分二:1实修四种功德;2舍弃七种贪恋。

  1实修四种功德 如在《经庄严论》中所说:

  “远离智慧之异品,具足无别之智慧,

  圆满众生之心愿,三乘成就诸众生。”

  如上所述,智慧的异品是邪慧;无分别指的是了知无我;圆满众生之心愿指的是依智慧来断除他人的疑心,成办自利利他的事业;成熟众生指的是以智慧来安置他们在三乘之中。

  2舍弃七种贪恋

  如在《经庄严论》中说:

  “菩萨所修之智慧,莫贪、不贪、无有贪。

  还有诸如亦非贪,莫贪、不贪、无有贪。”

  七种贪恋指的是:邪慧、怠惰、修持上以少为满足、贪着今生的回报、贪着来生的回报、智慧的异品即没有断除随眠的习气、放逸等,其中对放逸的贪恋如前面所述的一样分两种。如此的七种贪恋以及随眠习气都应断除。

  三 生起智慧的功德 分二:(一)暂时的功德;(二)究竟的功德。

  (一)暂时的功德 分二:1此生的功德;2来生的功德。

  1此生的功德

  因对智慧善加修习,故能生起于所知精通的智慧、具足对一切无畏的辩才、获得诸清净的言说后的智慧解脱、心意安乐、进入到“精通者中的智者”的行列中、美名传遍天等世间、成为一切世间的真实处,等等,获得此生诸多的功德。

  2来生的功德

  生起智慧之来生的功德是:不论投生于何处,智慧圆满、根器利、能忆持闻法的内容、能与佛菩萨交流、自己的所知障得到断除、能为他人无颠倒地转动*轮。如在《摄颂》中说:

  “以慧遍知诸法性,三界真实遍出离。”

  如此讲述过来生的功德。

  (二)究竟的功德

  现证圆满佛果的时候,能获得所有智和尽所有智、获得四无碍(菩萨之四无碍解,即正确通达诸法相的四种智:法无碍解、义无碍解、词无碍解、和辩无碍解)、具足四无畏(正等觉无畏、漏永尽无畏、说障法无畏、说出离道无畏)故能破除一切邪恶的攻击。如此颂中所说:

  “所依能依为所说,语言智慧为能说,

  智慧恒常无障碍,善说您前我顶礼。”

  通过分类来确定六度

  内容分二:一 确定数目;二 确定次第。

  一 确定数目

  确定数目有观察直接相违之边的数目,还有观待邪分别和需要等许多确定数目的方式。此处分两种: (一)观待需要而确定数目;(二)观待补特迦罗而确定数目。

  (一)观待需要而确定数目 如在《经庄严论》中所说:

  “受用以及身圆满,眷属圆满进增上,

  恒常不为烦恼制,于诸所作无颠倒。”

  成办自他的利益需要六法,而成办六法需要六度,也就是:以布施度获得圆满的受用;以戒律获得增上生的身体;以忍辱获得圆满的眷属,有些经中也说“修忍辱获得圆满的身体”;以精进获得所作的圆满;以禅定压制烦恼;以智慧而于一切所作不迷惑。

  成办自他的事业,无不包含在此六种之中,所以不需要更多。六度之中,如缺少任何一度,都不能圆满成办自他的利益。所以虽不需更多,也不能再少,从而确定了六度的数目。

  (二)观待补特迦罗而确定数目

  可以分为两种方式来确定:1为了利益在家的人,而分为布施和忍辱两种;2为了利益出家人,而分为持戒和禅定两种。两者共同所需的,为精进和智慧两种,共为六度。

  这样来确定数目的理由是:在家人因为有受用而且怨敌很多,所以主要需修布施和忍辱;而出家人因为减少了资具和众多的怨敌,所以修持不适合忍辱的需要就少一些,而出家人容易修持戒和禅定,因为他们断除了散乱,住于寂静之处。在家人甚至连斋戒或杀生戒也会坏失,即使修禅定也容易因家庭的所作和子孙的承侍而散乱,所以心很难安住于内。精进和智慧是喜作善业和了知法义,所以在家人和出家人两者都需要,所以,两者都应于此努力。

  1确定次第

  即如此颂中所说:

  “依前生后者,住于劣与胜,

  粗大和细微,彼等之次第。”

  故次第依此方式可分为三种:(1)依前者而生起后者;(2)优劣的次第;(3)粗细的次第。

  (1)依前者而生起后者

  如果不贪着受用,就能进入持戒;如已具足戒律,就能忍受他人的伤害;如具足忍辱,就能进入精进;如精进修持,就能生起禅定;如能让心住于禅定中,就能如实了知法义。

  (2)优劣的次第

  相对来说,前者低劣而后者殊胜,即如:布施低劣而持戒殊胜,禅定低劣而智慧殊胜。

  (3)粗细的次第

  因为布施比较容易进入,容易去做,所以比较粗;比起布施来,持戒较难进入,且难以奉行,所以比较细。同样的,禅定容易进入,故粗大,智慧比较难进,且难以获得,故细微。

  六度各别的词义

  如在《经庄严论》中所说:

  “消除诸贫匮,获清凉破嗔,

  建善心定持,真解故宣说。”

  布施的梵文发音为“达那”,“达惹扎”是贫匮的意思,“那萨”是消除的意思,所以布施的词义是“消除贫匮”。

  …

《入菩提道次第--显明佛陀密意(堪布泽仁扎西 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