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 5 四摄法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5)

  ——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

  五、四摄法

  四摄法也就是度化众生的方便。我们想更有能力来帮助众生,想让众生能够听我们的劝告,接受我们的帮助,这就要学下面的菩萨四摄法——四种摄受众生的方法。会不会有人有疑问:“哎呀,学佛好,我跟别人讲,别人就是不信,家里人也不听,“你学你的,别管我”。这么烦呢。”当别人不能接受我们的劝告的时候,我们心里觉得无奈。大家想不想有能力来解决这个问题呀?

  首先我们讲四摄庄严,能够常行摄化一切众生,度化一切众生。四摄法,就是菩萨摄化众生、度化众生的方便善巧的方法。菩萨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本事度化众生呢?是因为这四种方法。四摄,就是四种摄化众生的方法,“摄”就是摄受的意思。对于一个学佛的人或者一个行菩萨道的人来说,在社会上,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威信,才有能力度化众生。

  有个故事叫“烽火戏诸侯”,说的是周幽王是一国之主,结果做事情轻浮,没有威信。他把国家大事当儿戏,信誉就失去了,最后落了一个亡国的下场。周幽王是周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周朝亡在他的手里了。当时周边有很多国家,有很多外患,他们随时可能进攻中原。周幽王是一个昏君,沉迷酒色,他有一个妃子长得特别漂亮,但是从来不笑,他就很想逗这个妃子笑,结果一个奸臣就给他出了个主意:“哎,有个方法你一试,保准让她笑。”古代的烽火台就是一旦有战事的时候,把烟一烧起来,别人就知道边境出事了,那个时候没有电话,其他大军就全部过来了,大家赶紧来救急。周幽王为了博这个妃子一笑,就把那个烟点起来了,这时候各路诸侯、大军全都过来了,以为国家出大事了,过来一看,结果那个周幽王哈哈大笑。他的妃子一看,哇,这些大臣那么蠢,烧一股烟他们全来啦,居然就笑起来了。第二次他又烧一次,大军又来了,这个妃子又笑了。第三次,敌国真的过来侵犯国家,这回再烧大家不来救他了。结果灭国了,自己也被抓起来杀掉了。这就是因为信用失去了。

  别人为什么不听我们的话呀?因为我们的威信不够。你要想度化众生,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威信。所以说你一定要把自己做好,你自己做不好,说话没有说服力,又不肯承担,又心眼儿小,又爱嫉妒,你说的话没人信的。你又不肯付出,好事跑到前面去,一碰到真正该需要做的事情溜得比谁都快,这样的人讲话有威信吗?别人听你的吗?如果没有威信的话,即使想度众生,众生还不需要你度哩。甚至你想要帮别人,别人都不买你的账,也许他还说:“我才不稀罕你的帮助哩!”你看,做人如果做到这种程度那真是太失败了,你想帮别人都没有人愿意接受你的帮助,你想请吃饭都没人愿意去,太失败了。所以说要想摄受众生,那就要修习四摄法门,就能避免这种情况。

  四摄法门是作为一个佛教徒应该懂得的为人处事的方法,摄化众生的方法,是佛菩萨度化众生的诀窍,有了它,你无论是用于修身做人、为人处世、经商还是管理企业,都一定能够顺利,能够成功。无论你走到哪里,人家见你都会生起无比的欢喜。有了这样良好的群众基础,你做任何事情,都会更容易得到别人的拥护,所以四摄法门非常重要。

  四摄法第一是布施摄。要常修布施,不要吝啬。这个布施包括很多,我要没有钱能不能布施呀?哪怕你上车给别人让个座,也是布施呀。在佛法里叫“无财七施”,没有钱还能做七种施舍。布施是培养一种乐于助人、乐善好施的习惯。当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哪怕是国家机关的普通公务员或者公司里的雇员,你都要懂得关心你的部下,关心你周围人的生活,当你的部下或同事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要开导他,解决他思想上的困惑;如果他们在经济上面有困难,我们也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我们上次讲的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这三种布施非常重要。我把它总结一下,就是别人缺什么就布施什么——雪中送炭。布施得有智慧,当别人心情不好时你说:“哎呀,你看看,叫你不要那样嘛,你偏要那样,这不活该倒霉了不是。”这叫火上浇油,风凉话呀,别人本来就已经够难过了,你还在别人身上再刺一把刀。我们应该劝慰、安慰,这叫无畏布施。有些时候别人不见得缺钱,别人缺少的是关心,缺少安慰。缺少别人尊重的人、自卑的人,你要给他赞叹。他本来就很自卑,你要多夸奖他。所以布施要非常有智慧,你得布施别人正好需要的东西,这样的话,你说话以后就有力量。在别人最需要关心的时候,最痛苦的时候,你能够安慰他、开导他,使他从痛苦当中走出来,以后你对他讲话,还有没有威信啊?比如说我们对父母,你说你讲话父母不听。你想想看,你知道你父母最需要的是什么吗?告诉大家这个方法,你找原因千万不要找父母老顽固、老糊涂、死不讲理的原因,一定不是。一定是我身上出问题了。你再布施,我们在父母最需要我们的时候,陪他说说话,父母有时候只需要你坐在他旁边,听他多唠叨几句。“哎呀,妈,你讲少一点,讲完了没有啊?”父母老了,他需要的不一定是钱,他需要讲话时你能够在他身边听他说说话,布施一点时间。真的知道父母最需要什么,你讲话父母肯定能听。

  让众生生欢喜心,能给予众生所需要的。我给大家做一个示范,你真的懂得别人需要什么吗?我们关心的是自己有面子:“嗯,没人鼓掌,我鼓掌不是枪打出头鸟了嘛!”只考虑自己呀!这是赞叹。比如参加音乐会,什么时候该鼓掌,什么时候不该鼓掌,就看出一个人的素养。别人正在弹钢琴,正弹到中间“呱呱呱”鼓掌起来了,不可以。别人谢幕啦,一鞠躬,这个时候赶紧鼓掌。这该鼓掌的时候要鼓掌,不该鼓掌的时候,大气都不敢出一声,一定要懂,真的需要智慧。其实我们压根儿看不出别人需要什么,该出手时就出手,这需要训练。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这个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

  布施不是简单的事情。你真的以为你懂布施吗?你说:“我懂,我就是做不好。”不可能,你真懂不会做不好,是你真没懂啊!事实上,根本连“懂”都差得很远。我们脱口而出的话往往是不经过思考的。这就是布施摄,真的需要非常有智慧。你一定要闻思修,听经闻法,并且要去思维,然后去实践。你不实践、不闻,你就以为你知道了,以为自己做得不错,其实差得很远。

  修行在任何一个层面上,在每时每刻都可以去修的,你想真去修,那个果报决定不可思议,决定无虚呀!不管什么人都可以修,你没有钱也可以修,甚至于已经去世的人都可以。比如说对于过去的、古代的这些伟人、民族英雄我们赞叹他,这还是随喜,随喜表现在很多方面,这个世界上不缺乏我们随喜的对象。你说:“我也想随喜,我找不到人随喜呀,没有什么人值得我随喜呀!”每一个人都可以随喜,真正有智慧的人,随喜还用找啊?放眼过去,都是我们随喜的对象。但不会随喜的人觉得,他做得不好,他也不好,我随喜什么?我随喜他不好?这是不会修行的人,所以,他的命运不能改变。

  其实布施要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因为它不仅是讲的事情,随时随地都可以运用。我们大多数就是在该布施的那一刻犹豫了,本来见了想对他笑一下,犹豫了一下,我是不是有点自作多情呢?或者“我这样笑,别人会不好意思的”……所以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布施没有修到,所以我们讲话没有说服力。我再打一个比较现实的比方,夫妻之间有时候沟通有障碍,怎么办?布施啊!讲好听的话,比如说你送她一朵花,你给他买双袜子……这就是布施呀。但是有些人说:凭什么呀?明明是他错了……这样子不行。

  布施可以运用到一切地方,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佛法离我们生活非常近,你会运用,你的生活质量马上改变,何况是出世间法。什么话尖酸刻薄,我们说什么,什么话讨厌说什么。有些人由于不会说话,另一半就不肯回家。不肯见面,见了没话说。我们讲说话布施,这个布施只讲一条,就能解决好多问题,我们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不懂这些方法,所以就造成了很多困扰。这个不但能够解决世间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解决出世间的问题,能够了脱生死。

  我们上次讲,想要大富要布施,菩萨修四摄法,第一还是布施,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舍身饲虎也是布施。所以布施运用的层面非常广泛。但布施的原理就是慈悲,如果说不以慈悲心来布施,你这个布施起不到真正的作用。不是慈悲心,而是取巧心或者是贪心,这样的布施是不圆满的。

  想让众生接受我们善意的劝告,想让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思想使别人更容易接受,这就是菩萨四摄法,我们应当学习菩萨四摄法。说任何一句话,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观察一下,我们所说、所做、所想是不是如法。如果不如法的话,则会令众生反感。当我们要跟众生相处的时候,一定要运用菩萨四摄法。这四摄法就是四种摄受众生、度化众生的方法。

  第二种摄受众生的方法是爱语摄。爱语就是和蔼的语言。经文:“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爱语不是花言巧语,而是具有爱心的语言、真诚的语言、令人生欢喜的语言。爱心的语言有两种,一种是真实的语言,对你的上司、部下、同事说真话,不欺骗他们。第二是说话算数、言而有信。你说的话不会言而无信,我们答应的事情一定尽量去办到,你说的话一定是对他人有利益的,对他人无利益的话绝对不说,伤害别人的话更不会去说,这样的话就属于爱语。

  那么爱语的反面是什么?妄语、两舌、恶口、绮语,都不属于爱语。尖酸刻薄的这些话,还有哪壶不开提哪壶、专揭人疮疤的这种话,别人哪个地方疼,你就去拍哪,等等。比如说别人是刚刚从监狱里放出来,你就说:“监狱里过得怎么样?”哪壶不开提哪壶,这都不叫爱语。其实跟我们平时所讲的一样,我们一见面,几句温馨关怀…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 5 四摄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