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七、第七问题:离戏大中观是否有承认
分四:一、破遮无有承认之观点;二、引述龙钦巴尊者将有无承认分开安立的善说;三、遮破依此而着重建立有承认之他宗;四、追随龙钦巴尊者广说自宗
丁一、破遮无有承认之观点:
颂曰:
于离戏论大中观,观察有无承认时,
前代诸师同声说,中观自宗无是非,
亦无一切有无等,是故应许无承认。
在观察离戏大中观应成派自宗是否有承认时,大多数前代中观论师异口同声说:极为不住双运的大中观自宗,无有此是此非及有无等任何戏论故,何时皆为无有任何承认。
颂曰:
自宗既有诸道果,缘起诸宗之建立,
自宗如是虽承认,然诸名言送余宗,
则即句义皆相违。
上述观点不应理,因为具德月称菩萨的自宗,即《入中论》的颂词与自释中,建立了基蕴界处的缘起,道的十地,果的十力等,以及现分无欺缘起生诸观点。自宗有如是明显承认,若仍说自宗无有承认,而将名言中基道果的一切承认送给世人,则与具德月称菩萨的能诠句与所诠义二方面皆相违,故不应如是承许。
丁二、引述龙钦巴尊者将有无承认分开安立的善说
颂曰:
龙钦饶降尊者云:中观有无承认者,
前代诸师执偏袒,各宗各有二失德。
第二佛陀全知大法王龙钦绕降尊者云,若对具德月称中观自宗,即中观应成派在名言中是否有承认加以观察,雪域前代有些智者,各各执著于有承认或无承认各执一端,若对这两种观点加以观察,则各有功过,是非参半。
颂曰:
是故前译自宗者,衡量胜义实相时,
本性一切不成立,如是有何所承认?
所以,正确无谬的前译自宗的善说,在观察抉择圣者根本慧定的胜义实相即法界本性时,是非有无等任何戏论皆不成立,如是则无有任何承认。
颂曰:
由于所谓自宗者,即是安立实相故,
由此辩论等之时,如同本性无承认。
所谓究竟自宗,是指如实衡量究竟实相义,即应如实相中如何而作如是承认,故在抉择入定智慧行境及与他宗辩论时,应随顺无有任何戏论的实相而不作任何承认。
颂曰:
后得道果及宗派,如所尽所诸建立,
各自不杂许承认。将来此理若能说,
即是吾之善说力。
在后得名言中,应如正教中所宣说般,安立基道果及如所有法,尽所有法等,并且各自应互不混杂而承认。将来对此有无承认之理若能如是释说,应该了知即是我在《如意宝藏论广释·白莲花论》中的善说加持力所致。
丁三、遮破依此而着重建立有承认之他宗
颂曰:
依此雪域有智者,唯一又复极建立,
自宗具有承认方。
雪域的某些智者如玛夏香追及其弟子等,认为中观应成派自宗若以胜义理论加以观察,无有成实故不承认成实,但承认单空及有不观察世间共称名言之承认。并以教理唯一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对此着重加以建立。
颂曰:
彼亦若谓善辨别,性义一切不成故,
亦难断定有承认。
若对入定与后得的细粗中观等,未作善加分别而建立一切时位皆有承认,但由于胜义实相的法界中,不成一切戏论,所以建立中观应成派何时皆有不观察世间共称诸名言中的承认的观点极难成立。
颂曰:
所谓中观之自宗,即是以理作衡量,
中观宗之究竟义。此外一切非自宗,
因为中观自衡量,彼者不可成立故。
所谓中观应成派的究竟自宗,即中观所建立的究竟实相义。应该是以胜义理论如何衡量也无有损害除此之外,名言中的各种承认,因为被胜义理论所害故,非是应成派的究竟自宗。若问此是何故?因为若以中观应成派胜义的理论来衡量观察,名言中的任何承认都不成立。
颂曰:
是故要是承认者,自成观察之承认,
以理比度能立之,胜义中成承认故,
彼成观察堪忍处。
所以说,应成派究竟自宗,若随顺名言中而承认,则成为以胜义理论衡量而成立故,即成以胜义理论观察而成立,因此,名言中不观察共称的承认于胜义中反而成了实有,并成为胜义理论观察的堪忍处。
颂曰:
如果自宗非承认,自有承认皆相违。
如果说不观察共称的承认,不是应成派自宗的承认,则与前许的随顺世间凡夫而承认的自语相违。
颂曰:
自宗观察不观察,已有二种所承认,
此二必定真实者,则问彼二为自宗,
或者各自为自宗?
格鲁派在解释应成派时认为有两种承认。承认在用胜义理论观察胜义谛而抉择出不成实有的单空;不观察时随顺世间凡夫共称名言而承认。此两种承认如果是正确的话,是其中一者为自宗呢?还是二者共同为自宗呢?
颂曰:
若谓各自违另一,有者不是所承认,
无者若是所承认,所谓有者之承认,
世俗中亦不合理,唯已承认无者故。
如果说一者是自宗观点,则另一者应不是,因二者直接相违故。例如,若有承认不是中观自宗的观点,无有承认则为自宗的观点,那么自宗的不观察世间共称名言的承认,就无法承许,因为唯承许无承认为自宗观点故。
颂曰:
二者自宗若承认,遣除不可堪忍后,
承认以理无害故,二者亦成堪忍处。
如果承许世俗中柱以柱有之有与胜义单空的无二种承许皆为自宗观点。那么,以胜义理论观察任何法后,其不成堪忍,故无有堪忍观察的过失,也无有理证所害。但有上述的承认故,有无二种承认皆成了胜义理论堪忍处。
颂曰:
然彼二者不集聚,若聚观察虽证悟,
然如未察时妄念,仍然如是存在故,
对此观察有何利?世俗堪忍亦非理,
如是未经观察的显现有与观察后的空性无,二者不能集聚于一法上。如果二者集聚于一法上,则以胜义理论观察后,证悟无遮法空性时,未经观察世间凡夫所许法尚存在,并且对其执著的分别念也应存在,则胜义理论的观察不能对治分别念,如是用胜义理论进行观察又有什么意义呢?不仅如此,不经观察的世间共称的世俗有,也应成为堪忍正理观察,此亦不应理。因为在所知范围内,不存在任何堪忍正理观察之法。
颂曰:
若除所破之无遮,此外再无胜实相,
无执不得现分故,则定见修行诸时,
为何不成无见者?必修随顺实相故。
另外,以胜义理论观察,如果得到的仅是断除实有的无遮单空之外,再没有其余究竟殊胜实相见解,由于仅仅执著无遮单空,则现前此见之时,任何现分也得不到,随顺无有任何现分之单空的见解、修持、行为,亦成一切皆无有,为什么不成为断见?因为修持应随顺于所抉择实相的见解,而且行为也应随顺于见修。
丁四、追随龙钦巴尊者广说自宗
分三:一、自宗将有无承认分开安立;二、断除对此之诤论;三、以此理宣说是显密诸宗之道要
戊一、自宗将有无承认分开安立
分三:一、出入定或因果二中观;二、实相大中观无有任何承认;三、现相中有各自名言二谛之承认
己一、出入定或因果二中观
颂曰:
是故遍知所宣说,自宗如是应了知,
若是真实中观者,则即双运大中观,
或者离戏之中观,圣者入定根本慧,
与彼同分抉择后,即是有无等诸边,
一切息灭之性故。
如同第二佛陀遍知龙钦巴所宣说,前译无垢自宗者,应如是了知:极为不住双运远离分别垢染的中观应成派,应是现空双运的大中观,或远离一切戏论的大中观,是相似于圣者根本慧定无二智慧,以真实究竟胜义理论抉择的泯绝有无断常等一切粗细边的自性,也即二谛双运的实相故。
颂曰:
仅仅空许作境者,彼道二谛偏一故,
彼者即是相似见,并非双运及离戏,
除此之外,仅仅把破除所破实有的无遮单空作为第六意识之所境法,偏堕于现空二谛双运的单空边,仅是相似见解,并不是究竟现空双运与离一切戏论的究竟见解。
颂曰:
双运即是等有无,一切现空皆等性,
然此胜义之空界,于彼唯一执著故。
究竟见解者,应是现空双运离一切戏论,有无或现空乃为双运等性。而相似见解者,单单是唯一无遮胜义的空界,或唯一之有境,因其尚未离开一切戏论。
颂曰:
戏论即是有无等,一切所缘之行相,
然此未离无戏论,由于对此所缘故。
所谓戏论者,即是有、无、空、不空等所缘行相,有二取执著之一切相。由于此无遮单空也未离开戏论,因有所缘故。故此仅破除有边,也是心识行境,其见解是相似见。
己二、实相大中观无有任何承认
颂曰:
是故于大中观前,无有任何所承认,
已证现空等性故,有无是非等破立,
一切戏论皆远离,诸法如同实相义,
承认以理不成故,所有一切不承认。
所以在实相双运离戏大中观前,无有任何破立的承认,因为大中观的瑜伽士已证悟了轮涅所摄诸法现空双运离戏等性,诸法实相的双运法界远离一切有无是非等破立诸戏论,如是实相双运离一切戏论,故轮涅诸法也为双运离一切戏论。以究竟实相的正理观察时,有无等任何的承认皆不成立。因此中观应成派的究竟自宗,在宣说根本慧定时,无有任何承认,当知此能成立也。
己三、现相中有各自名言二谛之承认
颂曰:
如是实相究竟义,虽无承认而现相,
名言量前各二谛,亦有如是承认也。
如是宣讲根本慧定时,于诸法实相现空无别双运法界的究竟义中无有任何二取名言戏论故,能成立无有…
《定解宝灯论 8 第七问题:离戏大中观是否有承认》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