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六讲 依师之理▪P2

  ..续本文上一页除了,才见到我。”事实上,十方诸佛菩萨期望我们能看到他们的欲求心是很强的,只是由于我们没有信心,所以看不到。

   你想要得到十方诸佛菩萨身、口、意的加持,如果把上师排除了,你所谓十方诸佛菩萨的加持,就无有是处(不可能发生了)。我们可以这样强调,如果把自己的根本上师抽掉,放在一边,然后口念阿弥陀佛名号或持咒,如果你这样做,阿弥陀佛是不会欢喜的,你也见不到阿弥陀佛的,因为阿弥陀佛也是经由依师去成办阿弥陀佛果位的,道的根本是在依师之理。

   因此在依师之理中,修上师如佛的信心是很重要的一点。可是为什么需要观师如佛

   因为你想要得到利益,不想要吃亏,而如果你不能真正的把观师如佛的证量生起来,这之后的道次第功德,全部都没办法生起来的。所以观师如佛之理,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

   再来,虽说必需要观师如佛,可是你真的能够观师如佛吗

   能够的,如果你一直观师长的功德,不刻意去看他的过患,那一定可以做到视师如佛。不要刻意的去找碴,去看他的过失,只要一直看师长的功德,你绝对可以做到观师如佛。平常我们不喜欢一个人,当他是怨敌,那是因为你不喜欢他,所以只看到他的缺失。事实上,他没有那么多缺失,但由于你一直寻伺,找缺失的缘故,就认为他是怨敌,当有一天他对你好,利益你,你因而将他视为亲友,一直看他的功德相,于是又说他对你很好,很感激他。这是世间的常态,有时你觉得某个人是怨敌,但因为他对你好,却又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分离的亲友,这种情形在世间是有的吧! 同样的,若你一直在观上师功德的层面上用功,即使你观上师过失的心很强,也会慢慢隐蔽、遮止;若干时间后,你就能全观功德,视师如佛了。

   更进一步说,我们依教、并从正理(利生角度)去安立这一个问题,有好几点理由可以说明:

   第一、金刚持佛说:“五浊恶世时,我会现凡夫相来度化众生。”这是佛授记的,所以没有疑问。那位最胜化身的释迦牟尼佛降世的时候,我们都没那个福报、因缘见得到他,如果在那个时候真的能够亲承法乳、仰承佛颜,我们又何至于流转到目前呢!由此缘故,佛说:“众生纵然没有福报、因缘可以见到我,但是在五浊恶世,如果该众生适合声闻乘的教法,我会现声闻相度化他;如果他适合缘觉乘的教法,我会示现缘觉乘的师长教化他;如果他投生为禽鸟,我会现禽鸟相度化他。”

   第二、十方诸佛菩萨,没有一刻不想成办众生的义利,我们都是众生,所以佛菩萨会成办大家的义利。既然佛说不知道放弃我们,会成办我们的义利,可是左看右看,只有这些凡夫善知识时时刻刻不间断地在成办我们的义利,对我们讲法,这么说来,他不是佛又是什么呢

   只要我们有信心,他就是佛了!

   第三、上师是成办众生义利者,就是他来担负、实践十方诸佛的利生事业,所以上师的事业等同是十方诸佛的利生事业。

   佛能够利益众生的办法就是说法,透过说法,再由众生去修行,成办那种离苦得乐的方便。所以佛是以说法来度化众生的,而现在能对你说法的,只有这位凡夫相的上师,如果他不是佛,谁是佛呢

   我们没有可能见到佛,也没有福报去亲承佛的教法,所以佛示现成一个凡夫相的善知识来教化我们。

   所有众生心中的善业之所以能生起是来自于佛,是以佛的法身当增上缘(注一),现在能够为我们讲法的师长就具有法身功德,他就是人,以这个做增上缘来为我们讲法,触发我们生起善业,所以上师就是佛。诸佛以法身为增上缘来利益众生,你的稍许善业及善根,其实是上师的恩泽,没有上师当增上缘,怎么传法

   所以他就是佛的法身,他就是佛。你善业的生起,必须透过以佛的法身当增上缘来成办。那么现在是谁在成办你呢

   是上师!所以上师就是佛。

   如果你是这样用正理来安立,他除了是佛以外,没有别的好说了。

   第四、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如果说师长是佛,他有佛的内涵和模样,可是我根本看不出来。”回答是,其实真的佛在你眼前,你也看不到的,因为你自己的觉受、看法不一定正确,你可能看佛不是佛,而且佛也可能示现魔相。也可能基于个人的短暂因缘(业缘)现前的错乱心识,你个人的觉受不一定是正确的。比如说你患了黄胆病,这时会把白色的螺看成是黄色的;或是因为你自己眼睛的问题,总以为眼前有毛发披垂,事实上却没有这回事。短暂的错乱都能导致你产生错乱之识,真正的三毒烦恼,无始以来已经在我们内心深深的积重,受了长久的染着,我们的觉受怎么可能会是清净的呢

  

   如果我们能以前面所说的道理去思惟,串习观师如佛,观想、修学一切的诸佛菩萨的体性就是上师,一切的皈依处、皈依境就是上师,一直这样的串习,若干时候,你做到了看到本尊的当下,即想他是你的上师,看到上师就做本尊想,见到本尊就做上师想。以此类推,十方诸佛菩萨之外没有上师,上师之外也没有十方诸佛菩萨,如牛奶入水,混在一起,你依师之理的量就证得起来。如果能够观师如佛,那忆念上师的恩泽就很容易了。你会想说上师真正是佛,我自无始以来遭受很多生死流转之苦,皆因无明的缘故,如果不是他为我讲法,我一定不知道还要流转到什么时候。现在我能够得到来自师长、三宝身、口、意的加持,乃至于我的身躯和一切短暂受用的圆满,如果不是上师的加持,我就什么都没有了,你会念这种恩泽。

   在西藏聂塘有一位名为以喜给谦的遁世苦修者,因为平常一直在苦修的缘故,很多人供养他,所以道粮无缺。他想说,因为很多人知道他正在苦修所以供养他,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一天,他去另一位苦修大德面前听受依师之理的教法,听到说:“一切受用能圆满无非是上师的恩泽。”整个心好象被打到痛处一样,整个顿时改观,才知道,原来我所有一切的受用,无非是上师的恩泽所获致,有了上师如佛的证量的缘故,因此他也不想其他诸佛了,就只想上师的恩泽,所以证量就一连串的生起。大师所作《菩提道摄颂》中首先讲说:“一切善趣功德的本源,一切善妙福报的因缘,都来自于如实依止师长,因依止师长而有所得,所以即使舍命,也不舍此依师之理。”如果时时去勤修依师之理,会让师长欢喜;要想解脱众生,我必需如实勤修。

   在忆念师长恩泽之上,生起真正的恭敬心,然而在具足恭敬心之上,如何报师长之恩呢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依教奉行”。很简摄的说法,藏文“ (音嘎)”是“教”的意思,佛的教法,代表佛的身、口、意无二无别。如果我们可以依佛的教诫去做,就可以得到佛身、口、意的加持,令诸佛欢喜。依教奉行是最好的供养,十方诸佛菩萨就算只看到一位众生依教奉行,都会很欢喜的。所以说,我们可以依教奉行的话,固然师长欢喜,十方诸佛菩萨的欢喜更不以言喻,我们自己也会得到很大的好处。之前,我曾经讲过一个偈颂:“对师长所教授的,若能够如法如量的去依止奉行,是最好的供养。”

   真正要修依师之理的话,应该怎么修呢

   比如说,依师有八种功德(注二)。第一个是近诸佛位(靠近佛位)。我们应该由很多正理上去安立,确定如果能够依止师长,能够更快成佛,以此寻得定解而去好好修学。并且祈求你眼前的上师佛或资粮田的师长,然后自世尊身上普降五彩甘露,把你的罪障净除,得到上师身、口、意的加持。如果不能这么详细观想的话,可以把依师轨理的五个方法,如依止功德,不依止过患……等等五项(注三),依次做观想。观想时,应该能够把每个定解找出来,在心中产生觉受。有觉受的时候,应稍微等持一下,等持之后再如前地祈求眼前上师、佛或世尊,祈求他普降五彩甘露,把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不能如理依止师长的罪障净除,让我能够易于生起如理依止师长的功德,能够得到师长身、口、意的加持。

   如果对于今生今世,眼前的凡夫相善知识,不能真实的观他如佛,而当他是凡夫,那在下一世,以及生生世世,你就再也得不到善知识的摄受。反之,如果现在能够把凡夫相的师长观为是佛,那来世就有因缘、有可能再值遇,并蒙受如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大菩萨的摄受。

   “上师相应法”是很有名而且很重要的,可是什么是上师相应法

   怎么修呢

   我们在修本尊时,观想外相现释迦牟尼佛,其本质是根本上师的世尊,可以得到佛的加持。但如果你观想的外相是上师,那么你可以很快速地得到加持。相反的,不管你修哪位本尊,如果你从来就没有想过他的本质(体性)就是根本上师,那就根本不可能得到佛的加持。这就好比,阳光可以燃物,但要靠镜子──聚光镜,如果没有聚光镜来作用,阳光就没有办法燃烧物体,透过聚光镜收摄阳光,再反射到物体上之后,才可能把那东西燃烧起来。十方诸佛菩萨固然是一心想要利益众生,可是如果没有透过怙主您(上师),根本不可能利益众生的。十方诸佛菩萨身、口、意的加持力,都是透过师长而有的。有个赞语说:“一切殊胜的共与不共悉地(成就),皆来自于具恩上师,一切悉地皆吉祥,一切障碍去除皆吉祥……等等”。

   我们嘴上常念诵供养文(“上师即佛亦即法,上师亦为贤圣僧,上师造作一切善,恭敬供养诸上师。”),念得很快很熟,内涵是说佛、法、僧三宝的总集是上师,然后,我皈依、供养,我们常常这样供养,以三宝为体性的上师。

   就恩泽本身来说,比较十方诸佛的恩泽和释迦牟尼佛的恩泽,释迦牟尼佛的恩泽是更大的,因为虽然有无量无边的佛降世了,可是我们却无法听受他们的教法,然而在释迦牟尼佛的法运里,我们还可以接受佛法。

   但是较之于释迦牟尼佛,自己师长的恩泽就又更大了…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六讲 依师之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