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极乐愿文大疏 4 第一部份▪P10

  ..续本文上一页上破了个小洞。一位婆罗门见后从自己的白布上剪下一块供养佛陀,并说:"请您老人家用这块布补好衣服。"世尊接受了,那位婆罗门无比欢喜,以此善根他也获得了未来成佛的授记。

  若如此积累资粮,则会获得相应于因的如是果报。此类公案:

  往昔,一位婆罗门的妻子因供养了一位独觉极为甘美的饮食,而于五百世中转为犹如天女所触般的身体,后来成为胜光王的王妃名为畅旦玛(具鬘母)。

  另一位婆罗门妻子因供养色香味具全的食品,而于五百世中转生为相貌端严之人,最后成为胜光王的另一位王妃名为雅策玛。

  往昔,迦叶佛涅槃后,眷属们建造遗塔时,一位商主之女在佛塔中柱上系了一面镜子,因而于许多世中转为富贵之人并相貌庄严。后来转生为舍卫城一位施主的女儿,身体生来就有如太阳般的光芒。因此取名为贤光母。

  又有一位名斗得(力部)的施主生了一个福德广大具相的儿子,耳朵上天生便带有价值连城的珍宝耳饰。这是因为:昔日,迦叶佛的遗塔濒临坍塌,当时他转为一名商主,将自己的一个珍宝耳饰供养用来修复佛塔,以此福德在世世代代中与生俱来就佩有珍宝耳饰。

  阿罗汉阿那律尊者的"天眼第一"是如何由来的呢?往昔,人寿四万岁时,拘留孙佛涅槃后,为其遗体举行法会时,许多盗贼来到那里。当时,盗贼首领的鞋子破了,看到佛塔内殿里燃着油灯,他便走进去补鞋子。这时,酥油灯暗下来了,于是他加了一个灯芯,使灯火更加盛燃,依此看见了佛像,他生起信心而将酥油灯供在佛像前并发愿说:"以此善根愿我具有天眼。"从而于许多世中获得天眼。

  又从前,一位贫女无有可供佛之物,于是她将所割的草卖出,以所得的两枚金币供养佛陀,从而于生生世世中两手掌心所出现的金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此外,来自南方的五百仙人在前往中部地区的途中,因得不到水而口干舌燥,他们来到一棵树下向树神祈求道:"请赐予我们水吧!"从那棵树里出来一位右臂佩带珍宝饰品手拿金瓶的天人,以八功德水 使他们得到满足,之后便融入那棵树中。那些仙人们问道:"您是谁呀?以何业力转生于此的?"从树中发出声音:"你们南瞻部洲的人很难相信,所以还是不说为好。""我们已现量见到您了,怎么会不相信呢?请说吧!""那么,你们听着:我曾经转生为舍卫城的陶师时,一次来自各个地区的乞女们问我给孤独施主的家在哪里,当时我伸出右手为她们指点。她们获得了财食而生起欢喜心。以此善业我转生于四大天王的天界中,现住于此树中为疲惫干渴的人们提供净水,并且我的手臂也成了以珍宝饰品装饰的了。"仙人们听后赞叹而去。

  此外,有一对夫妻生下一个相貌丑陋、遍体疤痕的女孩,父母秘密将其养大后逐出家门。她流浪到某个地方,悲伤地坐在那里。阿难尊者见后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悲伤呢?"她详细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于是阿难尊者给了她妙香并说:"你将此妙香涂在如来的舍利塔上可治愈你的麻风病,净除你的罪障。"那个女孩依照尊者所说的去做了,结果身体的疾病与丑陋的相貌全部不复存在了,变得如天女般美丽。

  又舍利子尊者是智慧第一,他的非凡智慧也是由于曾经转生为一位婆罗门妻子名寂静女时,一位独觉比丘补法衣无有针和剪刀,她供养比丘一根针与一把剪刀并发愿的福德而得来的。

  阿难尊者通达三藏并有不忘陀罗尼的才能是因供养了一阿罗汉一钵斋饭。并发愿:"犹如此钵盛满食物一样,愿我的相续充满正法;犹如此钵纹丝不动、稳固地置于垫上一般,愿我的相续牢记不忘所闻之法。"

  所以,大家无论供养什么供品,相应发愿也很重要。如颂云:"何者发何愿,将获如是果。"然而,此时主要强调应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如果得以往生极乐世界,那么自然会具足一切福德善相。诸如此类的公案还有许许多多。

  若是勤于供施、具足福德的补特迦罗,则好似如意宝一般无勤之中便会如愿以偿。并且能够完全满足自他一切众生的希求,就象往昔福力王子、善义王子、大施商主、阿育王等人的传记(中所说的)那样。如经云:"一切世间诸安乐,皆由供养三宝生,故当恒勤供三宝。"

  本来,所有的众生无一不希求今生来世的幸福安乐、受用圆满。而幸福安乐、财产受用必须通过上供下施才能获得。如《入中论》云:"彼诸众生皆求乐,若无资具乐非有,知受用具从施出,故佛先说布施论。"又如《因缘品》中说:"诸福真奇妙,其果极善妙,无似福解脱,是故当积福。"有人甚至连一把青稞也不供施却希望获得心中所想之一切所需,这贪心将毁灭一切希求,结果一无所成。恰似"未曾击鼓无成就,未经摇头无本尊"一样(意为不经过少许精勤不可能获得成就、得到本尊加持)。《因缘品》中也说:"福德浅薄者,难化堕恶趣,如沙中无油,彼者岂有乐?"如今能够见到供养处佛像,这也是往昔积累资粮净除罪障的结果。因此,我们应当将其(佛像)观为真佛。若对佛像作供养,则与供养真佛无有差别。如《右绕佛塔经》云:"谁以等信心,供养在世佛,与其舍利塔,福德无有别。"尤其是供养酥油灯,暂时便会获得极其广大的福德,死后将转生于善趣或往生极乐世界等清净刹土。

  当今时代,大多数人为了暂时的幸福安乐百般作佛事,试图通过厌胜 、降伏、驱魔、火施等仪轨(达到消灾免难、增福延寿的目的)。然而,因往昔未曾积累福德、唯造恶业而感讨债的损耗鬼等恶魔跟随自己左右,这种业果以厌胜、焚烧等方式怎么能够遣除呢?如世尊曾说:"业力犹如河主流,瞬间岂能挡业瀑?"有的人说是要尽除宿业、增长福禄,但连十盏酥油灯、十个神馐的供品也没有,只是对着一个空空的坛城呼天招龙,如果不需积累资粮之因而仅仅以此便可增福的话,那么唯一利他的诸佛菩萨肯定早已使一切众生都具有福运了,(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曾有位老人观修单坚护法神,结果已亲见了单坚护法神。可是,他只得到了一块油脂而未能获得悉地。(此例《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也有论述。)

  一般来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以苦得乐;一种是以乐得苦。即:有些人虽然上供下施、清净罪障、广行善法,但是,往昔所造的恶业,以其善业之力也有令果报立即成熟,而于现世中稍受病痛恶缘等苦,他们必定会苦尽甘来,绝不会永远受苦,如修法之人今生受微苦,无有损失,来世得安乐;另有些人勤奋经商、狩猎等获得财食,虽然个别人在现世中似乎很幸福,但必将乐极生悲,不可能始终享乐。(也可说:)非法之人今生享微乐,无有利益,来世受痛苦。

  因此,犹如在田里播下种子后已成熟一样,今生无论是苦是乐都是宿业所感。所以,对此没有什么肯定或否定的。也就是说,昔日的无欺之因到时必定会成熟无欺之果。今生只是短短的一瞬间,痛苦或安乐也无有重大的利害,好似梦境一般。然而,后世却是无边无际的,若苦定苦,若乐定乐。因而,我们想到长远的苦乐后应当在现世中以善心精勤积累资粮、上供下施,以便成就所愿。除了往昔所造恶业十分深重的人以外,其他人自此至死定会享受安乐,并以积资力死后立即如愿往生极乐世界。

  现在介绍供养的具体实修法:观想福田当依顶礼时皈依境的观想一样,简明扼要地宣说一下三十七堆曼茶罗的观想次第后,按通常的仪轨而供养曼茶罗,供曼茶罗时只是将其中的:"供养大恩具德诸根本及传承殊胜上师……"略加改动,变为:"供养怙主阿弥陀佛及十方诸佛菩萨众,愿自他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祈请为利有情,悲愍接纳、赐予加持。"如应念诵三身曼茶罗:(化身曼茶罗)"嗡啊吽百数俱胝三千世界刹,充满人天七宝等财富,以及我身受用悉供养,愿获转*轮王之国政。"(报身曼茶罗)"报身佛处大乐密严刹,具五决定五部供堆者,供养无量欲妙赞供云,愿获圆满报身之果位。"(法身曼茶罗)"现有清净童子瓶佛身,大悲不灭法性游舞饰,供养持身明点清净刹,愿获殊胜法身之果位。"又诵七堆曼茶罗:"涂香鲜花遍大地,须弥四洲日月饰,观想佛刹作供养,愿诸众生行佛刹。"嗡那曼扎拉勃匝梅嘎萨莫扎沙帕那萨玛意阿吽。然后诵:"供养能喜善曼茶,祈愿菩提道无障,证悟三世佛密意,不迷世间不住寂,度化无边诸众生。再诵三遍本论中的"吾身受用及善根,一切真实之供品,意幻七宝瑞相物,本成三千世界中,十亿日月洲须弥,天人龙之诸受用,意幻供养无量光,为利我故悲纳受。"然后念诵三遍供养咒:(纳么纳扎亚雅,纳么巴嘎瓦爹,巴则尔萨扎玛儿达尼,达他嘎达,则阿哈爹,萨雅桑布达雅,达亚他,嗡巴则尔巴则尔,玛哈巴则尔,玛哈爹卓巴则尔,玛哈布亚巴则尔,玛哈布得子达巴则尔,玛哈波得玛卓巴桑扎马拉巴则尔,萨尔瓦嘎玛啊巴拉布笑达纳巴则尔耶所哈)同时伴奏乐器,广泛观想普贤云供。

  我以无有烦恼清净心,正法财物供养善逝尊,

  依此供养以及二资道,愿诸众生获得圆佛果。

  戊三、(对治愚痴之忏悔支)分四:一、以现行对治力忏罪;二、以厌患对治力忏罪;三、以返回对治力忏罪;四、以所依对治力忏罪。

  产生罪业的根本是一种愚痴,不知道忏罪也是一种愚痴,对治愚痴忏悔罪业极为重要。应当观想:在福田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前自他一切众生作忏悔。《宣说四法经》云:"若具足四法,作已积集障,无余得清净,……"所以必须具足四种对治力,此论依次宣讲。

  己一、(以现行对治力忏罪)分四:一、忏悔自性罪;二、忏悔佛制罪;四、忏悔不知自性罪;五、忏悔未知就犯之佛制罪:

  庚一分二:一、忏悔一般身语意之恶业;二、忏悔严重身语意之恶业。

  辛一分三:一、忏悔三种身恶业;二、忏悔四种语恶业;三、忏悔三种意…

《极乐愿文大疏 4 第一部份》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