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区的话就是怒骂"下地狱吧!"。这样口出粗语后他便走了。途中在一家旅店住宿,因业力所感商人们全部走了,珠辛吉睡得太沉,诸商人也将其忘记了。等他醒来时所有的商人都已无影无踪。知道只剩下他和两头驴留在空无一人的海边上后,他十分惊慌,马上将两头驴连在一起,驱赶着它们向前行进。这时,狂风大作,路途完全被沙子遮住了,根本不知往哪里走。然而,那两头驴很聪明,它们凭着嗅觉闻气味缓缓地向前行进。他因又慌又急而用鞭子猛力抽打它们,希望加快速度。结果两头驴也因神志不清而迷路了。他们来到了另一空旷的地方,两头驴已精疲力竭、口干舌燥了。它们伸出舌头呼呼地喘气。见此情景,珠辛吉生起了恻隐之心,于是便将它们留在原地,他到处漂荡,最后到了十分恐怖的饿鬼城市……后来又在十二年间不断流落于地狱之处,受尽了饥寒交迫、口干舌燥的无量痛苦。
甚至,对旁生也不能恶语指责:久远以前,一位施主有一个耕种的仆人和两头牛。一次,牛去田里时,仆人扔了一节木头砸断了一头牛的角,就称它为"断角"。又有一头牛跑到地里时,他抛镰刀砍掉了它的尾巴,称它为"断尾"。那位主人本来答应将女儿嫁给那个仆人,后来没有履行诺言。仆人对主人怀恨在心,他把两头牛拴在一棵枯树上,用鞭子抽打,然后置之不理。贤劫时旁生会说话,它们说:"以前你从来也不用鞭子打我们俩,而且给我们喂草、喂水,就像父母一样慈爱、保护。现在为什么这样虐待我们?我俩犯了什么错?"仆人说:"虽然你们是无辜的,但你们的主人欺骗了我。""那么,你为何不禀告国王呢?""我没有证人。""你向国王禀告,我们可以作你的证人。如果国王问:”你有证人吗?”你就说:”有牦牛们作证。”若国王说:”牦牛们怎么能作证呢?”你则答:”我们把它们拴在岩石下,如果我的话是真的,那么就告诉它们:”不吃草不饮水。”这时,我们也不吃不喝,直到国王相信为止。"仆人如是向国王禀告了。国王说:"那么,就这样做来看吧。"此刻,断尾的牦牛突然想到仆人喊自己"断尾"的恶名,于是记恨起来,它说:"我不愿意作证,不用说是草,就是石头我也要吃。"其余的牦牛们说:"这位仆人对我们犹如父母般地慈爱,我们不能骗他,应当为他作证。"它说:"尽管这是事实,但因他经常叫我断尾,所以,我不愿为他作证。"其余牦牛对仆人说:"你(用绳子)把这头断尾牛的鼻子穿透后系在我们的牛角上,如果它吃草的话,我们的牛角便向上抬起,那时,你就说:”大家看啊!它们所指示的太阳也在为我作证呢。”这样将得胜。"仆人将断尾牛的鼻子穿透。它喊道:"你们看呀,这个人还在加害我。"其余的牦牛说:"他不是加害你,而是在给你打扮呢,你不要出声,静静地呆着吧!"国王进行审判时,牦牛们如此为他辩护,结果他获胜了,如愿娶到了主人的女儿。这说明:虽然是旁生,但如果慈爱它们,它们也知道报恩;如若说恶语伤害它们,那么从今生起它们也会报仇。即使未能报仇,也会发恶愿于生生世世中不断陷害报复。
此外,在一僻静山村,住着一个赶车的人,他有名"嘎雪、萨热"的两头牛,后来它俩各自生了一头小牛犊。因嘎雪所生的小牛犊的牛角连在一起,所以取名"嘎雪连角";因萨热的小牛犊是歪嘴而给它取名"萨热歪嘴"。这两头小牛犊逐渐长成了大牦牛。一次,车夫们聚集一起谈论牦牛的好坏。那两头牦牛的主人保证说:"我的这两头牦牛十分出色。"他们协商决定:以五百两黄金作赌注,让牦牛们在艰险难行的路上拉着装有大货物的车进行比赛。那些人也下了赌金。主人让两头牦牛拉着车,他自己一边驱赶一边喊:"嘎雪连角快跑!萨热歪嘴快走!"可是它们却毫不情愿。于是他用针扎它们。这时,其他人说:"你输了,不要害死牦牛了,快把赌钱给了。"结果他损失了五百两黄金。他为了惩罚那两头牦牛,数数鞭打它们并在烈日炎炎下将它们拴在枯树上。那两头牦牛以人语说道:"你为何要这般惩治我俩呢?我们犯了什么罪?"他(怒不可遏地)说:"你们俩明明知道,却故意让我输了钱,因此处罚你们!""那是你自己的口业所造成的。本来我们俩的名字叫”萨热、嘎雪”,可你却喊我们”连角、歪嘴”这样难听的名字,所以你才输了。但是,现在你选一条更为难行的道路,在马车上装上原来两倍多的货物,下原先两倍的赌金,直呼我们的名字,再进行一次比赛,我们会让你赢得赌金。"他按照它们所说的去做了,然后一边赶它们一边喊:"嘎雪快跑,萨热快跑呀!"那两头牦牛竭尽全力很快将货物顺利送到平原上,最后他赢得了一千两赌金。所以说,无论对人还是对旁生都不能说难听刺耳的恶语。如律藏中说:"故当说柔语,莫言不悦语,若说悦耳语,成善无罪业。"
那么,何人易说恶语呢?那些恶口如蛇舌、心狠残暴、暴躁易怒、不护根门、无有惭愧、性情恶劣之人好说恶语。
有些人天生除了说恶语以外似乎不会说话一样,这也经常会伤害不熟悉的人。多数恶人故意说恶语剌伤他人的心。如《因缘品》云:"天生一出言,便说恶语者,犹如利斧头,将砍断自己。"邬金莲师曾说:"恶人之语如毒树,触于何处断一节。"经中云:"为恶语垢所制服,无论何者无安乐,犹如狮蛇极凶残,恶语之人无善趣。"《报恩经》中说:"炽热诸铁轮,恒旋头顶上,其苦非难忍,(倘若说恶语,果报更难忍,)永莫说恶语。"又如颂云:"炽热诸铁轮,恒旋头顶上,其苦非难忍,(倘若说恶语,果报更难忍,)于圣莫说恶。"
想到此等过患后,如果能够断除恶语,那么,不会转生于恶趣之中,并且经常听到悦耳之语,受到众人恭敬,亲朋好友众多,一切事业自然成办,即使沦为一无所有的乞丐,也会赢得诸人喜欢,永无死于恶性(无有善法)中的顾虑。如经云:"断除诸傲慢,恶语伤感情,何者说柔语,彼士转善趣。"又说:"圣者断恶语,恒说柔和语,极喜美语者,近住于涅槃。"
绮语:主要是指未经观察、信口雌黄的无关语。如世尊曾说:"详察细审而言说,未经观察切莫说。"若要讲话就应深思熟虑之后再出言。如果没有进行观察而说,那么,很可能造成前言不搭后语,成为绮语。如在大众场合中,不作详察,随口乱说,将会伤害许多人而成为绮语、恶语。如谚语所说:"口中若出言,当视他人脸。"
特别是在闻法时若胡言乱语,以及诵仪轨或念咒语时东拉西扯,则罪过极为严重。如今,僧团总的僧规及瑜伽自宗的法规均十分涣散、松懈。有些人甚至在念诵仪轨的同时也是废话连篇,在僧众行列中与兴趣相投的道友们互相打闹、交头结耳;到了中间念咒时,便取出一个如黑肠子般的鼻烟壶开始吸烟,或者喝茶、闲聊等作种种非法行。如若一边漫不经心地诵咒一边夹杂闲言碎语,同时口饮茶水,则其罪过与舍法罪一样重。此外,念咒时还讲述故事,谈论历代王朝、军事战争抢劫商业的状况,议论女人的好坏,评价财物的贤劣以及古今中外、沟头沟尾等形形色色的无稽之谈,这是所谓的"乱言之口如恶库,信口胡说争讼因"。依此可产生贪嗔的分别念断送自他念经的善法,因此(在念经时说绮语)过失很大。
一般而言,那些不知羞耻、懈怠懒惰、放逸散漫、贪嗔强烈、如鹦鹉般喜欢言谈,与心不堪能的人爱说绮语。如果与这种人交往相处,那么将断掉善根,被引入恶趣之中。如《入行论》云:"伴愚必然生,赞自毁他过,喜谈轮回语,无义不善事。"人们常说:"一切语言均是由欲望而说。"所以,这类绮语大多数完全是赞己毁他的语言。喜欢说绮语的人贪嗔强烈,极为怠惰等增长许多不善业。《宝积经》中也宣说了说绮语的极多过患。邬金莲花生大士也曾经说过:"杂有绮语诵一月,不如禁语诵一日。"
绮语也是依赖于贪嗔痴而产生的,所以其异熟果报将分别堕入三恶趣中。转生为人,也将成为诸人不喜,如疯子般言繁语杂,心烦意乱,谁也不相信他的话,世世代代中爱说绮语。
如果断除绮语,那么生生世世生于贵族之家,众人拥戴,语言前后连贯,语言不会出现过错,能言善辩并与正法毫不相违,所说之语相合众人心意犹如蜂蜜一般……有不可思议的利益。经中也说:"设若能断除,无义诸绮语,恒时讲正法,彼士转善趣。"
如是(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前)发露忏悔口中所造的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四种不善业。
壬三、(忏悔三种意恶业):
贪心害心与邪见,发露忏悔意三罪。
贪心:是指贪图他人丰富的财物、强大的势力、勇士的魄力、智者的辩才、美丽的容貌等,并想:若有办法将这一切据为己有那该多好啊!大贪心是贪图上师僧团的财产,其过患特别严重。即大部分商人等为了谋得利润而对寺庙僧众所共同拥有的财物产生贪心,其过患如上面强夺偷盗僧财时所讲的一样。许多人贪图买到上师们手中的马牛等信财亡财并想从而获取利润,其罪过也非常大。假设获得了少许利润也犹如饮毒一般。邬金莲师说:"上师财如哈拉毒,谁若享用则丧命。"甚至,如果看到别人有一尊佛像或优质的物品,便将它拿在手中从头到尾瞧个不停,摸来摸去,企图得到。暗想:唉,若我能拥有这样的物品该多么好啊!这也属于贪心。
一般来说,那些恬不知耻、贪得无厌犹如饿狗之人易生贪心。这主要是由于欲望引起的。但是也有诸如贪求敌人之财等以嗔心引起的。依靠贪心也会导致害心、杀生、不与取等恶业的出现。
其异熟果报将堕入三恶趣中。倘若幸得人身,也是相貌丑陋,贫穷可怜,虽有财富也易毁尽,由于贪欲作障而使心中所愿无一实现,生于恶境,常常成为具贪心者。尤其是对有福德之人的财富生起贪心,如果依此产生害心,则其结果将如往昔的顶生国王一样,他已获得了与帝…
《极乐愿文大疏 4 第一部份》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