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极乐愿文大疏 4 第一部份▪P18

  ..续本文上一页便彻底耗尽了,如今所造的恶业必将于后世中成熟,以致永无解脱之时,即所谓的"重罪者临堕地狱,福德犹如降大雨。"此类实例如下:

  从前,札珠城市(尼洪国家)的国王俄扎雅那之子名为具髻,他继承王位后把两个恶臣纳入朝中,而将两位法臣摈除朝外。之后以非法治国,致使整个国家转入邪道。父王俄扎雅那于佛陀前出家,最后获得了阿罗汉果位。然后他返回札珠城市,准备制止太子及群臣非法执政的恶行。由于奸臣们从中挑拔致使具髻杀害了父王。因为父王是阿罗汉,所以他造了两种无间罪。当时,嘎达雅那尊者也在当地,他授记:"从现在算起到第七天时,札珠城市将被土埋没,具髻国王及其眷属将堕入无间地狱。"随后,第一天狂风四起,将尘石一扫而空。第二天降下花雨,第三天降下衣雨,第四天降下银雨,第五天降下金雨,第六天普降各种珍宝雨。到了第七天,漫天降落土雨,尽管国王等众人企图逃跑,但因非人挡住了去路而未能跑掉,结果所有的人全部被土压死,之后堕入无间地狱中。

  所以,今生行善之人感受痛苦、罪业深重之人享受少分安乐,这都是有可能的。因此,不应对因果生起邪见。象阿罗汉等高僧大德们之中也有临终感受痛苦的。

  也有自己因前世恶业而于今生中起邪见的公案:往昔,边地给国王有名为"战哦、炯几"的两个儿子,他们成了常断见者。后来国王将他俩委托胜光王抚养。他们舍弃了邪见,于佛陀前出家,最后获得了阿罗汉果位。这是由于:他曾是迦叶佛教法中精通三藏的两位出家人,以此业力所感今于释迦牟尼佛教法中获得阿罗汉果位。同时转生于边地成为邪见者是因为:在迦叶佛时,他们二位前往某边地,无有教言却擅自大胆修行。本来没证悟却自以为证悟了,从而生起增上慢。因临终时未获得任何功德而心生邪见,口口声声地说:"迦叶佛的教法不真实,因果不存在,我们俩没能解脱,同样,其他人也绝不会有解脱。"说完便死去了。以此邪见他们于多生累劫中堕入恶趣,并于许多世中生于边地,在此之前连三宝之声也未曾听过。

  思维此邪见的过患后,如果纵遇命难也能断除邪见的话,那么生生世世中不会堕入恶趣。在家男女们也是同样,尽管不能够彻底断恶行善,但是对于微乎其微的小事也不能说:"仅此无关利害"而起邪见。业因果丝毫不爽。因此,认为因果的确存在后诚信因果至关重要。这也是所谓的世间正见。不要认为一滴水无有任何用处,如果逐渐积累则最终必将充满大的水器;若认为小小的火星没有什么危害而不警惕,则可能焚烧大山。通过这些真实的比喻我们应当懂得因果无欺的道理。如《因缘品》中也说:"虽造微小罪,来世受痛苦,虽积微小福,来世得安乐。"龙树菩萨说:"世间之正见,何人若具足,彼于千劫中,不堕入恶趣。"

  无有邪见、诚信因果之人因细致取舍善恶、如理行持而将于生生世世中相续充满善业的良好习气,此人对一分戒律也极为重视,恒时喜欢出家,有视诸上师为真佛的清净心,喜爱恭敬善知识,懂得哪怕仅闻一句法也有很大意义,因此常爱闻法,诸鬼神也欢喜赞叹此人,经常生于正法兴盛、善友云聚之境,暂时转于天界获得吉祥圆满的增上胜,究竟往生清净刹土等有无量利益。经中也说:"业及业异熟,诚信此二者,受持正见者,彼士趋善趣。"

  (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前)发露忏悔自己生起或令他人生起以及随喜他人生起贪心、害心、邪见这三种意不善业。

  辛二、(忏悔严重身语意之恶业)分五:一、忏悔五无间罪;二、忏悔近无间罪:三、忏悔舍法罪;四、忏悔诽谤菩萨罪;五、忏悔恶见罪。

  壬一、(忏悔五无间罪):

  杀师父母阿罗汉,恶心损害佛身体,

  发露忏悔无间罪。

  现在分别忏悔极重罪业,首先忏悔五无间罪。一般来说,五无间罪如前所说是指破坏僧众和合(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僧和合、恶心出佛身血)等。但是,此处按照《祖法金藏论》中所说,是指若杀害父母、堪布、阿阇黎等具法眼之诸智者则不经中阴直堕地狱。(此论说杀上师也属于无间罪)杀害父亲、母亲,或杀授别解脱、菩萨、密乘戒等的阿阇黎(上师),以及杀声闻、缘觉、阿罗汉,恶心弄伤佛的色身,自己亲自造或教唆他人以及随喜他人造过这些罪业死后都将不经他世立即堕入无间地狱中。因此发露忏悔这五种无间罪业。

  (下面对此五无间罪稍加解释):破坏僧众和合便中断了*轮(损害佛法);佛陀是三界的皈依处,损伤佛身也就损害法身的所依--殊胜色身之中的化身(损害佛陀);阿罗汉是断尽了三界烦恼的殊胜僧众(杀罗汉即损害僧众),损害此等即损害了三宝的缘故成为无间罪。如往昔的提婆达多一样,我们这些人从无始以来也一定造过无间罪。

  杀害上师:对自己来说,传授别解脱、菩萨、密乘戒的堪布、阿阇黎等上师的恩德已胜过了真佛,不用说是杀害,就是侮辱上师或一刹那对上师生起邪见恶心等也将堕入地狱。

  甚至仅生起我已胜过上师之少许分别念的罪过也是很大的,例如:涅嘉那革玛仅仅认为自己的智慧较上师略胜一筹,即生便遭到七次危急生命的违缘。

  大成就者黑行与一位弟子一同渡海,那位弟子心想:就功德而言,上师的确殊胜,但从资具方面来说我要富有些。仅以此念便令船沉入了水中。

  此外,一位舍事者上师有一个弟子。一次,这位弟子在稠人广众中传法时,他的上师也来到当场并顶礼。弟子明明看见了上师,但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方便给上师还礼。众人散去后,他迎接上师并顶礼其足。上师问:"刚才我顶礼时,你为什么不起身呢?"他紧张地妄言禀道:"我没有看见您。"刚刚说完,他的双眼便落到了地上。有许多此类公案。

  不必说广泛授予灌顶、传承、教言的上师,甚至对从字面上讲解的阿阇黎、获得四句传承的上师也应恭恭敬敬。相反,若违背师教,则过患极大。如续部中说:"闻一偈颂者,若不当作师,百世转为狗,成为具痣者。"依止上师、堪布、阿阇黎后,无论其好坏,都不能违背其教言。续中说:"依止上师后,无论其好否,岂能违教言,彼若失此印,堕金刚地狱。"又云:"纵然无功德,依师若舍弃,侮辱诸上师,诽谤三世佛,其罪说不尽。"宣说了许多过患。因此,违背上师、堪布、阿阇黎之(教言)罪过极其严重。

  杀害父母:(在历史上有许多杀害父母的事例),曾有一位施主之子杀了自己的母亲,未生怨王杀害了他的父亲。父母在现世中对自己的恩德极大,自己的善妙身体也是由他们的因缘而形成的,因此父母是严厉的对境。对于出家人来说,父母等同于堪布阿阇黎,如果未经父母允许则不可以出家。

  往昔,有一位小驼背阿罗汉因业力所感于六天中断了斋饭。阿难与目犍连两位大尊者为他化缘的斋食被狗和乌鸦抢走了,也未能解决他的那份斋饭。第七天时,舍利子尊者化到了一钵斋饭供养他。这时,大地突然裂开,所有的食物全部落到了地下。舍利子尊者以神变取出交给他,可是又被风吹散了,丝毫也无法享用。舍利子说:"看来他没有进食的缘份了,给他水喝吧。"尊者供水给他,当时诸非人向水中洒入灰尘,结果水变成了灰汤。小驼背阿罗汉喝了灰汤最后因饥饿而圆寂了。这是因为:在很久以前,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一次,儿子外出时,母亲对许多比丘供养了斋食。儿子回来后得知此事,因他是一个吝啬之徒而对此忍无可忍。他将母亲关在一间空屋里作为惩罚,七天之中置之不理。母亲饥饿难忍,有气无力地说:"儿子呀,给我一点食物吃吧!"儿子大声地说:"你将自己的那份食物给了比丘们,现在还给你什么,你吃灰去吧!"最后母亲饿死了。以此业果他连续不断地堕入恶趣之中,并于数世中饥饿而死。如今获得阿罗汉果位时,这位最后有者也因饥饿而亡,而且临终时还需要食用灰尘(此例于《百业经》第三十一公案中有详述)。

  殴打父母的罪过也如此严重:从前,有位商主名叫匝哦之女,他将几天中做买卖攒得的收入供养母亲。在他即将启程去海岛取宝时,母亲劝他不要去,他断然不听。母亲一边哭一边拽着他的脚。他气愤地说:"我要去大海取宝你竟然说此不吉利的话。"同时用脚狠狠地踢母亲的头。然后就走了。以此业报在海上船只毁坏,他独自一人幸免于难,到处漂泊,因以往供养母亲几次银币之业而于数千年中享受天人的安乐。又被业风驱赶到了南方一处,他走进一座三层门的铁室内,看到那儿有一个人的头上旋绕着一巨大燃火的铁轮,脑浆脓血四处飞溅。匝哦之女问:"你造了什么业而落到这种下场的?"那人说:"我因曾损害过我的母亲而感受此果报。"他想到了自己也曾损害了母亲。瞬间铁轮落到了自己的头上,感受了无量痛苦。

  甚至仅仅生起殴打父母之心也需要感受这样的果报:大阿罗汉目犍连也被裸体外道打得粉身碎骨。本来他具有仅用一个脚拇趾便可动摇天界尊胜宫的神变,可是当时不用说是显示神变,就连幻变也想不起来了。那么,目犍连尊者因造了什么业而惨遭如此痛苦的呢?从前,一对婆罗门夫妇有一个儿子,他娶了个媳妇。那个媳妇从中挑拔致使他对自己的父母也变得冷漠无情了。一次,他看见父母二人坐在一起,非常生气,恶言说道:"真该将你们粉身碎骨。"以此生恶心之业而于五百世中被人打死。如今这是最后的余业。

  此外,也不能侮辱父母或从其身体上跨过等:曾有位叫仁慈供施的商主因从自己母亲的头上跨过之业而即生堕入孤独地狱,并且头上转着兵器铁轮,感受难忍之苦。

  若指使父母作事也将感受果报:昔日,释迦美女耶输陀罗怀其子罗睺罗长达六年之久,生产时感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这也是因为:从前,母女二人携带一桶酸奶赶路,女儿不愿意背奶桶,于是对母亲说:"阿妈,你背这个吧,我要…

《极乐愿文大疏 4 第一部份》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