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放生问答—放生文集▪P20

  ..续本文上一页,不论毛笔或铅笔,写的字依然正整秀丽。

  这样惜福的人,其出身如何?是出生在富贵的官家子弟,住在华丽的大屋,在生活品质中享有锦衣美食又有下人服侍,兄弟俩都是父母中的宝贝(中国人重男轻女,尤以官宦之家更甚),如此惜福岂只是难能可贵,简直令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我想法师也是效法世尊出家托钵,说法利生,放弃名利,以法的精神为依止。

  其二、所有的手札凡提到与佛有关的,一律空一格表示恭敬,这也是书中看不到的。若从那堆泛黄的日历纸来说,在一般人眼中只是一堆垃圾,何况只是信手随笔写写,又不是做文章,更没有出书的念头,何必如此认真,这些写作只是对事有感而发随便写写,但是法师不但照样恭敬三实,更以身、口、意来恭敬[113]。过去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也曾云:「佛法在恭敬中求。」而此老和尚更是完全的呈现出来,宛如一本活辞典。

  参考资料

  (明)释袾宏撰,《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台北:法光,1998。

  (清)江永(慎斋)撰,《放生杀生现报录》,台北:佛教出版社,1976。

  丁敏,〈当代台湾佛教僧侣传记研究:意义、视角与方法之省思〉,《第三届台湾当代佛教发展研讨会论文集》,3(2002),页53—71。

  ,

  于君方,〈戒杀与放生-中国佛教对于生态问题的贡献〉,《从传统到现代——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1990),页137—144。

  中元村等着,余万居译,《中国佛教发展史》,台北︰天华出版社,1993。

  方美玲,〈佛教现代化之刍议〉,圆觉文教,第二届佛学与科学研讨会论文集,(1992),页177—189。

  王景琳着,《中国古代僧尼生活》,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王顺民,〈当代台湾佛教变迁之考察〉,《中华佛学学报》,8(1995.07),页315—342。

  王顺民,〈还原宗教「人文主义」的面目〉,《当代》,85(1993),页138—140。

  印光法师,《印光大师文钞选读》,台中:明伦社,1999。

  印光法师,《印祖文钞选读》(上册、下册、续编两册),台中:明伦社,1999。

  印顺,《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台北:正闻出版社,1989。

  江灿腾,〈站在台湾佛教变迁点上的慈航法师(一)〉,《当代》,59(1993),页46—57。

  江灿腾,〈从道安法师兴建松山寺的动机看逃难僧人的教育理想与心理适应〉,《现代中国佛教思想论集》,台北:新文丰,1990,页173—192。

  江灿腾,《台湾佛教百年史之研究》,台北︰南天书局,1997。

  江灿腾,《台湾佛教文化的新动向》,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3。

  吴汝钧,〈《般若经》的空义及其表现逻辑〉,《华冈佛学学报》,8(1985),页237—256。

  吴汝钧,梁万如,〈《金刚经》研究〉,《圆光佛学学报》,1(1993),页3—48。

  李钦贤,〈从太子、天皇到高僧、武将——日本肖像画大观〉,《美育》99(1998),页39—48

  沉明进,《禅境普耀》,台北:新文丰,1995。

  宗玉撰,〈《金光明经.空品》的探究〉,中华佛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6)

  林朝成,〈佛教放生与生态保育〉,《般若》,1(1995),页66—75。

  俞朝卿,〈净土宗祖 灵岩高僧——印光佛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初探(上)〉,《香港佛教》,448(1997),页3—7。

  姚丽香,〈台湾地区光复后佛教变迁初探〉,《辅仁学志》,20(1988),页229—249。

  洪启嵩,黄启霖主编,《印光文集——净土宗的一代祖师》,台北:文殊出版社,1988。

  香光庄严,〈放生与保育的省思〉,《香光庄严期刊》,39:2(1994),页2—4。

  翁秀芳,〈隐元禅师研究〉,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0)。

  张一品,〈古代高僧兴建译经馆(续)〉,《香港佛教》,419(1995),页20—23。

  张一品,〈古代高僧兴建译经馆〉,《香港佛教》,418(1995),页17—19。

  符芝瑛,《传灯》,台北:天下文化,1994。

  许建昆,〈历史与小说之间的转换——试评得高僧小说四书[林淑玟〈南山大律师——道宣律师〉、吴灯山〈大冒险家——法显大师〉、马景贤〈风云—奇僧——虚云老和尚〉、陈月文〈顿悟南蛮子——六祖惠能〉],《书评》,29(1997),页12—15。

  陈玉峰,〈台中市放生文化的初步研究〉,《佛教与社会关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1996),页99—114。

  陈启淦着,刘建志绘,《慈悲护众生-莲池大师》,台北:法鼓文化,1998。

  陈慧剑,《当代佛门人物》,台北:三民书居局,1984。

  圆因编,《防癌手册》,台南:和裕出版社,2001年。

  圆因编,《放生问答》,台南:和裕出版社,2001年。

  杨白衣,〈《金刚经》之研究〉《华冈佛学学报》,5(1981),页57—111。

  温金柯,〈现代禅对台湾佛教的影响及历史意义—建立台湾佛教的主体性〉《生命方向之省思—检视台湾佛教》,台北:现代禅出版社,1994。

  道安长老纪念委员会编《道安长老纪念集》,台北:松山寺,1978。

  雷久南博士,《还我健康》,台北:琉璃光出版社出版,1995。

  刘小如、齐如,〈台北市民众放生行为研究报告〉,《中华民国野鸟学会年刊》,7:59—64(1998—1999),页59—62。

  莲子,《放生感应奇迹记》,台南:和裕出版社,2001年。(也有CD版)

  莲子,《放生感应的故事》,台南:和裕出版社,2001年。

  蔡念生撰,《护生百讲选录》,新竹县:狮头山无量寿长期放生会,1964。

  赖永海,《唐高僧传》,台北:佛光经典丛书,1998。

  赖永海、张华,《宋高僧传》,台北:佛光经典丛书,1998。

  瞿海源,《重修台湾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宗教篇》,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2。

  简丰文发行《放生仪轨戒杀放生嘉言合刊》,台北:佛陀教育,1990。

  蓝吉富,〈金刚经与中国佛教〉,《佛教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辑(1995),页71—80。

  释玄空编,《印光大师戒杀放生文》,台中:青莲出版社,1973,

  释南亭,《南亭和尚自传》,台北:华严莲社,1994。

  释惠空,〈台湾佛教的历史性与前瞻性〉,《第三届台湾当代佛教发展研讨会论文集》,3(2002),页19—37。

  释惠谦,〈台湾佛教史的治史省思〉,《第三届台湾当代佛教发展研讨会论文集》,3(2002),页37—53。

  释慧严,〈台湾佛教史前期〉,《中华佛学学报》,8(1995),页273—314。

  释慧严,〈佛教伦理与时代潮流〉,《从传统到现代——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1990),页l99—210。

  释慧严,〈明末清初闽台佛教的互动〉,《中华佛学学报》,9(1996),页209—242。

  附件、圆因功德会的出版书籍

  (一)、圆因功德会成立于民国80年教师节,民国82年出版38种图书(1—21):

  《了凡四训》《十善业道经讲话》《印光大师开示》《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因果与轮回》《佛说八大人觉经》《佛说四十二章经》《李炳南居士全集(九)》《念佛法要》《放生的故事》《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自话批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浅解》《菩萨学处》《认识佛教》《增编阿弥陀佛的说明》《广公上人事迹续编》《慧明法师开示》《学佛是怎么一回事》《临终三大要、人生之最后》《护生的故事》《听经札记》

  (二)、至民国83年三月已出版有46种图书,该年七月又出版至52种图书(22—41):

  《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中阴身自救法》《生命的重建》《向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介绍佛教》《佛教的精神与特色》《李炳南老居士演讲记》《受八关斋戒仪轨(附注解)》《念佛感应见闻记》《为什么一定要素食》《科学时代的轮回录》《真智慧之门》《素食生食与健康》《动物美谭》《现代学者论宗教》《博士界的论辩》《虚云和尚方便开示》《莲池大师放生图解》《蔬食之益》《学佛手册》

  (三)、至民国84年已出版有63种图书(42—62):

  《人为什么应该素食》《五福临门》《幻影》《心经略说.金刚经一滴(合刊)》《月溪法师问答录》《可许则许.保富法》《弘一大师演讲录》《印光大师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印光大师嘉言录》《佛陀》《佛法知见》《佛学问答》《戒杀、放生、素食、听佛说》《改变命运的宝典(了九四训)》《防癌、养生、长寿的秘诀》《金刚经的研究》《无量寿经玄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亲闻记》《释迦牟尼佛及其所说超越宇宙时空观》《护生画集第一集~第六集》《惊奇集》

  (四)、至民国85年已出版有71种图书,但到民国88年已出版有81种图书,可见有兴隆之相貌(63—81):

  《一个旅行者之体悟》《了凡四训.可许则许(合刊)》《因果可转变》《因果选集》《肉食之过》《佛法的基本要径(合刊)送信佛青年赴日进修博士学位》《抗癌之道》《防癌手册》《放生问答.放生文集》《放生问答》《金山活佛神异录》《茅蓬札记》(共有三集)《修行精华》《您相信转世吗?》《净土法门》《诗偈.法语.警策.选录》(上下册)《莲公大士净语》《莲池警策》《观世音菩萨传》《佛法的基本要径(合刊)送信佛青年赴日进修博士学位》《您相信转世吗?》《一个旅行者之体悟》…

《放生问答—放生文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