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时候,不丧失对甚深见解的把握,这才是修行的中心所在。
倘若你自己心中没有产生这样一种证量,那么,自己行为毫不检点的欺辱其他的人,或轻视任何一种善法的话,那是你自己的错误。要知道方便和智慧这两者是双运的。在方便这一端,像布施、忍辱、禅定、精进等等称为方便支分,般若是它的智慧支分;以般若为主,方便为辅,这才是真正无谬的善道。
倘若你自己心中不知道方便智慧不异,单求一支的话,那么,结果一定是偏离了佛法。有人说,像五明佛学院这样的地方,他们戒律非常的清净,那样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在年龙这个地方不用持戒,什么事情都可以随随便便的。没有这样的说法,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任何一个人讲法时候都要随行一切诸佛之后,对佛经和教典、律义的理解乃至自己的见解,都不能有任何的错谬和颠倒。倘若你自己心中没有生起一种正见,却仍放纵这样的猜测的话,那是你自己的错误。就像法王如意宝,已经是成就的圣者,还是非常的严谨,具足如此功德的大师,他都能如此严谨,那么我们现在又有什么理由在一个小小山旮旯里头说一些不需要持戒、不需要精进、密宗不用护三昧耶戒、显宗不用发菩提心、小乘不用护持别解脱戒等等的话呢?没有这种说法吧。所以,如果你们在戒律上毫不谨慎的话,这就不是真正的佛法。
因此,要知道你具足见解的时候,不丧失自己的行为;在行为的时候,不丧失你自己的见解,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背离了这样的道路,一定是谬道。那是你自己的错解、曲解、颠倒解。
所以,一定要善于区别这些。对修行这一方面,如果你见解真的很高的话,那你的行为一定是很谨慎的;你的见解不高,那才会造就一些颠倒:我做一些恶业也不要紧,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已经足以证明你的见解并没有多高;如果你的见解高的话,有什么必要去造这些恶业呢?造就恶业,就证明你对恶业有这样的贪执和习气,并不证明你见解有多么高。因此,一定要记住:见解和行为一定是双运的。也就是说,在世间上我们修行佛法的时候,方便和智慧一定要双运。如果舍弃方便,独求智慧;或者是舍弃智慧,独具方便,都不是解脱的善道。方便智慧双运,这是成就无上正等菩提的无谬的正因。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成佛的道路。所以希望大家都安住当中,不要曲解这个道义才好。
2.由经中所出的四种学处:第一种观察自己的过失。第二种就是不说大乘道者的过失。还有第三种就是为了断除贪心的缘故,不贪恋自己的亲友、施主、自家;第四种讲的是为了断除一切粗语的缘故,说柔软语的支分。
如何观察自相续以断除别人不生信心的行为。颂中说:
倘于自身迷乱不观察 行者外相或成非法行
故当时常观察己迷乱 悉皆断除是为佛子行
就是我们作为一个修行的人,经常要观察自己的迷乱。就是说看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去看别人怎么样。如果你自己的心里没有一个真正的善心,没有一个善的发心或者善的举止,但是外表上却是做出来的非常像是一个学法的人,看你的装饰也像是学法的人,但是心中却是不调伏,没有安住在法上的话,那么势必造成一种欺诳和虚伪法行的过失。这样一来,自己现生不仅不能得到法的利益,而且来世也是必定堕落恶趣的。因为这样是欺诳众生的。所以,作为一个修行的人,要经常观察自己的迷乱和过失。
在经续当中是这么说的。作为一个修行的人,那自己就应该经常观察自心当中的过失,而不是去看别人的过失。所以,我们在平素的时候,要经常想一想,自己是否真实地面对周围的这些人呢?自己的发心是否真实呢?自己的戒律各个方面是不是真正的很好?这些自己都要观察。不能肆无忌惮的做非法的行为。就比如说我是密宗的,我是修行光明大圆满的人,是不执着的,什么也无所谓,然后假借会供之名,肆无忌惮的饮酒。结果喝醉了,趴在地上呕吐、说胡话,让别人产生邪见。这样是非常不好的。因此,大家应慎重自己的威仪。就比丘、僧众们来讲那是不用说的,吃饭该如何吃饭,穿衣该如何穿衣,戒律上边都是有详细的讲法;但是对居士们来讲,威仪也是尤为重要的。希望大家来好好地观察一下自心,不要在自己心中没有产生功德的时候,外表上做一种虚伪的法行。比如说到内地之后就说我是学习密宗的人,然后自己喝酒、抽烟、邪淫,做出各种各样不如法的行为。这样做了,让世人对你没有信心是小事,因为这个缘故对所有学密宗的人都没有了信心,就说学密宗的人就是这个样子的,就干系重大了。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观察自己心中的过失。我们做为一个真正的行法者,应善于调伏自心,不观察别人的过失,只观察自心当中的失误。那么你出去到任何一个环境当中,别人看你的威仪济济,自性调柔,慈心悲心全部具足,人们都能产生信心的:噢,这是真正的一个学法的人。这样的话,无论在社会上也好,回到家里也好,或者是任何一个地方,让他们见到你的行为非常善妙,他们会称许善哉,然后由衷地产生一种信心。这样,才会使佛法光大。所以说,你自己的任何行为都要非常慎重才行。就像经上所说的,为除世间不信的缘故,所以要观察自己的过失;为了祛除世间对自己产生邪见,进而对佛法产生邪见的缘故,所以要经常观察自己的过失。看到任何能让别人不生信心的行为,自己就要马上改变;如果你自己不改变这种恶行,那你自己的行为就要影响大家,这是称为破教的重恶。在这个现生当中,作为佛教徒自己做了恶业,让众生也产生了邪见;对佛法产生邪见的众生肯定会堕落到恶趣,你自己也要堕落到恶趣。如果不都摄自己的行为的话,那么,结果必然自他俱损。这是极其重要的!所以说要非常慎重才可以。
《摄一切真实义经》当中所说是这样子的:为免世间不信的缘故,当认真地去行为。就是在任何时候你的行为都要非常地仔细,看你的行为是否符合于佛的戒法,是否符合你自己的发心,能否为世间之所敬信,为世间之所供养。如果让世间的人对你产生了一种信心,因为你的缘故,对佛法产生信心的话,这是一种善业;而因为你的行为,对佛法产生邪见的话,那是最大的恶业。在这个上头一定要谨慎才好。
平素,我们在自己的家里或者任何一个环境当中观察自己过失的时候,就应该这样的想:对别人的过失,就应该闭起眼睛;对于自己的过失,要瞪大眼睛。对于别人有任何过失,你不知道,你也不看别人的过失,经常观察自己的行径。这就像你照镜子一样:照镜子为了照得很清楚,要拿起镜子来,反复的把它擦拭,擦拭得让你的影像能够现的清清楚楚。观察自己过失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的。应该把自己的心放在一个非常公正的角度上,然后来观察自己心中的过失。倘若有丝毫的过失,要马上忏悔,马上改变。对于别人来讲,有任何的过失,你应该是不闻不问才是,因为这是一种佛子的行为。但是,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很多时候不是这个样子想的,而是往往都是在看别人的过失。别人小小的一点过失你就看到了,到处跟别人讲,这个人怎么怎么样,那个人怎么怎么样,有了如是如是的过失等向别人宣说;而即使自己的过失象须弥山那么大,也根本就看不到。像这个样子,那我们的修行佛法就非常糟糕了。那就是只以一种虚假的修法者外表来骗取世间之恭敬,其结果必定会落入恶趣。
所以,就像布朵瓦格西他们说的,就是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心,勿令别人生起疑谤之心。就是说任何一种行为都要注意,千万不要让世人产生邪见和疑谤。
还有,卡仁巴格西是这样说的:在任何时候善护自己的心,不让别人产生不信。不敬信的这种行为对圣教的危害是极大的。
不管任何时候,为了防护佛陀的教法不受危害的缘故,为了不对善知识的教法或者所有圣教产生危害的缘故,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心相续,看是否有过失,如何去剔除自己心中的过失,让自己的功德渐渐地圆满起来。所以经中说,“如果自己经常观察自己的过失,那你的功德会渐渐地增长;如果你经常观察别人的过失,那么你的过失会逐渐地增长。”
善知识们是这样说的。“如果自己能观察自心的话,上师是不需要的;如果自己能调伏自心的话,友伴也是不需要的。”所以,在任何时候,调伏自心,观察自己的失误,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要经常做自我调伏。
仲敦巴也是这样说的:如果能够宣说和洗净自己的过失,这种人可称为智者。
真正的智者是这样的:能够把自己的过失摆到桌面上,自己能够观察自己心中的失误,并且能够改变它。但是,我们如果只是一味地去宣说别人的过失,却不看自己的过失的话,那是极其愚痴的行为,不仅是离经叛道,而且势必堕入恶趣。因此,希望大家能多从内心深处深深地观察一下这种虚伪外表带来的过患,让自己发誓做一个真实的修法者。不要外表上看上去非常的威仪、非常的庄重,心里上却是在想着名利啊、恭敬啊、供养啊什么的。如果是为了这样而护持外表律仪的话,那你就是法中之贼,你就是能够破坏佛法的敌怨,势必会堕入地狱。这是不需怀疑的事。因此,希望大家为了让自己真正于菩提道中获得堪任,为了使自身的解脱获得把握,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心是否真实地清净,是否安住于真实的戒律当中,不去观察别人的过失,经常观察自心的过失,改变自心的过失,从而使自己逐渐趋向究竟圆满。如果能够这样的话,那你的功德就会逐渐地增长。所以,千万不要说我是学密法的,对任何的行为都可以不检点,到处肆无忌惮地大放狂言,做出各种放逸、懈怠、或者违背律仪的事。如果那样的话,对于整个佛法都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对你自己来讲也是极具危险的事。所以这点希望大家牢记在心。
衷心希望大家都能够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过失,并且改变它,…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