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六▪P3

  ..续本文上一页让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不是以外表来骗取众生恭敬和利养的一个学法者。这一点对居士们是尤为重要的,不论是藏族还是汉族居士,能于自心深处反省是尤为重要的事情,这一点再再地请大家从自心当中好好地观察,好好调整一下,争取做一个真实清净的修法者。这是对大家的一个衷心的祝愿,也是我的希望。现在只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学习的缘故,做一个摄略的讲法;至于说作广大的讲说,比如说用非常优美的文辞,博引经藏,使大家哪怕是智者都能够听之点头称为善哉的讲法,我不是不会讲,但现在是没有时间的了。大家都是不远万里来到这个地方学习佛法的,如果只是随随便便传一个法,然后就让你们走的话,未免于法上是不负责任的。就比如说给你念一个皈依,然后你说皈依上师、皈依三宝,完了之后,对于应该护持何等之律仪,如何方称为皈依,各种戒相了无所知,如果这样的话,也许你自己就会犯了相关的律仪。比如给你传了一个发心的戒,你说轮回中的众生十分的可怜,我要生起无上的菩提心,那你自己如何生起无上的菩提心呢?这种支分也不能够善解,那这样来了之后,得一个灌顶马上就跑掉,你会不会犯戒,如何去修行等等,这一切都了无所知,像这些情况都非常危险。在修行佛法当中,这是极其钝劣的一种行为。因此,这个时候我们即便时间不够,也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跟大家宣说,希望大家在心中有所得,知道如何取舍佛法,应该如何的安住于正念,不论你修行光明大圆满也好,还是修习般若波罗密多的大乘显教道路也好,总而言之,如理如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你一定要知道何为如法,如何修行方是法行,不昧道次,并且能够精进修行,这是对大家的希望。因此,即便咱们时间短,也要把摄要的精义讲给大家,让大家心中有所得,并且能安住在法上。这是我衷心的祝愿,只希望你们大家能有这种心境,并且从内心深处生起一种真实向法的心,不去观察别人的过失,而是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希望大家把这些记在心上,并且励力勤行善法。

  不说大乘道者的过失。颂中说:

  倘若由彼烦恼自在力 说他佛子过失亦损己

  故于入大乘道士夫过 不作谈论是为佛子行

  就是说自己已经进入了大乘道,在学无上菩提的法行当中,因为自己的烦恼炽盛、烦恼现前的缘故,对于其他学习大乘道者的过失或者非过失,因为是非之心,因为自己的邪见之心,而宣说过失的话,不仅对别人是有伤害的,而且对自己的菩提法行也是极有伤害的。因为这表明,自己已经趋入分别、是非的边际当中。因此,对于趣入大乘道当中的一切的随学者,他们有任何过失或者是非,我们绝不以自己的烦恼心、分别心和各种执着妄加谈论。如果你能够这样摄持自己的身心,不观察别人的过失和各种是非的作意的话,那么这是一切诸佛佛子所稀有的行径。

  对于自己的过失要经常观察,如果真的有一些破犯的话,要抓紧时间进行忏悔,自己要经常来观察自相续这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我们在侍师法上头也都是如此。比如说我们依止上师的时候,首先要了解上师的功德,最后让我们互相地生起信心。可是有时候,大家在依止法上也不是很清楚的:比如对于上师,刚开始依止的时候,就是不观察的,非常轻易地就依止上师,依止了之后呢,心中又产生了很多的邪见,那这样一来,就是非常有过失的了,对于我,是你们的上师,也会产生很大的过失;对于你们,也同样会产生很大的过失。所以说,我们彼此间都要从内心深处好好地反省一下自身的过失,努力地来忏悔它,这样子才好。

  佛经上是这样说的。如果要说把一切众生全部都抓到监狱里,这样的过失是很大了;如果是有意诽谤一个菩萨的话,过失会比它更重。再比如,你要把三千大千世界当中一切众生的财宝全部都抢夺走了,这样的罪过是很重的;那么就是弹指之顷,对于自己的上师或者对于菩萨产生邪见和恶念分别的话,这种罪过是更重的。因此,这种罪业我们是要小心的了。特别是在平素的时候,自己没有能够好好地调伏自己的心,总是一味地朝外观察过失的话,那么,只能损害自己的善根福德。所以,这上面要非常小心,尤其是以恶念分别来造谣或者造成各种是非的,更是非常可怕。

  在整个汉族和藏族之中,藏族也不是没有是非的,有是有的,但是汉族中有更重的是非。这样,彼此之间互相不仅不谈丝毫的功德,反而是寻找过失。就像咱们昨天所讲的那样子,自己的过失就像须弥山那么大的时候,他悄悄地隐藏起来;别人哪怕是有一个芥子许这样小的过失,却是到处向别人宣说。这是我们自己凡夫的特性,这样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如果是诽谤菩萨的话,这种罪业是尤为深重的。这是有教证的,就像《说决定不决定续》中所讲的,“倘若是观察自己的过失的话,这样能增长功德;倘若宣说其他人的过失的话,这样会趋入恶道。”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不可对入大乘道者、对菩提萨垛产生邪见或者是造谣、说是非、挑拨离间等等,对一切众生都不应以嗔恨心、分别心或者以邪见、以说是非之心来宣说过失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么讲的:在末法时代当中,除我之外,无人能知众生的根性,所以说勿以众生心来分别根性。这是释迦牟尼佛讲的。因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只是从外表上来观察别人是功德还是过失。实际上,当你这样观察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种失误。他内在的功德你又如何能知呢?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外表的一些行为,至于他内在的,我们又没有他心通,不知道他究竟是如何。这就好象那种得了肝胆之病的人,他们看到的海螺就是黄色的。本来是白色,他们看的却是黄色,这是眼睛的翳障所成。那么,我们现在若以凡夫的分别意来观察,本来是菩提萨垛的法行,你也给看成凡夫的行为了。尤其是在外表法行当中,有很多的菩提萨垛为了随缘方便度化众生的缘故,示现各种颠狂的行为。那么,这样的情况,我们又如何能知呢?还有那些秘密的瑜珈士等等,全部都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变力量,还有他们自己的发心功德,所以才显现在大家面前的;而你用凡夫心来观察的时候,绝对是有失误的。

  所以,正所谓一切的成熟,有外成熟内不成熟,内成熟外不成熟的区别。也就是说这些菩提萨垛,他们示现一种行为的时候,只要是在调伏有情,外表上看好像是没有得到成熟智慧的凡夫,可他内在实际上已经是获得了圣果的菩提萨垛,这就是内成熟外不成熟;还有的一些,外表上看起来行为是道貌岸然,但是他的内心却是充满了烦恼、嫉妒和分别的,那么这就属于是外成熟内不成熟的。这样的分别是非常多的,但我们要把自己的嘴全部闭上;因为你不知道别人的根性,你也没有能力和根据知道他如何如何。所以说,不要去观察别人的过失,也不要宣说别人的过失,多观察自心的过失,这样才是最好的。

  平素我们对于别人是否真的有功德很难真正了知。既然我们不能真正了知,万一我们当作过失说出来的不是别人的过失,而被我们宣说的话,那我们就会产生很重的过失。就象经续当中所讲的,“如果是宣说菩萨过失的话,会摧毁自己从前的善根,而且因为诽谤菩萨的缘故,会于经劫之间处于恶趣。”这是有经书为证的,因此,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哪能乱说呢?平常的时候,把自己的嘴紧紧的闭住了,有关别人的任何过失都不做观察、不做宣说,而对于自己的过失要仔细地观察,这样才好。所以,大家在任何时候都要仔细、审慎。

  就像寂天菩萨说的那个样子:你宣说别人过失的时候,你就伤害了你自己的法行,因为这种过失的力量可以使你趋入恶趣。所以,任何时候观察自己的心续都是尤为重要的。阿底峡尊者也是一再这样讲的:如果是宣说大乘道者的过失,会损坏自己无边的善根,并趋入恶趣。因此,要观察自心的过失,不宣说其他人的过失,这是尤为重要的。

  所以说,在任何时候,大家都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心续,看看是否自己的发心清净,自己的观念是否已经非常地正确;对别人是这样或者那样,我们没有必要去观察。这一点是希望大家尤其重视的。尤其是在我们现在来讲,大家都是学习密法的。在学习密法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净相。莫说对于上师、善知识了,对于金刚道友之间,也是应该倍加小心的。像我们彼此之间互相的这样观察,尤其是在我们汉族弟子当中,这种事情是比较多的:哪怕是别人有功德呢,你也没有看到;但是稍微有一丝一毫的过失呢,马上就跟别人讲起,然后一个说一个的过失,一个不看一个的功德。如果这样互相诽谤、诋毁或者是造谣、挑拨离间的话,那么我们所受的一定是恶趣的果报。试想,这么一种明显的事情、严重的问题能不引起注意吗?所以,对于任何事情都要小心。比如我们修行密法的人来说,净相是最重要的:不仅不看别人的过失,而且从内心深处,要经常发露忏悔自己的过失,使自己的心趋于清净当中,经常观察自己是否被过失所污染,如果你没有被过失污染的话,那么就安住于清净的修行当中,以图于一生成佛的大事;如果你自己要想不被污染的话,那你自己就应该经常励力忏悔,并且观察自心,善防自心,像《续经》上所讲的,于大乘道者过失不应宣说,乃至一切众生过失皆不宣说。

  大家都要在这个上头好好都摄自心,安住在这样的稀有的律仪和法行当中。这的确是需要十分慎重的。如果我们因为自己的妄想分别宣说他人的过失,于自己丝毫的利益都不会有,不管是你的名闻还是利养,各个方面都没有任何的收获,只能损坏你自己的功德。暂时看起来,你说别人的过失,也有人听起来非常的安适,赞许你的说法;但是,事实上这样久而久之,他也会瞧不起你,因为觉得你是一个说过失的人,是个是非人,任何人都不喜欢是非人,因为你今天能说别人的过失,明天也许就…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