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二▪P3

  ..续本文上一页所以,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善防自己的心念。

  就像《正法念住经》,还有寂天菩萨等很多都是这么说的。比如说碰到一头疯象的时候,人们觉得很可怕,但是佛说:疯象并不可怕,因为它大不了把你的肉身杀死,但是杀死你的肉身是否会使你堕入轮回的恶趣呢?这个是不一定的;可是你碰到恶友伴的话,比疯象更可怕。为什么呢?它除了把你的身体杀死之外,更重要的是让你的心沾染上贪嗔痴的各种邪见和造下恶业,这样会使你堕入轮回的深渊中。疯象杀你的身体和恶友伴断你的法身慧命,这两者相比较恶友伴更为可怕。所以,在这些上面大家要慎重考虑。

  还有像寂天菩萨所讲的,与凡夫相伴自亦凡夫。一般来说,那些凡夫俗子,往往把自己的妄想和分别强加在一些事情上。他自己没有见到诸法的真实,按照自己的想法跟人乱说;你也跟着他的话乱讲,那么自然你也成为凡夫俗子了。这是很正常的的结果。

  还有比如说,像小孩的一些行为一样。你给他一块金子,说金子好的时候,小孩凑到一起,脑袋对着脑袋说:哎,这块金子真不错,怎么怎么的;如果过一会,你给他块石头,说金子一点也不值钱,还是这块石头好,小孩就说:哎,这块石头也不错。高高兴兴地就夸赞起石头来了。小孩就是这样的:他们看到什么,别人说这个好,他也觉得这个好;别人说那个好,他又觉得那个好。那么,咱们学习佛法不要像小孩一样盲目地听信别人,自心一定要充满了正见,能够以正知正见摄持自己。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修行一定要善自抉择善法和恶法,区分善友恶友。恶友伴真是很可怕!因为他说的都是你顺心的话,顺耳的话。你如果听,就很容易导致你的功德丧失。比如说,你如果站在山下面,往山上扔石头,很费劲;但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却很省劲。也就是说,你修行善法,希求解脱的时候,需要付出非常坚定不移的努力,非常大的苦行,这样才能获得一些收益。

  哪怕是一瞬间的修行佛法也是有收益的。我们的无比导师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住于有学道的时候,曾经为求得四句偈,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应该有这样的意乐才行。

  修行正法就一定要付出艰辛,如果你要堕落轮回道,却很容易。正像恶友伴们所说的那样,修行佛法的时候,会把你的性命丢掉,而且又是这么苦恼,什么也得不到,你看不修行佛法的人却是那么的安逸、那么快乐,为什么不去走快乐的道路,非得搞得那么苦呢?别那么苦、那么累了,还是舍弃这些,寻求一些快乐的事吧!这样听起来多么让人心里舒畅!可是这就像从山上往下滚石头一样,堕入轮回深渊是非常迅速的!因此,恶友伴是你们警惕当中最应该警惕的!这一点希望大家牢记在心上。

  正像上面所说,恶友伴的确应该警惕。但是如果你想远离恶友伴,并不是说开始的时候不注意,等以后注意到了再舍弃他,而是任何一件事情开始就注意。当你接触一个人的时候,接触一件事的时候,最初首先就应该慎重观察一下,是不是与你自己所想的事情相违。如果真的具足恶友伴、恶知识特征的话,那么就应该舍弃他,否则,往后不容易舍弃了。

  阿底峡尊者在藏地跟他的弟子仲敦巴有一个师徒问道录。其中就是这样说的:仲敦巴问阿底峡尊者:在一切的敌人当中哪个敌人最可怕?阿底峡尊者说:最可怕的是恶知识!因为恶知识可以把你的一切善根全部摧毁,所以这是最可怕的。然后阿底峡尊者问仲敦巴:你认为对于戒律最能摧毁的是什么?仲敦巴回答:上师,我认为最能摧毁比丘戒律的是女人。

  他们就是这样说的。当然,这当中所说的都是最初就要做观察的。就拿一个比丘来讲,比丘本来是出离家里,然后是要持承于佛法的,如果起初不好好护持戒律,没有注意到一些微细的情况的话,周围的环境很可能给你带来破坏戒律和毁坏律仪的这种嫌疑。就比如说,当初的时候,与女人相伴,往哪儿走,走到哪儿待着,说话做事等等都在一块,久而久之,那种烦恼习气就会滋生出来,当烦恼不可遏制的时候,自己就会造成让自己很后悔的业。

  正像过去祖师说的:当你见到狗的时候,那么你离伤口不远了。

  所以说我们到狗多的地方,就需要东看西看,小心狗咬;那么,像这样碰到恶知识或者碰到任何违缘的时候,都是应该先做观察的;如果不观察,等你自己已经遭受不观察的恶报的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因为那已经是结果了。所以说作为出家人来讲,慎重异性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学佛的人来讲,慎重恶友伴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比丘、比丘尼,本身要出离轮回的一定要护持戒律。比如说那儿有异性就不往那儿去,不和异性一起走路,如果在一个地方,也不往一块凑、一块儿待着,离远一点,只要有可能会让自己产生贪心、烦恼的环境,你都马上断弃。能够这样做到的话,就保证你不会出任何问题了。并不是说比丘、比丘尼遇到异性就是遇到恶友伴,除了异性之外,就没有任何可以称为恶知识,只是对于出家人的戒律而言,就好象对于我们修行当中的恶友伴是一样的、同义的。因此,大家都需要非常慎重才可以。

  就像过去祖师们都一再强调的,如果遇到恶友伴的情况下,自己要慎重做观察。就像见到狗一样,离狗太近,不慎重的话,很可能被狗咬一口。离狗越近,伤口越近。所以说我们要离恶友伴远一些,这是很重要的。

   还有一些戒经、大师们,都这样介绍说:如果碰到恶友伴的时候,一定要使自己尽力躲避他;躲避他要用各种方便:首先要观察恶知识,然后用方便离他远一些。

  就像仲敦巴,他是这样说的:即便是碰到恶知识,你知道他是恶知识的时候,要以方便而断弃之。

  以方便断弃,是因为我们是学习菩萨道的人,是住于大乘道的人,所以不能看到一个人,发现他是恶知识,然后张口就说:你是恶知识,我不需要你,然后把他撵的远远的。如果这样,令众生烦恼,令众生不愉快,都是破坏你的菩萨行径的。因此,都要以方便善巧躲弃他。你嘴上不说,你心里知道了,他所说的一些话,所作的一些事与法相违,我不应该听他的话。这样方便躲避就可以了。那么现在我们在座的各位呢?大家一听说今天讲到恶知识了,然后下去之后,互相见了面说一、两句话,就说你是恶知识吧,你才是恶知识,彼此之间都这样说,这样就不好了!

  千万要记住,在观察恶知识这个事情上,必须以上师的教言,以自己根本上师的教言,还有依靠佛经论典当中的正法所说的来衡量,不是以自他的感觉来衡量的。

  现在听了远离恶知识的必要有这么多,就像过去布朵瓦格西一再讲的离开恶友伴的功德。碰到恶友伴没有真实远离的话,给自己造成的伤害将是没有办法来补偿的。

  大家要注意,假如你在大街上看见一个人,说了两句话没对头,就说这是恶知识,然后再见到一个人也说这是恶知识,搞的好象恶知识满天下一样。如果这样,自己所有修行的功德都会退失,这也是没有慈悲的标志。

  释迦牟尼佛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勿扰他心。

  不恼害众生的心才是佛子的行为。因此,即便是碰到了恶知识,也要用方便、善巧来躲避他,不要让他们产生烦恼。这是很重要的事情。希望大家了解恶知识之后,虽然说要谨慎,要非常小心,但是自己一定还要知道自己要不违于学处,用方便、善巧的方法远离恶友伴。远离的方式是,发现之后嘴上不说,用非常平和的方式,渐渐远离就行了,不要去伤害别人。这个是很重要的。

  以上是关于远离恶知识的讲授,希望大家把这些牢牢地记在心里,善护自己的功德。

  正像以前所讲的那样,依止具信者,信心自然增;依止具悲者,悲心自然增;依止贪嗔者,贪嗔自然增。所以说,你接触恶知识偏多的话,你的烦恼也会增长。因此,远离恶知识是一切远离当中最极究竟的远离!所以,好好修行这样的法,思维这样的法,让自己从内心深处远离恶知识,并且懂得如何护持自己功德的方法。这是对大家的希望。要断弃和恶知识的来往,视恶知识如杀父的仇人一样远离,而且视恶知识就像传染病的病源一样,自己非常慎重并且远离,担心恶知识的过失传染到自己的身上。在远离的过程中要注意善巧方便,具足悲心。如此慎重地来防护自己,这就是防护恶知识支分。

  六、依止善知识支分

  现在要讲的是如何依止善知识、善友伴的支分。

  颂词说:

  依止谁人罪咎能永尽 犹如上弦之月功德增

  将此正士知识比自身 犹加爱重是为佛子行

  那么,这里说的依止谁人是谁呢?前一部分讲的是恶知识,现在讲的是没有过患的善知识、善友伴。要依止的就是没有过患的善知识善友伴。因为和他们交往的缘故,善念、善行、还有律仪等等一切的善法都能逐渐增长,而且像自己闻思修的功德,各个方面的修行如皈依发心、大悲心等等,全部增长,就像上弦的月亮一样,渐渐趋向圆满。这样的知识称为善知识,是我们的善友伴。比如说,自己金刚道友,就可以称为善友伴。比如说,依止自己的上师,就可以称为依止善知识。

  那么,依止上师善友伴的时候,最主要的功德是什么呢?像恶友伴当中是具足能够让你增长贪嗔痴烦恼的,而善知识是具足让你增长各方面闻思修的功德的,是使你的烦恼逐渐轻微并且产生解脱的功德。

  这样一来,显而易见,善知识是我们当依的,恶知识是当舍的。应当这样区分的。

  善知识的区分,还有很多,像许多的经续当中所讲的,如何出生这种善的功德呢

  就像《树严经》等经书上一再提到的,依止善知识的时候,自己一定要非常如理如法。《树严经》上是这样讲的:如果遇到善知识的时候,不要远离善知识,要亲近依止。何以故呢?因为善知识极难出生故,极难面见故。所以,我们一旦遇见善知识,一定要亲近他,而不是见见而已。

  善知识的支分是有很多的。虽然说向善的方面引导,有善的功德都可以称为善知识…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