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戒论浅释
——智者走向解脱之教言
托噶如意宝著
堪布索达吉译
托噶如意宝简介
土登曲彭仁波切即托嘎如意宝(1886-1957),宁玛派著名的传承上师之一。一八八六年诞生于四川省多康巴特地区一牧民家中,天生具足慈悲菩提心、无伪的出离心,自幼对三宝有不共的强烈信心。童年便前往彭措寺学习文字读写及共同文化知识,十九岁时于堪布云单嘉措前受沙弥戒,二十四岁受比丘戒。在赤诚大乐寺广泛地闻思五明、五部大论及金刚乘密续,通达无碍,并精勤修持。于诸多上师前圆满听受前后译如海教法以及大圆满窍诀等,继承并光大了华智仁波切所传下《大幻化网》等大圆满教法,获得了与上师无二无别的境界。
后于江玛(禅定增上洲)创学院广转*轮,以慈悲心摄受了不计其数的有缘弟子,赐予灌顶并传授戒律为主的显宗法要及密宗大圆满等殊胜窍诀,建立了拥有大批僧才的清净道场,同时也为在家信众举行极乐法会、劝念莲师心咒等,使人断恶行善,广利有情。一生尤为注重戒律,以身作则谨持净戒。不积累财物,不享用信财亡财,始终追随华智仁波切的足迹,过着普通僧人知足少欲的生活, 唯一致力于弘法利生事业。因此,人们恭称其为"托嘎如意宝"。
一九五七年藏历六月十九日,以吉祥狮子卧式安详圆寂,尔时空中传出三声悦耳巨响。后遗体火化时,虚空中彩虹萦绕、花雨纷纷,降下无数舍利,出现许多吉兆瑞相。法王如意宝曾说:"我原以为我的至尊根本上师是二地菩萨,他老人家示现圆寂时才知晓他是真正的如来正等觉。"
仁波切精心培育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顶果钦哲仁波切、堪布曲确、龙多嘉措、陈累嘉措为主众多不可多得的高僧大德,为佛教作出了明彰显著的贡献。为后人所留下的唯一论著即是此《赞戒论浅释·智者走向解脱之教言》,劝诫后学者严谨守持净戒,令戒律的芬芳妙香扑遍整个世间。
邬金丹增诺吾略传
堪布索达吉撰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华智仁波切的四大弟子之一讲法最绝的邬金丹增诺吾,公元一八七一年出生于德格县境内,降生后由蒋扬钦哲汪波认定为邬金自生金刚之化身。从小就具足无伪的慈悲心、出离心。洋彭塔意大师将他精心抚养长大。十三岁时便弃俗出家,之后一直犹如眼目般地守护戒律。其先后共依止了二十五位上师,其中有具三恩德的十三位上师、犹如日月般的二大佛子、无与伦比的一位大菩萨、恩德无比的一位金刚持,在其前聆听了印藏如海般的显密教法。尤其是从十七岁至四十七岁期间依止了华智仁波切,在其座下恭听了中观六论、《贤愚经》、《宝箧经》、《福力传》、《经观庄严论》、《现观庄严论》、《宝性论》、《俱舍论》、《戒律根本论》、《大幻化网》、《时轮金刚》、《三戒论》、《四心滴》、《智悲光文集》等显密深法。尊者皆以三喜依止,谨奉师教,获得了所有上师的密意,成为宁玛当代极富胜名的教主。他常对弟众说:"我修行讲法中的许多问题皆是由华智仁波切予与澄清的,从功德方面而言,我的所有上师均是得地的圣者,无丝毫差别;但从恩德来讲,华智仁波切至高无上,三界之中无有与之相比的。"一边说一边涌出泪水,又说:"我如今无论阅读任何显密经论,知晓全能归纳为上师瑜伽及菩提心之中,这也是华智仁波切的弘恩所致。"
尊者对于所听闻的如海教法专致研学、深入思维,相续中生起了如烈火般的智慧。通过精进实修现见了莲师等众多本尊。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十二年中一心专修大圆满本来清净、任运自成之顶乘妙法,最后完全证悟了诸法实相,与上师的密意成为一趣。因此,对于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显密经续通达无碍。尽管其证悟已至顶峰,然而在外表行为上却始终如一地严谨持戒。因其名声远播千里,以致弟子信众犹如蜜蜂集于花丛中一般纷纷涌至。当时由于尊者广弘戒律,致使比丘、沙弥遍布各地方隅。
尊者一生尤为热衷于讲经说法,几乎将毕生精力全部倾注于传法利众之事业中。每天至少五堂课,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为来自拉萨以下汉地以上的乐于闻法者传授法要,喜欢实修者赐予窍诀,使无数有缘者均沾法益。最为绝妙的是他讲法的数量,据大略统计,总共传讲《入行论》二百余遍、《中论》二十五遍、《入中论》十九遍、《经观庄严论》三十九遍、《现观庄严论》十五遍、《宝性论》三十八遍、《辨中边论》七遍、《辨法法性论》八遍、《律藏根本论》一遍、《三戒论》三十八遍、《俱舍论》五遍、《量理宝藏论》一遍、《如意宝藏论》九遍、《心性休息》十三遍、《大幻化网》二十遍、《功德藏》四十遍,此外《随念三宝经》、《沙弥颂》、《菩萨戒二十颂》、《皈依七十颂》、《极乐愿文》、《三主要道论》、《离四贪论》、《大手印五法》、《赞戒颂》、《摄般若颂》、《亲友书》、《修心七法》、《普贤行愿品》以及生命学、医学、天文、历算、文法等也传讲了多次。另外,为有缘徒众也详细讲解《大圆满前行》、《生圆次第》、《无生智慧》、《普作续释》、《断法引导》等。其弟子中获证无上果位之人不可胜数,弘法事业宛如日光普照大地。
一览上文的数目,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真不愧为"讲法最绝之人"。而在当今时代,纵然是公认的大法师所讲之法也难达到其10%,何况是那些形象上的讲法者呢?因此,无论如何应追循历代高僧大德之足迹,有能力传法之人应悉心竭力讲经说法,无有能力者也应当虚心认真地闻法,总之,我们每位佛教徒都要为佛教尽心献力,使佛法广弘于人间。
尊者一生过着极为平凡的生活,五十八岁之前一直是自己烧茶做饭,随身不带任何侍者,常处卑位,不喜世间八法,平时多劝人戒杀放生,度化了无边的苦难众生。
尊者六十岁时,藏历土鼠年五月十八日,他双目直视虚空,右手契克印,左手定印向东方行进七步,口中念诵:"我是邬金莲花生,无生无死之佛陀,菩提心体无偏袒,沙门八果离虚名。"诵毕住立安祥圆寂,往生于铜色吉祥山刹土。
其培育了堪布根华、云丹嘉措、洋彭塔瓦、根嘎华丹等众多大成就者,其所著《量理宝藏论释》、《赞戒论》等留世,为佛教作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二000年四月一日
喇拉曲智仁波切略记(本文件缺失)
赞戒论浅释
——智者走向解脱之教言
托噶如意宝著
堪布索达吉译
十方刹土之中佛佛子,印藏贤哲根本传承师,
一切本尊护法如海众,恭敬顶礼祈祷赐吉祥。
此处当尽己慧以略语,明释三戒律仪之要义,
如理取舍鲜明之教言。因吾劣意浅学之过失,
若有未证邪证之词句,本尊智者师前诚忏悔。
如此先用礼赞、立誓、忏悔偈,接着今此处所讲之法:即是一切诸佛之遗迹,一切善妙功德之基础,所有二障垢染之对治,珍爱佛教及欲使闲暇人生有意义者之无上津梁——赞戒论。
此论分三:甲一、题目及造论分支——初善首义;甲二、着重赞颂二种福德与劝勉守戒——中善论义;甲三、祝愿祈请造论者暂时与究竟一切所愿称心如意——尾善末义。
甲一(初善首义)分二:乙一、宣说题目;乙二、造论分支。
乙一(宣说题目)
本论云:赞戒明辨取舍论。
释:高度赞扬一切功德之基础戒律如意宝,从而可使智者心目中明辨应取持戒之功德、应舍破戒之过患。这是此论所讲之内容。总说命名之必要,如佛经云:“若不取名称,世间皆迷蒙,故佛巧方便,诸法立异名。”分别来说也有使三种根基之人通过题目获得不同领悟之必要。
乙二(造论分支)分四:丙一、唯有善知识方可开示断绝暂时与究意恶行之圣道而主要赞其慈悲功德;丙二、思维利害颠倒、愚昧无知之众生而断除傲慢;丙三、颂扬无垢律经为本师与教法而心生欢喜;丙四、以欲学净戒之发心宣讲摄集一切善妙功德之戒律而立誓。
丙一(唯有善知识方可开示断绝暂时与究意恶行之圣道而主要赞其慈悲功德)
本论云:慈悲主尊一切上师知,
愿速救脱非理作意途。
唉自无始熏习邪道者,
如我浊人之行心生厌。
释:诸佛初中后一切功德之因、菩提心之根本大悲心,不是空话虚言而是从心坎深处对一切众生犹如独子之母,令自相续生起增上生1与决定胜2之根本的慈悲大主尊,好似善妙亲友般的一切三恩德殊胜上师明知,如此我以恭敬诚信之心一缘专注祈祷。即悲心是初中后一切功德之因。如《入中论》云:“悲性于佛广大果,初犹种子长如水,长时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赞大悲心。”如何慈悲呢?如颂云:“犹如诸慈母,尤爱患病儿,如是诸菩萨,尤悯卑劣者。”祈祷原因何在呢?因为一切罪过的根源即是净乐我常非理想法的真实作意3,因此祈祷愿(诸佛菩萨上师)急速救护自他一切众生摆脱颠倒劣道及欲解脱者从魔障违缘唯一之门非理作意的歧途中获得解脱。藏文中“让”字无实义。也就是说去除净乐常我和祈祷获证菩提是一种意思,如《宝性论》云:“净我乐常者,究竟功德果。”对于总的三有、分别的一切器世显现,从内心深处生起厌离而发出感叹为“唉……”,如颂云:“于凹凸器世生厌离,于谄诳有情生厌离。”如何生起厌离心呢?自己及与自己相同的众生漂泊于以佛的慧眼也无法照见其边际的轮回中,无始以来因无明、邪见而于层层黑暗笼罩的三有中反复熏染恶习,我和我所见的邪道者,正如略疏中所说:“惑时寿见众生浊”,思维如我一样的五浊恶人之行为犹如狂风暴雪般炽盛,从而自心生起厌离,所以从现在起乃至菩提果之间诚心诚意完完全全唯一依靠究竟皈依处上师。上师为殊胜福田之理如《密集续》云:“十万劫佛陀,当知不比师,诸劫一切佛,皆由依师成。…
《赞戒论浅释 ——智者走向解脱之教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