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白云小语▪P3

  ..续本文上一页慧的,尤其是为别人除去愚痴而制造智慧。

  注:一般人总是希望别人愚笨,耽心自己智慧不够。但是身为人天师的出家人,秉持佛陀之教,希望与众人分享智慧之法,终生努力于为别人去愚痴,增智慧;如同白云老禅师,他以自己数十年的修养心得,不曾歇息地为他人化解问题,培养智慧,殷切地期待众生都能圆具智慧。

  如果,你有时间与精神为那些毁谤,侮辱,邪恶的事而伤心,而愤怒;那么,你为什么没有时间与精神去注入知识,充实自己!

  注:毁谤,侮辱,令人不平气愤,但是想一想:既知是莫须有的毁谤,恶意的侮辱,那么伤心愤怒徒增对自己的伤害,耗费时间和精神,也改变不了什么;既然恶意的伤害,不能改变它,那么何不将时间和精神投入为自己做些有帮助的事,好好充实自己?

  白云心语 白云老禅师著作

  今天也就是昨天,明天却不是今天;把握了今天,拥有昨天,错过了今天,失去明天;即使是现在,过去,未来,亦复如是。

  注:现在的这一刻,蕴含了已成为过去的那一刻所完成的轨迹;尚未完成的此时此刻,则使得未来的下一刻不可把握!所以,现在可以确定过去,未来如何则来自于现在的行为,因此世俗或佛法中都强调:把握了现在,就把握了过去和未来;把握了今天,就把握了昨天和明天。

  布施不是怜悯的施舍,亦不是同情的给予,而是仁爱之心的扩大;进展为人溺犹己溺,他苦若自苦,怨亲平等的佛菩萨行为。

  注:布施,是普遍地给与;对于这个世界上种种际遇不同,有需要却又缺乏的人们,不以高姿态去可怜别人,而是出自内心深处的感同身受,给与自己能力所及的帮助,不分亲疏地尽一份心,期愿众生皆能离苦得乐。

  谈空说妙,只是逞口舌之能。故弄玄虚只是魔者的手法;倘有行者,于其中讨生活的话,不异自陷旋流,落个灰头土脸。

  注:谈空说妙,尽在口舌上表现道行高深,究竟,于空有多少突破?于妙真正拥有多少?故弄玄虚,总是运用伎俩编造不可说,不可思议的境界,然而,神奇的背后迷误了多少人?毕竟,这两者都不是脚踏实地的行径,更不是成就觉道的方法。

  莫以为表面的动乱是不安,凡事最诡诈的往往是风平浪静的时刻;就像是漫天的大雪纷飞,不如溶冰化雪时来得寒冷是一样的。

  注:风雨飘摇,引发不安的心;风雨前的宁静,过得安逸自信。明朗确定的危机好化解,最险恶的却是蛰伏蕴酿中的变数,令人防不胜防;偏偏人既不具备洞察先机的本事,又疏于防范未然,所以最后总以一句「我怎么知道会这样」来收拾残局!

  鼓雨钹雷,洒下的是一堆交错的音符:可惜,那含意颇邪的划过,不是令人惊骇的闪电,而是一些令人防不胜防的陷阱!

  注:风雨大作,雷电交加,组成一幅骇人景象。但是,真正让人心生恐惧的不是风雨雷电的本身,而是那些把握不住的未知数;是如同风雨雷电般令人措手不及的;是对自己的下一步不知将如何的茫然不知所以,那才真正令人胆颤心惊。

  扬眉瞬目,是一些暗示动作。举手投足,是一些意识行为;于其间,禅不藏身在眉目中,也不隐匿在手足里。

  注:眉目中,手足里,不一定有禅的踪迹。禅的踪迹,显现于静静思考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突破的时刻。一扬眉一瞬目的暗示,引发千变万化的思绪,当它相应于道,相关于生死的时刻,即使只是一剎那之间,禅就在那里面。

  长舌的人,要不是来自拔舌地狱,死了必亦投向拔舌地狱。

  注:有些人平常习惯说些虚无不实或迷惑他人的话,并乐于四处打探消息,作为搬弄是非的本钱;这究竟是过去无始以来的业习所使,以致于积习难改?或是不在乎因果,所以尽情造作毫无畏惧?但是,不论如何,谁也不能否认自作须自受的道理,他的结果如何并不难以预料!

  世间事,谁也无法下定论,一切的「对」与「否」,全都裁决于环境中的事实;绝对不是某一方面,或者是某一个人的直觉感受!

  注:论及「对」与「否」,一般人都认为自己是「对」,别人是「否」;但是,评断的过程中,究竟依据什么而判断?其标准为何?如果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一味地断论是非对错,却忽略了事实所呈现的利与害,那只不过是个人的自我意识,自我的感受罢了。

  宽恕、容忍、赤诚、真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都应该付出的;而且,那中间没有任何的条件。

  注:人与人之间的往来对待,是以赤诚、真爱为出发点,互相包容体解,彼此宽恕互谅,如同齿轮之间的互动,必须配合他人而进退,其中没有任何的条件,不须称斤论两地考虑,更无法比较高下;这只是为人应有的襟怀与本份,是那么自然地存在人与人之间。

  一个行于黑暗中的人,必然时刻甚而至分秒,都是在小心翼翼中度过,所以,那过程中并不发生能够避免的危险!

  注:黑暗中,充满危险和诡异,必须时时提高警觉,小心翼翼地跨出每一个步履,以确定即将面临的一刻是否安全无虑,才能避免不必要发生的危险;否则,莽撞大意之下,造成不应该发生的疏失,所谓大意失荆州,或者措手不及而丧身失命时,后悔已经来不及。

  有光亮的地方用眼,陌生的地方用耳,黑暗的地方用心;但是,无论什么地方,都应该运用你的思想,才能万事如意,皆大欢喜!

  注:光亮的地方,运用眼睛,看清眼前的一切;陌生的地方,运用耳朵,听出端倪;黑暗的地方,运用心思,探索黑暗中的安全之道;不论是用眼,用耳或用心,更需要运用思想,才能有所判断;唯有运用思想,才有机会展现智慧,置多险的人生于无忧之地。

  大慈大悲,受苦受难;欲识菩萨,皈向苦难;欲成菩萨,承受苦难;自古至今,无有菩萨,不是于苦难中成就者!

  注:走过苦难,才真正体会苦难中的滋味与痛楚;自苦难中出,所以具备超脱苦难的本钱;大慈大悲的菩萨,成就于苦难中,并衷心祈愿受苦受难的有情众生都能离苦难,得安乐,所以他感同身受地付出自己,引领他人走出苦难,拔苦给乐;为他人分担苦难而救苦救难。

  一个喜欢搞人际关系的人,往往是最没有人际关系的人;因为,在他的情感深处,并没有人际关系的份量!

  注:人与人之间贵在无条件地赤诚相待,彼此间自然流露真爱,互动真情,形成善的人际关系;刻意营造人际关系的人,他周旋于人群间,特意地拉拢人们,他的用心构成一幅和谐景象,可惜他的情感深处少了一份由衷的真诚,在别人的心目中,他并不是真挚的朋友。

  当一个人在起心动念之时,产生了毅然的决定之后;纵使是错了,也会不惜护短,而强调自己具有足够的理由!

  注:心念的起动,引发瞬间的权宜衡量,产生自我的决定;不论决定的内容是否合理,人总是坚持自我,即使事实显示疏失,仍以无数个理由为自己辩护,不会在心念起动之初审慎考虑,搜集他人丰富的知识经验以为参考;尤其是发现错误时,毅然改过而促使自己进步。

  自我的情感(五蕴)表现,原本就是各种不同的分别意识;人,一直在分别意识中不断的错,不断的悔!

  注:色受想行识五蕴的变化,经分别意识生起,思虑抉择,而完成行为结果,表现出人们理性与感性不同的自我情感;然而,各种分别意识生起时,舍了分别为什么?内涵为何?人总在分别意识生起时不清不楚,思虑抉择时糊里糊涂,因而在莫名的分别意识中不断错了又悔,悔了又错!

  无论是咖啡,药什么的,吃的时候苦在嘴里;可是,当你咽下了之后,想想:你会得到些什么?而且,会有些什么样的感觉呢?

  注:眼耳鼻舌身,感官的功能传递酸甜苦辣冷暖温寒的各种感受,但是,自己与这些现实中的药或咖啡有何关系?自己究竟因它们而得到什么?或只是乐于好的感受,厌恶自己所不喜欢的?人离不开声色,因而必须具备智慧而判断而抉择,更为了最终的饶益,去忍耐难受的过程。

  神化了的事理,不是事理的本身,而是那些为神化而造作的人;就像是月亮的故事,热门的人物、音乐、服饰等等。

  注:神话,究竟是怎么来的?创造神话的人,其动机又是为了什么?人生许多心的奥秘并不难在这中间被发觉,而一旁的我们是愿意盲从,或是深入探讨后再决定自己的心的方向?人的世界里,摄人耳目的很多,但道理都是一样的。

  一粒微尘,一个世界;一颗种子,一条生命;一句言语,一件事理;一丝意念,一种趣向;整个的宇宙人生,便是这些「一」的组合。

  注:三千大千世界是由种种的「一」集聚组合而来。每一个「一」的缘起之初,我们的行为内涵左右它的结果,或许是善,也可能是不善;这许许多多的小环结又形成整个宇宙人生。所以每个现在值得善加思量与运作,生命的现象其实就在我们的掌握之中。

  傲慢如果做为智者的台基,最后必然地陷台裂;谦虚如果做为愚者的台基,最后必然建起高楼大厦。

  注:不论智商高低,人生历程上,少不了的是不停地学习与提升。心态傲慢的人,自认高超、难以接纳他人的指正,最后难逃失败的结果;另一种人时时谦虚地面对人事物,放低姿态,累积成功的本钱,踏实地积沙…

《白云小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思路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