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白云小语▪P5

  ..续本文上一页心偷偷告诉我们,欲活得自在,必须是强调价值的。

  注:莲花,仍需「出」污泥而不染,但是莲藕「住」于污泥之中而不着。莲藕在最难耐的环境中仍然自在十分,那是因为它拥有能清净的涵养,即使处于最差的环境,也不为所染、不为所苦,处处因清净而自在,呈现出修为的价值。

  月亮仰仗太阳的光芒而展露自己,毕竟月亮的本身是贫乏的。

  注:如果内容贫乏、腹中无物,却又想要表现自己,就只有藉助外来的力量,如同月亮必须仰赖太阳的光芒一般;可是,您是否想过:内容贫乏的事物终究会被遗弃;内涵贫乏的人,若想仰仗他人以展露自己,又能依靠多久?

  爱,不是挖空心思去奉承,而是在言行中如何发现感受的内涵,体会其间滋长情意的点点滴滴!

  注: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爱,「爱人」也成了人类教育的重点。有人用一味迎合的方式来表示爱,这样的结果,往往只是带给对方伤害,不如在相处中默默去发现彼此感受的内涵,相互尊重包容,感受那份爱的滋长蔓延。

  额心安珠,不是再来人,口中吐珠,不是真神龙;语意藏珠,才是大慈大悲的菩萨。

  注:不论是再来人或是真神龙,如果他所表现的既不利人又不利己,就算他真的具有非常稀有殊胜的「样子」,那又如何?反而,言语行为中,处处帮助别人离开苦楚、拥有快乐,令人感怀于心的平凡人,才是位大慈大悲的菩萨。

  一片黄叶,毫不经意地飘落地面;一阵风雨,毫不经意的洒落人间;可是,那黄叶与风雨之间将发生些甚么?唯有禅思!

  注:禅,是静静地思虑,是运用思想,发挥智慧;禅,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道理;当大自然的现象呈现眼前,或是不经意地一个动作,它意味着什么?发现了什么秘密?和自己有何关系?这时候,禅的思路,正绵绵密密地来回编织不离于道的成品!

  思想不是机器,却是任何机械的配件。

  注:思想,找不出形态、量不出体积,但是人的正常运作却少不了它。而且,因为思想,人类发挥智慧,创造奇迹;因为思想,我们看到个人的成就,也发现整个世界因而转动不息;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思想的轨迹。

  果树林,不仅仅供人果实,更可以美化环境,也能供人歇凉避雨;到最后,砍伐了晒干,还能熟食取暖!

  注:佛法中谈「功德丛林」,表示藉修养而成为力量,而且这份修养之深、力量发挥之广,期望能像丛林一般;这份功德的聚合,正如同果树林,它给与别人多方面的帮助,并提供最迫切的需要,发挥出完全的效益。

  晨起,莫要先想到一天中如何去享乐,应该小心地安排一天中于事业与前途的工作计划;这样,你的事业与前途才能完美和光璨。

  注:如果希望一天的开始或一件事的开始有个理想的结果,那就要凭靠你对它的用心规划;计划,是行为的蓝本,也是完美事业的起步,如果没有计划、漫无目标的运作,结果必然徒费心力,也得不到付出的回响。

  如果,意念中尽是计较他人的得失,而忘了自己吾日三省的检讨,那无异是在浪费精神,扼煞时间,行为着慢性的自杀。

  注:有一种人,每天只想着别人的得失,凡事为别人评价,却永远忘了评估自己,一旦涉及别人的不好,就表现一脸厌恶,心情随而起落不定;涉及到别人好时,自己又得到什么?他从不在别人的得失中返照自己,也不反省自身,最后只是浪费了有限的生命。

  多少帮助,多少关怀,不是表现于立刻的辩白或解说;而是等待一个适宜而切合的时期!

  注:关怀的心、帮助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会被了解与接受。如果在这种情形下,急着想表达一份好意,可能适得其反;不如让这份心,在时空距离的酝酿下,慢慢的烙印在对方的真实感受中。

  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首要者是试着如何去接纳别人;以诚恳谦虚的态度,从事心性上的历炼修养。

  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来自亲身经历,以及别人的经验所得;至于若想发现更深层的部份,那么认真、诚恳又谦虚的从事心性上的修养和磨炼,就是获攫的最佳手法,因为心性的磨炼中,蕴藏有最深刻、也最不容易被挖掘的人性秘密。

  迷惑,是世俗人生的际遇中,随着缘境运作,耽在强烈的自我意识里。

  注:处在各种环境下,人往往不自主地迷惑了。当我们紧紧抓住计较、执着不放,尽情去计较执着时,就不可能发现还有其他尚未想到的,因此陷在迷思的框框里,怎么也走不出来。其实,走出迷雾的关键就在认识、了解那一连串的计较和执着。

  面对现实中的点点滴滴,倘能以道心承受;锻之炼之,忍之舍之,何愁生死缠缚不得解脱!

  注:学佛的行者,期许了生脱死的究竟,心羡一份洒脱自在,所以必须不断累积觉悟。当他面对眼前的一切,即使是困顿难受的时刻,也将它当作磨炼,以觉悟的道理、方法而安忍、化解,历经时空的洗炼,而终究来去自如,拥有洒脱自在。

  情感,是制造问题的根源,也是维系人类关系的力量,更是完成伦常与道德的要件;自古以来,谁也不能肯定情感的好坏。

  注:情感,不离于感性和理性,在这两者的交织下,形成错综复杂的世界;默默凝视的眼神中、人来人往的地方、忿恨伤害的剎那、相扶相持的时刻,处处是情感的流露,但是理性和感性的表现,如何不伤害别人,也能不伤害自己

  !

  成功与失败的关键,确定于劳逸的践履;但是,人的缺失,却耽于好逸恶劳,而又期望着成功。

  注:成败的道理好了解,人的缺失若想改变,往往费尽力气。如果期待成功,首要关键便是「勤」,勤于学习、勤于修正…,如果勤的精神不足,那么就更需要勤于培养,即使其速度慢如牛步,也不能因而放弃勤的养成。

  昨天不是今天,为何回想追忆?明天为时尚早,切莫妄想杂念!昨天已逝,明天未来,何如珍惜此刻!

  注:任何一个现在,它很快就会成为过去,也即将创造未来。「现在」,若不加以把握,当它成了过去时,追忆无益;当它成为未来时,空洞不实,因此老禅师提醒我们:「何如珍惜此刻!」好好地把握现前所拥有的每一个当下。

  太阳于人的感触:早起,总是暖暖和和的;中午,往往惹人厌;到了黄昏,带给人们的总离不了一声「唉」!

  注:大自然的现象,总带给人无限感触和遐思,喜、乐、悲、愁…,油然而生。当这些感受生起的时刻,多想一想,你将从中认识更多;除了对现实的深入了解,还发现它和你的关系,以及自然现象中给与你宝贵的人生意见。

  容忍的目的是帮助对方,劝勉的主旨是付出爱心;唯独缺少感情的言与行,才是完全的只顾收获的自私者。

  注:人与人的相处关系,需要相互包容、彼此关怀,在包容的空间里、劝勉的期许中,令彼此都慢慢成长;如果只是一味的要求,言行不饶人,结果是深刻的伤害。

  精进之道,既要具备跑马拉松的耐力,亦须拥有短跑的冲劲;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障碍,就像是跑道上排列的高、中、低栏。

  注:成就道业需要精进的精神作为动力,而「精进」,就像源远流长的流水,攀越高山、直下断崖、流经缓缓平原…,既要源远流长,就得拥有突破各式障碍的耐力与冲力。否则,人生道上冲击的过程中,障碍无数,如何行到终点处?

  衷心的忍受,坦然的忏悔,安祥的承担;如此,纔是打破自我,培育菩提,圆成道业的方法;亦所谓即是真正的修行!

  注:所谓修行,是对自己的身、口、意行为有所调整;修正缺失,好的要更好。面对缺失,若能坦然检讨,而在行为中渐渐修正,即使是一些令人难耐的过程也衷心的忍受,而于祥和的心念中欢喜承受,这种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行动,正是圆成道业的最好方法。

  人,如果有一天能够跳出「自我」的圈子,那末,所有的无明烦恼都将离你远去;以后的日子便是真正的常乐我净,道地的大自在人!

  注:烦恼发生的时刻,也就是计较、执着的时刻,由自己的自我来定义任何的人事物,可是却忽略别人的自我,在这种难以放弃的坚持之下,不论走到那里,日子都是那么艰辛,这个世界总显得格格不入;若想跳出自我的圈子、挣脱自我缠缚,唯有凭靠自我修养。

  嘴与心的完美,不是构成于它的形态,而是在任何的时刻,笑起来像煦阳;启合之间,是严父、慈母、老师等同样的声音语意。

  注:口的言语行为来自心的指示,由心所想,经口表达,启合之间完全透露出说话人的心情。一般人的嘴与心,可以伤害人、或毫不相干、或给与指引帮助,而父母和老师,不论处于任何时空,不论以何种方式表现,总是全然的爱和帮助。

  一个具有高境界技艺的人,他的言行表现,就像是所拥有的技艺一般;必须要具备欣赏能力的人,才可以感觉出那份不平常。

  注:不同于普通人的技艺,往往历经平凡人未有的生命历程,而发掘点点滴滴独特的神奇密意,他所表现出的一言一行,因蕴含了不一样的人生见识,若非慧眼独具的人,难能有所察觉。

  迷惑于风光的外相,承受着内在的无可奈何;就像是无际的穹苍,有太阳、星星、月亮;更有无情的狂风暴雨…

《白云小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思路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