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问答▪P4

  ..续本文上一页上不要作皈依?若早上没有作,晚上可以作吗?

  

  师答:烧香、礼拜乃属供养,皈依是自己得皈依;烧了三柱香,顶礼三拜,这是香供养、礼供养,而于香、礼供养之间,最简单浓缩起来的就是心供养;如果早上烧香、顶礼三拜来不及,也可以站在佛像面前,合掌念三遍皈依,然后再问讯即可,不一定非烧香、礼拜不可,可是皈依一定要作。皈依一天作一次就可以,不可以晚上作皈依,为什么呢?下午以后都是鬼神皈依,我们是人怎能皈依,所以作皈依一定要早上。

  

  

  客问:我来菩提寺跟师父学大悲法,可是那时候尚未皈依师父,这有没有关系?

  

  师答:过去已经皈依,本身就算皈依了,我并非说有没有在本寺作皈依,而是说有没有皈依过三宝。我为什么说要皈依三宝才可以学呢?理由很简单,佛法是教佛弟子,若对方不是三宝弟子,而欲学习佛法,即变成盗法。

  

  其实,这种要求还是为了帮助不皈依的人,因为既然想学佛法,又不愿意成为三宝弟子,于理、法是说不通的;若不想做为佛弟子,那学佛法干什么?佛法是教佛弟子的。

  

  

  客问:以前我皈依过,但中间这段时间,并没有每天作皈依,是否已失去皈依?

  

  师答:不知者无罪,现在知道了就不能再错。

  

  

  客问:我们都是忠实信徒,已皈依三宝应该不会失去人身?

  

  师答:不一定,要如法依教方有可能。切莫以为皈依三宝即不堕入三恶道,不如法、不依教都有可能堕入;如果善事阴德做的多,福报大,没有回向给一切众生,则可能到天道享福。所以想要保住人身,应将所做的一切功德回向,分散给别人,不要自己保有,如此到天道的机会就会减少了。

  

  

  客问:每天早上皈依三宝时,心中应如何观想?僧是自己的皈依师父吗?

  

  师答:心里一定要想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以及释迦牟尼佛所建立起来的僧伽。僧,不一定是皈依师父,而是所有的出家人,因为「僧」是指凡依释迦牟尼佛建立起的制度而出家的比丘,他们显现的即是僧宝相。以皈依来说是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某个人,因为皈是皈投,依是依止,皈依僧宝,所有的僧伽都是师,可是不一定每位师父都在你身边,离你很近;所以我们通常说,你的依止师是那一位,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指你经常亲近的那位师父,也就是你的依止师,而皈依是皈依三宝,是以释迦牟尼佛为佛宝,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道理为法宝,依释迦牟尼佛所建立起的僧团制度,而显僧相的为僧宝。

  

  

  客问:想深入佛法是不是一定要皈依三宝?

  

  师答:如果只是想研究佛学,当成一种学术研究,那不必皈依。如果是想依佛法来修养自己,就像入学先要注册一样,想接受老师的教诲,就必须皈依了。

  

  

  客问:常于公寓的邮筒中,抽取他人的广告海报,及路边放置书报、杂志或衣服,未经物主同意而取者或擅取回家,是否犯盗戒?

  

  师答:公寓里每户都有放邮件的信箱,别人的广告海报还是不要动,如果这份广告,你的邮筒没有放,那你又想看,就现场看一看,再放回去,不要拿走,这么做比较好,因为那是给那个邮筒的主人的。

  

  目前在台湾有很多地方,设有箱子,供人把旧衣服放进去,像这种衣服你最好不要去拿,那有专门的机构回收,经过整理,然后转赠给贫穷需要的人,属于这种的你千万不要拿。如果是店铺、走廊,或者是公共场所,摆有架子,放有书、杂志......等,本来就是让人家拿去看的,那没有关系;我们还是要分辨一下,什么是可以做的。

  

  

  客问:请问喝酒对一个有修养的人来说,是不是不会起分别?

  

  师答:所谓有修养,就是有这方面的知识经验。一个有修养的人,他对酒所起的分别是将它当成药拿来治病!并不是说有修养的人喝了酒,其分别就不同。其实,喝酒在戒律上属遮戒,为什么?因为喝了酒,会使自己的智慧被遮住了,结果因醉酒而控制不了自己,造作许多错误行为。因此,并不是说有修养、有智慧的人就可以喝酒,而是在必要时,可以拿来当药治疗病痛。

  

  

  客问:堕胎是否为杀生?

  

  师答:依十二因缘论(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要到识神进入母体才有生命,故在识神未进入之前,不可谓杀生。例如:当孕妇会呕吐时,可说识神已进入。若是自然流产或是意外流产,皆不可谓是杀生。

  

  

  客问:受五戒,初一、十五可要诵戒?

  

  师答:受五戒毋须布萨,因为至多五句,怎么诵呢?必然是繁杂而不易记忆的,才需一再复习。如菩萨戒十重四十八轻,经中说「月半」即十五诵,初一不是月半。

  

  

  客问:如果已受三皈五戒,破戒了怎么补救?

  

  师答:戒不能说破不破,只能讲违反了戒,戒是不能补的,因为它不是网,也不是陶瓷做的碗,只能说重受。你这问题的重点在于--戒应先去学习,自觉能做得到,可以求受五戒,而后才能守。否则一个从事屠宰业的人,他怎么受不杀生戒?

  

  如果违反了戒,自觉做不到,就到佛前忏悔、舍戒,如果自认还能持守,那么还可去重受。五戒里若只能做得到一个戒,也可以只受一条,其他做不到的先慢慢学,以后看自己的能力,再求受戒。

  

  

  客问:受过菩萨戒的在家居士,如果是做生意买卖,要如何做到不犯戒?

  

  师答:受菩萨戒是个人修养的提升,所谓的菩萨戒是受五戒的菩萨戒,还是十重四十八轻的菩萨戒,这差别很大;如果只是五戒的菩萨戒,就没有太严的规定;如果受了十重四十八轻的菩萨戒,依梵网经来受戒的话,一个月要八天时间持八关斋戒,像出家人一样过日子,如果只受五戒的话,只要在五戒限制之下都不成问题。

  

  至于谈到做生意,可能有关杀生的问题;或做买卖难免成本不是很高,利润却很高,是不是有欺骗行为?或东西品质并不是真正这么好,可是并不是自己做的,厂商本是如此,广告也这么说,该怎么办?诸如此类,有许多顾虑。

  

  再说现实的生活中,不能因为学佛,就都否定它;要从多方面去解释问题,比较复杂,只能说,如从未开始做而现在涉及到杀生,当然要尽量避免,如已做了很久且关系到杀生,而自己又受了戒,就不要再做杀生的行为。倒有一个建议,也是一点取巧的方式,如自己受了戒,本身就不要参与,总之家里其他的人也在做嘛!他们没有受过戒,但并不是鼓励他们去做,因为已经做了那么久了,总不能因为你现在学佛,就要一下子改变,没那么容易。若是其他一些买卖上、利润上的问题,及一些言语上的问题,则不要忘了做生意是将本求利,如果不想赚钱,开始就不要做,这是个必然的现实问题。

  

  

  客问:受菩萨戒或是五戒后,要向皈依师父谢戒,是何意义?

  

  师答:因为皈依师父的帮助与允许,方得受戒,因之才能得戒,故受戒回来后应要谢戒。受戒必须要做得到受持,受而不能持,反而会更加苦恼。

  

  

  客问:在家居士受菩萨戒后,应如何把握菩萨戒的戒行?

  

  师答:这问题应该受戒时,由传授菩萨戒的师父讲解。我平常不太喜欢讲戒律的问题,因我讲菩萨戒,必须在座的都受过菩萨戒,我才能讲菩萨戒。而且菩萨戒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三皈五戒,第二阶段为增上戒,即梵网经中所说。例如讲三皈五戒,必须大家都受过三皈五戒,也就是只能高不能低,如讲三皈五戒,受过菩萨戒法的也可以听;讲菩萨戒法时,受三皈五戒的就不能听,如根本未受三皈依,更不能听,所以我平常不随便讲戒,因根据律部有太多的要求。

  

  例如,跟出家弟子讲戒,跟比丘讲,比丘尼就不能听;跟比丘尼讲,沙弥尼就不能听;同样,跟比丘讲,沙弥也不准听;因为戒是你现在授什么,就讲什么,是要你守本分,否则,就是说「过人法」,佛陀特别强调不可以说过人法。

  

  除了戒律外,比如要跟大家讲修行办道的事,因先从人的立场谈起,所谓从人乘思想谈起,使你突破人而能超越凡俗,如果已入菩萨道,则应说菩萨法,令你认识菩萨行者应具的修养;否则,都是说过人法,因此,开口说法,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违法,甚至谤佛谤法,那是要下拔舌地狱的,什么是拔舌地狱?就是死了以后,入地狱中,把舌头拉得长长的,以代替耕田的犁。

  

  

  客问:八关斋戒和过午不食的意义何在?学佛的人应如何去做?

  

  师答:八关斋戒法是受菩萨戒同时要受的斋戒法,而这菩萨戒法是十重四十八轻的菩萨戒,不是三皈五戒的菩萨戒法。按照八关斋戒法,每月要过八天与出家人一样的生活,但不一定要连续,因现前是工商业时代,不可能有连续八天的假期。八关斋戒法里并不谈过午不食,其实佛教的律部中也没有这个名词,只有日中一食或非时食这两个名词。日中一食是正中午吃一顿;非时食是不应该吃的时候去吃。晨午两顿是正当的饮食,午后之食则是不正当的饮食,这些才是律部里的要求。

  

  戒律中也未要求出家要日中一食,只有修头陀行,也就是修苦行的人才日中一食。中国寺院因出家人要工作,所以早晨也吃;晨午两餐对出家人而言是受供养,但以平常在家人来讲并没有规定,除非受了八关斋戒。一个修行办道的人,究竟要怎样饮食比较好?我的看法是出家若配合环境于晨午两餐接受供养,而做到不非时食就很理想。在家则不同,不能以饮食为要求成为办道的方式,不吃饭不是修行。如果以健康之道来说,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才是维护之道。如以学佛的经验说,晚上最好不吃。一个喜欢打坐的人晚上吃得太多,打坐不卫生,因晚上气血弱,吃得太饱,除了要负担肠胃消化的运动量外,我们还要用功,这样对身体不…

《佛法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观行法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