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因果,三毛不是正信的佛教徒,以她个人来讲,她不会想到这些;如果以佛教的立场而言,自杀亦是一种杀生的行为。
客问:有些宗教于佛经的内容断章取义,是否要负因果的责任?
师答:可以这么说,以前只是国内的一些宗教,现在甚至包含所谓的洋教在内,都把佛法的一些精华搬进其教中,如仅在这上面分辨因果,那就不需要,举例来说:中国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如果为了饱,假使北方人吃米饭,或南方人吃面食,在道理上都是饱。可是有一问题,其肠胃的适应性如何?意思是说,纯以佛教的立场,谈佛教的道理方法,是有系统的,而且按部就班的讲,慢慢的学就可以很正常的消化;如果其他宗教断章取义,可能就造成消化不良。
例如,愚痴所表现与贪瞋所表现的,如果把贪瞋痴三个分开取其一而谈问题,最后可能营养不良,如果把三个扭曲,就会造成消化不良;如要谈可能受什么因果,这倒可以不要在意。因为不管任何宗教,把佛法的一些道理方法学过去,如搞错了,不管是不是外道,就是一位佛教的法师,同样要受果报,外道当然不会例外;如果能把佛法搬进去,众生反而得到利益,当然也有功德,要以这种方式去看,而不要肯定其可以不可以。就像中国人学中文,也学外文,没什么不好,等于说外道把佛法的一些精华学过去,能吸收、消化了,那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呢?佛法是对众生说的,既然是人,虽不是经由佛教的宗教团体学习,而得到利益,以佛陀的理念言,至少种下菩提种子,这一生不一定能够吸收消化,但来生就有很好的机会,如根本听不进去,则来生连一个菩提种子也没有;以这种方式看,就比较不会造成迷惑。
客问:一个本是正常的人,经历一些遭遇,对宗教的看法会有所不同,个性也完全改变,以佛教的看法是什么道理?
师答:以佛教来说,是环境影响所致;以佛法来说,就是因缘关系。如果说得再深一点、难解一点,这跟过去的所作所为有关系;因为凡是一切所产生的现象,都是自己过去所作所为而发生的,绝不是无中生有。有些学佛的人,有时面对一些情形,偶而迷信一点,也没有错,所谓偶而迷信是什么意思?「唉!这大概是命运吧!」如果这么想的话,会看开一点,如果完全否定,明明这样不可以而硬要拼到底,最后倒楣的还是自己。
客问:有没有来生?有很多人今生谈恋爱,因各种情形不能结婚,而想且待来生,可能一个很早就过世了,一个很长寿;而死了投胎,当这个死时,另一个可能还是小孩,怎么且待来生呢?
师答:佛法说来生不是只有一生,佛法讲今生(现在)、过去、来生(未来),这来生不是一个定数,来生是何年何月,不是定数。世俗有一句话,没有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就是希望这一生的来生都要在一起;因为人活着时寿命不一定,有些一生下来就死了,有的几岁就死了,有早死、晚死,有的活很久,其间到某个来生,还是有重逢的机会,以这样去看问题,其来生不是这一生的将来。所以佛法讲三世,不是谈三生,有现在世、过去世、未来世,世是时间,并包含空间,为什么?如说现在,现在会过去,以最小单位一秒钟计算,这一秒随时会过去,另一秒随时会成为现在,这是极短,于佛法说是极短的时刻,极长以人来说,人活多久不一定,金刚经说寿者相,是不止于时间的,即不定有多久的时间、空间,所以不只是时间,还包含了空间,空间是有变化的,佛法很少谈「生」的问题,谈「生」则一定关系活着明了这一生。
佛法讲三世因果,即现在、过去、未来,现在不一定有多久,快则一秒钟,甚至万分之一秒钟,这快速即极短,慢是不定的时间,事实上时间是没有办法定的,如没有办法说明天几点怎么样,这时间不一定可信的,明天几点还要看在那里,地球的时差,差别很大,这之间有个空间,人往往讲时间,舍弃了空间,佛法讲时间一定包含空间,因为空间会起变化,这变化就是人、事及环境;所以,人、事、时、地、物都有差别的,佛法说三世因果,也不是说仅一个现在、过去、未来。刚说现在会成为过去,未来随时会成为现在,究竟是讲那个现在、未来呢?其实讲过去都可以,只要过去了都可以称为过去。
佛法说如何修心养性、修行办道?它强调一个问题,已经过去了,已成为事实,计较也没有用;未来的去编织也没有用,怎么想象、安排、计划也没有用;佛法强调把握住每个现在,即任何一个现在所处的时间、空间,因过去的已形成,改变不了。比如讲一句话伤害了别人,话已讲了,也已伤害了,也成为过去了,想后悔并不能解决问题,怎么办呢?人会犯错啊!佛法说过去已形成了,老是计较后悔没有用,唯有把握住每一个现在,知道过去有错,下次就慢慢改变,只要不断的改,最后就不会错了,这才是目的。有很多人误会佛法讲究来生,佛法是讲究现在,每一个现在。经典上说的与一般人说的会有差错,如不深入经典,往往会误会了释迦牟尼佛的意思。
客问:请问师父,假使一个人在事业失败、负债累累的情况下,去从事电动玩具的工作,基于学佛的立场,可否如此?要不要负因果责任?
师答:先要了解一个问题:耽于电动玩具的孩子是他自己贪,并不是电动玩具有罪,电动玩具并没有罪,最近我常跟一些与我年龄差不多的人说,要他们去玩魔术方块,以避免老人痴呆症,为什么?手忙脚乱,眼睛都要注意,如果都在运动的话,他会不会变成老人痴呆症?但如果把正事摆着不做,去玩「方块」的话,那就不是「魔术方块」的问题了。我以前不是常举这么一个例吗?一把水果刀应该是拿来切水果的,假使拿去杀人,能说那刀有问题吗?问题在谁使用那把刀。所以不要认为你开电动玩具店你就有因果,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譬如政府规定,某些电动玩具十八岁以下,我们不要让他去玩,那你遵守这些规定就好了。其实你只要一切照政府的规定去做,不做偏邪的事,都没有因果责任,责任是出在你违法,做些偏邪的事,才会有因果,千万不要把它搞错了方向。
佛法问答 【生死、中阴与轮回、神通】
客问:如果对自己的亲人过世守灵会害怕,是不是一种不孝的行为?没有慈悲心?如何消除这种心里上的害怕,能够真正心里稳定自在?
师答:好像人死了都会变成鬼,不只一般人会害怕,学者专家也会有这种想法,这都是编剧的人所造成的。人死了,只是一具尸体而已,并不是说把亲人看成别人的尸体;这些害怕心理都是过去所接受到的错误资讯,包括小说、电视、电影,及其它的种种传说,「依他而起」(杯弓蛇影、空屋夜鬼、生影疑鬼)形成的。「死尸」本身没有别的意义,就如在屠宰场所看到的一具具牛、羊、猪等,都不会产生很多其他的联想,所看的是臭皮囊。之所以会担心害怕,是因为没有真正去探讨认识!为什么明明看到的是棺材,却幻想、联想看到了死人,就好像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样,人的联想力有时会很大的。
客问:先母的墓前,约两公尺处的右前方长出一颗树,是否表示不吉?有需要将之砍除吗?还是将先母之寒骨移进塔才好呢?(先母已逝廿五年)
师答:仅自己的想法不够,要知道全家人的意见如何,再下决定。如果认为埋在地下久了,则可开个家庭会议,讨论是否把骨捡起来,烧一烧送进纳骨塔;如果认为没必要,你去把树砍掉,反而会招来自作主张的烦扰,因为在坟墓边的大树,树下的大根如果往横的发展,伸进棺木内乱生根,这不好;但是有些树的根是往直的方向生长,如:松柏、圣诞树等就无碍。
客问:四大分离的苦痛,用佛法来对治,应用何心?
师答:四大分离怎么用佛法去对治?我一直说过:「佛法」不是用东西去对治什么,即佛法不是武器,现实不是敌人。
四大分离这种痛苦怎么去对治?只有一个办法:不要死掉,让四大不要分离,就可以了,这个问题,很难去成立;要怎么样去了生脱死?那才是最要紧的。至于怎么去了生脱死?好比说:知道了些道理方法,照着去做;绝不能说,有什么痛苦,拿佛法怎么去对治?在我们这里从来不会说的。
妄想杂念太多,怎么办?那你就去念佛、去拜佛、去持咒......这里从来不用这种方式。因那是一个人的业,业是要承受因果报应的;承受因果报应的时刻,怎么在修养中去面对它,欢欢喜喜承受,这并不是说:用一个什么方法去对付。所以,我才强调:佛法不是武器,现实生活不是敌人,如果你要拿武器去打敌人,就已经很不慈悲了,何况佛法是百分之一百的慈悲。
客问:当一个人快往生时,在弥留时刻,或往生后,要如何处理才能够圆满?西藏度亡经原名中阴得度书,我们可以拿来应用吗?
师答:没有这本经,是谁写的我不知道,如果是一般人写的,只能做参考,不能用它来做为依据。
当人快要往生时,如果你是他的儿女或亲人,最好办法就是在他身边或耳边,距离不要太近,也就是说,你嘴里呼出的气不要使他感受到,热的、凉的......,保持距离,轻声跟他讲话,要让他听得清楚,为什么要保持距离?因为人都会有一种反应,你的讲话、你的气会使他分心,如此在耳旁,轻声柔和地讲他平时所罣碍的事,叫他不要罣碍,这是最要紧的。
再一个呢?要让他提起正念,不妨跟他像讲故事一样,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事情以及阿弥陀佛的慈悲、悲愿;但不要老在他耳边念阿弥陀佛,那句阿弥陀佛只是提醒他就够了。真正要在耳边讲的是--他所罣碍的事,叫他不要罣碍,以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阿弥陀佛的慈悲心;叫他静下来,这样阿弥陀佛才…
《佛法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