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何做个修行人▪P2

  ..续本文上一页去面对的话,这个问题最后是谁也不管谁。

   如果一个所谓维护儿童福利的方式来看,你打小孩、骂小孩就不对了,不管你是什么身分。那同样说,如果学校要对小孩施予一些惩罚,那我们就晓得曾经有这种事,什么事?因为有一个孩子在学校被老师骂了,甚至于打了手心,小孩回去告诉他的父亲,他父亲马上到学校找老师理论。我们晓得这在报纸上曾经也报导过这则消息,最后发现这个做父亲的,原来是一位某地区的民意代表。他所强调的是什么?不管我的孩子好不好,教育是你的责任,可是你不应该骂他,也不应该打他的手心,这是虐待儿童。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做父亲的,不先问问自己的孩子,老师为什么要骂你?甚至于还要打你的手心?如果他本身没有特权,很可能他会心平气和。以家庭教育的方式,面对他的儿女,一般都会说:你是否做错了什么?否则的话,老师不打别人,不骂别人,为什么要打你、骂你?我并不是说,有特权的人都是这样对儿女,那倒不是。我们晓得,很多时候,往往这类家庭的家教,要求比一般人还严格,为什么?至少他有一个想法,你是我的儿女,你不可以丢我的脸,也就是说:你不可以做不好,你应该做得比别人还要好。

   我现在举例的这些问题,其意义在那里?那是只依于各自的自我意识而去面对问题。当然这些现实上的问题,本来就不可以避免,佛法也不否定。那么,谈到一旦面临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去认识,怎么去了解、发现呢?究竟佛法里面说了些什么?在座的,如果学佛有一段时间,至少知道,所谓修行,就是修正我们自己的行为。所谓行为,也就是关系到身、口、意。

   身体的行为、语言的行为、思想的行为,这是我们面对人与事发生问题时,离不开的三类行为范畴。刚好这三种行为,既可以造业,也可以显道的三项必要条件。所以也有人把佛法的身、口、意当成三业,表面看似乎是对的,如果我们把它称之为善与恶的业,好的是善业,做不好的是恶业的话,那么我们的身、口、意的确是三业。

   可是佛法依于善与恶来讲,恶的是世间法,善的还是世间法,只是依于因果的感报,做恶的将来受苦果,做善的将来受乐果,唯一的区别是在这里。于我们生死大事的解脱,于道的修养,的确并不止于善的种子因就足以成就。因为「修行」的重点是与「道」相关。这个「道」在佛法中称为菩提。所以我们有所谓的菩提大道的说法,究竟菩提道是什么?就是佛法里面有很多的道理、方法,你运用这些道理、方法,能够把你的问题,原本可能造作成业的,反而不会使它成为业,反而还能见道,这种道就叫做「菩提道」。

   有的人把菩提作「觉悟」的解释,并不全然正确。菩提只是一条通往觉悟的道路,它的本身并不是觉悟。比如说:烦恼中有菩提,当烦恼的时候,一付心烦意乱的样子,怎么会有菩提?并不是说烦恼中有觉悟,而是说烦恼中有其道。那个「道」就是依于佛陀的道理、方法,由于你已经学习到很多知见,在现实烦恼的行为中,你知道怎样去突破你的烦恼、化解你的烦恼,这样的道路就称之为「菩提道」,所以菩提并不等于觉悟。

   我们要怎么样运用佛陀的道理方法,才能走在菩提的道路上?我们先把身、口、意这三个东西先分析一下,身、口、意我们称之为人的行为,是行为表现的一些条件,于身体,我们晓得是从肢体方面到整个色身范围,他的一切行为动作;口是依于言语而起,你所说的话,涉及到音声语意的内容;于意而言,就是你的意念,所发起的思想,或者是观念。这三种行为,在佛法中还有更详细的分析。另外有一个概念上的名词,叫做「十业道」,也有叫做「十善道」。其实不管是业也好、善也好,至少我们可以把握它是道,在这个道里面说明一些什么?我们要把握的是它建立起的一些知见。

   于身而言,通常我们是讲杀盗淫,因为身体的行为,一个是动作上面的杀,杀死一些生命;除了杀以外,就是偷盗的行为;除了杀生的行为、偷盗的行为,还有一个就是男女淫逸的行为。这些都是于身的行为,表现在杀生、偷盗、淫逸上。

   假如我们身体在表现某种杀生行为的话,请问,杀一条猪看来比较严重,还是杀一只鸡?如果要打死一只蚂蚁、一只苍蝇或者一只蚊子的话,那就更简单了。可是,我们人在这上面的分别,绝大多数的人认为,杀人是绝对不可以,如果杀马、牛、羊,因为这些好像是人类的食物,也无可厚非;至于蟑螂、蚂蚁、苍蝇、蚊子根本就是一堆害虫。

   请问,同样是生命,为什么就有如此的分别?讲到这里,我又想到一个问题,曾经有人问我:这些蟑螂、蚂蚁、苍蝇、蚊子,都是一些害虫,如果不把它杀掉,它很可能就是一些带菌的媒体,如果我不杀掉它,反而会给人惹来更多的问题。其实我们现在讲所谓环保观念,并不赞成使用消灭这些所谓的蚊子、苍蝇、蟑螂的杀虫剂,因为这些会造成二次公害。

   我们身为一个学佛的人,该怎么面对这些问题?常常有人问我该怎么办?其实我不一定要使用那些杀虫剂,还是有其他方法可以达到效果。比如说,家里面把纱门纱窗的设备,不妨做周全一些,就可以减少一些蚊虫、苍蝇或者其它东西的进入。当然不是纱窗纱门做好了,就不会有这些问题。比如说蚂蚁,它几乎是无孔不入,那你就要考虑到自己家庭本身的清洁工作。所以我们常常只去归咎蚂蚁如何,而不自己的检讨,你的清洁工作做得怎么样?

   至于有人说,我的纱窗、纱门都做得很好,可是我人要进进出出,难免它会跟着我进来,久而久之,房子里面还是有那么多蚊子,那么多的苍蝇,怎么办?我刚刚也说了,我们可以不直接杀它,只要运用一下智慧,比如说,你把所有的窗户、门都关起来,打开一个门,而且是通风的门(就是风吹进来的那个门),你拿杀虫剂从最里面慢慢喷出来,我们晓得,这些蚊蝇,它们不喜欢那种味道,当然它就循着那些好空气的方向飞,最后从里面慢慢喷出来,应该多都走了。

   当然也有人问,万一还有一些死在里面,怎么办呢?所以大家要了解,所谓仁慈、悲悯并不是百分之一百,问题是你所有的起心动念是要杀它,还是只是希望它离开?如果你为了要杀死它,当然就是杀生,这些我们知道是病菌的媒体,对人不管是大人、小孩都是不好,我们应用这种方便的法,心里面并没有一种杀它的意思的话,你还是可以做,至少你没有一份杀生的心。

   当然佛法是要求众生平等,人当然不能杀,其实凡是有生命、有情感反应的生命都不该去杀。所以也有人说:那些植物,蔬果、花草,不是也有生命吗?你是出家人,不是也吃它,也会使用它?所以我们要了解,佛法中谈杀生,是如何界定的?凡是有情感反应的生命,什么是情感反应?比如说杀害它时,它会挣扎,会痛苦,会喊叫,这些叫做有情众生。我们讲杀生,是叫你不要刻意的去杀它,无心之过,只要是人都是难免的。并不是表示难免,就不管它了,我们还是要以一种仁慈、悲悯的心去面对。

   其次,我们看偷盗的问题,一般人来说,涉及偷、抢,都是不名誉的事。当然以目前这个混乱的社会,的确有很多人满不在乎偷人家、抢人家,完全不劳而获,就可以去满足自己的欲望。正因为如此,谈到不去偷、抢,也是针对这些有心去作奸犯科的人来说,绝不会是对那些在意念中,从来不曾想偷人家、抢人家的人说的。杀生如此,偷盗也是如此。

   再来是身体的行为是指邪淫,其实讲邪淫这个名词并不正确,因为它本来是讲「淫」,「淫」的本意只是超越的意思,或者贪多的意思。所以有很多人解释,在家居士只要不邪淫(出家根本不可以淫),以这种方式去解答问题。其实我们看看,以在家居士而言,好像只局限在夫妻关系上,其实站在佛法的观点,只要贪多,即使是夫妻,如果过份同样是淫逸。后面的逸就是安逸、逸乐。你如果过份贪多,在男女中间去求得逸乐,那就是身体造作的行为,是不对的。

   第二大项,接着我们看口的行为。以口而言有四点:一种叫两舌,什么叫两舌?就是讲「是非」,开口总是不离是是非非,在这里道是,在那里道非;在这里讲非,在那里讲是。一个舌头把是是非非都讲遍了,这就叫做「两舌」。并不是说人有两个舌头,而是口舌表现出不同的语意,也就是讲论是非长短之意。

   其次是说「恶口」,即恶劣的言语。普通我们说恶言恶语,就是指对人家诅咒,漫骂等,那些非常狠毒的话,都属恶口的范围。

   第三个叫作「妄语」,即虚妄的话,也就是不实在的话。因为不实在、虚妄的言语,会造成一些伤害,或者说以不实的方式造成欺骗,使其受到伤害。不过在佛法中,谈妄语也有方便的地方,所谓方便,即是当你讲这些话,虽然不实在,话里有虚假,可是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化解问题,调和别人的烦恼的话,使人家能得到利益,这个叫做方便妄语;也就是说妄语如果不会造成伤害,还是可以有限度地运用它,不过那只是一种方便,不是究竟。

   第四个口的行为,叫作绮语。绮语是什么?也就是怪力乱神,包括色情的言语,和讲述一些教人家不可知而感到很奇怪、玄妙的话,都叫做绮语。可以这么形容:好像美丽的谎言,其实那只是部份,而非全部,因此有人把美丽的谎言解释作绮语,那并不够,同时它还关系到一些所谓怪力乱神、蛊惑众人的谩妙言语,都是不正常的话,像我们讲所谓色情的言语、未卜先知、似是而非的预言,都是属于绮语。于口的行为,在这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去认识。

   除了身、口的行为,第三大项就是意的行为。我们谈意,就是讲意念,人的意念往往是透过身、口而表现出来。我一开始谈到所谓感性、理性的问题,那就是一种自我意识。我们的意念是怎么发起的?那是根据我们眼睛所看、耳朵所听、鼻子所嗅、舌头所尝,以及身…

《如何做个修行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