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从生活中认识佛法▪P3

  ..续本文上一页烦恼,在烦恼中的确有佛法,这是一个概念。

   到目前为止,我所知道学佛的人、追求佛法的人,还是很多很多;但是,总希望简单一点、快速一点,这是很大的障碍。譬如修弥陀净土,念南无阿弥陀佛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既简单、又快速;告诉各位想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那么简单、快速,一句阿弥陀佛你就能去吗?那我八十几年不就白吃了!为什么要讲这话?

   弥陀净土里面提出很多重点,必须要懂得发现,理解佛法之所在,才有机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譬如说四十八愿,有阿弥陀佛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对于想到极乐世界去的修行者也有所要求;还有九品莲台度众生,为什么要分成九品?怎么样才能够到上品上生?为什么要谈上品上生花开见佛?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个法音世界,没有业报,那我们带着这些业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怎么办?

   业不净,不能成道,尤其带业往生,是你发起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愿,从这时刻起,以前的业可以带走,一旦发起愿行以后,所造的业都带不走,一定要受报受完后才可以走。常看到有些人在念佛,还带着小儿女、小孙子,一边念佛、一边照顾小孩;小孩喜欢乱跑,你在念佛,眼睛盯着小孩,这时候阿弥陀佛在哪里?在西方极乐世界,并没有在你的念头上,没有在你的嘴里、也没有在你的心里,你的小孙子,不是阿弥陀佛,只是个小孙子而已。所以说阿弥陀佛在哪里?在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平常根本没有机会跟阿弥陀佛打交道,要晓得弥陀经里面讲,要做到一心不乱,并不是说你平常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而是要平常慢慢去修养,修养到什么时刻?到临死的时候。弥陀经中有几句话,若一日、若二日,直到若七日,在临死的那一剎那,要做到一心不乱,就可以往生,但是,并不是临死的那一剎那,就可以一心不乱,而是靠平常慢慢修养累积起来的。

   何况前面也谈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如果不能够从中了解它的道理、方法,也就是佛法在哪里?这些问题不能解决,同样去不了。即使能够做到这些,业障也很轻,也能够在九品莲台获得一个莲位,可能只是下品下生,因为你要到上品上生,这个距离还很远。要真正成为极乐世界的众生,上品上生花开了,才能见到阿弥陀佛,花未开之前,还是包在莲台里面。

   所以我们说带业往生,怎么消那些业?业是一定要受报的,阿弥陀佛也不能代替你受。像平常很多人做错事,到佛前忏悔,跪在那里讲一些,自己的不对……,磕两个头就走了,把自己的错误交给佛,就跟自己没有关系了。为什么?因为不知道佛法在哪里。

   忏悔是什么意思?忏是检讨,悔是改错;你不检讨,只是表露一下,把所有的错都讲出来,这就对了吗?不可能,而是告诉你要在佛前作自我检讨,发现自己的错误,以后不要再犯错,即使以后会犯,至少你的错愈来愈轻微,那才叫做忏悔。

   我有的时候会讲一些笑话,和对方开玩笑,偶尔遇到他们对我好像不太礼貌,或对我讲错话,马上跪下来说:师父,我不是故意的,我跟你忏悔,我说:你跟我忏悔干什么?我又没有怪你,要怪,你自己怪自己,这话什么意思?要知道佛法在哪里?自己做错了,只是承担没有用,还要改错,不能够说做错了就去忏悔,忏悔完了,很欢喜,然后又犯错,犯错了又去忏悔,一辈子在忏悔,因为你从来不改过!

   学佛不是在经典里找个东西,而是要了解经典里面的道理方法,可是在家居士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因此,可以带着问题求教法师,他会告诉你怎么下手,怎么建立起一些基本的修养方法,才叫做学佛,绝不可以一味的依赖。

   以前曾讲过,修弥陀净土的人,把它看得太简单,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我问他念佛做什么?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我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想到美国去拿张绿卡,每天念南无布希、南无布希,他会给你一张绿卡吗?会让你去美国吗?移民到一个国家,都要合乎它的条件要求,何况是去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要知道佛法在哪里,一旦抓住了它的要领,所学的很喜欢,具备的条件也够,两个相辅相成,达到相应的境界,就可以随心所欲,绝不是说东抓一把、西抓一把。

   很多学佛的人,听人家说某某在那里讲什么,或者不管什么法门,就一窝蜂的跟着去,回来以后,刚开始有效,过了一段时间,又听说那个好,又一窝蜂去学,一辈子就像海里的浪潮,一波一波撞来撞去,撞在沙滩上还好一点,要是撞到石头就惨了,为什么?因为不会从现实生活中,运用佛陀的道理方法。

   从这里面发现,佛法要把握两个重点,学佛是学佛陀的智慧,学佛法就是学觉悟之法,千万不要学人。可是几百年来,在佛教界有一个大缺失,都是讲某某祖师说、某某大师说、某某高僧说,从来不会说佛是怎么说的!因此,当他提不出祖师、大德、高僧说的话,就讲一大堆佛说的,其实是他自己说的。

   什么是佛说的?佛说的在经典上可以找得到,可是绝大多数都以人做对象,要知道即使是祖师、大师之类的高僧大德,学他,也只能跟他一样,学会了,跟他一样不是很好吗?要了解是不是他真正已经到达佛陀的境界,或菩萨的境界?有没有具备那种修养?不能只看表面。看表面,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常有很多学佛的人,最喜欢的一个动作,看看手、手掌、身体每一部分,有多少是三十二相?有多少是八十随好?找到几点,就欢喜得不得了,认为好像我有佛的根机了,其实你陌生得很。

   譬如说这花很漂亮,哎!不能讲漂亮要讲庄严,问题出在哪里?他只在佛教里打转,并没有在佛教中真正发现佛法、寻找佛法,可是要怎么发现、怎么寻找?

   一方面自己具备条件要够,可以在佛教的经典里寻找;至于发现,可以亲近善知识,告诉你一些道理方法,然后在现实生活中慢慢去体会、发现,但是绝不可以老是凭着眼睛看到、耳朵听到把握了一些和佛教有关系,就认为是佛法,不能够动不动就是因与果的问题、因与缘的问题,甚至念了很多的名词。

   譬如前几天有位在家居士问我,什么叫缘起性空?我问他,你要问的是哪一个缘起?他感到很奇怪,这老和尚怎么这样问?我问缘起性空,你还问我哪一个缘起?的确!你问的是哪一个缘起?你现在问什么问题,或者问什么事物,一定都有一个缘起,他楞在那里,我反问他,你知不知道「无始」这句话?我们不是常说无始以来,为什么要讲无始?无始里面,有非常多的有始,有始就是一个缘起,这个无始包含了没有办法计算的缘起,它不是一个单一的缘起。

   所以佛法的一个名词,缘起而后性空,缘起是什么?十二因缘法讲缘生缘灭,都是一些概念,显现不出佛法来;谈缘起性空,一定要针对一个东西谈它的缘起,如何达到性空的目的。好像佛教里常有的一些名词「无」,譬如我无我,无我是没有我,没有我是什么人?是死人,活着的人都有「我」,绝不能说无我是没有我,无是什么意思?是从「有」的上面去认识、了解,而能突破它的分别、计较、执着,显现另外一种现象叫无。所以,无是从有的突破,可是还有附带的注解「不一定」,为什么?有时候可以突破,有时候突不破,为什么突不破?修养不够,因此也有不一定。

   无,是从有的突破显现,已经不同于原来的有,突破了原来的有,显现另外一种现象。假使烦恼是有,菩提就是无,如果说烦恼是有,菩提应该是没有,不能这样解释,菩提不是没有,菩提是因为把烦恼搞清楚了、化解了,凭什么化解?一定是有所觉悟,这种现象称之为菩提。事实上,烦恼的有是「无」,它是从有的突破,所显的现象叫无,有时候做不到,并不是永远做不到,以后还是有机会做得到,所以叫不一定。

   还有一个字,是非的「非」,我们把「非」当成一个否定词,譬如想、非想、非非想,否定、再否定,变成这样。「非」是什么?譬如想,现在的「想」假使说是困扰的问题,经过思考、分析,经过自己的调整、改变,再产生的想叫非想,这是什么想?不同于原有的想,它的肯定结果是好的、有利益的。「非」是不同于原有的,都要把握这一些字,如果不把握,看经典很容易搞错。

   又像非想非非想,是四无色定里的第四个,八定中间的第八个,第一个非想是从有想而来,已经突破了原来的有想,不同于原有的,后面的非非想呢?是说你的境界更高了。如果,原来你的想,是众生凡夫的想,突破之后,显现了菩萨的想,可以叫非想,如果再提升到佛的修养,就可以叫非非想,它已经不同于原来菩萨的想。所以,非是不同于原有,这个原有不是肯定的原有,它是不断地增上,这是平常在经典上,常产生的一些疑惑。

   像很多人念阿(ㄛ)弥陀佛,也有人念阿(ㄚ)弥陀佛,甚至于在台湾还有一些人说,念阿(ㄚ)弥陀佛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阿(ㄛ)弥陀佛会下地狱,他的意思是什么?要念阿(ㄚ)弥陀佛才对,问题在哪里?如果不了解的,就会说这是法师讲的,要这么念才对;其实错了,因为这是梵文里面文字的差异。

   念「ㄛ」是无的意思,我们讲无量寿、无量光;念「ㄚ」,譬如阿难,翻成中文是什么意思?庆喜,里面没有无的意思。可是另外一个名词怎么念都对,阿 (ㄚ)罗汉、阿(ㄛ)罗汉都可以,为什么?念阿(ㄚ)罗汉翻成中文是应供,念阿(ㄛ)罗汉,翻成中文是无学的意思,就是无学位。一定要知道发音念「ㄛ」,都是「无」的意思,结果还告诉人家,念阿(ㄚ)弥陀佛可以去西方极乐世界,念阿(ㄛ)弥陀佛会下地狱,这真是害人不浅。

   所以,因为听你说佛法,而把佛法搞错了,这位说佛法的人,要下拔舌地狱,什么叫做拔舌地狱?人死了到地狱,把舌头拔出来,长长的,当成耕田的犁在犁田、犁土,要受那种罪、受那种苦报。所以有的时候,有很多出家师傅,你问他一些什么,他本身还没有把…

《从生活中认识佛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