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举例:
1.佛说 诸德福田经记载:“佛在世时,有一比丘名叫波拘卢。久远的过去世以前,曾遇僧人举办弘 扬佛法大会。他听后无比欢欣,拿呵梨勒果供奉众僧。由此功德,命终升天享福。下生人间 都出生在尊贵的家;端正雄伟,超群绝伦,九十一劫之久,未曾生病,此生仍有余福,遇佛 出家修道。”
2.贤愚经记载:“佛世时有一位金财比丘,往世为贫人,拾柴卖活。某日遇到毗婆尸佛,他将卖柴所得的钱,欢喜而恭敬的布施佛和僧。由于这功德,使他享受九十一劫的福报,金钱财宝无穷尽。此世仍享同样的富报,并且遇佛出家修道,得阿罗汉果位。”
二、“小恶行得小恶报,大恶行得大恶报”说明:“小的恶行得到小的恶报。”小的恶报程度轻,得小病、遭小挫折、劳苦而收入微薄、贫穷而低贱;小的恶报时间短,也许数日或数月、或数年、或二三十年就报尽。“大的恶行得到大的恶报。”大的恶报程度重,或得大病、恶疾、短命、横死,或遭大挫折,或生而盲聋、哑、身体残废,或生而为乞、 饥寒交迫;大的恶报时间长,也许一生、或十生、百生、千生,甚至百千劫之久能受尽恶报 。
因为这个缘故,若有人过去世中做了非常大的恶行,他很可能在很多世以前就开始接受恶报,一直继续到这一生,甚至到未来世、才能受报完毕。在没有受报完毕前,没有谁有权利可以轻易免除他应受的恶报。佛经的经文:地藏菩萨 本愿经第三品说: “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举例:贤愚经贫女难陀品记载:“佛弟子中有一位难陀比丘尼,原本 是贫女。她往世生于迦叶佛时代,有一次,与某位已经证得阿那含果位的贫女争著供养佛僧 。佛先接受贫女的请求,难陀看不起贫女,向佛说:“世尊为什么不受我的供养,却先答应 那位乞丐的请求 呢
”由于辱骂有修行的人为乞丐之罪业,受到五百世出生在乞丐家的恶报。”
叁、善恶不能轻易互相抵销“善业与恶业不能轻易 互相抵销;须有 相当的条件才可相抵。”这是维持因果律公平的一个重要原则。善恶能相抵销时,“抵销” 只是一种表面上看到的现象, 实际上应称为“转业”较正确。“转业”是指“原有的福报 ,因作恶而发生转变”;或者是“原有的恶报,因忏悔、止恶、行善、念佛而发生转变。” 这时被转变的业报,或者由重转轻、由轻转无;或者现报转为后报、后报变为现报;或者根本断灭,或者暂时中止而隐伏,以后遇缘仍会再发。情形复杂,无法一概而论,也不是简单几句话可以说得明白。
这一个特性与世俗上的情形大不相同。世上有钱、有地位、有势力的人犯了罪,只须花大笔钱,买通贪官污吏,就可免除应受的刑罚。但天地大公无私,因果律之前,不分贫富贵贱一律平等,善恶不能随便抵销,有钱有势者做了恶业,无法用金钱改做善事以求抵销应受的恶业。否则有钱势的人,大可有恃无恐,做尽伤天害理的事,然后花钱做做善事,就可消灾,免受恶报,如此一来那有公平可言。
不过,佛出世的目的,是为了拯救众生出离苦海,当然也慈悲的替未信佛法、不明因果、犯下大恶重罪的人,指引了一条悔过向善的路。因此在符合相当条件之下,业报可以转变。 如此一来,受到恶报、陷于痛苦绝境的人,也有了一线希望。
肆、因缘会合才产生果报行善得福报,行恶得苦报。 行善是“因”,福报是“果”;行恶是“因”,苦报是“果”。“因能生果,果必有因”是 一定的道理。
但是有了“因”后,还须要“缘”来会合促发,才能产生“果”。“因”譬如种子,“缘 ”譬如土壤、水分、空气、日光,这些都具备而且会合之后,种子就发芽、成长而结出果实 。若缺乏缘的配合,种子仍是种子,不会自己变成果实。不过种子仍旧存在,只要有一天, “缘”来促成,仍可成长而结果。
由于因缘会合才能产生果报,所以先造的因不一定先产生果报;后造的因不一定后产生果报;现在造的因也不一定今生就产生果报。
一般人多因看不见今生的现报,就否定因果报应的存在。其实,佛经上早就告诉我们:纵使经过百千劫那么久的时间,所做的善业恶业是不会消失的,只要因缘会遇,还是会产生果报,由自己来承担。伍、复杂而隐微的特性因果 律绝对公平,因此必定复杂而不简单,难以三言两语解说明白;因果通于三世,因此常常稳 微而不明显,难以轻易窥见全部的真相。由于因果通於三世,往往一件福报或恶报,从开 始到结束,跨越了过去世、现在世到未来世的长久时间,只有佛的智慧与神通才能彻底了解 它的来龙去脉,我们凡夫是无法知道过去世与未来世的事情的。
因果报应有时隐微难测,就如浮于海上的冰山,我们只看见露出水面的部分,至于隐藏在水面下的部分有多大则不得而知。也许它只露出小小的一角,水面下的部分却巨大无比。无知的开船人,通常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理会聪明人的经验与劝告,见到冰山只是小小的,就盲目的将船开过去,结果难免船破人亡,后悔莫及。
不明因果的人也有同样的情形,他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佛陀的佛眼观察出来的因果法则他全没听过;不信因果的人,则虽听过却因没有深入了解而无法相信。于是自己整日循著因果律的轨道前进,却不会善用因果法则以求趋吉避凶,掌握命运。结果难免遭受苦报,甚至堕落到畜生、饿鬼、地狱中,久年凄惨过日,无有出期,岂不可怜,又复可叹!
虽然往世与来世的事我们无法得知,使得因果报应常常隐微难测,好在有些情形,在这一生行善这一生就得福报,这一世做恶这一世就受到恶报。而且其中不少的例子里面,有很明显的证据,显示出确实是因某一善行才得到某一福报,因某一恶行才得到某一恶报。我们藉著这些事例,得以间接印证佛说的三世因果规律,的确真实不虚。本书收集的事例即属于这种类型。
第二章 好人行善为何不见好报
既然善有善报,为何有不少的好人,甚至努力行善的人,仍然遭遇挫折、灾难与病苦,坎坷度日,无可奈何
前面一章说到因果通于三世的道理,大家一定了解:不管什么人,遭遇挫折、灾难与痛苦,当然是由于往世做了恶业,如今正在受报所致。这时他努力行善,以求旋转逆境改变命运,可能的结果有四种:
一、各种条件未能配合,以致善行不能转变业报。这时他当然必须继续接受应受的恶报,直至报尽为止。(或许要到几年、几十年后,或者到死为止才报尽,或者未来世仍继续受报。)所谓各种条件未能配合是指:缺乏真诚发自内心的“慈悲心、宽容心、忏悔心、行善 之心”以及不能力行十善或虽行而善行累积不够。
二、虽然各种条件配合很好,善行可以转变恶报,使它由长期变为较短期,但因往世所做恶业太重,应受的恶报期间很久,目前行善虽可得到福报,但仍嫌不足,福报与恶报力量悬殊,善不敌恶,转变了一部分业报后,仍有很多未能转变掉的恶报,必须继续接受,直到报完为止。(或许要到几年、几十年后,或到死,或到未来世才能报完。)假如今生至死仍无法受报完毕,当然今生就永远难以脱离困境,只有期待来世了。
譬如得了癌症,本应受剧烈痛苦折磨半年才死,并且耗尽钱财,连累子孙;行善的结果虽不能使他康复或减轻痛苦,但是却使他提早四个月就死亡,使他得以减免了最后四个月的剧烈痛苦,并且节省了大笔医药费。以上的情形,表面上看来行善似乎没有用,病人的癌症没有治好,还是死了,实际上行善的结果使他获得不小的好处,只因为因果律隐微难测的特性,使我们不能明白事实的真相罢了。
三、各种条件配合很好,行善的结果,已经使原本较重的恶报,转变为较轻的恶报;但因为表面上看来仍在受恶报的折磨,遂使人误以为行善没有功效。
譬如大肠癌开刀后复发,原本应受剧烈痛苦折磨半年而死;由于平日行善积德的缘故,使他的痛苦程度比类似患者轻很多,表面上苦报并未免除,实际上是减轻了。癌症患者确实有藉由努力忏悔、念佛、行善而完全康复的例子,因此上面所做的比喻虽然只是假设用来做说明,它当然也有可能存在,请参看第四篇第二章自可明白。
四、各种条件配合很好,应受的恶报又不很重,或者即将受报完毕。行善的结果,到这一生的某个时期,善行累积够多了,于是福报的机缘成熟,恶报结束,逆境转顺,疾病康复,雨过天晴,行善的功效,于焉大显,庆快生平。
五、此外有一种情形较为特殊,就是行善以及修行的好人,原本应于未来世承受的重大苦报,会因他的努力行善修行,转变为较轻的苦报,而提早于现在受报。这种情形,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作好事没好报,其实正好相反,因为行善修行使他获得大利益,使重报转变为轻报,只不过提早于现在受报而了债。
由上可见,努力行善而能于今生就得到明显效果的只有第四种情形。而我们所看到许多好人或努力行善的人,命运坎坷,无法改善,除了第五外都是属于前面三种情形。这就好比你的附近搬来一位新邻居,你对他的过去一无所知。只见他很努力工作,收入也很可观,也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及不正当的浪费,但是搬来这儿住了大半辈子,他们没有一点存钱,遇到急难,还须向人伸手借贷,令人莫名其妙。但是当您获知他未搬来这里以前,欠人一笔极大的债务,必须随赚随还,抵销欠债,不能稍有延误,这时迷底就揭开了。
如上面所说“行善、修行的好人,由于正在承受过去世作恶应受的恶报而病苦、受灾难,以致看不到行善应有的善报,其实他们的苦难已因善行而减轻、减短,但是自己却不知道 ”的情形,今举二例为证:
例1.现果随录上记载:麻城有姓王的某人,…
《因果报应实证(净松居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