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阿含经 解题▪P4

  ..续本文上一页者说迦絺那法;阿那律陀依次说明自己发心出家、离十恶、修十善乃至解脱,得六神通的经过,佛颇称讚之。

  (10)念身经

  佛為诸比丘说十八念身法,说明有念身者,善法尽在其中,不為魔波旬伺机所乘;反之,则為魔波旬所乘。又讚说念身的十八功德。

  (11)支离弥梨经

  质多罗象子比丘不待其他比丘说法完,就竞说己见,又不以恭敬、善观问诸上尊长老比丘,故尊者大拘絺罗詰责之。然其诸亲朋友则為象子比丘多所迴护,大拘絺罗尊者乃為其亲友说种种退失法喻。其后,象子比丘果真捨戒罢道。

  (12)长老上尊睡眠经

  佛以目揵连曾於独处时睡眠,故為 说灭除睡眠之法,并教以莫计床乐眠卧安快等事。其次,说比丘之修行事,当观无常、兴衰等而得至究竟。

  别译本有西晋竺法护《佛说离睡经》。

  (13)无剌经

  佛游鞞舍离时,鞞舍离之人高声唱传,往诣佛所,供养礼事。时有居於附近之诸名德长老比丘知禪以声為障碍,故避至牛角娑罗林。佛讚叹之,遂说持戒、护诸根乃至四禪、四无色定的障碍,并言漏尽阿罗汉对欲、恚、愚痴三障碍,已断已离灭不復生。

  (14)真人经

  叙说有真人法与不真人法。不真人法者,即自夸豪贵、端正、才辩、诵经、持律、学论、服法衣、乞食、远离乃至得四禪、四无色定而贱他者。真人之法,虽然同样修学,得无量功德,得恭敬供养,而不自贵贱他。

  别译本有后汉安世高《佛说是法非法经》,亦可参阅《增一阿含‧安般品》第8经。

  (15)说处经

  佛為阿难说明教诲年少比丘的方便法门,即五阴、六内处、六外处,乃至七觉支、八支圣道等的修行法,其后更為说顶法及顶法退。

  可参阅《杂阿含》第326-334经。

  (八)秽品︰以第一经秽品经為名,说种种障碍涅槃清净的污秽法及转净法;收有10经。

  (1)秽品经

  尊者舍梨子為诸比丘分别四种人:(一)内有秽而不自知,(二)内有秽而自知,(三)内无秽而不自知,(四)内无秽而自知。其中(一)(三)二种為下贱之人,(二)(四)為最胜之人。因前者无自觉之心,不起『捨不善』以修善之心;后者有自觉,增修善,断尽恶意;并為说秽之种种喻。

  经意同《增一阿含‧四諦品》第6经,别译本有法炬《佛说求欲经》。

  (2)求法经

  佛為诸比丘说当行求法,莫行求饮食。又说上中下弟子随师不随师之功过,舍梨子因此广说三可毁三可称法,并说可得涅槃之中道。

  可参阅《增一阿含‧惭愧品》第3经。

  (3)比丘请经

  大目揵连為诸比丘说应请诸尊教我、訶我,莫难於我。并说成就戾语法与成就善语法者之过失、功德,且以照镜為喻。

  别译本有竺法护《佛说受岁经》。

  (4)知法经

  周那為诸比丘说知法与不知法者,并以富人称贫及贫人称富譬喻之。

  (5)周那问见经

  佛為周那说渐损法、发心法、对法、昇上法、涅槃法。

  (6)青白莲华喻经

  世尊為诸比丘说有法从身灭,有法从口灭,有法但从慧见灭,能修身、戒、心、慧,犹如莲华水生水长,出水上而不著水。

  (7)水净梵志经

  世尊因水净梵志而為诸比丘说有二十一秽污於心者,必至恶处,生地狱中;若不秽污於心,则必至善处,生於天上。并為梵志说以善法净洗之偈,梵志闻后,有所解而心大欢喜,并终身自归。

  别译本有失译《佛说梵志计水净经》,亦可参阅《增一阿含利养品》第5经、《别译杂阿含》第90经、《杂阿含》第1185经。

  (8)黑比丘经

  世尊因黑比丘喜斗諍而為说不可爱及可爱法,并说恶马、良马喻。

  (9)住法经

  世尊為诸比丘说於善法有退、有住、有增,须自观知善、不善法,而求断、求增,如救头燃。

  (10)无经

  舍梨子為诸比丘说净法衰退及转增之由,并述断恶修善如救头燃之喻。

  (九)因品︰以大因经為首,阐发甚深缘起义,餘经分别说四念处、欲贪之过患及出离,又分别种种果报的因缘;收有10经。

  (1)大因经

  佛為阿难广明缘起甚深,又明七识住及二处。於此知如真者,名慧解脱;兼修八解脱者,名俱解脱。

  经意同《长阿含经‧大缘方便经》,别译本有施护《佛说大生义经》,亦可参阅安世高《人本欲生经》。

  (2)念处经

  世尊為诸比丘说三世诸佛皆断五盖,住四念处,修七觉支而得无上正尽觉,并广明四念处。

  经意同《增一阿含‧一入道品》第1经。

  (3)苦阴经上

  因异学亦言知断欲、断色、断觉,比丘以此白佛。佛乃為诸比丘分别欲色觉之味、患、出要。

  经意同《增一阿含‧三宝品》第9经,别译本有失译《佛说苦阴经》。

  (4)苦阴经下

  释摩訶男生染、恚、痴法。佛為说欲味、欲患。若知如真,不為所覆,便得无上息。

  经意同《增一阿含‧莫畏品》第1经,别译本有法炬《佛说苦阴因事经》、支谦《释摩男本四子经》。

  (5)增上心经

  佛為比丘说欲得增上心者,常数数念於五相:一念相善相应,二观念恶患,三不念念,四以思行渐减念,五以心修心,受持降伏。

  (6)念经

  世尊為诸比丘分别诸念作二分:欲、恚、害念作一分;无欲、无恚、无害念作一分。若生欲、恚、害念,须不受断除吐;若生无欲、无恚、无害念,须速修习广布。次应治内心,常住在内,止息一意得定,向法次法,乃至证四禪,断诸漏。

  (7)师子吼经

  叙述因有信尊师、信法、信戒德具足、爱敬同道等四法,故有四种沙门果。又教欲达究竟者,应离欲、恚、痴、爱、受、无慧、憎、諍、二见而得慧。断四受(四取)者,当先除去无明。明已生者。不復更受(取),不恐怖,断因缘,必般涅槃。

  (8)优曇婆逻经

  实意居士诣异学园,异学欲以一论灭瞿曇。佛乃至其园,為说苦行秽不秽法及正解脱法。异学屈服,但以魔力所持,无人发心随佛修行梵行。

  可参考《长阿含‧散陀那经》、施护《佛说尼拘陀梵志经》。

  (9)愿经

  因一比丘心愿佛与慰劳、共语、说法,得具足戒而不废禪,成就观行於空静处,佛乃為诸比丘广说比丘所应愿之事。

  (10)想经

  世尊為诸比丘说若於地、水、火、风、神、天、生主、梵天、无烦、无热、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一、别、若干、见、闻、识、知等,一切悉知:一切非是神、一切非神所、神非一切所。彼不计一切即是神已,彼便知一切。

  与竺法护《佛说乐想经》同本。

  (十)林品︰叙说佛陀於各林间為第子所说法。第一、二经皆名林经,佛為弟子说依一林住,所為出家学道,欲得沙门义,由得正念以至定心、解脱、漏尽,应善自观心,增长善法等教诫,以至第十经為瞿曇弥经,佛為尼眾说八敬法;收有10经。

  (1)林经上

  佛為比丘分别四种所住林:一若不得正念,虽不缺四事供养,则不应住。二或可得正念,然乏四事供养,亦不应去。三若正念、四事俱不可得,应捨此林。四若正念、四事俱可得,应尽命住。

  (2)林经下

  与上经大意相同,為强调沙门之义。

  (3)自观心经上

  叙说比丘当善自观心,观己是否得内止,得最上慧观法,当更求漏尽智通作证。若畜衣等四资具或狎习一切人而增长善法者,得畜衣等或狎习一切人;不然则不得畜积、狎习。又当分辨可习法与不可习法,以增长善法,衰退恶不善法。

  (4)自观心经下

  叙说比丘当善自观心,若多行增伺、瞋恚心、睡眠缠、行掉贡高、疑惑、身諍、秽污心、不信、懈怠、无念、无定、恶慧者,则宜速求方便,学极精进,灭此恶不善法。若无此恶不善法,则可更求漏尽智通作证。

  (5)梵行经

  知漏、知漏因、知报、知胜如、知尽、知灭道,如是觉、想、欲、业、苦,一一知因乃至知道,是谓达梵行,能尽一切苦。

  别译本有安世高《佛说漏分布经》。

  (6)阿奴波经

  佛告诉阿难他以他心智见提和达哆入地狱,又為说大人根智及善知六种人,并劝人勤加精进。

  别译本有竺曇无兰《佛说阿耨风经》。

  (7)诸法本经

  叙述世尊教导诸比丘,,对於异学所问一切诸法「本、和、来、有、上主、前、上、真、讫」的问题,应答以「欲、更乐、觉、思想、念、定、慧、解脱、涅槃」。又教示出家学道欲得苦边者,当习「学道心、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不净想、恶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等,如此可得知世间之习、灭、味、患、出要如真。

  别译本有支谦《诸法本经》。

  (8)优陀罗经

  以优陀罗不知痈本,虽生非非想处,还堕狸中為例,劝比丘应知身為痈,爱為痈本,六更触处為一切漏。

  (9)蜜丸喻经

  先為执杖释说宗本法,执杖不是不非而去。次為比丘略说,即入室坐。诸比丘转问大迦旃延,迦旃延為其广说,然后诸比丘白佛,佛為印可。最后阿难问名,佛说此法為蜜丸喻。

  经意同《增一阿含‧七日品》第10经。

  (10)瞿曇弥经

  叙述世尊姨母大爱三度请求出家,世尊三止之,后因阿难代為请求,世尊乃為说「八尊师法」。又言因女人出家,遂令当住千年之正法减五百年,又言女人不得行五事。

  别译本有慧简《瞿曇弥记果经》,亦可参阅《四分律》卷四十八、《五分律》卷二十九。

  第三一日诵,名念,有二品,35经。

  (十一)大品︰此品特色為每经皆附说偈颂,乃集眾多佛陀教法。柔软经是说佛陀未出家前宫中生活,龙象经则喻…

《中阿含经 解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杂阿含经 解题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