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解题▪P3

  ..续本文上一页施等,见有情苦,作愿勤修六度等相。

  殑伽天品第五十二︰卷331

  述会中有一殑伽天女,发愿修行六度成佛后也宣说般若,并散花供佛,蒙佛授记。

  善学品第五十三︰卷331至335

  佛為善现说行深般若的菩萨修习证入空等三三摩地等行相。又菩萨观法空时,為学而观,不為证而观,不退六度二十空等,不证漏尽,不住於空,并广说不退转相及魔嬈乱相、傲慢的过患、真远离行、真胜善友、菩萨应修的一切法相等,及般若以虚空為相、无相為相乃至性空為相、远离為相等。又一切法空,由诸有情有我我所执而流转生死,既有杂染亦有清净。并广说般若相应作意的功德等。

  断分别品第五十四︰卷335至336

  说菩萨不离般若及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因皆自性空、远离、无增、无减等。又非即般若或离般若能行般若,乃至非即诸法离诸法能行般若,并就诸法空虚、不实、即、离等义广作问答。并及菩萨成无生忍、得不退地、证得菩提等问题。

  巧便学品第五十五︰卷337至341

  帝释说於般若自修、教他至於菩提不杂餘心心所的功德成就,佛加以印可。又為阿难分别恶魔嬈乱的有无,乃至菩萨和菩萨间的共住。更為善现说菩萨学义,及一切法本性清净,菩萨於中修学般若,离诸杂染復得清净,并以善巧方便令诸有情证此清净,不起慳贪执取心等。

  愿喻品第五十六︰卷341至342

  时帝释心念菩萨般若殊胜,佛又為说随喜的福不可数量。又為善现说般若等法毕竟离,菩萨依止它能得无上菩提。善现又说菩萨所证的法义、能证的般若、证法、证者、证处、证时都不可得,如虚空、幻士等於一切法无分别。又為舍利子说一切法本无分别,但因有情颠倒造业感异熟果而有五趣差别及三乘圣位,菩萨应行如是无分别相的般若,得证无分别相所求的菩提。

  坚等讚品第五十七︰卷342至346

  善现又為舍利子说行般若為行无坚实法,也不见有无坚实和坚实可得。时诸天子心念菩萨知诸法及有情皆不可得,而发心擐功德鎧,度令究竟涅槃、心不沉没,甚為希有。善现又说菩萨行深般若心不沉没的因缘。佛说如是菩萨為释梵乃至十方佛所护念,当令一切功德圆满,乃至证得一切智智。并说诸法实性不可得,菩萨观一切法空,如佛所化,安住真如精进修学、疾证菩提等。

  嘱累品第五十八︰卷346至3247

  帝释讚善现所说般若殊胜,诸天散花,六千苾芻得菩提记,佛以般若付嘱庆喜,并為说般若行的要义,及般若於诸法中最胜,等如虚空无量无边无尽。佛又出广长舌相,显示所说不虚,并说受持般若陀罗尼,即為总持一切佛法。

  无尽品第五十九︰卷347至348

  佛為善现宣说般若及一切法如虚空无尽,观十二缘起等,远离二边,不见有法生、灭、有我、有情、常、无常乃至远离、不远离等,以无所得為方便,如是修行般若,魔不能嬈等。

  相引摄品第六十︰卷349至350

  佛為善现广说六波罗蜜多互相引摄,乃至安住般若,引摄布施诸度等。

  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卷351至363

  善现与佛广泛问答菩萨久已发心,善根无不圆满;而般若照餘五度,最居先导;菩萨依诸法自性空,而為有情修行六度;又依世俗言说般若最胜,而实无胜劣差别。又般若於诸善法无有取捨,菩萨以般若无执著、无安住為方便,遍摄受善法,引发殊胜功德,為诸有情迴向菩提,乃至证得一切智智。又应勤学般若与略广六度相应法,如实了知五蕴乃至无上菩提实际相法界相略广相等。如是等法门,利根乃至不定根人能入,由此能证六度、二十空等。应当於般若无间地行、引、修,不起餘作意;般若及一切法不可施设,佛依世俗方便说法,假说诸法法性,以三乘法度脱有情,及三智与三乘道与涅槃的性相差别,菩萨修行般若及般若的名义和甚深义趣等。

  实说品第六十二︰卷363至365

  说菩萨虽不见有有情佛果,而為除有情我执颠倒、修满六度、证得菩提。一切法、有情、佛、菩萨真如皆无异,菩萨圆满修学真如,故名如来。又初心菩萨应思惟一切法以无性為性,乃至以无相為相,而常精勤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以行般若為最胜方便,观一切法非无非有,世俗、胜义也非有异,為愍有情分别诸法,令知非实有。

  巧方便品第六十三︰卷365至366

  说於五蕴乃至无為界空行菩萨行,於诸法中不作二相。又菩萨行深般若时,於诸法不為益、损、生、灭、染、净,广说善巧方便,修行六度及一切善法等。

  遍学道品第六十四︰卷366至372

  佛又為善现说菩萨於五蕴乃至无上菩提的无性自性无所动,离诸戏论,用菩萨道入正性离生,起一切净道相智,以三十七品乃至三智、三乘道及因果安立有情,修此无相不著二边等义。

  三渐次品第六十五︰卷372至373

  说菩萨行深般若,不住有无等想,无性即菩萨现观;又如来昔修菩萨道时,无倒修行六度,入四静虑,而无执著、无得、无分别。又於无性為自性法中,有渐次业、渐次学、渐次行,為趣菩提度有情等。

  无相无得品第六十六︰卷373至378

  说一切法无性故无得、无差别;為令有所得者离染著故,方便说有六度等差别相。菩萨修般若时,一心具摄一切佛法,以离相无漏心修行六度,圆满一切佛法。

  无杂法义品第六十七︰卷376至379

  说菩萨安住如梦响等无性无相的诸法中修行六度、圆满佛法。

  诸功德相品第六十八︰卷379至383

  说菩萨住毕竟无际二空,修行般若,而方便善巧拨济有情,令修六度等一切佛法,令住三乘。又一切有情一切法和此等施设皆不可得,即由於内空乃至无自性空等都无所得,而能安立有情,住所应住,令解脱妄想颠倒执著,依世俗諦安立黑法白法、因果差别,於一切处皆得无碍等。

  诸法平等品第六十九︰卷383至386

  说菩萨善达诸法实相,於法性都无分别,知诸法如幻化,而安立有情於无漏法;当学般若,亦学静虑,以方便善巧為诸有情施设名相等。

  不可动品第七十︰卷386至390

  说菩萨安立有情於实际中,令离颠倒,谓诸法性空,而亦不坏色等,无二无相,也无分别;於一切法及诸有情住本性空,而修诸功德令证菩提,这是依世俗说,不依胜义等。

  成熟有情品第七十一︰卷390至393

  说菩萨方便善巧修行六度,安住内空等,而為有情说法令得三乘。并广说布施、净戒及餘大菩提道等。

  严净佛土品第七十二︰卷393至394

  说六度、三十七品、二十空等总一切法皆菩萨道。知诸法性空而常学无倦,及常清净自他三业粗重,严净佛土,令所化有情往生彼土、成就菩提等。

  净土方便品第七十三︰卷394至395

  说菩萨住佛乘正定聚,但為利乐有情愿生恶趣。又由观空方便善巧引发神通自在、成熟有情、严净佛土等。

  无性自性品第七十四︰卷395至396

  说菩萨法即是佛法,由般若证四諦平等性,即是涅槃,如实见一切法空,能入菩萨正性离生等。

  胜义瑜伽品第七十五︰卷396至397

  说一切法平等性是清净法,是依世俗说,胜义諦中无分别无戏论,菩萨於一切法不取為有為无,知皆如梦等。佛於无相中方便善巧,建立佛法差别,而於平等法性都无所动。

  无动法性品第七十六︰卷397

  说菩萨不动於法性空,而令有情离妄想颠倒,住无為界,脱生死苦。又一切法皆如化,即自性空,无生无灭无一非化等。

  常啼菩萨品第七十七︰卷398至399

  说初业菩萨当信解诸法自性毕竟皆空的方轨,欲求般若当如常啼菩萨不惜卖血、髓、心,欲从法涌菩萨求受般若的故事。

  法涌菩萨品第七十八︰卷399至400

  继说法涌為常啼演说般若法义,乃至常啼以血洒地供养、获得法益等。

  结劝品第七十九︰卷400

  佛告善现,结劝菩萨应学习闻思读诵书写流布般若,更以此法付嘱庆喜。

  第二会:卷四○一至卷四七八,共有七十八卷,八十五品。

  此会说於鷲峰山,内容大同於初会,而品名的开合稍有差别,文字亦比初会简略,且无有最后的常啼、法涌、结劝三品。相当於现存的梵文二万五千颂般若(Pancavimsatisa=hasrika-prajnaparamita),《开元释教录》亦载其梵本有二万五千颂。西藏译本分為七十品,内有〈常啼品〉等。西晋无罗叉译《放光般若经》二十卷,竺法护译《光讚经》十卷(缺后半)、姚秦鳩摩罗什译《摩訶般若波罗蜜经》二十七卷(《大品》)等诸经,皆為此会之同本异译。

  缘起品第一:卷401

  佛住鷲峰山。与五千苾芻,五百苾芻尼等俱。并如初分中说。

  欢喜品第二:卷402

  佛知有缘眾一切来集,告舍利子言:菩萨欲於一切法,等觉一切相,当学般若。舍利子欢喜礼问。佛言:应以无住而為方便,安住般若。所住、能住、不可得故。復以无所得而為方便,应修习四念住,乃至无量无边佛法。如是诸法,不可得故。復次、欲疾证一切智智,乃至成就无量功德,当学般若。若修行般若,天人欢喜。

  舍利子问:菩萨决有父母妻子等耶?佛言:或有、或无;或示受五欲,厌捨出家。

  观照品第三:卷402至405

  舍利子问:云何修行般若?佛言:应如是观:不见菩萨,不见菩萨名;不见般若,不见般若名;不见行,不见不行。何以故?菩萨自性空,菩萨名空,色等自性空,不由空故,色等空,非色等;色等不离空,空不离色等;色等即是空,空即是色等。如是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净。不见生灭染净故,不生执著。观一切法,但有名,实不可得。如是修行般若,除诸佛慧,二乘等慧所不能及。以不可得空故。

  舍利子…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解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