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细─不与正常呼吸相应。气息逼入□理,扩张毛孔。
3.身细─身躯僵硬,筋骨不利。
细法未散的情形,容易患心疑症、凝呆症、风湿症,气闷,气痛、头痛,或四肢萎弱无力,行动不便等症,于后坐禅,常会感觉心烦气躁,坐不安稳,这就是禅病,治疗禅病的方法是继续坐禅,直到痊愈为止。由此可知,出定后的调和三事,绝不可等闲忽视。
七、结语
五事调厢是坐禅的基本工夫,若五事失调,便会徒劳身心,增损病生,而多诸妨难。有一首佛偈说:「进止有次第,粗细不相违,譬如善调马,欲住而欲去。」这是要修行人从外在的生活细节,到实际的坐禅行持,一切的动静进止,都有一定的次第,调粗就细,或由细转粗,不相紊乱,譬如善于驾御马匹的人,要使马前进或停止,都十分的自如,毫无滞碍,这样才是一位真正的行者。
参、调和料简
一、问调饮食
(1).修习坐禅的人,应吃素否
答:吃素与否,和个人的因缘有关。若是为了长养慈悲心而吃,是很好的;若以为吃素有大的功德,大福报,毕竟是贪求己利而已。若是吃素可促进家人的和谐,是很好的,若为了吃素,而弄得家人反目相视,形同陌路人,那吃素就成了邪行了。若吃素是因修习禅定功深,兼且对于佛法知见有更一层的体验,是很好的;若只因听他人说,吃素能助禅定,能发神通,就去吃素了,这也是行邪法。当然,以一个教授坐禅的老师立场来说,仍旧是鼓励大家吃素的,毕竟,素食对于身心的健康方面,有他一定程度的效果,所以,现在连医生或营养学者,也鼓励人类素食呢。如果因环境不许可,至少也要常吃较清淡的食物,尤其像油炸物,酸辣物,腥味过重物,或葱,蒜、韭等刺激性的食物,不可食用,否则,绝对会使坐禅产生不良反应。
(2).饮食的要领是什么?
答:早起空腹一杯水,洗尽污浊神气爽。早餐营养又清淡,一日工作力饱满。中午较饱晚较少,以免肠胃受不了。量只七分眠不食,不饮浓汤不饮冷。进食时候心平和,食毕散步消嗳气。一生常行此食法,到老无病眠安隐。
二、问调睡眠
(1).修行人的睡眠,每天以多久为宜?
答:调睡眠的原则是不节不恣,因此,至少要六小时以上,至多不可超过八小时、最重要的是早睡早起,若太过晚睡,容易引生火气,造成亢奋状态,反而不
易入睡。
(2).若因工作而疲劳过度,可否打坐?
答:这要看情形,如无想要睡眠的状况,仍可打坐,如果极欲睡眠,应该先躺下来睡一下,等到精神较充足,体力也回复了,再来打坐。
(3).中午吃饭后,有午睡的习惯,是好是坏?
答:其实,这是一种习惯的问题,如果经常中午不睡的人,将可发现到,并不会减损精神和体力,而一个有午睡习惯的人,才会感觉午睡的必要性。因此,正常需要午睡(或可称做午休)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三十分钟,过长的午睡,反而会减损精神,伤害身体,有的人甚至有午睡后的头痛、头晕症,都是因午睡过长造成的。若是一个修习坐禅的人,在中午的时侯,可用打坐的方式来调和,不但能增益精神,更能冲破体能的极限。
(4).睡眠时,以何种姿势较适当?
答:以右侧卧最好,右手置枕边,左手置左陛上,若睡累了,也可用瑜跏摊尸式的休息法来睡,但尽量不要左侧卧,以免压迫心脏,阻碍血液的运行。同时,左侧卧容易使心境紊乱,容易多梦。
三、问调身
(1).坐禅的姿势,以何种较佳?
答:初学者骨节强硬,以单盘为佳,若久学的人,可以用双盘。因为双盘的坐姿,较容易找到重心,脊椎骨较不会弯曲变形。若年老,或腿部受伤,或太肥胖的人,连单盘都盘下起来,用散盘也没关系。总之,坐姿的原则是达到身体的稳定平冲,才能发诸禅定,若不能稳定平衡,或坐姿很正确,即没有进修其他调和的工夫,以及止观工夫,即使坐个十年、二十年,也是没有用的。如果禅定工夫深了,即在动静语默中,都会展现禅味,不一定在坐禅中才是修禅呢?
(2).坐久了,腿部麻木不仁,怎么办?
答:放松心情,继续坐下去,到一个时侯自然就逐渐恢复了。若真的无法忍耐,先把腿松开,稍加按摩,活动一下,待会儿再坐也可以。
(3).坐禅后,如不做按摩,会有什么弊病?
答:坐禅后的按摩主要在使体内的热气散发,身躯柔软,心情舒畅,若末达此原则,将有三种细法末散的病患。一、心细─不著外境,心若空悬,思想停顿。二、息细─不与正常呼吸相应,气息逼入□埋,扩张毛孔。三、身细─身躯僵硬,筋骨不利。一般称此为「禅病」。治疗「禅病」的方法只有一法,别无他法、即是继续坐禅,然后如法按摩,直到痊愈为止,假使不信师言、不但不继续坐,又去胡乱找医生贴膏乐、吃伤药等等,将戕家身心,后患无穷。
(4).初学与久修,对于按摩的讲求有无差别?
答:初学者坐禅的时问短,但筋骨比较僵硬,坐姿亦不十分正确。应著重外部的按摩,如肌肉关节按摩、推按等、可减轻局部疼痛,或气闷的症状。久修者坐禅时问长,筋骨已较柔软,坐姿亦较正确。除前项按摩外,应注重坐后的经行,否则容易使四肢萎弱无力、动作迟缓,而且也会造成难以入定、烦愦不安的现象。同时,不论久修或初学,应经常运动,尤其是爬山为最佳的按摩。
(5).坐禅时,如何矫正坐姿?
答:矫正坐姿大都以初学者为对象。初学者于一坐中,应随时调整自己的姿势。首先,注意有否按照十二字诀─收额、垂肩、涵胸、拔背、尾闾中正,其次,要观照身首四肢有否澈底放松,其检验方式为:
(1).呼吸有无出入自然(不可故意用力或闭气)?
(2).意念有无随著呼吸在腹部作用(呼缩吸胀)?
(3).肩膀有无下垂放松?手掌有无放松?
(4).腰部有无太挺直?或太弯而压迫腹部?
(5).身体有无前倾?或后仰?
初学不可要求入定,应以做到技巧熟练正确为原则,否则欲速则不达,反而干扰更多,影响尔后的定境。
(6).坐禅一定要双盘吗?
答:不一定。如身体太过肥胖,或骨骼不利于盘起时,均不可勉强作双盘的姿势,此时应用一小垫补助垫高,以免坐时重心不稳,而形成身躯绷紧、变形、倾斜的现象。
从入定的条件分析,只要能使身心放松,不打妄想,任何姿势应该都可以的,但从修行证道的方面分析,如一位修行人连自己躯体的困境都不愿意去克服,又无法从努力克服困境中去观察身心如何微妙变化,这绝对是不能开悟的。或许,大部份人以为坐禅只是不打妄想,然后使自心安住于定中而已,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观念,真正的禅者都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当他开始坐禅时,他可以仔细的觉受身心每一种反应,此种觉受非一般人容易得知,同时,禅者又从觉受中自动地思惟其内涵,逐渐地蓄积开悟的能量,当它完成开悟前的准备时,那些能量━有思想的力能便充满著,令禅者犹如内心已脱离世间,而身躯却滞留在世间,他可能有郁闷、情绪上的极端冲突(外表不一定看得出来,因为那是潜伏性的作用),直到开悟的一瞬间,所有的能量全部爆发,从身体的任何一个「点」向外放射,而进入某种悟境中。
了解修行原理,便应思考如何利用坐禅的过程来蓄积能量,因此,坐禅时不断地向自己的惰性挑战,向身躯的障碍挑战,的确是修行成败的关键。所以,能坐双盘的人就必须双盘,不管多困难也要坐,否则就平白丧失开悟的机会了。
四、问调息
(1).呼吸时,有何规则可循?
答:一、用鼻子呼吸,嘴巴不可张开。
二、胸部勿著力,尽量做到没有呼吸时涨缩的感觉。
三、吸气时,腹部前挺,呼气时,腹部内缩。
四、呼吸要保持自然呼吸,勿刻意著力。
五、呼吸之间,不可停顿或故意闭气。这是指调息后的呼吸相状,也是数息时所要借用的呼吸相状。但坐禅的工夫不只是数息,数息是一个基础,目的在培养专注和放松心情的能力,能够达成员正的身心平衡,然后才能进修随息,随息到无息的寂静阶段,再进修止观的工夫,真正的禅定要等到进修止观时,才算是入定,千万不要以为能坐得稳当,调和的工夫弄好了,就叫做入定了。
(2).坐禅数息要用自然呼吸,什么是自然呼吸?
答:自然呼吸就是没有刻意用力去呼吸的意思。当一个人在运动的状态、或情绪变化时,呼吸会变得较急促,使呼吸量于瞬间增加,这就是不自然的现象。另外,气功的吐纳,是以意志控制呼吸出入,亦属不自然。由此可知,所谓自然呼吸是指人体在静态中,没有受到任何情绪的影响,亦非气功吐纳运气或作深呼吸的动作时,因自然的生理需求,而自动呼吸的状况。这才是坐禅数息所使用的呼吸法。
(3).如坐禅不使用自然呼吸,有无缺失?
答:此有二种缺失─
(1).身心无法真正放松─因为尚有用力的情形,使四肢及胸腹都处于紧张的
状态,而未达到禅定的第一步工夫─放松。
(2).不能入定─既未放松,则无入定的可能。
有些修气功坐禅的人,发现自己也有入定的现象,其实这是因为过度的专注于运气,所产生的妄境,是一种假定,与佛门的禅定无关。
(4).坐禅时,若息已调和,接下来要怎么做?
答:用数息法。从一数到十,数出息,不数入息。数尽,再从头数起。也有教数
到二十、三十、甚至上百的,但初学者,只要选择其中简便易行的一种,久久调适,必能得定。
(5).坐禅一定要数息吗?
答:不一定。这是针对初学者的技巧训练,由于初坐禅时心神容易散乱,若不教其数息,则无法入定。在禅定学中,大都将数息列入主要的修学法门,如五停心观─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六妙门─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十六特胜─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息长短、四知息偏身、五除诸身行、六受喜、七受乐、八受诸心行、九心作、…
《坐禅实务(净元禅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