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睡当中,既然已经染污欲望那麽长久,一旦听闻到佛法的可贵,难遭难遇,想要远离五欲六尘而得究竟解脱,实在不容易办得到,比要他的老命更加厉害,因此不得不又跟随五欲六尘而走,这麽一走又是累生累劫,浪迹天涯,无有了期,因此成为可怜的生死凡夫。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就是为了解决五欲六尘而努力办道,要开悟本性非从此处努力不可,由不得我们姑息养奸,懈怠放逸,逃避五欲六尘的境界而不理不睬,不面对五欲六尘而修证者,欲证成菩提道果,无有是处。凡夫一旦听到要远离五欲之乐,脚都软了,心都酸了,全身都没有力量了,就像丧失了什麽东西一样,心里茫然失措,内心有无限哀楚失落感受,无所依无所靠,心生恐慌而畏惧,这就是凡夫无量劫以来,都是以五欲六尘为伴侣,这是众生的本色与自居处,因此才有这种现象,见到女色,心都麻醉了,如胶如漆,依此为乐,见钱财心都起贪敛了,见到名位就起了爱慕追逐之心,见到美食就口里唾液自流,贪於睡眠、虚度岁月,空过人生,因此无限制的尽情纵慾,染污外境,以欲乐为命,越染越深,欲拔不能,在这种状况之下,就不得不随著染污心漂流三界,受大苦聚。
同参们!心面对五欲六尘而无所染污,是名无心;心若被五欲六尘所染污,是名有心。心不染污世间种种欲望,当下自性解脱,是名自在无事道人;心染污世间种种欲乐,就称为凡夫众生,是名苦命儿,可怜愍者。所以说凡夫与圣人的差别,是问心有染污与心无染污而已!有染污是名凡夫,无染污称为圣人。凡夫之心永无止息的想过来又想过去,回忆过去的一段美景往事,盼望未来的处境如何!拚命的想占有现前的美好光阴,不让它溜走,大家冷静想一想,思惟思惟一下,请问诸位:过去、现在、未来的光阴美景能永恒不变吗?是你想要占有就能占有吗?回亿往事就能时光倒流吗?就能满足你内心的缺陷与空虚吗?未来的都还没到,你为什麽要苦苦的盼望未来呢?这就是凡夫的可悲,心染污了过去、砚在、未来三世的因,结果念念不舍,越沾越深,越染越严重,因此难以自拔,随心染境,漂流无有定处,故名轮回。凡夫死不了这颗爱染心,热情奔放,感情丰富,对境生心,有取有舍,有得有失,时而欢乐,时而悲伤,心随境转,心作不了主,世间最可怜的莫过於心不能作主,痛苦绵绵接踵而来,无奈又能如何呢?要死了这颗心猿意马的爱染心谈何容易!但是为了要了生脱死,要明心见性,不死了这颗爱染心又不行,因为爱染心不死,是要永远在三界往返,轮回不停的,心对五欲六尘染污生心,故有生死,心对五欲六尘不染污生心,故没有生死,楞伽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凡夫都是以染污心作事情,一旦爱染了世间五欲六尘,是名入世间,停留世间;一旦不染污五欲六尘,当下便是出世间。
同参们!有一位禅师在山上很精进的专注一心在参悟『无心』的境界,不论是挑柴运水,心完全安住在『无心』两个字上,吃饭时也参悟『无心』,睡觉时也参『无心』,走路时也参『无心』,整天到晚都不敢放逸,安住在『无心』的功夫上,有一天这位老禅师有事下山,经过城市的街道,恰好走过花街柳巷,正当此时,有一位妓女高声喊著:『你今天无心来找我...。』此无心的声音经过窗口,划开虚空,传入这位禅师的耳里,触发到他的佛性,当下豁然开悟,『无心』这一声如雷一响,震撼了禅师多年来的参悟,悟入实相本体,当下明心见性,这就是老禅师参悟无心最後目标终程,他的苦修苦练没有白费,因缘时节成熟自然开通,参悟『无心』的境界实在不可思议。诸位同参们!你们也可以试一试参悟『无心』的境界,有朝有夕也会因缘成熟哩!到时候你们也可以走到花街柳巷走一趟,听那妓女所说的『无心』境界如何!如果能开悟无心境界,那就要恭喜你们了,如果听到『无心』的声音,反而生了一大堆的心,那你们就要到佛菩萨面前求哀忏悔了,功夫不够反生爱染心。开悟有时候要有适当的机缘才行,所谓:『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开悟证果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要累生累劫的修持佛法,不断的为觉悟本性而努力,终究必然能如愿以偿。今天你们当下参悟的此刻就是因地,以後修行的累积,必然能够志愿得以实现,开悟自性,圆满自性。
同参们!参禅悟道的首要功夫,必须要让杂思妄想统一不乱,三心了不可得,彻悟能所皆非,不生不灭的法身本体才能显露出来。民国初年有一位来果禅师,他一生当中参禅悟道的过程,是经过千锤百链苦修而得道的,在禅堂里参悟『念佛是谁?』如是用功加行的参究『念佛是谁?』绵绵密密的去反照,去审察,也就是反闻闻自性,行、住、坐、卧当中不离参悟此话头,如鸡抱卵,一日又一日的用功参悟,为了要参透自性,所以不顾一切,打破沙锅问到底,总是会有个下落,有个消息,就这样努力参悟自性,有一天来果禅师突然妄想念头浑然脱落,身心世界,山河大地完全忘却,要吃饭走到厕所,要去厕所走到大殿,在韦驮菩萨底下就拉尿,连续不断的参悟几个星期,勇猛精进的体悟『无心』境界,种如是因,得如是果,终於有一天来果禅师恍然大悟,当下明心见性,人间又多了一位圣者,阐扬正法,普照有情,众生得大利益。
诸位同参!我们自己修行的成果,修到境界如何?可以考验自己一下,相信在你参悟『无心』当中,你走到厕所的时候,一旦闻到臭气,那时马上嫌厕所不清净太臭了,心生出来了,怎麽能说『无心』呢?当你走到大殿看见韦驮菩萨庄严法相,你的心即时分别说韦驮菩萨很庄严啊!又生心了,怎麽能说『无心』呢?当你走到厨房时,鼻子闻到菜的香味,心里即时想到要吃饭,肚子饿了,心又动念头了,怎麽能说『无心』呢?就这样无限的起心动念,分别外面的境界,没有回光反照,怎麽能够开悟呢?由此可知学佛不光是谈理论而已,更须要有实践的功夫,所以禅师修行精进的风范,实在就是我们的好榜样,不愧是人天导师。
诸位同参!我们在六道轮回,受尽无量的苦痛,其原因何在?又为什麽不能开悟证果?找出原因出来,同参们!我们所以不能脱离轮回,不能开悟佛性,根本原因在於未见佛性,未见佛性之前,所用的都是染污妄想心,一举一动都染於五欲六尘,故有轮回之苦,以染心为人处事,因此有苦有乐,所以这染污妄想心是生死的根本,由於染心障碍清净佛性,使得清净佛性不能彰显,那麽开悟就因此格格不入了。涅槃经云:『见佛性不名众生,不见佛性是名众生。』因此我们可以肯定而说,证果与不证果在於见佛性与不见佛性,见佛性的人,我们可称为悟道的圣者,或者称为见性道人;未见佛性的人,就称之为众生,众生与圣人的差别要问是否有见佛性?不见佛性的人,过去无量无边的业障不得消灭,见性的人,如太阳在虚空普照霜雪,霜雪不得不溶化,又如积草木如须弥山那麽高,只要用一星之火即可燃尽,业障如草木,见性如火,火能燃尽一切草木,见性者以智慧之火,可断除一切业障烦恼。我们在修行的过程,重心点目标在於见佛性以求悟道,这是学佛者的理想与归宿,千经万论唯独说一心,此一心是凡夫与圣人的关键,诸佛菩萨无非劝化众生都要悟入此一心,三藏十二部经典亦不离此一心,三聚净戒不离此一心,三十七道品不离此一心,六度万行不离此一心,四无量心不离此一心,四圣谛不离此一心,十二因缘法不离此一心,一心能成就无量法,无量法不离此一心,一心法与无量法本来不二法,不一不异,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入此中道解脱法,可说不可思议。惟佛与佛乃能究竟了知,凡夫如聋如哑;声闻、缘觉、菩萨尽未来劫,欲测一心法,无有是处。
诸位同参!此一心法难思难议,非凡夫知见所能测知,亦非三乘圣者的神通智慧所能知见,此一心法亦称为真如,亦称为一真法界,亦称为实相本体,亦称为清净心,亦称为妙觉,亦称为佛性,异名同义,那麽什麽是佛性呢?佛性要如何才能见呢?同参们!菩萨戒云:『戒光非青、黄、赤、白、黑,非色非心,非有非无,非因果法,是诸佛之本源,行菩萨道之根本。』戒光就是佛性的本体,就是我们的佛性,佛性非长短、非颜色、非方圆、非四方形、非方所、非科学所能证明,既然不是用颜色,用因果法,形态等等所能表达,也无法捉摸,看不见佛性,无法称量几公斤!但是见了佛性的圣者,他的一切日常生活都是佛性无边的妙用,见佛性者,生活起居都是佛性的流露,一点一滴的举止动作,无非是佛性之用,挑柴运水不离佛性,吃饭走路不离佛性,谈话说笑不离佛性,运动跑步不离佛性,行、住、坐卧当下就是佛性的作用,佛性一旦离开了身体,那麽身体当下就停止作刖了,如同行屍走肉,麻木不仁,众生迷了佛性不能觉悟,因此就要流浪三界之苦。众生从来没有明心见性,迷了佛性,不能说没有佛性,如同瞎子不见太阳,因此就否认太阳的存在,这不是瞎子的否定太阳就因此没有了,而是否定与不否定太阳亦然在虚空中悬挂著,愚痴的众生因为从来都没有开悟见性过,因而一口咬定说没有佛性,这决对不是因为众生的否定,而佛性就不存在了,如同瞎子不见太阳而说太阳不存在一样,这种愚痴的谬论实在让智者所怜愍!所同情!
诸位同参们!一代如来圣教,当下要我们肯定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佛不二,可惜众生不明心不见性,因此没有勇气当下承担此心是佛的事实,犹豫不决,众生心里还想心外求法来悟道,心外求法要悟道是外道,如是心外求法,累生累劫欲得悟道,永无悟道之日,这话怎麽说呢?因为当下这颗心就是道,道就是心,离开心那里有道!离开道那里有心!离开心要追求悟道,一辈子乃至尽未来际,永远找不到道,要找到道除非太阳从西边上昇,由东方落日,原因何在呢?要明白啊!心即是道,道即是心,心…
《心地法门(如本法师主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