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注解叫做《妙宗钞》。在钞中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有人问:至理是不垢不净,无取无舍,你还要舍干什么?《妙宗钞》回答的非常好,他说:“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辙指车辙,古代都是大车,车在土路压出两条辙。)也就是说:你取舍得登峰造极了,就同“不取不舍”不是两样。这话很难懂。圆瑛老法师有个解释,他说你若横超三界,永离诸苦,再也不用舍了,方叫舍至究竟。什么叫取至究竟呢?若求生极乐,到了直上莲台,永受诸乐,才叫做“方无可取”。由于经论中的言句,往往有无量义,所以我从另一方面补充一点拙见。我认为一个取舍到极点的人念佛,与那个不取不舍的人念佛是平等的。一个人若舍到极点,对于娑婆世界一点也不留恋,一心所向往的只是极乐世界。在念的时候,就只是一句阿弥陀佛,自然不会再打闲岔。只剩下一条心,只是在念佛,这就同那“不取不舍”的人在念佛是一样了。再看莲池大师的《疏钞》说:“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良由正指理一心故”。《疏钞》解释《观经》中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念佛,每念一声,可以除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五逆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的罪人。这种人临终念十句,每念一句就能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而且能往生净土,其原因就在于这时念佛达到了理一心。入了理一心,就是入了实相。所以出生上述的不可思议功德。恶逆的人不信地狱天堂,认为是骗人的。可是他临终的时候,《观经》中说“地狱众火一时俱至”,他看见了地狱了,那里煎炸活人同炸饼一样。他一看自己就要进油锅,他不敢当这油饼呀!他是真的看见了,他就怕了,这个油锅可真不能去呀!我得出离呀!这时他的厌离之心达到极点。可是怎么能救我呢?当听到念佛可生极乐世界,就永可免除生死之苦了,这个恶人若是闻而能信,必然一心求救。取也取到了极点。他这样念阿弥陀佛就与理一心的念佛相同了。以上都是说明取舍到了极点,同不取不舍平等平等,不是两辙。所以许多老年人,不多求学问,一心求生,老实念佛,倒能成功。因为他们暗合道妙。所谓暗合,就是说不用懂多少玄妙的道理,只是信愿持名就这么念。不知不觉就同不取不舍,同理一心平等了。不知不觉自然契合了真如实相。所以这是暗合道妙,巧入无生。行者虽不懂玄妙的道理,但能信愿持名,不知不觉就暗合实相了。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就在这里。
以上说明了。取舍达到极点,便与不取不舍相等。现在从反面来看。《要解》说:“设不从事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不圆。”这就是说如果放弃了一切取舍,放弃了一切修证,只要不取不舍。于是这就是执著了理,废弃了事。这就等于在“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中,只要“是心是佛”,而不要“是心作佛”。佛的话,你只承认了一半“是心是佛”,这是理,这是性德。你死守住这个理,但对于“是心作佛”呢?这是修德,则不要了。这就是执理废事,佛说的话被你砍掉了一半。你既然废了事,把佛的话砍掉了一半,你所执的这个“理”,就不可能是圆满圆融的理。同时你认为已明白的这个“理”,也没有真明白。实际上,理事不二,本来不是对立的。所以《要解》说:“若达全事即理,则取亦即理,舍亦即理,一取一舍无非法界。”如果能够通达信受前面说过的“全事即理”的道理,那么你取,取也是合于理体,合于如,合于相,合于第一义谛的;你舍,舍也是合于理,合于第一义谛,合补于如实相。一取一舍都是般若的大用,于是就纵横自在,取舍自如了。所以舍秽土你只管舍,求生净土,你只管求,这即是真如实相,即是第一义谛。所以说“一取一舍无非法界”。莲宗祖师道绰大师曾说:“若始学者,未能破相,但能依相专至,无不往生,不须疑也。”这即是说你还未能破相,那你就先别管着相不着相。只是专心去念佛,决定往生。所以第一步你先不要求离相,你就是深信切愿老实念佛。你就这么念,你就往生。这是大祖师的话,所以就是这么直截了当。
发愿往生净土,就不能脚踩两只船。若是又留恋世间,又想去极乐世界,这个愿就不真实了。所以要往生,就必须具有正信和真实的愿。六信里面,我们开始可先信一两样。首先应信因果。如能信事信他,就会发愿。发愿之后就会持名念佛。我们通过实践就更能增加信心,从信事信他可慢慢发展为信理信自。信心一深,你的愿就切了,愿切了你就念的更专诚了。信愿如果真有了,乃至十念,决定得生。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所以我们要在信愿上多用心。(五)持名
愿能导行,既有信愿必然引起持名妙行。《要解》赞叹持名功德说:“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者,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名号不可思议故,使散称为佛种,执持登不退也。”持名是横出三界的妙行。别的修行是难行道,持名是易行道。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名以召德”。这个名字,就给你招来了万德。阿弥陀佛名号,称为万德洪名,由于这是万德庄严所成就的佛名。万德不圆满,怎么能成佛?既成了佛,名叫阿弥陀佛。这个阿弥陀佛名号乃是万德所成的。如蜜蜂采集了多种鲜花,酿成了蜜,我们吃的是蜜,不要真截吃花粉。我们念佛,同于吃蜜。这是佛采百花之精而成的蜜,我们食蜜即是吃了百花之精。佛的名号就是蜜,这是万德庄严圆满的果实。佛成了佛了,成就言名号,所以这个名号就具有万德。你念这个名字,就招来名号中的万德。如果还不容易体会,请再听几个譬喻。例如人们修房子,房上有了师傅,你作他的助手,师傅说我要灰,你就把灰给他拿上去了。要瓦刀,就把瓦刀拿上去,要 头把 头拿上去。师傅说的都是名字,但依靠名字他就招来所要的物品。说灰就招来灰,说瓦刀就招来瓦刀。所以你念阿弥陀佛就招来阿弥陀佛的无量光寿无量功德,这个名字就这么重要。再有道绰大师〈安乐集〉中举两个例子。他说人要是被狗咬伤了,有个治法。把虎骨弄热,然后按在被咬的地方按摩,就能治好。但是在得不到虎骨时,就可把自己的手弄热,按在被狗咬的地方,嘴里念老虎来了,老虎来了,也能治好。这不就是名字的作用吗?底下还有道绰大师亲自实践过的例子。扭伤了脚可用木瓜弄热之后揉脚。如无木瓜,就口念木瓜,道绰大师本人脚伤就是这样治好的。把手弄的很热,按在伤处揉,嘴里念“木瓜”“木瓜”,真的好了。这就说明了名字能起实际作用,即是“名以召德”。由于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名号的功德也就不可思议。佛的功德是凡夫所不能想得到的。大家都知道,在佛成道之前,魔来扰乱,可是魔所变美女到佛面前就变得丑陋不堪。又用种种武器向佛进攻,但一切武器到了佛的跟前都停在空中,它的尖端都是莲花。魔就惊奇了,问佛有什么功德,能有这样威力。佛说你要问我的功德,地神知道,你问地神。于是地神就出来证明说,这个娑婆世界,没有一寸土地不是佛当年为了救度众生,舍弃生命而流血的地方。可见佛的功德难思。这个德咱们还能够理解,至于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的那个德,就更不可思议了。彻底打破无明,这个德怎么能思议得到?所以《要解》说:“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又“名号不可思议”,所以你散心念佛,仍能作为成佛的种子,何况执持名号达到一心不乱,焉有不往生极乐世界之理!一旦往生净土,从此不再退转。不退转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到了念不退,念念契理,从容中道,心心流入萨婆若海,即一切种智海,亦即如来的果海。那还不成佛呀!念不退是别教初地菩萨和圆教初住菩萨才能证到的境界。往生的人不再堕凡夫地,叫作位不退。常住大乘,不堕二乘地,叫行不退。凡是往生的人都证位不退,同时圆证三不退。可见持名功德,真实不可思议。
又净土法门是易行道、是径路,而持名念佛是径中之径。《要解》说:“诸经示净土行,万别千差,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净上。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观像如《般舟三昧经》里所说,专看佛像,这叫观像念佛。观想就是《观经》里所说,观日、观水、观佛相好等等十六观,这叫观想念佛,都是净土的行。还有五悔,是①忏悔,②劝请,③随喜,④回向,⑤发愿。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所有这一切修行如果成就了,都能往生净上。但其中有正有助,信愿持名这是正行,至于礼拜、供养等等就是助行。正助齐修如同众宝俱备,但持名念佛乃宝中之王。
《要解》说:“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在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中,唯有持名念佛这一个方法,能广泛摄受种种根机的众生。上至文殊普贤,下及五逆十恶,都能契合,引导往生。所以说“收机最广”。至于“下手最易呢?”人要开始修行,总得开步走,从原地迈出头一步,,这就是“下手”。持名是最容易下手。刚会说话的小孩会念阿弥陀佛的很多,可见“下手最易”。由于持名法门这样殊胜,所以“释迦慈尊无问自说”。《阿弥陀经》没有人提问,是佛主动对众开示,这是特点,例如《金刚经》是须菩提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观经》是韦提希夫人问,都是有人提问。唯独《阿弥陀经》没有人问,是佛自说。可见法门太殊胜了,没有人会问到这里。于是佛就兴大悲、悯有情,主动告诉大家,乃“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舍利弗在阿罗汉弟子中智慧第一。正因这个法门,须是有智慧的人,才能信受奉行。要知道能信就是大智慧,要能具足刚研究过的六信,那就是了不起的智慧,不可思义的智慧。为什么能这么说呢?《阿弥陀经》讲了,这个法门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不光是说这个地球上的人类难信,乃是说一切世间,包括各各刹土、各各种类的有情、不但包括凡,也包括圣,一齐都难信。既然如此,…
《《阿弥陀经》宗要 信愿持名(黄念祖居士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