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述说唯识二十颂(刚晓法师)▪P12

  ..续本文上一页甲来说就不是秘密了。在《第二次握手》中,丁洁琼给苏冠兰写信,完全是用德文写的,那这封信对于苏冠兰来说不是秘密,因为他懂德文,但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秘密了,因为我们不懂德文。关于战争年代的影视作品中,特务接头都说暗号,那这暗号只有他两人明白,对他二人来说,不是秘密,对别人就是秘密,《楞严咒》到底什么意思

  我也不知道!不知道就是秘密。

   在《摄大乘论》上,无著说佛陀说法有四种意趣,四种秘密。

   第一是平等意趣。无著所举的例子是这样的。比如佛曾经这样说过:“我昔曾于彼时彼分,即名胜观正等觉者。”用白话说就是我释迦牟尼在以前,叫做胜观如来。胜观如来就是毗婆尸佛。我们知道,毗婆尸与释迦牟尼都是七佛之一,而释迦却说他是过去的毗婆尸,释迦与毗婆尸根本不一回事儿,他自己却说一回事儿,这是什么道理?这就是指的平等意趣,佛佛道同,法身平等。

    注意,这儿说平等意趣,还否定了我们平时的一个说法,什么说法呢?比如说,我这次来这儿,见到某居士那儿有本小册子,叫做《轮回铁证》,说某地一家,有一只老母猪,生了一窝小猪,可小猪身上隐隐约约有字,一辨认,一个猪身上写着袁世凯,一个猪身上写着盛宣怀,一个猪身上写着李鸿章,一个猪身上写着谁谁谁,都是盛极一时的人物。小册子的结论是,现在这头猪就是过去的盛宣怀,这一头猪就是过去的袁世凯,这一头猪就是过去的李鸿章……平等意趣就否定了这说法,这说法就是瞎扯淡。当然,我不是说这现象瞎扯淡,而是说你这解释法,你这结论是乱弹琴,这解释只能是业力的相似相续,而不能说这个猪就是清末的盛宣怀,若说现在的猪就是那时的李鸿章、袁世凯、盛宣怀,就是把因果的相似相续搞成了恒常相续。恒常相续的是灵魂,佛教根本不承认有灵魂。当然,这《轮回铁证》也是善书,人们看过以后会想:别看你在世时声名多么的显赫,但只要不干好事,也难免变猪,这就可以促使人们怖畏恶趣,但你若想求解脱,它绝对指导不了你的。

   第二是别时意趣。佛曾经这样说过:“由持多宝如来名故,便于无上正等菩提已得决定”。多宝如来就是阿弥陀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只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决定成佛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声阿弥陀,皆共成佛道”。这就是别时意趣,为什么呢?虽然说念多宝如来的名号,就决定得无上菩提,可并不是你现在念一声佛号,现在就得证了无上菩提,现在就成佛了,而是另一时间得证无上菩提。佛还说过“由唯发愿,便得往生极乐世间”,这也不是说现在当下发愿,当下就生到了极乐世界,而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弥陀经》上说的。

     还有我们平时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这都是别时意趣。 第三是别义意趣。佛说过“若已敬事,如恒河沙数佛陀者,则当通达大乘法义”,这一句你去玄奘译本中找不到,我是在韩老的译本中拉的这一句。我感到这一个翻译方便些,大家都是大学生,当然不指居士,虽然不攻文,但这句子也不难懂。别看你供养了很多佛,不一定你能够了解大乘之理。现在人不理解这话,不懂得这话根本是别义意趣,就执著于供养佛,当然现在是无佛,就供养三宝,三宝是大福田,你认为供养三宝,就一定能了解大乘之理,这就是曲解了佛经。当然,居士们千万不要因为听了我这么一说,以后不供养了,千万不要这样,该供养你还供养,三宝是大福田,供养三宝是积福德资粮,至于智慧资粮,你就得求助于经典了。

     这样一看,我们就发现目前的佛教现状,很多法师们讲经时是讲得似是而非,把别义意趣完全误解了,而且是大有名气的法师。

   第四是众生意乐意趣。比如有一个人比较小器,小器就是百法中的“悭”,于是佛陀就对他说布施,这个人听到说布施好,就真的布施了,然而他布施以后呢,却又执著于自己布施了,就有多大多大的功德,说凭这布施自己就要解脱了。这时候佛陀就喝斥了,布施不过是下品善根。我们看,佛先劝这个人时说布施最好,后来又说布施并不是最好的,这不是矛盾吗?佛说话怎么颠三倒四呢?前边说过的到后边儿就不承认了~~,这叫善巧。佛陀成道后先说的小乘法,最后又喝令小乘人回小向大,前后差别很大。这是善巧。

   四秘密呢,就只说一下名字,不再解释,太费时间了。第一叫令入秘密,第二叫相秘密,第三叫对治秘密,第四叫转变秘密。

   经部论师说他的观点是佛在阿含经上说的。世亲是很不客气,他说,不错,佛在阿含经中说过的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但是你并没有看懂阿含经,你并没有了解佛陀说法的密意,你能引用阿含经,当然,你绝对看过阿含经,但你看过阿含经,也是白看了!

    佛陀说这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是依众生意乐意趣而说的,是依令入秘密而说的,佛陀说这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绝不是为了成立实有外境,他只是为了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已。你接受不了大法,你还没有能力接受大法,你还不到接受大法的时候,佛陀是先给你说小乘法,把你先引上正路,也就是方便引诱。按一般的说法,可以叫“欲令入佛智,先欲以钩牵”,用最浅显、最老土的话,可以说,佛陀是天下第一大骗子,他想尽一切办法,把你从这三界六道中骗出去,把你们都骗到净土世界去。佛陀四十九年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其实是挽了八万四千个圈套。佛菩萨都是骗子手,你看《普门品》,观音菩萨骗人的手段太高明了,你应以何身得度,他就现何身来骗你。

    下边我们说第七个颂子:

   依彼所化生,世尊密意趣,说有色等处,如化生有情。

     这就是我们前边说的,佛陀说眼、耳、鼻、舌、身等根及色、声、香、味、触等境,是“依”照那些(“彼”)能够接受眼、耳、鼻、舌、身等根及色、声、香、味、触等境教法“所”教“化”的众生的根机,而秘意宣说的,可不是为了成立实有外境而宣说的。 这个颂子的第四句是世亲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化生有情。什么叫化生有情呢?就是无所依凭,忽然而有。若说人,人的出生就得有所依凭,得有精、卵的结合,经过十个月的怀胎孕育。若说天人,则就不这样了,只要有生天的业因,你就可以刹那间忽然生到天上。地狱也是。生西方极乐也是。但在这一句中的化生有情,是指的“中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阴身。

     再插几句闲话。有一位默如老法师,他把化生分成这么几种:

     1、天。就是生天。

     2、地狱。就是堕地狱。

     这两个是凭自己的业力而化生。

     3、莲花化生。就是念佛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化生。这是凭自己的修行与佛力的加被而往生。

     4、佛菩萨的各种化身。这是佛菩萨的愿力。但我认为默如老法师把佛菩萨的化身做为化生有情的一种,是不太合适的,可老法师确实这么说了,我就作为传声筒,把它列出来,让大家知道。直到现在,我仅见到默如老法师一个人有这种说法,还没见过第二个人这么说。

     5、一般的化生。比如鱼化为龙,蝙蝠化为老鼠。大家别笑,默如老法师确实是这么说的。

     最后一种化生是唱戏。

     我知道大家为什么笑,也不怪大家笑,这第五与第六两种确实不象话。虽然我们常说鲤鱼跃龙门,但这毕竟只是传说,别说科学界不承认,宗教经典上也无这样的记载、说法。第六种的唱戏,比如马金凤,这一阵儿她是马金凤,一上台她成穆桂英了,默如老法师说这也是化生。我这儿只是让大家知道有这说法而已,并不是说这就对。

     按默如老法师的分法,大家看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是不是也算化生? 众生四有轮转的四有是什么呢?一个是本有,就是现在存在的生命体。比如我刚晓现在已活了二十多年,现在仍然存在,在这一段就可称本有。一个是死有,就是生命体虽然现在存在,但不可能永远存在,“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何况我们人呢,在我死的时候,那就叫死有了。一个是生有,人虽死了,但业力因果仍然要相续,我还要投胎受生,这就是生有。一个就是中有,在死了以后但还没有投生这么中间,此时我们称中有。四有的“有”,是存在的意思。

   世亲现在举出了中有(中阴身)这个例子,对于我们一般信士来说,对世亲举这中有的例子也会迷糊。世亲要证明万法唯识,无有外境,可举这中有做例子能说明什么呢?

   世亲在二十论中有长行说明。

    比如释迦牟尼说过中阴身,说人在死了以后,然而还未曾投胎受生,在这中间,有一个中阴身存在。虽然释迦牟尼说有一个中阴身,但并不是真有一个实在的中阴身。既然并不是真有一个实在的中阴身,佛为什么说中阴身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

    佛教宣说无我,有人就对这教义产生恐怖:假如真的无我,那么我死了岂不完蛋了,一了百了,因果不断灭了吗?业力循环也就不复存在了,六道轮回还怎么建立?或者说,我死了后,以后再投胎,但在死了后而还没有投胎这中间怎么办?没什么衔接不就踩在空(念去声)地了吗?这时候佛陀就没办法回答,若一有人问这个问题,佛陀马上开讲阿赖耶,人们不能够接受,因为这时候你还是个小学生,还接受不了微积分理论,还接受不了大乘甚深教法。我们看过《药师经》,佛说药师佛东方净琉璃世界比西方极乐世界要晚,因为药师经上在说到无忧世界时,说这无忧世界的庄严“譬如西方极乐世界”,用白话说就是,这无忧世界的庄严就不用我多介绍了,就给我过去给你们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一样。这都是大乘经典,但就在这《药师经》中,释迦牟尼仍没说阿赖耶,佛说到“俱生神”,其实就是阿赖耶。我还记得在什么地方,说善恶是被…

《述说唯识二十颂(刚晓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