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上)▪P10

  ..续本文上一页察物质到底是什麽?用科学的方法把物质分解,分解到最後变成分子,分子再分解变成原子,原子再分解,再发现有质子、有中子、有电子。能不能再分呢?还能分!前几时我们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看到一个科学报导,外国人现在证实,以前是从数学里面推算出来有一个最小的物质存在,给它取的名字叫“夸克”;但是没发现,好像去年才被人发现。这个物质有多大?他举了个比喻,假如把一颗原子,原子已经很小了,肉眼看不见;把一颗原子放大,放大成地球这麽大,那个夸克多大?像一粒黄豆那麽大,存在的时间非常非常之短。我们经上常讲“如露亦如电”,电是闪电;用这个来比喻这个物质存在时间的短暂,实在讲闪电的时间太长太长了。用这个让我们体会刹那际,就是说明物质存在的时间非常非常短暂。什麽是物质?我们身体就是物质,你不要以为我们这身体在这个世间,还可以活几十年、活一百年,你完全搞错了。真相是什麽呢?真相是刹那生灭,我们思虑所不及,我们想像不到。我们起心动念那个时间太长,它不知道生灭多少次了。科学家观察到这个现象,观察到这个现象如佛法里面所说,他只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麽会有这个现象?这个现象怎麽来的?怎麽产生?後来又如何演变?这个事情只有佛知道,所以佛是大智大觉。佛告诉我们这一些事实真相,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都明白,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为什麽我们现在不知道?佛讲我们智慧上面有障碍,只要把障碍去掉,你的智慧现前就知道了。所以“出现品”里面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真正是全知全能,我们个个人都有!可惜我们现在把自己的智慧丧失掉了、迷失掉了,并不是真的丢掉了,你只要一觉悟,就又恢复了。被什麽迷了呢?佛给我们讲迷的东西也是无量无边,太多了。佛把它归纳成两大类∶一个叫烦恼,一个叫所知。烦恼障、所知障这两样东西把它障碍住,去了二障,我们的智慧德能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去了二障,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大方广佛华严”,就是我们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大方广佛华严”,跟诸佛所说无二无别,所谓是佛佛道同,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第一,古大德特别给我们说明这个甚深的义趣。明了这个义趣我们就能够稍稍体会到,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究竟圆满的大法,二七日中所说;二七日,二七:十四天,时间不长;将宇宙人生的道理、事实真相圆圆满满说出来,一法不漏,我们能体会到一点。而事实上呢?事实上是一刹那之间成就,那里要二七:十四天?太多了。这个意思、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到“十定品”里面再跟诸位细说。总而言之,佛法是刹那际,一时一处,同时缘起的第一,没有第二。这在本经贤首国师为我们所说出的十玄门,六相十玄,观察一切万物。说六相十玄就是说明一切事物的事实真相,这是同时具足相应门,十玄门里头这一门,一多相容不同门。六相十玄,字字句句,事事物物,乃至於我们起心动念,无不具足;明了了就叫觉悟,不明白那就是迷惑。所以《华严经》里面难,难在什麽地方?难在它的意在言外,难在这个地方。如果你完全执着在文字里面,那你就完全错了,它的意思是在言语文字之外,不在言语文字之中,言语文字里头找不到,妙就妙在此地!这个是佛表现智慧达到了顶点。佛为一切大众讲经说法,善巧方便也达到了极处,真正是妙不可言。如果我们在这个地方能体会几分,那真是法喜充满,对於释迦牟尼佛真的是五体投地,佩服到极处。你只要通达明了了,需不需要佛来教导你?不需要了。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完全是“大方广佛华严”的境界。你看佛这种教学的手法高不高明?给你一点,你就豁然贯通,这才是高度智慧,极高明的教学方法。不是教我们一样就懂一样,教两样就懂两样,那要教到那一年你才能成就?品题就给诸位介绍到此地。

  (三)经开三分下面还不能够避免的,要跟诸位略说一下“经开三分”。这个三分是东晋道安法师发现,实在讲经典本身本来具足,但是从来没人说过,没人发现,道安法师发现。把这一部经分为三个大段∶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世主妙严品”这一品经就是《华严经》的序分,这一品经文很长。

  “现相品”以下是属於本经的正宗分;一直到“入法界品”的末後有一段经文“尔时文殊师利从善住楼阁出”,这个以下才是本经的流通分。序分里面古德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就我们娑婆世界来说,更深的意思是结通十方无尽世界的序分。《华严经》确确实实所叙说的乃是尽虚空、遍法界。为什麽佛要说这麽广大的境界呢?诸位要晓得,无限的法界是我们自己生活的空间,如果佛要不说,他就对不起我们,我们生活空间他没有说得圆满。必须知道我们每一个人有过去生,过去世、现在世、还有未来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我们今天出现在这个地球上,来生也许到别的星球去了。我们现在讲外太空,每一个星球跟我们都有关系,我们可能过去曾经住过,将来还要去观光,对於里面一切状况、情形不了解,那怎麽行?所以佛在这个经里头,对於十方诸佛国土过去、现在、未来,都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这是佛尽到他做一个好老师的责任。序分里面分两个部分∶一个是证信序,一个是发起序,我们到经文里面都会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个序文到底怎麽来的?过去我们讲经省略得太多了,虽然这不是很重要的部分,但是它属於佛学常识,我们也不能够不知道。这一段文字有它的来历,是释迦牟尼佛示现入灭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晓得,生命是永恒的,确确实实没有生死!佛没有生死,菩萨没有生死,我们有没有生死?没有!这给你讲真话,没有生死。为什麽?生灭同时,那那有生死?讲到刹那际,生灭同时,没有生死。相状也是不灭,这连科学家都知道,物质不灭,精神不灭,怎麽会有生死呢?我们今天贪生怕死,贪生怕死是个错误的观念,不是事实;不了解事实的真相,让我们产生一个错觉,以为有生死。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地球有成住坏空,这是什麽?这是一个现象,有这些现象。这些现象就物质来讲确实不灭,这个只是物质的缘聚缘散而已。缘聚,就现一个物体;缘散,物体改变了,不是它消灭,它没有消灭。譬如诸位手上拿的这本书,这是物体;这个书装订成了,做好了,这是一本书。如果你把它一张一张纸拆开了,就不叫书,书没有了。装订起来,这本书生了;把它拆开来,这本书死了,没有了。我们看到生死的相,其实生,是那麽多张纸;灭,还是那麽多张纸,那纸没有坏,只是拆散开而已!诸位从这个比喻冷静细细地去观察,然後你观察我们人也是不生不灭。我们今天有个人身,就像许多张纸装订成书一样,什麽叫做死?细胞东西分解了,就像那个书拆开了、散开了,没有了。从这个地方去体会,物质不灭,精神当然更是不灭了。精神是个主宰,物质是现相。所以佛在《法华经》上讲:“世间相常住。”这个话的意思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不灭,世间相常住。这不是我们一般人,粗心大意人所能够懂的。佛在经上讲的这些境界,实在讲佛如是,我亦如是,大家都如是。《华严经》就是讲我们自己,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活。这一切的事实真相,你要是统统明白了,那就叫你做菩萨,叫你做佛,佛菩萨就是明白人。不明白就叫你做凡夫,凡夫就是对於事实真相不明白。所以佛出生灭度示现,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他自在示现,我们也示现,不自在,很不自在;我们是受业力的支配,不自在!佛把业力解除了变成智慧,智慧作主宰就自在了。我们今天是烦恼、感情作主宰,那就苦不堪言。如果我们把感情转变成智慧,我们跟佛菩萨就没有两样。这个里头有个很深的道理,也有许许多多巧妙的方法,我们道理通达了,方法明白了就能转境界;转凡成圣,转迷成悟,转苦为乐,真做得到!它不是假的。所以佛示现入灭,阿难是个凡夫,阿难在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只证得须陀洹果,小乘初果。虽然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这个见惑我们现在讲错误的见解,他没有了。他的见解是很正确了,可是他的思想不正;见解没有问题了,思想有问题。思想是什麽呢?里面这贪、嗔、痴、慢没断掉。

  所以看到佛入灭心里就难过,心里面就很悲哀。这个时候,他什麽样的智慧都现不起来了,为什麽?这一悲痛就迷惑了。这个时候阿少免楼驮,我们在《弥陀经》上

  念到的,阿少免楼驮是他的同学,就提醒他,他说∶“你现在不能悲伤。佛要灭度了,你是佛的佛法继承人。佛在世的时候,你闻法是最圆满的一个人。”可以说佛在一切时、一切处讲经说法,阿难都在旁边听,一堂课没缺。“你有责任要承传佛法,你现在这麽样的痛苦,那你怎麽办?赶紧向佛去请求、去请教。”佛不在世了,他教他四桩事情重要。“佛不在世了,我们怎样修学?以前佛在世,我们大家依靠佛,佛来教导。佛不在世了,我们如何行道、怎麽修道?佛是我们的老师,老师不在了,谁能代替老师?推选那一个人来做我们的老师呢?”古时候的僧团跟现在的僧团实在讲也没有两样,人多了,良莠不齐。“有一些很顽皮的、不听话的、犯规矩、不守规矩的,这些同学我们怎麽办?佛在世的时候看到,佛会呵斥他,会教训他;佛不在了,我们都是同学,谁肯听谁的?那麽对於这些恶比丘,怎麽办?第四桩事情,你将来集结经藏,这个经藏一开头要用些什麽文字?”告诉他这四桩事情,赶紧向佛请教,佛要是入灭了,你就没地方请教了。阿难尊者就把这四桩事情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佛就告诉他,佛不在世,依什麽行道?佛教人依“四念处”,“三十七道品”里面的四念处;能依四念处就跟释迦牟尼佛在世没有两样。“四念处”是智慧、是正觉,时时刻刻要警策自己:“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