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上)▪P12

  ..续本文上一页严经》在第二个部分,这第二部分很长很的经文,“修因契果生解分”,着重在解。简单讲,信、解、行、证四个字,第二部分是“解”。解帮助我们修因,帮助我们与果德相应。你果然明白了,那你就是觉悟了。觉悟之後,悟後就起修,每天干什麽事情?每一天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言语、行为,天天干这个,时时干这个,处处干这个,不妨碍工作。不管你过的是什麽生活,也不论你从事於那一个行业;你处顺境也好,处逆境也还好,都在现前修正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你能这样去做,这叫菩萨行。菩萨不是干别的,菩萨就是修正自己的毛病,修行人,真干!“托法进修成行分”。法是一切万法,就在一切万法里面修正自己种种错误的观念行为。所以为什麽佛在这部经自始至终,字字句句都表法,不在字面上。因为你懂得表法的意思,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是一切诸佛在你面前说法,你始终不离开诸佛如来。如果不晓得这个意思,听释迦牟尼说法,听完了就没有了;离开讲堂,你也就舍离了佛法。如果懂得它表法的意思,无论在什麽时候,无论在什麽处所,我们都没有办法离开佛法,没有办法离开老师,老师就在眼前。末後一分“依人证入成德分”。依人是依一切人物,一切人都是我们的老师,一切人都是我们的善知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好人、善人,我们看他的好处,向他学习;恶人、不善人,我们见到他,我们去反省我们有没有他的过失?有没有犯他的错误?所以顺境、逆境,善人、恶人,都是我们一面好镜子,都是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华严经》在末後用五十三位,五十三尊佛,示现我们这个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里头有善人,也有恶人,就是把现前社会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这个大社会里与这些芸芸众生相处,怎样去修菩萨道?怎样去学菩萨行?换句话说,怎样去过佛菩萨自在美满的生活。所以清凉大师他从这个三分里面这个意思,又把这个经开成四分。我们现在在第一分里头,就是四个大段,我们现在读的这是第一大段,第一大段有六品经。“世主妙严品”清凉大师又把它分为十分,这个六品经相当长,分作十分。第一分“教起因缘”,叙说释迦牟尼佛为什麽要讲这部经?讲经总有个因缘、缘起。第二分“大众同请分”。佛法是师道,诸位一定要晓得,师道是很尊严的,尊师重道,所以“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世法、佛法都不例外。我们讲求学,我们以真诚的心向善知识求学、求教,不可能叫老师到我家里来教,那就很不尊重。现在这个社会有所谓家教,家庭老师,父母请了老师来教儿女,儿女对老师并不尊重,“你是我爸爸妈妈请来的,叫你来就来,叫你走就走,你算什麽?”没有一点尊敬的心,他能学到什麽东西?现代社会里。古时候没有,古时候你看那个秀才再穷,没饭吃,他也不干这个事情,他也不会去当家教。一定要有人恭恭敬敬礼请才行;不恭敬礼请,那你绝对不会去,斯文扫地。现在社会变了,这是很可悲的一个现象。那麽同样道理,从前老师真的有学问有道德,没有听说有招生。你看释迦牟尼佛有没有招生?没有!老师都很谦虚,“我没有道德、没有学问,我不能教你”,都是这麽谦虚。招生那就太狂妄了,那就太自大了,你有这麽大的胆子,你敢招收人,那还得了,不敢招生。所以历代相传,寺院里面讲经说法,用什麽方法通知大众呢?从前寺庙前面有旗杆,挂幢。幢是圆形的,像旗帜一样,圆形的,挂在旗杆上。人家一看,诶!今天寺庙有法师讲经;喜欢来听的就来了,自己来的,不是招来的。我没有叫你来;讲得不好,你不能怪我,浪费你的时间,浪费你的精神,对不起你!你自己来的,没有话说。我要请你来的,那讲得不好的话,我对不起你;你自己找来的,那没有关系,那是另当别论。所以不敢招生。可是说法要利益众生,要把讯息告诉大家,来不来是他的意思,绝不能有丝毫的勉强;丝毫勉强,那就错了,这是各有因缘。大众聚集在这个地方一定是有请求,请求有的时候说出来,向释迦牟尼佛请教;有的时候没说出来,有这个意念。佛有智慧、有神通,众生起心动念,佛就知道,所以你有念头佛就晓得。虽然没有说出来,你意思要求法,佛还是给你讲。所以这个第二部分是“大众同请”,都有这个意愿求佛说圆满的大法。第三部分“面光集众”,佛放光。这个放光,我们凡夫烦恼太重,看到佛光只晓得很稀奇,不知道是什麽意思。佛放光是让十方世界那些菩萨们,大菩萨们他们见到佛这个光明,知道释迦牟尼佛在那个地方讲《华严经》,所以这些菩萨,喜欢来听的他都就来了。他到这个地方来多半作影响众,使这个法会殊胜庄严,有这麽多菩萨在场,显示这个法会殊胜,希有难逢,让一般人生庆幸之心。第五佛示现不思议的神通,从眉间放光,光明里面现出许许多多的菩萨。这个是在从第二、第三、第四,这三大段都在如来现相品。教起因缘就是世主妙严品,就是这个一品经。第六“普贤三昧分”,第七“诸佛同加分”,第八“法主起定分”,第九“大众重请分”,这个都在“普贤三昧品”里面,在第三品里头。末後“正说”,这个法会因缘统统具足,释迦牟尼佛正式为我们讲这个《大方广佛华严》;在这一分里面,有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毗卢遮那品,六品经的後面三品。这个是第一分里面的十个大段。如果就经义来说,第一品是“教起因缘”;第二品现相以下二品经,第二品、第三品是“说法仪式”;第四、第五、第六品,这是“正说”。这是清凉大师告诉我们。现在我们要介绍第一品“世主妙严品”,清凉大师也把它分作十个段落,第一段,这个叫大段落,“总显已闻”。这一段只有四个字,“如是我闻”,这是一大段。第二大段“标注时处”,这是“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这是第二个大段。第三大段“始成正觉”,也是一句,这是大段,不是小段。经文虽然很少,这四个字,四个字要跟诸位细讲,讲一年都讲不完,真的不是假的。但是我们不可以那麽细讲,我们也要跟诸位略说。我把这个大段先跟诸位说出来。第四大段“别显处严”。第五大段“教主难思”。第六段是“众海云集”。第七段是“称扬赞德”,就是这些世间主,众生世间主、器世间主赞叹释迦牟尼佛。第八段题目叫“座内众流”。“众海云集”这个文很长,“称扬赞德”的文也很长,这个是《华严经》这一部分在一般讲解是比较上困难,难讲的地方。第九段“天地徵祥”,这是感应,有许许多多的祥瑞。最後一段“结通无尽”。这是清凉大师将我们这一品经,分成这十个大段落。从十个大段落里面我们就能够看出,“世主妙严品”这一品经的内容,内容大概都能从这个地方看到。

  (五)总显已闻第一大段“总显已闻”。经文∶【如是我闻】就是这一句,“总显已闻”。最简单的解释:“如是一部经义,是我阿难亲自听释迦牟尼佛所说。”我们要把它翻成现代白话,这样讲就不错,这句话没讲错。这里面还有很深很深的意思。印度古大德说“传佛教学”,要用现在话说,传承佛陀学说的这一桩事情。经文里面讲“如是之事”,如是之事里头的意思传承佛陀学说这桩事情。阿难是第一个人,以後这都是从阿难尊者代代相传,这就传到我们这一代。这个意思就是明显的说出道统一定要有师承,决定不是自己闭门造车。你所学的,你是跟谁学的?我有老师,我的老师他跟谁学的?这样一代一代推过去,推到最原始是阿难尊者;阿难尊者跟释迦牟尼佛学的,这是一个道统,一脉相承。所以学东西一定要有师承,世出世间法如果离开师承,自己成就的,没那回事情,决定不可能。那麽你要问了∶那最初第一个人呢?释迦牟尼佛跟谁学的呢?释迦牟尼也不是无师自通的,到後来会给诸位说到,释迦牟尼佛也是祖述过去诸佛所说;换句话说,不是自己的创意,没有创意。孔老夫子也说“祖述前人”,他老人家一生说“述而不作”,他没有创作,转述古德的。佛也是转述古佛的,你看那个多谦虚。话是不是真的?是真的。

  “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就是一段,“总显已闻”。就字面上的意思来说,阿难尊者告诉我们大众,这部经是他亲自听佛所说,而不是传闻。一般我们介绍佛的经典,开端都要说明六种成就,这四个字在六种成就里面包括了信成就、闻成就。也就是说一个圆满的法会,它必须要具备的几个条件。世尊灭度,谁能够讲经说法呢?不但我们凡夫没有能力讲经说法,即使是罗汉、辟支佛、菩萨也不能够讲经说法。为什麽?因为他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未能亲证。不是说我们听人家讲就行,必须要自己契入境界,你才能讲经,你讲得才踏实,没有犹豫,没有怀疑,才能令大众生起信心。所以讲经说法的人必定是诸佛再来。在大乘经教里面所说,最低限度要圆教初住菩萨,这样的人他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跟佛是属於同生性,这个名词是法相宗所说:同生性跟异生性。同生性就是跟诸佛如来同用一个真心,用真心才能讲经说法;异生性是用的妄心。那些人用妄心呢?我们凡夫用妄心,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都是用的妄心。不过四圣,我们讲佛、菩萨、声闻、缘觉,他们虽然是用妄心,这个妄心的方向对准了“大方广”,跟“大方广”的方向没有差误。目标是“大方广”,所以虽然用的妄心,妄心方向没错。六道凡夫用的妄心与“大方广”偏差太大了,所以感得六道轮回的苦报。地狱众生,那是一百八十度的违背,往上去饿鬼道、畜生道都是大幅度的偏差。我这种说法诸位听起来容易明了。一定要将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断尽,无明也要破几分,这种人才有资格讲经说法,虽有资格依旧要得佛力加持。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清凉大师在注疏里面告诉我们,不仅是等觉菩萨要得如来加持才能够讲经说法,即使诸佛出世,佛升座讲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