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上)▪P35

  ..续本文上一页依果,依报的庄严。这个说,说得很好,真的是简简单单,一语道破。第一种是行的“法身因”,所以“报得金刚地果”,经上说其地坚固,就是这个意思。地上有无尽的庄严,性德的流露。无尽的庄严就是因地里面修行无量的法门。无量,在教学讲解上很不方便,所以把无量归纳为十大类,十条。《华严经》统统以十为一个圆满的单位,每一法都说十法,这个就是十波罗蜜;在这部经上文殊菩萨所表。文殊菩萨表十波罗蜜,普贤菩萨表十大愿王。长者的意思是说宝地的庄严是依十波罗蜜而成,也就是说十波罗蜜是因,感得金刚宝地是果报。那麽我们要问,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这个地是不是真的金刚呢?是的,没错。我们今天这个大地,为什麽是瓦砾土石呢?现代科学进步,我们明白了,原来这些瓦砾土石跟金刚是一不是二,只是它们的原子、粒子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一切万事万物把它分析到最後,原子、电子、基本粒子都一样的,没有贵贱,平等平等,只是排列的方程式不相同。那麽现在要问,这一些万物万法谁给它排列的?现在没有人知道。为什麽这一组的原子排列成一个石头,排列成一堆泥土,那一组原子排列成黄金,排列成金刚钻?谁去排的呢?没人知道。没有人知道,世间人就在那里想,这总是有人在排,大概这个人就是上帝。所以上帝从那里来?从想像变出来的。人没有这个能力!给诸位说实在的,这是《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不是上帝,也不是人为的,还是从心想生的。如果我们天天想的是十波罗蜜,这个大地它这个结构方程式的排列,自自然然就排成黄金。西方极乐世界人心清净,一尘不染,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地琉璃,琉璃为地,透明的,心清净。菩萨修学十波罗蜜,这个心坚固,坚固,黄金就坚固了。正是佛法中常说,“依报随着正报转”。我们如果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体会得几分,我们现前的生活一定能够改进。今天我们大家都说我们生活环境不好,现前这个社会上几个人认真在修十波罗蜜?大家所作所为跟这个十波罗蜜恰恰相反,一百八十度的相反,金刚七宝就变成污秽的土石大地。现代人相信科学,不相信佛法了。展开经卷,听到佛这种讲法会点头、会赞成,实在讲不是凡夫;凡夫做不到,凡夫决定不肯承认。但是凡夫对於事实真相没有法子解释,这是真的。怎麽样研究,也总是几百千万年、几亿万年、几十亿万年这种化学产生的变化,变成地里面这些金属的宝藏,他们从这个地方去想。以为宇宙的形成是经过不断不断演变到今天这个样子,所谓是“进化论”。佛在经上有没有给我们讲这个?佛没有。佛在经上讲,宇宙的形成是一念之间形成,刹那际形成。将来到本经後面《十定品》里面详细说明,没有演变,演变是假的,不是真的。事实的真相不是演变,刹那际。这个是很难懂、很难懂的,但是它的的确确是事实真相。正因为理太深,事太繁杂,我们要不是很细心,怎麽能够明白如来所说真实义?世间人,世间聪明智慧的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不能解如来真实义,原因就是错用了心,这方向错了。这是说明金刚宝地庄严之所以然。第二段讲宝树。长者说,这是“万行因果”。菩萨修六度万行所感的宝树庄严,那是果。如来他也在修行,他那个行不叫修。“修”是什麽呢?因为我们的行有错误,把错误的行修正过来叫修行。如来果地上丝毫错误都没有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所以他的行还可以叫修行,还要修正。如来在果地上丝毫错误、缺陷都没有了,所以他只有行,不能讲修。诸佛如来,这都是证得究竟果位的这些人,他们自行普贤行,我们也把它称作因地,实际上他已经没有因与果了。我们为了说话、体会方便起见,佛在果地上他也要过生活,他也有他的工作,我们今天讲他也有他的事业。他的生活是什麽呢?享受寂静之乐,那是他的生活。《仁王经》上讲五忍,如来果地上是寂灭忍,他享受的是清净寂灭的生活,这是真实到了极处,比无生法忍的境界还要高一级,这是他的生活状况清净寂灭。他的工作、他的事业是什麽呢?普度众生。这个工作做不做呢?做,天天在做,从来没有休息,如经所说“千处祈求千处应”。实在讲那里止千处?这个“千”也代表圆满,代表一个大圆满。经上讲十,十是代表圆满。十而百,百而千,所以用千是代表大圆满,无处不应。所以成了佛之後忙得不亦乐乎,不是没事干,事情太多了。那我们要问了,他究竟忙不忙呢?他不忙。为什麽不忙呢?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自在。他的工作自在,他的事业自在,那是真实的。果报显示出来“宝树行列,庄严金地”。金地是表真如本性。以六度十愿,普贤行就是十愿,普度法界一切众生;这是树,这是建树,树立如来果地上度化众生的大事业。佛家常讲大事因缘,无过於是。经上讲∶“令此道场一切严具树中现像。”这些境界都是如来行之中法尔如是,自自然然感得的果报,显示出觉行交彻。如来在果地上证得圆满的大觉,所以他的生活是觉行,他的事业也是觉行。行与觉,工作与智觉,我们加个智慧,大家更容易明了。生活与智觉相应,工作与智觉相应,度众生是帮助众生,与智觉也相应,没有一样不相应。所以宝树的庄严说之不尽,怎麽能说得尽?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要想到这个从因感果,因无尽,果当然无尽。总而言之,宝树,如来自行为因,因行感果,树是依果,依报之果。这个树的身是金刚,树的枝干、条叶、花果众宝所成,这些枝叶、花果都依树干而生。花表法,果表智。所以法是花,智是果,我们见到花就想到菩萨所修的法门。所以通常我们讲的比较具体,大家印象能够深一些。花表六度,六度含摄所有一切行门。譬如我们讲修学下手,从三福下手。三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想想这四句里面是不是六度?是不是经上讲的万行?六度万行都在其中。如果智慧现前了,心量拓开了,这个四句不仅仅是六度万行,又与十大愿王相应。与十愿相应,普贤行,不是普通菩萨,普贤行门。普贤行,跟诸位说,就是佛行。我们与普贤行不相应的时候,把那个不相应修正变成相应,修普贤行。如来在果地上完全相应,没得修了,所以如来果地上的行就叫行普贤行;我们今天是修普贤行,他们是行普贤行。华藏世界的依正庄严从那里来的,我们知道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从那里来的,我们也明白了,是他们行普贤行自然感得的殊胜果报。我们到那个地方要修普贤行,正如同《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那是要修的。那些人要修呢?因地都要修,果地是在行,这个果就是究竟的佛果。因地,等觉菩萨还在因地,等觉菩萨还修普贤行;到最後一品无明破了,证到妙觉,证得圆满的佛果,这个时候叫行普贤行。岂不是因位、果位都是修普贤行吗?长者给我们说,慈悲好比是树叶,十波罗蜜是树干,以“法身为其茎,而随十行之上,报得十种依果庄严。”十种依果就是经上讲的十句。我们很喜欢树木、花草,我们接触树木、花草,如果能够记住、能够想得起来佛在经上给我们这些开示,我们面对着树木,岂不就是如来给我们说法吗?那有两样?所以才真正是无时、无处、无物不是道。这个道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我们自己原本就生活在“大方广佛华严”之中,可惜自己茫然不觉。佛果真实的受用,在古人讲“当面错过”。以前我们听“当面错过”这四个字听不懂,不知道他说些什麽;古人讲的也没法子问,书上看到也没办法问。今人有些学佛的问他这一句,他也说不出来。这个境界要不能稍稍体会得一些,“当面错过”这四个字确实很难懂得它的意思。第三大段讲宫殿。宫殿严里面,长者为我们说“大悲因果”。他都从因果上说,地严心地因果,树严万行因果,宫殿大悲因果。大悲心为因(说得很有道理),感得殊胜庄严的宫殿。宫殿作什麽用?庇佑一切众生,特别是一切苦难的众生。苦难众生,他这个意思我们也不懂。我们今天听说苦难众生,一定是很贫穷、没饭吃的时候、没衣服穿,过得非常苦的那个日子,我们称为他苦难。大乘经里面讲的苦难不是这个意思,是什麽意思呢?没有证得究竟果位的都是苦难众生。如果我们把范围再缩小一点,苦难众生就是指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没有能力脱离十法界,也就是法相宗所谓的异生性的众生,那都叫苦难众生。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断尽,这是真的。世间众生,六道里面,你今天再富贵,古人所谓是“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这在人间,人上之人,了不起了。实际上怎麽样呢?还是不免轮回,还是要受流转之苦。换句话说,既然在六道里面,没有不堕三恶道的道理。佛在经上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众生在这个世间,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这个话一点都不错。六道里面这一切众生是以三恶道为自己的故乡,他的老家;三善道是出来旅游观光、住旅馆,没几天就要走了,就又要回去了。特别是在《地藏本愿经》里面我们看得很明显,地藏菩萨非常非常感慨,好不容易劝导一个众生断恶向善,离开地狱,生到人间去享福,但是没有一会他又来了,又回来了。人间享受一百年,在地狱里头才几分钟。你看看佛在经上讲,地狱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两千七百年,两千七百年是地狱的一天,我们人间两千七百年。你说人间活个一百岁,在地狱里只有几分钟;地藏菩萨劝他出去,几分钟他又回来了。这成什麽话呢?所以地藏菩萨很头痛,感叹道,众生难度!但是他老人家毕竟是了不起,难度也要度,决定不退心。这是值得人尊敬,值得人佩服,他真有耐心。所以宫殿,前面跟诸位说过,就是我们居住的房舍。只要一看到是住家的房舍,这个建筑让我们这个身体能够遮蔽风雨,身能够得到安乐。见到这个相就要想到,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就像这个居住一样,保佑一切…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