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上)▪P49

  ..续本文上一页到开示,只能做到此地。示是什麽?表演;开是开导,给你讲解、开导你;做出这个样子给你看,表演给你看,这是示,示相。你看到这个样子,听到佛的开导,你自己要悟入;悟入是你自己的事情,诸佛如来帮不上忙。我们听了开导要能够悟入,怎麽个悟入?转念头,也就是改变你的观念、改变你的心理,把你错误的观念、错误的心理改变过来就行了。那些是错误?以前六根接触六尘着相、取相、动心,这个错了。现在我们做一个大的转变,见相不着相,见相不动心,你的功夫就成就了,你这就悟了,你才能契入这个境界;并不是叫你相不要了,不是的,相还在。《般若》在佛门里面非常重要,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讲《般若》占了二十二年,几乎占一半的时间。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说法,古人把它分判为五个阶段:五时说教。在五时里面,《般若》占的时间这麽长,换句话说,是佛法里面主修的一个科目。不是主修的科目怎麽能占这麽长的时间?所以从这些现象上,我们就体会到《般若》的重要,也说明了开悟的重要。唯有般若智慧才是一个真正的大转变。里面修行的总纲领,六百卷《大般若》,归结到最後,给诸位说,我们要用《金刚经》上的话来讲,“三心不可得”、“诸法无所有”,这十个字将世尊二十二年所说包括尽了。换句话说,一部六百卷《大般若经》就是讲这十个字,说明“三心不可得”、“诸法无所有”。然後我们才在一切生活当中、一切境缘当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一切物质环境、人事环境当中真正会做到外不着相,内不动心。无论什麽境界现前都好,我们的受,平等的受,那怎麽不好?平等的受,我们感受里面真正离开了苦、乐、忧、喜、舍,都离开了。在极乐世界没有感觉到乐受,不会感觉到好快乐;你到极乐世界感到好快乐就完了,生烦恼了;到阿鼻地狱也不会有苦受,这受是平等的。也就是说也不受苦、也不受乐,心里头也没有忧、也没有喜,永远保持平等;平等就是禅定,甚深禅定。在楞严会上,诸佛如来住“首楞严大定”,就是这个意思。《华严经》上讲“如来住师子频伸三昧”,师子频伸是形容,形容这个三昧自在,得大自在。从定开慧是真实智慧,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真相。

  十)、力、持、身

  【三世诸佛所有神变,於光明中靡不咸睹。一切佛土不思议劫所有庄严,悉令显现。】这是十身末後一条,“力持身”。力是能力,是自性的本能,是性德的流露,也不是修来的。你所修学而来的能力都有限,都有个范围;自性的能力不可思议,没有极限。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能持自他依正”。自己的依正,在本经里面,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这是如来自己的依正。他依正,是十方诸佛刹土,无量无边的华藏世界,像华藏这样的世界无量无边。这就本经来说。如果我们就本师释迦牟尼佛来讲,能持自己的依正是娑婆世界依正庄严;他依正是娑婆世界以外,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的依正庄严。你看有这种能力,这个能力没有作意、没有思惟、也没有想像,自性圆满的德能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经文上说,“三世诸佛所有神变,於光明中靡不咸睹”,这一句是讲的正报;下面这“一切佛土”,我们一看就晓得那是属於依报。“佛土”是空间,“不思议劫”是时间;说个空间,说个时间,全都包括了。我们先讲正报,这都是讲佛身。佛是证得圆满的自性,所以性德圆满的流露。所有神变,这个“神”是我们世间人所讲神奇莫测,也就是说超越我们凡人常识之外。我们六道的凡夫,不但六道,连十法界,甚至连许许多多的法身大士、等觉菩萨,都没有办法完全明了,如来果地上的种种功德庄严。为什麽?等觉菩萨入的那个定,没有如来果地上那麽深;他见性,没有如来果地上见的那麽圆满,道理在此地。所以智慧、神通、道力比佛要差一等。“神”,是神奇莫测,不可思议;“变”,就是变化、转变、变现。佛能够在一切刹土里面随意的现身,所现的身相无量的差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不但现有情的身相,同时也现无情的身相。在中国佛教历史里面,曾经有不少人是从物质现象里面开悟。听流水的声音,开悟了;看风吹树叶的声音,开悟了,不定是什麽机会。那个流水的声音能叫他开悟,佛变现流水的声音。平常他听这个水为什麽不开悟,这个时间听水为什麽豁然开悟了?平常听那个水,那个水不灵;开悟那个一刹那当中,听那个水,水灵。灵什麽?佛力加持的。我们现在讲佛力加持,实际上,佛现的身,现流水这个现相,不相同啊!为什麽佛在那个时候示现?佛知道那个时候,他开悟的缘成熟了,所以佛应机时节因缘毫厘都不差。你是在什麽机缘里面开悟,佛一定变现这个时节因缘,时间恰到好处,变现这个现象正式敲开你那个悟门。如果用说法,他就现身给你说法,如果用这些自然现象来给你暗示,他就现种种这种现象来暗示你,让你一接触,看到了、听到了,你就有所感悟,豁然大悟,所以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佛的现身、佛的转变、佛的变现都是无心的;佛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佛在什麽时候显现这些神变?都是应众生之感。众生多,太多太多了,不只是我们这个道场、我们这个地区、我们这个世界,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众生的数字没有法子计算。一切众生跟佛都有感应道交,佛可以同时示现这些神变。我们今天在此地学习这一部《华严经》,有没有佛的神变在这里?有。这麽多人这个心念怎麽会不感动诸佛菩萨?你们到此地来坐了两个小时,好像很短暂,才几分钟就过去了,这种感应是很明显如来神变加持的。你在这个地方听到生欢喜心,不能完全领悟,也能够领悟得一分、两分,随着个个人领悟的深度、广度不一样,无不是三世诸佛所有神变加持这个道场,加持我们大众。如果不得佛神变的加持,就是我们讲帮助、护念,关怀、帮助,你怎麽会今天晚上不到别的地方去玩,到这儿来听经?所以你要细细的,很细心你去观察、去体会,你就感到三世诸佛跟我们的关系很密切。只要我们有个善心、只要我们有个愿心,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欢喜学习,希望超越六道轮回、希望超越十法界,希望在这一生当中也能够像法身大士一样入佛境界。我们有这个心愿,佛菩萨知道,这个十身我们读过之後就明白,他知道,他有能力,他真的关怀我们,真的爱护我们,真帮助我们。现在问题我们自己要懂得自爱,这点太重要了;要懂得自重,要懂得自爱,佛的这一份恩情我们就接受过来。如果我们不懂得自爱,不懂得自重,佛这一份恩情送到我们这边,我们没接受到,很可惜;送到我们手边不肯接受,你说这个多可惜。自重、自爱,这个意思也是深广无尽。我们再看底下这段。“於光明中靡不咸睹”,这个意思我刚才都说出来了,大家细细去体会。“一切佛土”,这是依报,讲世界;“不思议劫”,劫是讲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讲时间;前面国土就是讲空间。这一段是讲能持依报,前面一段讲是能持自他正报,这个是讲能持自他依报。我们佛门里面常讲竖穷、横遍;“竖穷三际”,竖是直的说:过去、现在、未来;“横遍十方”。这里面所有的庄严,依正庄严悉令显现。这个事情就是我先头讲的,现代这些科学家天天在研究、在探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世界的起源,也在研究空间、时间。现在算是有一点小成就,知道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这是爱因斯坦说的。他发现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这是一个理论。果然真的同时存在,换句话说,要用什麽方法回到过去?用什麽方法走进未来?如果我们有这个能力,那就好啦!天下大乱的时候,我们不要去;世界的经济不景气,不要去,我们可以选择。选择最好的时间、时段,最好的地区到那里去过日子,多自在。爱因斯坦晓得有这麽一回事情,但是也没有方法。这个世间那一个朝代最盛的时候、最好的时候,我们佛教,佛教史里面讲,我们佛教的黄金时代是隋唐,如果我们有能力走回过去,那我们回到隋唐去过日子多好。那当然更殊胜的,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在印度讲经说法,我们能够回到过去参与释迦牟尼佛原来的这个道场。释迦牟尼佛讲《华严经》是在定中讲的,我们能够进入释迦牟尼佛定中的境界,那我们就亲自参加“华严”这一会了。现在科学家已经发现这个理上讲得通,不知道什麽方法。佛在此地讲得清楚、讲得明白,十法界依正庄严过去、现在、未来,这就包括了盛世、衰世,治世、乱世,全都包括在里面了,佛力都能持。实在说,如果不是佛力在支持这个世界,众生造作这个罪业,世界早就坏了。依报随着正报转,这个世界还能维持现状,生活苦一点还能过得去,佛力加持。在这个地方真正看到,自性的智慧德能产生的力量、产生的效果,这个不是科学家所想像得到。我们读了这段经文要学习,我们现在智力有限,愿力上可以加强,我们要有愿力。假如我们的愿力大过我们的业力,那个就有很大转变,我们这个身就变成乘愿再来身,业报的身没有了,在这个世间就是乘愿再来身。这一个大转变产生什麽样的效果?生死自在。业力这个生命,到什麽时候你该死,没有办法,你决定逃脱不了的,你受命运的支配,你的寿命是有一定的。诸位读《了凡四训》,孔先生给他算命,了凡先生寿命五十三岁,以後他活了七十多岁,那是他修的。他不是愿力转的,他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延长的寿命。如果是愿力,那就没有了;住在这个世间,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想什麽时候走就什麽时候走,生死自在,是愿力。所以愿力不可思议,超过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但是诸位要晓得,愿力里头决定包含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积功累德、断恶修善不包括愿力。这个转变,我们要明了、要学习。十一)、十 身 总 述

  经上跟我们说如来果地上有十种身。十种身比较少讲…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