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八六集) 2012/4/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8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六百三十一页,从第三行看起:
『无边光佛』。「《赞阿弥陀佛偈》云:解脱光轮无限齐,故佛又号无边光。蒙光触者离有无,是故稽首平等觉」。念老在下面给我们解释的,「昙师此赞」,昙鸾法师这首偈,「远胜余师」。这个赞叹,法师们很多,像他下面所举的,「义寂解无边曰无边际故」,净影师解释「广也」,都很简略。「皆不如昙师之圆妙。昙师以解脱光注无边光。解脱者,涅槃三德之一」。他赞叹里面说,解脱光轮,这个轮是圆满的意思,显示出「解脱之德圆满具足」。涅槃三德,法身、般若、解脱,法身就是法性,般若是智慧,解脱是大自在。凡夫这三种都没有,小乘,声闻、缘觉有局限的解脱,不圆满,法身跟般若小乘完全没有。这三样东西既然是性德,我们就知道,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不但是本来具足,而且是圆满的具足;换句话说,我们有圆满的法身,法身就是自性,法身就是常寂光。
大经里面佛常说,「十方三世佛」,这个地方要记住,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全包了,一个都不漏,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换句话说,时空之内,所有诸佛如来都在其中。「共同一法身」,这个共同是真同,不是抽象的同。为什么?法身没有相。有相,相有局限,一个一个的,同只能说理上同,事上还是不同。理跟事都同,那这个相就解脱了。解是把烦恼解除、业障解除,烦恼断尽,业障消尽,这是因。消尽之后,法身就现前,这个法身没有相。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像我们这个房间里面的灯光,十几盏灯光,遍照这个房间,光与光互相都融在一起,分不出是哪一盏灯的光。但是实际上还是有不同,你看我们熄掉一支光、一个灯,这个灯光就没有了,它就不在这个里头。增加一个灯光,灯光也融在里头,融在里面个别的身就不见了,见到什么?一个共同的身相,这个身相是无相的。所以净土里面称它作常寂光。常寂光是身,常寂光也是土,为什么?身跟土都融化成常寂光,光光交融,没有彼此。虽然没有彼此,这些诸佛如来在因地上修行的时候发愿不同,缘不一样,他在起作用的时候,一定是有缘众生,每一尊佛缘都不相同。现在我们知道,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感应一定是有缘的,无缘不起感应。
现在我们看到科学报告,知道所有一切法,像前面偈颂里面所说的,也是昙鸾法师,「有量诸相」。有量就是有色相的,实报土里面有量,同居土有量,方便土有量,常寂光土无量,只有常寂光,只有法身这是无量的。起心动念,我们在《还源观》上读到的,念头才动,周遍法界,凡夫不知道,声闻、缘觉也不知道,连权教菩萨都不晓得。谁知道?大经上说,八地以上,这是大菩萨。菩萨总有五十一个阶级,最上面的四层知道,八地、九地、十地、等觉,这四个位次知道。证得这四个位次的人多。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里面,他从初住算起,所以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因为前面十位没有离开十法界,不能算真正的圣人,真正的圣人要从圆教初住说起,所以只有四十一位。这些人他们是有量诸相。「蒙光晓」,这个光是常寂光,这个光是妙觉如来的光,就是究竟佛果,真正是无上菩提。等觉还不行,等觉有上,上面还有妙觉,妙觉就真的无上了,无上菩提。这个光是妙觉如来的光,是究竟圆满的光,也可以说是常寂光的光,等觉以下统统都被它照住。
这个得到了究竟的解脱,连无始无明的习气都没有了,真叫究竟解脱。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无明是破了,也就是真正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虽然成佛,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有断尽,习气可以说不碍事,只是不能回归常寂光,他就这么一个障碍,其他的什么障碍都没有。所以实报土里面法身菩萨,跟妙觉如来有同样的智慧、同样的能力,在十法界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现身说法,应该现什么身他能现,应该说什么法他也会说。现身说法不是自己意思,他自己不起心、不动念,当然分别执著没有,那叫随心。随不是随他的心,是随众生心,众生希望见佛,他就现佛身;众生喜欢菩萨,他就现菩萨身,他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感应道交是这么回事情。
千万不要误会佛菩萨还有念头,还会起心动念,那是凡夫。你看看,实报土里面,法身菩萨都不起心、不动念,何况妙觉!起心动念,十法界里面众生。《楞严经》上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就是感,起心动念是感,佛就有应。这就是大乘经教上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一定跟他有缘,你见过他的形像,木雕泥塑或者是彩画的,你知道这一尊佛叫阿弥陀佛,那一尊佛叫毗卢遮那佛,你知道,这就有缘,阿赖耶识有叫有缘。有缘,佛就一定会现相,会帮助你,我们念念都有感应。我们身体状况自己不知道,佛知道。为什么?这个肉体是物质,物质它有波动现象。现在我们知道,弥勒菩萨所讲的,它波动的频率是多少?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有一个同学送给我一份科学报告,现在的科学家已经测出来,这一些波动的现象测出来是多少?一秒钟一千兆。弥勒菩萨讲一千六百兆,现在科学家测出来的是一千兆,频率太快、太微细,我们一般人无法觉察到。但是这样的频率佛知道,法身菩萨全知道,知道你肉身这个频率,就是知道你身体健康状况。起心动念那个频率也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没有一尊佛不知道!每一个诸佛刹土里面,实报庄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知道,因为我们念头才动,周遍法界,速度太快了,我们自己不晓得,他知道比我们清楚多了。
问题,我们一定要相信,对诸佛菩萨一定要有真诚恭敬,才能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一般人起不了,原因是他没有那种真诚恭敬心。印光大师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这个一分利益是佛的加持你能感受得到,十分诚敬你得十分利益。实实在在说,诸佛菩萨加持我们是圆满的,我能得到几分,看我恭敬心、诚敬心,我接受多少。佛菩萨没有分别心,所以加持都是圆满的,没有恭敬心加不上,加持你一丝毫都得不到。你多一分恭敬心,你就多一分受用。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否则的话,辜负了佛菩萨照顾,他照顾到了,我没有受用,接受,没有接受到。
解什么?解的就是烦恼、就是业障。我们一般讲断烦恼、消业障,这个解就是断的意思、就是消的意思。这个地方是用比喻,比喻一个人,有人用绳索把你捆绑起来,你就不自由了,现在把这个绳索解开,恢复自由,就是这个意思。佛告诉我们,我们今天身上有三条绳索,这三条就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见思烦恼解掉了,尘沙、无明还在,三条你解掉一条,这个人叫阿罗汉。虽然解掉一条,可是这一条,六道轮回没有了,就脱离六道轮回。再把第二条解开,第二条是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就是烦恼多,像尘沙一样,数不清、数不尽。《华严经》上称的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华严经》说的是这三个名词,执著就是见思烦恼,分别就是尘沙烦恼。尘沙烦恼真是多,我们那个分别心,从早到晚念念都在起。尘沙烦恼断了,就是不分别,证得菩萨的境界,提升了。最后一条绳子是无明烦恼,《华严经》上叫做妄想,所以无明就是妄想。妄想断掉了,就成佛了,清净平等觉就得到了。清净心,没有执著,心清净;没有分别,心平等;觉现前了,妄想就没有了,经题上这五个字,三个境界。大乘教里修行,无论修哪个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都是指方法说的。无论用什么方法修行,要到这个境界才算是成就。如果清净平等觉统统没有恢复,还是凡夫,你在原地踏步,你没有走出来。那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是你没有放下。所以,佛法修学的功夫不是别的,真的是教你放下。
我的缘分的确很殊胜,学佛第一天跟出家人见面,就是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请教,我说佛法好,方老师给我介绍,我知道了,有没有方法能让我们很快的契入?我跟同学们说过,我提出这个问题向大师请教。大师看了我,看了半个钟点才跟我说话,这种教学的方法我没见过。十多年之后,我才真正明白,我们年轻,心浮气躁,提出的问题老师不回答你,一定等你浮躁的心定下来他才跟你讲。看了我半个小时,他看我,我也看他,等他的答覆。半个小时,定下来了,就像在禅堂一样,定下来了,说了一个字「有」。我们年轻,沉不住气,有,精神就抖擞起来了,他又不说了,第二次停的时间不长,六、七分钟。我们体会到古大德传法都在定中,决定不能有丝毫浮躁,浮躁听不进去,听进去也就像耳边风一样,你不重视。所以这种方法,真的叫你聚精会神,他才给你讲。言语很简单,分量很足,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实际上就是大乘教里面讲的止观。我们看《华严妄尽还源观》,最后教你修行的方法,五止六观,这贤首国师的。如果讲止观,我听不懂,是佛教的名词,那得很费力气。老师要我能听懂,所以不讲止观,讲看破放下。看破就是观,放下就是止,这个话我们听得懂,这里头的意思非常深广,我们不知道,但是说了我们听得懂。
我向他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布施,给我讲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是我跟老师第一堂课,两个小时,说话不多。这三种布施都是放下,财要放下,法要放下,你所修学的东西也不能执著。放下财,这个财是代表烦恼障,法是代表所知障,这都是十几年之后我才明白的。老师那个话里头意思很深、很广,慢慢去体会,感谢老师把我引入门,善巧方便,让你对佛法产生兴趣,产生信心,这个初学的目标就达到了。对初学的人,这里头还带着点诱惑力,不跟你讲真的,讲假的,假也是真。告诉你财布施得财富,钱从哪里来的?从布施来的,布施是因,财富是果。命中…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八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