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系,不能增加。要学老实、听话、真干,学这六个字。以后学多了,看古人注子也看得很多,可以触类旁通,应机施教,那就不一样了。我们从《楞严》、从《法华》、从《华严》认识了净土,我对净土产生信心,真正发心想学,得力于这三部大经,没有这三部大经,真叫难信之法。
我相信之后就不会动摇,但是还有很多杂念,看到这个世间太苦了,许多志士仁人想找治国的方法找不到,想找让这个世界再能恢复到二、三百年前的安定和平也找不到。我们有缘,在澳洲接受大学邀请,代表学校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这就是我学佛夹杂的这些东西。可是这些东西现在也可以放下了,为什么?我们找到《群书治要》,找到《国学治要》,大家依照这个学就行了。这两部书,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些智慧、理念、方法、经验、效果,几千年的圣贤全部记录在其中,是大家最好的参考资料。我就退回本位,一切活动我也不要参加,我每天搞我的本行,讲经教学,把这部《无量寿经》把它讲清楚、讲明白,帮助大家建立信心、愿心,我们就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人生第一桩大事。附带的这个事情,这两部书好,我想得没有它周到,比我想得周到,比我想得圆满,所以让年轻人他们去做。我们今天要止、要息,要把心停止在阿弥陀佛名号上,停止在《无量寿经》上,读诵的只有这一部经、这一部注解,其他的全都不要了。
《止观》第三卷说,「息义者,诸恶觉观,妄念思想,寂然休息。故息者,息诸妄念」。这意思讲得好,我们念头归一,什么都不想,只想《无量寿经》、只想阿弥陀佛。其他都不想行吗?行!你一定要相信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会妄语,阿弥陀佛答应的话一定作数的。那有人想,灾难来的时候我没得吃、没得穿。阿弥陀佛替我准备好了,我不要准备,我要准备他就不准备了,为什么?你自己会准备,不需要我帮忙。我什么都没有预备,他非帮忙不可,到那个时候没得吃的他送来,没得穿的也送来。这找靠山重要,别的靠山靠不住,阿弥陀佛是决定可靠。你得有这个信心,这是难信之法,你要真肯相信。当年章嘉大师教我,我相信,经过六十年果然没错,六十年来都是阿弥陀佛照顾。我自己有时候想打妄想,最后想想,我的妄想错误了,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神,一切还都是阿弥陀佛安排的,不用操心。这些话都是真话。我们要永远止息妄念、止息杂念,心里头很单纯,就是一句佛号。「此就所观而得名」,止息,「故止息即止观」。
「又《止观三》曰」,三是第三卷,「法性寂然曰止,寂而常照曰观」,这是自性的止观,这是如来果地上的止观。换句话说,止观不是从外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自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就是止,照就是观。六根接触外面的六尘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观,这是自性的观。观了怎么样?观了一切清楚明了是智慧,观了决定没有受影响、没有受动摇,这就叫止,这就叫寂。所以寂跟观是同时的,寂跟观不是两桩事情,一桩事情。见,见要不动心。修止观最好的地方是什么?百货公司,外国人讲的mall,那个里头修止观,真功夫。去逛mall,你看产品日新月异、琳琅满目,看的什么?清楚、智慧、明了,不动心,没有一样东西想要。修定,那禅定,高级的禅定是这个修法,不是闭了门面壁,那个没用,境界一现前心就乱了;就在境界里头如如不动,这修观。
我们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关,我叫它那关口,考验他的,五十三关他都通过,就用止观通过。观是什么?样样清楚;止是什么?如如不动。善财童子的根本法门是什么?就是阿弥陀佛,他就把心定在阿弥陀佛名号当中。无论什么境界现前,五十三参,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他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给人家有问有答,内心里头确实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叫止。定慧双修,五十三个阶级达到究竟圆满,这成佛了。所以一定要懂这个意思。我们从早到晚张开眼睛、竖起耳朵,六根对六尘境界在修什么?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外面境界了了分明,如如不动,一心只求往生极乐世界。有时候还想经中的境界,经中境界是极乐世界的境界,也要用止观去修,看得清清楚楚,如如不动,念头只有一个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第二念,真修净土。
下面这愈讲愈深。这也是《止观三》里头说的,「无明即明。不复流动,故名为止。朗然大净,呼之为观」,这又更进一层。明跟无明不二,明是觉,无明是迷,这意思是什么?迷觉不二。为什么说迷觉不二?迷的心是自性,觉的心也是自性,自性里头没有觉迷。这是从体上看,它是一不是二,入不二法门。生死跟涅槃不二,生死之体是自性,涅槃的体也是自性,从性上看它是一,它不是二。所以空叫真空,有叫妙有。妙有是什么意思?非有而有,有即非有。真空不空,不空就是真空。心入这个境界,真的叫一念不生,圆满成就了。
「又《止观辅行》曰」,这都天台家的,「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止观不二,境智冥一」,这是禅宗里头常讲的向上一着。什么是中道?一念不生是真正中道,有念就不是中道,有念无念统统没有了,这才是名符其实的中道。这什么?就是法界,摆在我们面前,不是距离我们很远,就在面前,我们迷了不知道。读这些经文,豁然把我们唤醒了,我们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法界就是止观,止观是一不是二,叫止观不二。境智冥一,境是外头境界,是所知,智是能知。能知是智慧,所知是境界,能知的智慧跟所知的境界融合成一体。这个不好懂,我们过去对这个模糊,现在我们很清楚,为什么?看到科学家把微中子一分析,原来是念头波动的现象,这不就境智冥一了!能知是波动的念头,所知是念头产生的物质现象,它确实是一不是二。这个冥当作自然讲,自自然然是一个;不是我们说它是一个,统一的,不是,它本来就是一个。所以古人有句话说得好,「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这两句话几十年来我们真懂了吗?没懂。现在看到科学家这个报告懂了,才知道古人总结的一句话,在佛法里面它不讲物质,它讲色,色法,色就是物质现象。把整个宇宙总结为两个现象,一个物质、一个念头,念头是精神现象。现在科学也是这么分的,分作物理、心理,境智冥一就是心理跟物理它是一个。它本来就是一个,不能分的,你分就错了,你分了你就违背自然现象、违背真理,不能分的,它确实是一个。
微中子多大?科学家告诉我们,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在一起等于一个电子。电子多大我们看不见,电子是原子里面的一部分,原子这一分析,看到有原子核、有电子、有中子。那我们晓得,科学讲的原子应该是佛经上所讲的微尘,阿罗汉能看见,再分阿罗汉看不见了。从原子再分析,科学家称为粒子,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有几十种,再分析称为夸克,夸克也有几十种,这些东西佛用一个名词取代,叫色聚极微。这个名词很有意思,色是物质现象,很微小的这些物质现象聚集在一起叫色聚极微。最小的那个叫极微之微,那就是现在科学发现的微中子,佛说这个不能分,分了就没有了。现在科学家把这个分了,分了真的没有了。
德国普朗克,爱因斯坦的老师,他一生就研究物质,物质到底是什么被他搞清楚了。根据他研究的结论,他说世间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假的,不是真的,物质的基础是念头,它是意念波动产生的幻相。那真叫无尽无数的幻相纠缠在一起,看到好像有物质这个东西,他说其实是假的,不是真的。他一生在科学里最大的贡献,把这个东西搞清楚了,说出这个地球上四百多年科学,最大的一个误会就是二分法,把所有的现象分作物理跟心理这两样东西,错了,不能分,它是一不是二。所以科学家根据这个理论也观察到,这科学的实验,提出以心控物,意念决定可以控制物质,有这个能力。大家头一个想到,我身体是物质现象,心、念头可以控制物质,那好办,我这身体什么毛病的话,我自己可以改变,科学得出这个结论。真的,意念可以帮助我们身体恢复健康。懂得这个方法,也不必去搞美容,也不必搞什么健身,只要有健康的意念,就有健康的身体,就有健康的美。
纯净纯善,所以佛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身体紫磨真金色身,永远不坏,那是什么?念头造成的,纯净纯善。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世界之美好,诸佛刹土当中第一,没有超过它的,为什么?那边人念头纯净纯善,没有一个杂念,没有一个妄想。中国人所说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极乐世界是福地,往生极乐世界是最大福报的人,都到那里去了,有福的人居福地。他怎么修的?念阿弥陀佛修的。念阿弥陀佛是最大的福报,没有比这个福报更大了,你真把这部经看懂了、搞清楚了,你就相信。世出世法里头最大的福报是念佛,最大的智慧也是念佛,念佛确实福慧双修。我们不可以把这句佛号中断,一分一秒都要争取,我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念阿弥陀佛,累积福慧,这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今天讲条件,这是我往生的条件,要拼命念佛。
『寂静』,前面讲到「诸根寂静」。『无生无灭』者,「涅槃之真理,本来无生灭」。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开悟见性的时候,他说出五句话,这五句话就是他听《金刚经》开悟的报告。第二句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自性不生不灭。本来不生不灭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本性,本来清净,本来不染。所以我们一切的染污并没有染污到真心,染污着妄心,阿赖耶是妄心。阿赖耶是真心的影子,影子有染污,真心没有染污。就好像我们看电影的银幕一样,银幕是真心,银幕上显出的画面是假的,画面有染净,银幕丝毫不染。我们要回归到银幕,要放下画面,这就对了。一定要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是真的。这都是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境界由浅而深逐渐向上…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0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