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六集)  2012/5/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2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二十三页第五行,「《疏钞》云」,从这看起:

  「《疏钞》云:往生净土,要须有信。千信即千生,万信即万生。信佛名字,诸佛即救,诸佛即护。心常忆佛,口常称佛,身常敬佛,始名深信。任意早晚,终无再住阎浮之法。此策发信心,最为切要也」,前面我们学习到此地。莲池大师这几句的开示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今天还是从这个地方学起。一个人堕落在六道轮回,时间不知道有多长,出不去。堕落的时候容易,出去的时候非常艰难。这一桩事实真相只有佛知道,也只有佛把这一桩事情讲清楚、讲明白。我们与佛有缘,而且这个缘不是偶然的,生生世世就跟佛结了善缘,所以这一生得人身能遇到佛法,能遇到净宗。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如果真想脱离六道轮回,机会到了。如果这一生能把这个机会掌握住,我们就脱离了。

  六道是苦海,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不能再向这个海深广处去游,要赶紧回头。怎么回头?阿弥陀佛慈悲,给我们最大的帮助,帮助我们一生成佛,这是最大的帮助。成佛的利益说不尽,不但我们说不尽,诸佛如来都说不尽,没人知道,所以世间人贪恋这个世间五欲六尘,不想出离。只有真正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才知道非出离不可。轮回不能再住,住在这里头,单说一样,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一桩事情就叫你苦不堪言。没有机会是无可奈何,遇到佛法也不见得是有机会;遇到净宗,机会到了,决定可以出去了。

  出去,最重要的要须有信,你对这个法门要真信。真信有两种人,一种人是把经教参透了,对这桩事情认识清楚了,他真信。另外一种人,没有文化,没有念过书,乡下的阿公阿婆,但是他有善根,他听了之后,他具足的是仰信,他心中对佛菩萨敬仰,佛菩萨教我这么做,我就一生、一辈子做到底,他能成功。他不需要听经,不需要学教,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老老实实念一辈子,最后往生,瑞相稀有,他成功了。最难的就是当中者,这上不上,下不下,我们这一类所谓的知识分子。你说他不信,他也相信;你说他信,他还是有很多怀疑。所以也念佛,念一辈子,不能往生。但是念佛跟极乐世界就结了缘,虽不能往生,等待下一次再遇到,再遇到的时候你会提升,慢慢提升。不知道提升多少次,遇到了,真正发信心,不再怀疑了,那就是莲池大师在此地说的「千信即千生,万信即万生」,一个都不漏掉,他真相信,他真愿意到极乐世界。

  信佛名字,这一句话说得容易,做到真难。你要不通达教理,怎么可能相信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诸佛即救你,不但阿弥陀佛帮助你,一切诸佛都帮助你。帮助你什么?帮助你到西方极乐世界。诸佛护念你。诸佛为什么会帮助你?诸佛对阿弥陀佛无量的敬佩,只要听说有个人跟阿弥陀佛有缘,诸佛就欢喜,诸佛一定劝导你往生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欢喜,知道我们这个世界有不少人跟阿弥陀佛有缘,所以在世的时候多次的劝导、介绍,就是讲西方净土,介绍阿弥陀佛,一生当中讲很多次。我们在经论里面去查,经论里头附带提到的西方极乐世界将近两百部经典,这就是说常讲,常常提到。专门介绍的,这净土三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专门介绍。而《无量寿经》是佛多次宣讲,这个很特别。释迦牟尼佛讲经没有重复的,只讲一遍,没有重复的,唯独这部经多次宣讲。这个用意很深,说明「诸佛即救,诸佛即护」是有根据的,不是随便说的。

  那我们要怎么做、怎么修法?心常忆佛,心里头把妄想都放下,什么都不想了,只想阿弥陀佛,只想极乐世界。所以这部经要熟,要常常听、常常读。为什么?你起心动念就想极乐世界,想阿弥陀佛。口常称佛,称是念,口念佛。古大德劝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说话都是废话,都是造业。念佛是功德,多念佛,积累功德,这个功德帮助你往生,帮助你增高品位。身常敬佛,用我们身体修敬,就是礼拜阿弥陀佛。在礼拜当中,三业都做到了,你看我礼拜的时候,心里想佛,口里念佛,身体在拜佛。礼拜的时候,口念佛不出声,出声伤气;睡觉的时候,念佛不出声;坐着、站着、走着可以出声。始名深信,这信的标准,前面说了,要须有信,信的标准是心里常想佛、口常念佛、身常拜佛,这叫深信。真正能做到这样子,叫任意早晚,任意是随意,或早或晚。终无再住阎浮之法,终无,再没有了,没有什么?没有住六道轮回的因。六道轮回是果报,你把六道轮回的因跟缘都断掉了,所以你不会再住六道,你超越了。此策发信心,我们用这个道理,用祖师大德的教诲,策励我们发起信心。最为切要,这最重要的一桩大事。

  下面,「特标一念净信,至心愿生」,黄念老也是这么说的。我读这一段经文就提出这八个字,一念净信,至心愿生,念老在这里也提出来。这一段,这八个字比什么都要紧。「亦皆随愿得生之不可思议功德」。功夫纯熟,极乐世界想去就去,想留在这个世间也行,都不碍事。想去,是感恩弥陀,帮助我们这一生把生死轮回的问题解决了。还想留在这个世间,不是为自己,自己没事了,留在这个世间帮助众生,帮助有缘的众生,劝导他们,策发信心,求生净土。留在这个世间就干这一桩事情,除这一桩事情之外,什么事都没有。这就是为什么要留下来。这个世间还有一些跟我有缘的人。什么叫有缘?他相信我,我说话他听得进去,他相信,这叫有缘。如果我们说话他听不进去,完全不相信,那就没有缘。没有缘,到极乐世界去;有缘,多带几个到极乐世界。我们迟几年不要紧,多带一些人去,先人后己。这个是大悲心。

  一念,『一念净信』,一念。「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念就是一心,一心无二心。那这个一念净信的意思我们就体会到,这个一念就是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当中的一念。一念真信,念念真信。我这一念信了,底下一念就不信,这不能成就。念念相信。一念即是念念,念念即是一念。这《华严经》说的一多不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会疏》曰:明往生正因,唯在信一念,不依念多少故」,往生真正的信心就在一念,这一念的意思深。「又《教行信证》曰: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那什么是一心?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叫一心。这个就要功夫了。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说,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在功夫的浅深。这个一心里头有信愿、有功夫,兼而有之。心愈清净,功夫就愈深。所以把我们记忆里面的念头务必要清除干净。意念,就是你记得的这些东西,这个东西在哪里?在阿赖耶识里头。阿赖耶像一个资料库,无量劫来,六根所接触的境界,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都储藏在这个里头。这不是真心,真心离念,这大乘经里头佛常说的。那换句话说,如果有念,那就是妄心。

  我们把妄心里面清除干净,全都放下了,打扫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那就是真心。真妄是一不是二。真心里头不收集虚妄,妄心就没有了,就这么回事情。换句话说,佛教我们用真心念佛,不能用妄心。妄心念佛,没功夫;真心念佛,有功夫。我们用真心待人接物,真心里头有无量智慧。待人接物,一切人物不一样,人有染有净、有善有恶,真心里头生智慧,智慧里头会让你生出善巧方便,就是每个人你都应付得非常好,善人恶人见到你都欢喜,顺境逆境你也处得很好,智慧!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真实智慧的落实,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待人接物,你会做到大圆满。所以这是清净报土的真因,心净则佛土净。

  「获得金刚真心者」,金刚是比喻,比喻什么?坚固。你获得真心了,有像金刚一样的坚固,永远不会变更,不会改变,这叫金刚真心。在顺境里头不被诱惑,顺境善缘不起贪恋,这是金刚真心。有人发心,发的是真心,名利现前,马上跟着走,就改变了,那个心不是金刚真心;金刚真心,如如不动。遇到逆境他就生怨恨,这不是金刚真心。金刚真心,在逆境里头没有怨恨,顺境里头没有贪恋;换句话说,无论什么境界现前,他都能如如不动。你看多少信佛的人,真信,念佛念得不错,遇到几个有神通的人,马上就改变了,对那个神通非常恋慕、非常向往,把佛丢在一边,听神通的了。这个信心不是真心。那什么?假的,禁不起考验。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头跟我们讲金刚信心那个样子,说得好!他说,如果我们对释迦牟尼佛讲的这部《无量寿经》真相信,决定不改了,我就一门修到底。释迦牟尼佛现在来了,告诉你,我还有一个法门比这个更好的,你要不要?那你一要,你信心动摇了。你告诉释迦牟尼佛,谢谢佛陀,我就这一门就够了,再好我也不必学了,一门深入。这是真正金刚信心,禁得起考验,遇到神通,不被神通所动摇;遇到福报,不为福报所动摇;遇到阿罗汉也不被他动摇,遇到菩萨也不会动摇,遇到佛都不动摇。我就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就一个目标,去亲近阿弥陀佛。这叫万修万人去,这叫金刚信心。获得金刚信心者,这个人,你看这底下两句,可不得了!「横超五趣八难道」,这个五趣就是六道轮回,你超越了,横超了,八难也超越了。八难是八种障碍,前面学过了,都障碍不了你。「必获现生十种益」,说明你一定能够得到,现生就是现前,十种殊胜的利益。下面说,「一者冥众护持益,(乃至)十者,入正定聚益也」。

  这个现生十种益,我们有一份参考资料,诸位可以看看,这是我们学佛人必须知道的。「现生十种益」,这是佛教的名数。「日本真宗所立」,真宗是密宗。这个文里头有…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