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九集▪P2

  ..续本文上一页佛、阿弥陀佛,满面笑容,满身的欢喜。你跟他讲什么话,他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不知道听进去没听进去。他除了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他没有第二句话,这种人了不起,这种人他的成就跟上上根人平等。我们吊在中间不上不下,这种人是最难度的,最麻烦的。所以我们往往,现在对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看到乡下阿公阿婆在念佛,我们跟他致敬,佩服。为什么?他决定成就,他决定成佛,我们怎么搞都比不上他。这个人虽然叫愚,古人说「愚不可及」,可是你比不上他,他有愚忠,他有愚诚。上上根人聪明,诚心发出来。他愚他也发的是诚心,那个真诚跟上上根人的真诚没有两样,所以他能成就,而且很快速的成就。这个例子很多,《净土圣贤录》里有,《往生传》里头有,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接触的这些人事物,亲眼看见过,亲耳闻过,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这一乘愿海是他力,阿弥陀佛的力量,六字洪名也是阿弥陀佛的力量,我们藉着佛力到达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个什么世界?很像外国的大学城,它是个学校,规模很大。这个地区虽然说是极乐国、极乐世界,实际上它是个学校、是个道场。这个世界里面的人很单纯,这个世界里头没有政治,我们读多少经典,释迦牟尼佛没提出来。这个世界没有上帝、没有国王,极乐世界没有国王,极乐世界没有士农工商。非常单纯,就两种人,一种老师,一个学生,就这两种人;阿弥陀佛是老师,每一个往生的人,到极乐世界都是学生。学生程度不相等,所以它那里班级也不相同,大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真有。初级班是凡圣同居土,中级班是方便有余土,高级班是实报庄严土。高级班是真高,那个标准就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标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些人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是高级班;能够把见思烦恼断掉,这种人往生是中级班;像我们这一品烦恼都没断,到极乐世界是初级班。虽然是初级班,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待遇,跟高级班没有两样,这个很特别。不但生活状况跟那些人相同,这最高的待遇,我们到极乐世界去,智慧、神通、道力也好像突然提升了,也跟高级班同学差不多,这是不可思议。这究竟怎么回事?这就是名号跟一乘愿力的加持。这是在他方世界里头没有的,只有极乐世界有。

  这四十八愿说的,第十八愿「十念必生」,第十九愿,往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高级班的。确实有四土三辈九品,但是待遇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自己很清楚,全靠佛力。靠自己的,就是我相信这个法门,我一点都不怀疑,我真的愿意往生。我知道在这个世界,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门我都修不成就,没有这个能力,烦恼断不掉,业障没法子消除,这是障碍。今天阿弥陀佛提出条件,不需要断烦恼,不需要消业障,这个法门对我就很适合,叫带业往生。真信、真愿、真正念佛,我可以做得到,符合这个标准就决定得生。所以你看佛的愿,回向、往生融在一起了,就在这一句名号里头。这一声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是念阿弥陀佛,这里头有佛的愿,四十八愿统统在这一句佛号上。有回向,决定往生,这是无上的回向,不必单独回向。

  做这个注解,这个注解是非常了不起的注解,我们简直不敢相信凡人能做得出来。黄念祖老居士,老人往生之前六个月,每天念十四万声佛号,追顶念佛。十四万声佛号念了半年,他往生极乐世界去了,这就是无上回向。无上回向,念念向着西方极乐世界,除这一个念头之外,其他的念头都没有。那是什么?那是念念都在回向,不要再用回向的形式,念念都是回向。我念这句阿弥陀佛干什么?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所以希望这个意思我们搞清楚、搞明白。

  再看底下一段经文,「令得妙果」。经文:

  【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这就成佛了。我们看注解。「是故能生一念净信,将所有善根,至诚回向,则随愿皆生」。这句话是黄念祖老居士的,你看下面他就引用的了。「《会疏》所开示:唯在信一念,不依念多少」。黄念老一天念十四万声佛号,那念得多!这是什么?这是表法的,这是做给我们看的。这是人家真干,给我们做榜样,实际上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这是他用实际的行动来教我们,佛要怎么个念法,要像他这种念法。我们应当学习,养成习惯。如何学习?一个月用一天的时间,一个月找一天的时间,这一天什么工作不做,专念阿弥陀佛,看看念多少万声。一个月搞一次,把它养成习惯。到我们自己临命终时,最后的那七天,一天能念十万声,决定得生。平常不练不行。一个月一次,一年十二次,真正到往生的时候用七天的时间,真有把握,真的是好事。念老的这种表法是为我们做的,我们要感恩,提醒我们,在最后应该怎样念才真正有把握往生。

  念佛,秘诀没有别的,万缘放下,一心专注,这个非常重要。经里面告诉我们,底下这一品「三辈往生」就看到了,叫「一向专念」,就是要专注,决定不能分心,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是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大势至菩萨是用念佛修成佛的,他就用这个方法成就的,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把这个方法传给我们。都摄六根就是我们讲万缘放下。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眼不看,耳不听。实际上,眼怎么能不看?耳怎么能不听?眼可以看,耳可以听,你所看见的、所听到的别放在心上,就没事,干干净净的;你要把看的东西、听的东西都放在心上,错了。

  怎样才不会放在心上?你要了解外面事实真相。外面的事实真相是什么?佛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假的,不是真的。眼看到的色是假的,耳听到音声也是假的,鼻闻到的也是假的,舌尝的也是假的,没有一样不是假的。知道是假的,不放在心上,我们的心就清净了。凡夫看了之后,他放在心上,顺他意思的他起贪心,想控制它、想占有它;不顺他的意思他讨厌,想离开它、想抛弃它。都变成了垃圾,染污自己的清净心。佛菩萨不一样,佛菩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是什么?看得很清楚,听得很清楚,绝对没有放在心上。这叫功夫,真功夫!所以他心清净、心平等,心永远是觉而不迷,他有这个本事。这个本事我们得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学,非常重要。

  八万四千法门里头,方法虽然不一样,但是原则相同,那就是止观。观,清清楚楚;止,如如不动。所以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修禅定的,修禅定在哪里修?用现在的话说,在百货公司,最热闹的地方。他去逛百货公司,修禅定。你看他看得清清楚楚的,那是慧,如如不动那是定,定慧等持,修禅定,那真修禅定。禅定不是盘腿面壁,盘腿面壁的禅定不起作用,这个禅定起作用。你问他什么他都知道,你问他想不想要这个,他都完全不要。就是说,他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也没有分配的念头,什么念头都没有。所以定中有慧,慧中有定。不是看这个也想有,看那个也想占有,像观光,人家说什么?看了之后身上钱全光了,这一观全光了。真有功夫的人他如如不动,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确实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动念,这真修行,真功夫!我们凡夫看不出来,不知道他在那里修禅定。这是《华严经》里面告诉我们的。真修行在哪里修?其实就在生活上,穿衣吃饭、工作、待人接物全是禅定。离开生活你到哪里修?那不是真修,不是真功夫。你到山上挖个山洞,在里头住个三、五年,很不错,给你到百货公司逛一趟,那个定功全部没有了,那是假的。这个东西得禁得起考验,禁不起考验是假的,不算是真功夫。

  所以说唯在信一念,不依念多少,这一念是真念。此地讲的一念,实际上就是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的,一弹指有多少念?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一弹指。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三百二十兆。你怎么会知道?如果你知道,你就晓得全是假的,不是真的。现在科学是用秒做单位,弥勒菩萨这一弹指,我们一秒钟能弹几次?年轻,体力好的,我相信至少可以弹五次,那再乘五。一秒钟有多少个细念,微细的念头?一千六百兆。这是今天科学家发现的,波动的频率,整个宇宙是波动形成的。这个波是什么?就是念头。所以佛在经上说,「一切法从心想生」,真的,整个宇宙万事万物都是这个波动产生的。谁的波动?自己的波动,不是别人。所以一个人一生的际遇,你真正明白了你就知道,自己负责任,于任何一个人都不相干,完全是自己的念头。

  别人骂我,我听了会生气,为什么?我接受了。他骂别人我怎么不生气?骂别人,我没有接受到他的。如果你要晓得这身体是假的,身不是我,怎么骂也不会生气,为什么?没接受。你说谁负责任?你恨骂的人吗?不要恨他。我如果不接受,没事;我要接受,这还是我自己的事情,于他不相干。这就是事实真相,真相看穿了,你就真的得大自在;真相看穿了,你在真相之中就能如如不动,也就是我们俗话讲,不放在心上了。心清净了,心清净看外面的人都是好人,好人是好人,坏人也是好人,平等的,没有差别。所以,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我们凡夫看佛菩萨都是凡夫,就是这么个道理。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

  「又《要解》云: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这是蕅益大师讲的,蕅益大师给《弥陀经》做了个注解,叫《要解》,写得真好!他在后面跋文里头说的,他九天写成功的。印光大师对这部书非常赞叹,他说即使古佛再来作一部注解,也不能超过它。印光大师肯定的说,这个注解是《弥陀经》当中第一注解。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这句话重要。你看,信、愿坚固,坚固是绝不动摇,临终的时候只念十念,或者只念一念,就是一声阿弥陀佛,他就能往生。品位高下不在念佛多少,是念…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