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五集)  2012/5/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3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三十九页,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看起:

  「言化身菩提者,谓从报起用,能趣万机,名为化身。益物圆通,名曰菩提」。这是第三化身,化身菩提是从报身起作用。十法界众生有感,佛就用化身,应身、化身,都是从报身起用的。所以能趣万机,机是指十法界的众生,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这个地方讲菩萨一定是法身菩萨。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它起作用跟如来果地上没有两样。学佛,理事都要明了、要深入,我们才能够得受用,在学佛的人有智慧。现在有很多学佛好像很虔诚,没有深入经藏,对于佛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个样子长年下去得不到佛法的受用。

  我初学佛的时候二十六岁,对于佛法大致上明白了,那个时候只知道它是高等教育。我遇到章嘉大师,向他老人家请教:佛门有没有方法让我们很快契入境界?这个问题问得很大,也很有深度。我是个初学佛的人,对于经典还没有真正涉猎过。章嘉大师有智慧,智慧表演在善巧方便,教给我的显示出老人真的是深入浅出,让我们初学的人听起来好像也懂。告诉我,有,有这个方法,什么方法?看得破,放得下,你就能契入境界。这两句话要用佛经的名词来说,是止观、是禅定,他要说这些名词我就不懂了。观是看破,止是放下,你看他用看破、放下来说,我们就很容易懂了。但是我们是懂得个皮毛,没有深度。但是入门确实是从这个皮毛进去的,小学一年级。放下再帮助你看破,看破又帮助你放下,大师告诉我,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这是真实智慧,这么深的道理,这样巧妙的方法,用这个简单的语言就表达出来了。这两句话我学了六十一年,学了多少?少分,没学到家,学到家就成佛了,只可以说学到少分。少分我们就感得大受用、得大利益,让我们在六十年当中,生活在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是我们经题里面所说的「清净平等觉」,这最高的享受。

  如果不学佛,现在在这个社会,谁有真正快乐?过的日子实在说忧悲苦恼。所谓快乐是假的,不是真的,是一些物质欲望、名闻利养的刺激。那就好像打吗啡一样的,吸毒,副作用苦不堪言。回过头来我们得感激佛法,佛法带给我们是真的乐趣,教我们放下。放下什么?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顺境、善缘放下贪恋,逆境、恶缘放下瞋恚,永远保持清净心。这个里头就有高等的享受了,不生烦恼,生智慧。不接触不必要的这些缘分,哪些是最不必要的?最不必要的就是电视、广播、娱乐场所,这是最不必要的。报纸、杂志我五十年没有接触,为什么?这些东西都是扰乱心情、染污心性,身心都受染污,不接触。不接触就能保持清净,保持头脑的清醒,没有杂念,没有妄想,知足常乐。每天能吃得饱,能穿得暖,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每天跟佛在一起,面对着佛像如同对佛,展开经卷如同听佛教诲,其乐无穷。六十年跟佛菩萨在一起,向佛菩萨学习,学佛菩萨的三身,学佛菩萨的智慧,学佛菩萨的德用。

  法身如来没有形相,法身没有相,《华严经》里面称毗卢遮那,这是梵语,音译过来的。毗卢遮那是什么意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遍一切处。一切时一切处它无所不在,这是法身,它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所以,虽然没有离开我们,遍一切处,我们见不到、听不到、接触不到,第六意识也想不到,你心里想不到,心想它得有个相分。你看中国的文字,想,心里头有相,它没有相你想不到。我们想个人,心里就会有那个人的印象,想一桩事,会有事的形相,想一棵花草他就有花草的现相,想什么就现什么相。法身没有现象,所以想也想不出来。它也不是自然现象,所以科学发现不了它,哲学也缘不到它。它就在面前,它是一切现象的本体,所有现象都是从它生的,它什么都不是。法身就是真如,就是实相,真相。怎么知道它有?佛知道,经上告诉我们,八地以上的菩萨知道。他怎么知道的?禅定当中见到的,很深的禅定,定中不思议的境界现前,就是诸佛如来的法身。在净土宗称为常寂光,常寂光就是法身。身土是一不是二,明心见性就是见这个,见性成佛。在圆教初住以上,在别教是初地以上,才能见到。

  释迦牟尼佛见到了,佛在三十岁的时候,在菩提树下入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到了,见到了就叫成佛。中国唐朝,一千四百年前,出现一个惠能大师。我们在这个地区,想到惠能大师每个人都感到亲切,他是广东人,距离此地不远。这个人二十四岁开悟了,也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诸位要记住,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他在禅宗里头成为一代祖师,是佛教传到中国以来,没有一个人能超过他。不认识字,卖柴的,这个行业现在没有了,抗战时候有,上山砍柴挑到城里来卖。那个时候没有瓦斯、没有电,所以城市里头的居民要买柴、要买水。有专门卖水的,在河边挑水,那个时候水没有染污,江里面的水、河里面的水都干净,都可以喝。非常辛苦,赚钱很少,只几个铜板,但是他就能过一天的生活。天天要去做苦工,一天不做苦工就没有饭吃,所以非常辛苦。

  学佛没有进过讲堂,一天经都没有听过,也没有进过禅堂。在五祖黄梅那里住了八个月,五祖分配他的工作,就是现在我们讲的义工,他是砍柴的,会劈柴火,让他到厨房里面去舂米破柴。这个工作做了八个月,最后把衣钵传给他,这些事情都记载在《坛经》里面。只是传衣钵那天晚上,五祖召见他,半夜三更没人知道。五祖跟他讲《金刚经》,当然是讲《金刚经》大意,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不需要经本。他很有智慧,也就是他的心是清净平等觉,是真的,如果不是清净平等觉,听不懂。清净平等觉再加上非常的真诚、恭敬,五祖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开悟,向五祖提出报告,五句话就是他的博士论文。他向五祖报告,「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一听,行了,咱们经不必谈了,把衣钵就给他,立他为禅宗第六代的祖师。半夜叫他赶快走,五祖送他上船,半夜走了。这个故事《坛经》里头记载得很清楚。

  真正的佛法,章嘉大师所说,重实质不重形式,他真开悟了。开悟是什么样子?所有一切经典他全通了。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全是从真心、自性里头流出来的。他见到真心,他见到自性了。所以从自性里面流出来东西,就是自己心性流出来东西一样,没有两样。心同佛,解同佛,德同佛,样样跟佛一样,跟释迦牟尼佛是平等的境界。我们怎么知道?他在逃难的路中,中途遇到了个比丘尼,无尽藏比丘尼,这《坛经》上有记载的。这个比丘尼一生受持《大般涅槃经》,《大涅槃经》有两种本子,一种三十六卷,一种是四十卷,可以说都是大部头的经典。比丘尼在诵经,他在旁边听,她念完之后,他就跟比丘尼讲这段经文里头的道理。讲得非常好,比丘尼佩服得五体投地,捧着经本来跟他请教。他说我不认识字。无尽藏比丘尼很惊讶:你不认识字,你怎么讲得这么好?他说这个跟认识字不认识字没关系。跟什么有关系?跟清净平等觉有关系。

  他的心清净,他真有智慧,在黄梅八个月,五祖忍和尚认识人,知道这个人是传法的人,没有把法传给神秀,传给惠能。惠能不辜负老师,把禅宗发扬光大,从达摩到中国来,都是单传,每一代就传一个。到他,他传了四十三个人,换句话说,在他的会下,有四十三个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契入境界跟他平等的人。空前绝后,惠能大师之前没有,惠能大师以后一直到今天也没有。这是说出佛法的承传真正的利益。我们学佛这么久,也晓得惠能大师不是凡夫,肯定是佛菩萨再来的,凡夫做不到。在理上讲,他能够一时顿舍,在一念之间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这一念就成佛了,从理上讲。事上呢?事上惠能大师做到了,这是顿舍。顿舍就是一念之间统统放下,三种烦恼全放下,他障碍没有了,明心见性。一般人做不到,慢慢的放,没有办法一念放下,做不到。要多少时间?三年五载,有,他会里头人有,八年、九年有,十年、二十年有,三十多年的也有。实在讲,只要你在一生觉悟,都算是顿悟,都算是大成就,这不是普通的成就,真的了不起。

  能大师度了多少人?大彻大悟的四十三个,大悟的那就多了,小悟的就更不必说了,于一切众生种善根的那就更不计其数。一直影响到现在,他的影响一千三百多年,到现在。这是化身菩萨来的,应化身,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应化身从报身起用,来度众生的。益物圆通,益是利益,物是一切众生,如果说益人,那十法界里头只有人得利益。物比人的意思广,物,我们今天讲动物,动物包括就多了,没有不得利益的。我们今天展开《坛经》还是得利益,这叫菩提。

  这是第二段,说出菩提的名跟体。名字,就是菩提这个名字,它的体是真实智慧,是真实之际,本经所说的。真实之际是菩提之体,真实智慧是菩提的相,真实利益是菩提的作用,叫劝发菩提心。

  我们再看下面的解释,「第二明菩提之名与体」,前面这段文里头,「分就法报化三身而论。法身菩提,即是真如、实相与第一义空」。「自性清净,体无秽染。此即禅宗六祖于闻无住生心,豁然大悟时,所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他明白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理出天真,不假修成」,就是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因本自具足,故不假修成」。不需要修,你本来就是。五祖听了之后,你看立刻就把衣钵给他了,「立为第六代祖」。并且说,这《坛经》上说的,「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