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七集▪P2

  ..续本文上一页定叫什么?无想定,什么念头都没有。无想定真修成了,第四禅有个无想天,他们到那里去了。什么念头都没有,一点智慧也没有,它是无明,被无明所覆盖。这在佛法里不是正定,那是邪定。

  佛法里定中是有境界的,依照《华严》修定的,定中有华严境界;依照《法华经》修定的,定中就有法华境界;依照净土修行的,有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定中能见佛,定中能到极乐世界去,它不是什么都没有。但是定中境界不能执著,一定要守住一个最高指导原则,《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执著就错了,无论什么境界现前都不能执著。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种种境界现前,一定要知道,全是假相,不要被境界欺骗,我们的心才清净。心里面怎么样?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再说得粗一点、明显一点,我们对这个境界非常清楚,这是智慧;心如如不动,不起贪瞋痴慢,这就是定功。不起妄念,妄念是什么?占有、控制、支配,支配就是权力,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生起这个东西,你造业。无所得的,他起了个要占有的念头,得不到,这个念头要放弃、放下,不能控制。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个真相好,被科学家证明了,我们对它一点怀疑都没有,那就是不断之无。我们想想,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里头有什么东西?那个境界是什么?那个境界是整个宇宙,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从什么地方生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里头生的,遍法界虚空界,就在那么短的时间。法界虚空界真的吗?不是真的,它的生跟灭,用佛经上说,生住异灭四个阶段,都在那一念里头。你说这一念是有还是无?这一念里头有生住异灭、有成住坏空,你看那么短的时间,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再把它分成四个阶段,那就乘四,确确实实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整个宇宙就这个现象,能大师看到了,「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我们今天看到是什么?是这些许许多多现象密集纠缠在一起,让我们五根里头产生了个幻相,以为它有。一秒钟很短,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每一个生灭的现象是独立的,它不是相续。相续是完全相同的,这才相续,它不是,不是完全相同,每一个都是独立的,那根本就没有。《般若经》上佛说得好,「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说无所有、毕竟空是事实真相,不可得是劝我们不要在这里头有得失的念头,没有得也没有失。有得就有失,没有得哪来的失?到我们自己修行证得八地菩萨的时候,这个事实真相全看出来了,这清清楚楚,一丝毫不迷惑。能大师证得的境界,我们无法想象,能生万法是他亲证的。这桩事情,理我们晓得,一念之间,就是那个微细的一念,他能捕捉到那一念。那一念怎么?那一念放下了,真相大白。我们是这一念没放下,妄念一个一个的冒出来。

  这桩事情,我们看量子力学家的报告,这个现象他看出来了。念头,念头起来立刻就灭掉,他们说没有原因,念头一起立刻就灭掉。物质现象知道了,是从念头来的,念头怎么来的?念头不知道,怎么冒起来马上就灭掉、就没有了?他看到这个现象,佛在《楞严经》上讲了,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念头。这一个念头,我们现在很清楚,就是大乘经上讲的五蕴,这一个念头里头具足了色受想行识,阿赖耶在其中。迷了就是五蕴,悟了怎么样?悟了不可得,悟了就没有了,念头不生了。这一念断掉就悟了,这个悟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悟是体,见性是它的作用,明心见性,它作用。见性,我们教下称它为成佛,见性成佛。这是大乘教讲到究竟圆满了,圆满成佛,圆成佛道。所以智能帮助放下,这样讲法大家更清楚,引发静虑就是帮助放下。谓智慧现前,生诸功德,放下是功德,放不下是福德,福德在轮回里头受报,功德是超越六道轮回,了生死、出三界,功德跟福德不一样。

  第三「办事静虑」,放下能办事,「谓功行圆成,利益众生」。这什么意思?《妄尽还源观》上贤首国师给我们讲四德,第一句话说随缘妙用,这个就是随缘妙用。随缘是办事,妙用是什么?妙用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禅定,是办事的静虑,那就是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示现的时间长,释迦牟尼佛的示现八十年,应身,也来投胎,示的有生有死,八十年。随缘妙用,这禅定的妙用。文殊菩萨照顾虚云老和尚朝山,路上生病了,现一个乞丐的身来帮助他,这是化身。乞丐从哪里来他也不晓得,走了之后到哪里去也不知道,需要他的时候他来了,不需要的时候他走了,这化身。你看化身能够照顾他十几天,不可思议。什么人能做到?真正明心见性的人统统能做到。

  这就说出学佛的好处,念佛人念到事一心不乱就有这个功夫。这个功夫是什么?六通里头讲神足通。神足是变化,能分身,能变种种不一样的身。现身变什么样的身分,不是自己意思,自己如果有意思的话,那是凡夫,他做不到。这个身是怎么变出来的?众生的感应,楞严会上说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希望什么心,他就现身。你看虚老和尚病倒在路上,四周围都没有人家,这个时候一定想,这时候要有个人来帮助我多好,就有个乞丐出现了,随着他的心。为什么?乞丐出现,他一点怀疑都没有;其他的身分,怎么好要求他来照顾他几天,不好要求。乞丐反正到处讨饭的,居无定处,这一点怀疑都没有。这个乞丐心很好,他来帮助我。这种感应就跟水实验一样的,一个道理,水没有起心动念,我们有个念头去感它,它马上就有反应,我们没有心去求他,自然的。

  所以诸佛菩萨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真到有需要的时候,他怎么会不现身?现什么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活活泼泼,自在无碍,没障碍。每一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有这个能力,那能力从哪里来的?不是修来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给你的。经上不是说得很好吗?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文殊是阿惟越致菩萨,普贤也是阿惟越致菩萨。发心朝五台,文殊照顾你;发心朝峨嵋,普贤照顾你;发心朝九华,地藏菩萨照顾你,感应。这些大菩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根本就没有离开过我们,只是没有现身。我们起心动念、一切做为,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身体状况他也很清楚,每一个细胞这个频率他都收到,我们身体遇到病痛困难,他一定会来照顾。

  所以,这属于智慧,都从经教上得来的,长期经教的薰修,真的相信,不再怀疑,感应道交就形成。有怀疑是最大的障碍,感应断掉了。我们发射出去的波,佛菩萨接收到了;但是他那个波到我这里来,我这里有障碍。他知道我,我不知道他,换句话说,他帮我就有困难。我发出去的没有问题,他们能收到;他发给我的时候,我收不到。其实是收到,收到怎么?好像我们的机器故障了,不灵,没有感触。如果我们这个机器,这个身体、这身心没有故障,他发射到我这里来,我这里很清楚。什么没有故障?清净,没有故障;平等,没有故障;觉,没有故障。我们有染污、有不平、有迷惑,这故障,故障产生障碍,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障碍不在外面,在自己,在念头。

  念头为什么产生这么大的力量?为什么产生?因为我们信心不够,始终都有怀疑。这信心真难!一点怀疑没有,真信太难了!什么人一点怀疑没有?一个是有智慧的,上上根人,他对于这些事理一清二楚,他没有怀疑。第二种愚夫愚妇,他没有怀疑,我们常说的阿公阿婆。他老实、听话、真干,没有一点怀疑心,所以他的感应不可思议,他没有障碍。上智下愚最容易得度,上智的人成就很多,下愚成就也不少。我们这个阶层,今天叫知识分子,我们的麻烦就是知识,知识在佛法里叫所知障。障是两种,一个是烦恼障,烦恼是障,贪瞋痴慢疑这是障;另外就是所知,知识,知识里面的障,重点就是怀疑。信心不具足,你不能说他不信,也不能说他真信,信里头有疑。

  般若波罗蜜,第六「般若波罗蜜」,般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智慧,不是不能翻,是为了尊重不翻。大乘经求什么?就求般若,所以大乘就是智慧。《无量寿经》的经题,「佛说大乘」,佛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这三种是果。修净土希望是什么?希望就这三桩事情,我们所希望的,智慧,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无量寿是德里头的第一,为什么把它放在第一?如果没有寿命,一切都落空了,所以头一个要有寿命,德用才圆满。极乐世界无量寿是真的不是假的,往生到极乐世界,没有证得佛果,那个无量寿是有量的无量。但是,等觉破最后一品无明习气的时候,他提升了,证得妙觉的果位,那是真无量寿了。妙觉如来他离开实报土,他到哪里去?他入常寂光,常寂光是真的无量寿,那不是有量的无量;换句话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有量的无量,证得妙觉是真正无量。所以他那个有量跟无量是接着的,接轨的,没有脱节的。我们可以说,极乐世界无量寿是真的无量寿,两种生死都没有了。这两种生死,说实在的话,在实报庄严土里头就看不到了,实报庄严土理上讲有变易,但是事上你看不出来,事上没有。不像在十法界,理跟事都很清楚,在诸佛的报土里头,理有,事上看不到。

  般若「度愚痴」,它的相「决定审理名智」,这是给我们解释这个字,智慧这两个字的意思。什么叫智?什么叫慧?审察这个理论下决断的,这是智。「造心分别名慧」,这是什么?出主意的。如果我们拿打仗来做比喻你就很了解,参谋出主意是慧,主将下定决心那是智。慧主意多,主意多什么?不知道用哪个好。智高的人他一看,他就能知道哪一个主意好,决定用他的。所以打胜仗的功劳不在参谋,在主将,他决定的,他的功劳最大。这个解释也非常好,你看决定审理,造心分别,造心就是分别心,这是慧。「谓照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