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三集)  2012/7/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1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六十八页倒数第三行,「便证十地」。我们学到第八,现在请看第九:

  「善慧地,谓既得真如之体,即发妙用,凡所照了,悉是真如。经云:发真如用,名善慧地」。九地是法师地。从十信位到十地,每逢九都是法师的地位。法师有善慧,既然开悟了,八地不动地是真开悟了,彻底开悟。所以九地说,既得真如之体,明心见性,性德里头的作用就现前,即发妙用,这个妙用就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像《华严经》上所说的,证得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无碍?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凡所照了,悉是真如,事事就无碍了。体是真如,相也是真如,作用也是真如,这才真的是经上所说的发真如用。一真一切真,没有一样不真。就在十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大到世界,小至微尘,全是真如妙用。妙用里面为什么有染有净、有善有恶、有福有祸?这些全是妙用。妙用随众生心,随众生念头,这就是佛在一切经里常常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自性它就应,自性的应就是现相,能生万法,就现相。这相里头怎么变化?那就是第六跟第七识,第七识的执著,第六识的分别。随着分别、执著它就在那里变,自自然然的变,没有任何力量在里面操纵着,没有。虽然相用在变,体不变,体是真如,永远不变。如果你在相上见到体,你在作用上见到体,这就叫明心见性,动中见到不动,变幻里头见到不变。

  这桩事情很难懂,理太深了,事,所谓深密,它不是秘密,是深密,我们不能理解,不是我们常识当中所觉察到的,确实这个事情就在现前。我们常常用电视屏幕跟电视画面来做比喻,这是每个人,现在人天天所接触的,这是个非常好的比喻。画面,电视里头所谓的频道,频道很多,代表十法界依正庄严,频道很多。一个频道现,就是一个法界现,九个法界隐,不是没有,有,你看不见它。这就是很像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的不同维次的空间。三维空间现了,四维、五维不见了;四维空间现了,三维不见了。好像我们频道,开这个频道,其他的频道不现前。其实每个频道都在这个画面,我们没有感,它就不会现形,都在一起。任何画面没有离开萤幕,萤幕代表体、代表真如,它是不变的;画面刹那刹那在波动。我们用的电视这个波动,我不知道是一秒钟多少,频率不知道,肯定比以前的电影要快得多。以前电影,银幕上的画面一秒钟是二十四次。我们看电影,感觉得什么?有闪动,画面上有跳动,但是在电视上看不到,说明电视的频率比它高,我相信高很多倍,所以画面愈来愈逼真。现在的电影用数码,速度肯定比幻灯片要高,所以现在电影也非常逼真。

  我们知道,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高频率的振动。一切有为法,这就叫有为法,为什么?动的。频率,一个频率就是一个生灭。有生有灭叫有为法,不生不灭叫无为法。无为法确实只有一个,是真的,叫真如无为,这是自性,确确实实没有生灭,它不是波动现象产生的。一切法全是波动现象产生的,这个说法现代科学家证实了。科学里面最近讲的弦定律,弦就是波动现象。乐器里头一根弦,弹动的时候它就发声音。那个声音怎么发生的?从波动当中,振动当中发生的。我们又知道,大乘经里面讲到物质现象,极微色,那就是波动现象,极微,极其微细的波动。既然有极微色,一定有极微声、有极微香、有极微的味。这极其微细的六尘,我们虽然有六根,缘不到。这什么原因?粗心大意,我们的念头太粗了,所以微细的东西缘不到。要怎样才会缘到?要定功。所以极微色,八地菩萨的定功能缘到,说明七地以前还缘不到,只有八地以上五个位次缘到,八、九、十这三地,加上等觉、妙觉。这个境界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凡所照了,悉是真如,换句话说,我们电视屏幕上凡所显现,皆是屏幕。屏幕代表真如,是不是?是,一点没错。为什么?离开屏幕,它不能显现。所以屏幕是体,能现相的本体,它不是现象,它能现相。自性、本性、法性是一个性,真如也说它,名相有几十个,说的是一桩事情。所以经上讲,发真如用,名善慧地,这是好老师。他对于一切万法性相、理事、因果透彻了解,所以在教学上没有障碍、没有错误、没有偏差、没有扭曲,确实是正法,而且纯正。这是非常值得赞叹的、非常值得尊敬的,中国人讲尊师重道。

  在古时候,讲经说法担任教学的法师都是有修、有证,这就是正法时期。不仅仅他有学,他真学,他有悟,悟是解,信解行证,他能够理解,他有证,他有行、他有证,这正法。像法,有学、有解、有修,没有证。修学还不错,还不离谱,象是相似,有这么个模样。到末法时期,什么叫末法?有学,没有修了;没有修,也就是没有解。解,解错了,不是如来真实义,解是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孔子所说的「述而不作」,那是什么?那是圣贤的意思,不是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意思,没有圣贤的意思,这末法。如果信解行证都没有,这叫灭法。经有没有人研究?有,当作一种学术来研究,当作世间东西来研究,佛法就灭了。没有恭敬心,没有诚意,诚敬完全没有,就跟研究一般学术完全相同,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想法,佛法就灭了。佛法灭了,不是经典没有了,真正理解经典的人没有了,真正依照经典修行的人没有了。

  我们对这些理事明了,就知道佛法当前处在什么样的状况,就知道了。那我们要承担起责任,想把佛教兴起来,这个念头好,但是我们做错了,做了一辈子,我们的愿望落空。这什么原因?我们没有真正依教修行。所以解,要从修行当中体验出来的解才是如来真实义。我们的解不是从自己修行当中得来的,是完全从经论当中,从祖师大德当中,我们所悟的这么一点点,有的时候真的搞错了。如果不错,古人怎么可能错下一个字的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那是大法师做的,不是普通人,说错一句话,让听众产生严重误会。从这个地方让我们联想到,古人为什么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知道有这些理与事,行万里路证实,它是真的是假的,要亲自去看看,这个智慧才是真的。你学了,学了之后有实验证明,这就是今天的科学的精神,一定要有证据。科学从数学、从理论上推断可能有这种事情,然后一定要做实验,要证明。通过实验证明,这个信才叫真信;没有通过证明的,这个信不真,总有怀疑在里头。

  极乐世界,这个真叫难信易行,行不难,信难,没人见过。看到有很多念佛往生的瑞相,依旧是半信半疑。半信半疑的原因在哪里?一种是善根、福德薄。《弥陀经》上讲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凡是往生的人,善根、福德、因缘厚,他底子厚,他不起疑惑。第二种原因是经教参透了,经教读得多。这个多不一定是数量多,一部《无量寿经》遍数多。古人说的,你要懂得读经的方法,读经不要用自己意思,用自己意思你永远不解如来真实义。就是一昧的去读,根本不要想里头的意思,读上个几千遍,有悟处。就是说没有通过你妄想分别执著,这桩事情你明白了,你相信了,那叫真信。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需不需要求解?不需要。有求解的心就是障碍,为什么?妄念。妄念夹杂在那个里头,你智慧生不起来。妄念没有了,智慧就现前,妄念没有是得定,定的作用就开智慧。

  所以不动地,这不动是什么?心不动,不是身不动。心怎么不动?心没有念头;有念头就动,没有念头就不动。念头愈少愈好,心愈清净,愈清净就愈有智慧。特别是名闻利养、自私自利,这是非常严重的障碍。我念,有念头,不是为自己,为苦难众生想的、为正法久住想的,也是妄念,比较轻一点。自己利益夹在里头,名闻利养夹在里头,那就严重了。那怎么样?不开智慧。你所想出来的也都是妄想,世间法,不是出世间法。那种智慧,世间的世智辩聪,不是圣贤的智慧。圣贤的智慧是从德行、从厚道、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这一点我们要知道,真实智慧跟世智辩聪不一样。孔子在世,少正卯就是世智辩聪,夫子跟他辩论未必胜过他,何况其他的人!他所说的东西似是而非,叫一般人听到很难辨别,这个对社会有害。

  但是今天,讲求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对于不当的言论禁止,古时候非常严格。所以古人留下那些典籍,经过国家审定的,经过多少大德、长者审查过的。你说这个佛法入藏,那等于国家承认,当代的高僧大德承认。乾隆时代编《四库全书》,能够入《四库》里头的,国家承认的,当代学者专家承认的,经过严格审查、筛选,里面是真东西,不是真东西进不去,皇上把关。民主时代,这个没有了。古时候这道关是有标准的,佛法的标准是戒定慧,这是三个纲目。细目是依靠经典,大小乘都是标准,在中国是大乘。小乘里面的标准是伦理、道德、因果,讲到人空,小乘讲三法印。大乘讲一法印,实相,与事实真相相应。事实真相,体空,相是假的,内容讲这些这是对的。

  九地,这是真实现前弘法利生的善知识,讲经说法的大德。不论在家、出家,在家证得这个果位也是九地菩萨。特别是这部《无量寿经》,我们在前面看到表法,出家菩萨众只有三个人,在家菩萨有十六位。这表什么意思?表这个法门在家都能成就,何况出家!表这个意思。发真如用,这意思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皆与真如实相相应而不违背。真如实相就是诸法的真相,诸法的真相,相有性空,事有理无。相用无量差别,那是随缘不一样。决定教导我们看破放下,看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放下是什么?如如不动,决定没有分别执著,决定没有占有、控制,没有这些观念。一切法里头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心地清净本然,全是一颗利众生的…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