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二集)  2012/7/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2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八百八十三页,倒数第五行最后一句看起:

  「与《要解》之说,辞异而旨同。依信愿持名,他力大道,即得往生极乐。持名即是念实相。一超直入妙庄严路。如是之道,法尔自然」。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要解》蕅益大师这个说法,是很重要的开示,依信愿持名,完全要靠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这就是他力。念佛往生决定成佛,这是大道。持名就是念实相,这句话非常重要,为什么持名是念实相?这个理跟事都要清楚。那现在持名是不是念实相?不是的。什么人持名是念实相?我们看到那些阿公阿婆,他心里头只有一尊阿弥陀佛,口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此之外,他确实没有妄念、没有杂念,一心专注,那是念实相。跟上上根人对于净宗法门理事、性相、因果完全通达明了,功夫是一样的。完全通达明了,他们念佛就跟阿公阿婆没有两样,阿公阿婆这是下愚,那上智,上智跟下愚成就是平等的。为什么?方法相同,信愿持名都没有杂念、都没有妄想。一般人念佛没有这个境界,他里头掺着有杂念、有妄想,这种人念佛不见得能往生。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不多,这个道理要懂。

  我们学习这部经、这个集注,就是想把道理、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什么时候真明白?彻底放下是真明白。没有彻底放下,自己一定要清楚,我还是没有搞明白。自己要承认才能改过、才能够提升,如果自以为是永远不能再提升,那就是大错。一超直入就是一向专念,妙庄严路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是之道,法尔自然,这个法尔自然是赞叹净宗法门,自自然然这一生当中成就往生。我们看到近代几个例子法尔自然,锅漏匠法尔自然,哈尔滨极乐寺的修无师法尔自然。旧金山在家的老太太(老居士),台南将军乡的也是个老太太,这个老太太我们知道比较多一点,她只念佛三年,站着往生的。都是预知时至,而且她们很聪明,不告诉家人,家人晓得时,她已经走了,不告诉家人。告诉家人大概会要障碍,起障碍,不告诉,走得那么自然。这些例子都是给我们做见证的,让我们知道这桩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看底下一段,「行道和正」,这里头有三小段,第一段「观行无懈」。

  【出入供养。观经行道。喜乐久习。才猛智慧。心不中回。意无懈时。】

  这段文念老这边有解释,「上文」,就是这段文,「显极乐会众殊胜功德」,极乐世界,也就是说一切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出入供养』,这一句见汉吴两种译本,「原文中尚有俱相随飞行,翻辈出入,供养无极」,还有这么多字。这个地方会集的,你看就四个字,意思都包括在里头,「出入供养」。出是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入是对本师阿弥陀佛的供养,叫出入供养。「盖指极乐国中诸菩萨、阿罗汉等」,等这里头有人天,菩萨实报土,阿罗汉方便土,这个等是人天凡圣同居土,这是把极乐世界这些菩萨全都包括。「其飞行十方」,实际上有没有飞行十方?比飞行还快,极乐世界的人想到哪个地方,念头他就到了。因为在那个境界里头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就是没有先后,前后没有;没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是没有距离。时间、空间都不存在,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普兴供养,是修福」,普遍的他们去供养,供养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修福。

  『观经行道』,「是修慧」,「观经」不是听经,听用耳,观用眼,也不是这个观的意思,这个观是智慧,也就是说闻经觉悟,是这个意思,所以这是修慧。「彼土圣众,于此福慧二种庄严,悉皆喜乐而愿久习」。可贵的是『久习』这两个字,长久他真干!把福慧用在什么地方?用在修福、修慧,用在供养、用在诚敬,「久习」就是长时薰修。虽然那个地方时间、空间没有了,时间、空间是从不相应行法里头变现出来。我们现在知道,极乐世界那个地方没有阿赖耶,都是转八识成四智,所以极乐世界没有变化,身是法性身,世界是法性土,法性身跟法性土都是不变的。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所有一切万物都是振动发生的,频率,这就是有生有灭。极乐世界一切万物不生不灭,没有波动的现象,所以也就没有时间跟空间,一念遍虚空法界。我们在贤首国师《妄尽还源观》里面读到,《还源观》上明白告诉我们,宇宙从哪来,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所有的现象都是由于一念不觉。极乐世界它是一念觉,往生的人虽然不觉,到极乐世界就觉了,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的。

  如果说是凡圣同居土不觉,他的烦恼习气没断,不能成为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叫不退转菩萨,不退转有三种,第一个是位不退,阿罗汉就证得了;第二个是行不退,三贤菩萨证得;第三个叫念不退,是法身菩萨证得。三种不退统统证得才叫阿惟越致菩萨,所以我们知道往生极乐世界,确实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虽然没有证得,但是佛力加持,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阿惟越致菩萨完全相同、相等。这是极乐世界殊胜无比,这也就是十方诸佛为什么赞叹。一个人要修到这个境界确实要无量劫,所以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凡夫一品烦恼没断,为什么能生?为什么一到极乐世界就变成阿惟越致?这是许许多多菩萨都不能接受,都不能够相信。这桩事情我们要知道,真正知道,才知道这个法门可贵,这个法门不容易遇到,遇到决定不能错过,错过了,叫真可惜!彼土圣众,于此福慧二种庄严,悉皆喜乐而愿久习。『喜乐』跟「久习」,我们都要非常认真来学习,这叫真精进。

  下面接着说「才猛」,这句是赞叹法藏比丘因地所说的,「高才勇哲,与世超异」,这个意思。「才能勇猛」,这是因为有智慧,『才猛智慧』,意思就是「慧根猛利,才能超世」。在此地他所说的是极乐世界的大众,不是因地上对法藏菩萨的赞叹。这也是让我们看到,往生极乐世界这些人,我们特别注意的是什么?凡圣同居土的那些往生的人。为什么?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可以说都是凡圣同居土,因为我们一品烦恼没断,全仗佛力。一生到极乐世界,也就像法藏因地高才勇哲,与世超异,这太难得、太稀有了。阿弥陀佛真这样加持吗?我们相信是真的。这个世界真的跟一切诸佛刹土确实不一样,往生到极乐世界,让我们变得这么有智慧、这样有福报,这福德比福报更殊胜。

  『心不中回』,「中回者中途退转」,极乐世界没有中途退转的,只有不断向上提升,而且提升的速度很快。「所以退转者,信念不坚,遇缘则退」,这是说我们这个世间人学道。极乐世界没有这些退缘,只有增上缘,没有让你退转的缘,极乐世界没有。你所见到阿弥陀佛,你所见到诸菩萨个个都是勇猛精进,在极乐世界看不到一个退转的,所以你不会起退转的念头。「极乐圣众,智慧猛利,断疑生信,坚固不动,如金刚山」。到那个地方,你已经见到阿弥陀佛,你还会退转吗?我们这个地方学佛,经上说得很好,特别是现在人,现在人喜欢怀疑,怀疑是现代人的时尚,都学会了,连小孩都学会怀疑。这在我们童年的时候没有,小孩对于任何大人说的话都相信,从来没有怀疑;所以现在小孩聪明,都会怀疑。「故心不中回一往直前」,他没有后退的、没有退转的。

  『意无懈时』,「懈者怠也。懈怠之因,愿不深故。愿不深切,行持无力,故时勤时懈,常自放逸」。这个现象,在我们这个地方修学的是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他不能成就,进步很缓慢?在这就看到。所以佛在大乘经上讲,精进是菩萨唯一的善根,世间法的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菩萨的善根就是精进,精进的反面就是懈怠。这个地方的好处,这是我们要记到,懈怠,为什么会懈怠?愿不深;为什么会退转?信不坚固。没有深信,很容易退转,没有切愿就容易懈怠,这个我们常常要提起警惕。「故勇猛精进无有懈时」,极乐世界菩萨为什么能做到?那就是他们深信切愿。这个时候生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再也没有怀疑了。经典里面说的这些事,到极乐世界全见到了,不是听说,是你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接触到,所以信跟愿都不动摇。在这里头看的是一片精进庄严之相。

  下面一段「中道自然」。

  【外若迟缓。内独驶急。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中表相应。自然严整。】

  底下一段的头一句要移到这边来:

  【检敛端直。】

  这属于这一段的。『迟缓』,「迟者,迟徐」,徐是缓慢的意思,「安徐之义」。「缓者」,宽缓,「宽缓之义。故迟缓者即安闲沉稳而不紧张急燥」,有这个意思。『内独驶急』,「驶者疾速,急者紧急、急速」,外面迟缓,里面驶急,是指菩萨们表现在外面。「宽缓安闲,浑若无事。但其内心则精进不已,念念相继,心心无间,不令刹那失照,故云内独驶急」。这些都是功夫得力的相,我们要学就在日用平常之中,表现在外面若无其事,内里面信愿持名念念相续,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心心无间,这就是驶急。所谓一分一秒都不放过,这是精进的相,精进相在外面还看不到,这真正是所谓的功夫得力,功夫纯熟了。

  不令刹那失照,什么叫失照?照就是明了,就是觉悟,这个意思是说,不令刹那迷惑,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如果这一念不是阿弥陀佛就失照了,为什么?迷了。这真精进!我们现在想想,是照住的时间长,还是失照的时间长?一天二十四小时,我们的心在阿弥陀佛上有几许?心上失掉了阿弥陀佛那个时间有多长?两下一对比,我们自己心里就明白能不能往生。为什么一般念佛的人,念一辈子往生没把握?没有别的,心里头,这个事情要从心上讲,不从外面上讲,心上有佛的时间少,心上有杂事的时间多,所以没有把握。

  为什么有人,像锅漏匠这样的人,这个人没有往生之前没人重视他,不认识字,现在讲没有文化。做锅漏匠这一行,谋生非常辛苦,这…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