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三集)  2012/7/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2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八六页倒数第四行,最后一句看起:

  『身心洁净,无有爱贪』。「盖以契会中道,则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照破客尘,自然离爱,无有贪染。身心自然洁净」。念老这个解释非常重要,说明我们怎样把爱贪放下,这是目前修行人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社会一个重大问题。今天不是局限的,是全面的,整个世界的人,哪一个没有爱贪?从小孩,幼稚园小朋友,一直到老、到老死,都迷在爱贪里头,很难放下。学佛的同学,佛在大小、显密各个不同派别法门经典里头,都讲要放下爱贪,几个人能做到?能做到的人,道业都有成就;做不到的人,还是依旧搞生死轮回,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就是念佛往生,临命终时你爱贪心重,阿弥陀佛不会现在你眼前;换句话说,没人来接引你,极乐世界在哪里你找不到,最后还是回到六道轮回。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我们一定要清楚。

  学习经教的目的何在?就是学习一点智慧,用这点智慧把事实真相看清楚、看明白,我们才能够远离爱贪。知道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就被这两个字害了,现在还把它当好朋友,难分难舍,这怎么得了!要怎样才能真正觉悟放弃它?那就是契会中道,这可不是个容易事情。契是契入,会是体会,中道就是诸法实相,就是宇宙一切法的真相。对于真相真的逐渐逐渐明朗,逐渐逐渐的觉悟了,这个东西好。真正觉悟、真正明朗,方东美先生这句话你就懂得了,「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没有契会中道,最高享受有名无实,最高享受的概念不清楚,最高享受的意味你领略不到。最高的享受,于社会地位不相干,于财富不相干。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在社会没地位,砍柴的,樵夫,没有财富,一天不上山砍柴,一天就没钱过生活。一担柴我们很清楚,我们小时候见过,抗战时候还有这种行业,居住在城市周边的人都上山去砍柴,挑到城里来卖。这一担柴辛辛苦苦砍好、劈好,挑到城里,才卖几个铜板,抗战期间还用铜板,一担柴大概卖十几个铜板,非常辛苦!十几个铜板,一家人,三、四口人,这个清苦的日子是可以维持过去。住在乡村,都还自己种一点田地、蔬菜,这不需要去买;买,顶多一点油盐。惠能大师过的日子契会中道,他的生活确实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真正有学问、有德行的人看得出来,一般人看不出来。在黄梅真正认识他的,就是五祖一个人,五祖之外没有人认识他。

  怎样才能够契会中道?那就是前面所说的「检敛端直」。检敛,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端直,实在讲就是一向专念,那就是端直。换句话说,万缘放下,他心里干干净净,什么都不想,染净、善恶、生死于他都不相干,他都不予理会,只念一句阿弥陀佛,日夜不间断。不一定是在口里,要紧的是在心里头,心里头真有佛。阿弥陀佛念念没有离心,这就是端直,端庄正直,这个人没有邪念、没有妄想、没有杂念,他的人生就是最高的享受。《般若经》上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境界他契入了,这个境界就是中道的境界。色是指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用这一个字来代表。空是什么?诸法实性。说明性相作用它是一体的,我们讲体相用,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决定不能分割。这两句话就说的这个。六道众生不知道,把色空分开了。就像现在量子力学家所说的,空是心理,色是物理,把宇宙万法一分为二,不知道它是一体。《心经》上接下去两句话讲得就更清楚、更明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连的是讲的四句话,这四句话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大乘教上讲的诸法实相。

  整个宇宙是一体,是自己真心变现出来的,是自己本性变现出来的,惠能大师说得不错,「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无论是空还是色都不可得,空是真空,色是妙色。妙,不能说它有,不能说它无,这就妙。你说它有,它确实不存在;你说它无,它有相,这个相,你见到的、你听到的、你接触到的。我们能见的六根,所见的六种境界,都不是真的,全都是由于波动产生的幻相,我们误以为真实。要了解事实真相,自然离爱,无有贪染,这自然的,一点勉强都没有。离爱是什么?我们今天讲不放在心上,事上有,心上没有,这就是最高的享受。事上有,有乐,快乐人生;心上没有,不带烦恼,心上有就有烦恼了。你看,有乐没有苦,这个乐是真乐。为什么没有苦?没有占有,没这个念头,没有控制、没有支配,这些念头全没有,这个乐是真乐,极乐世界的乐。

  中道第一义谛生活的乐趣,所以没有贪染。贪染没有,下面全没有了,瞋、痴、慢、疑都没有。贪是一切不善的根,根拔掉了,其他的统统没有。瞋从哪里来?贪不到才瞋,贪到他就不发脾气了,贪不到。你看,都是一个贪。贪心是愚痴,人不痴,哪来的贪?傲慢,瞋恚里面的一分。怀疑,愚痴里头的一分。所以实际上三个字就全包括了,贪瞋痴,佛称它作三毒烦恼。三毒烦恼淡化、没有了,就契会中道,中道是事实真相。换句话说,贪瞋痴障碍我们见中道,有这个烦恼在心里头,永远见不到正道。到无有贪染的时候,身心自然洁净。

  这个里面有一个术语,就是「照破客尘」。什么叫客?什么叫尘?《楞严经》上讲得很详细。这是从《佛学大辞典》节了一个简单的解释。客尘是术语,「形容烦恼者。烦恼非心性固有之物」,心性里头没有烦恼。烦恼从哪里来的?「迷理而起者,故名之为客」。它不是主人,主人是常住这里,它是客,住一、二天它就走了,把烦恼比作客。又因为它染污心性,染污就好比是尘。我们这张桌子,一天不擦,明天早晨看桌面上就有灰尘,这染污。所以把烦恼比喻作客、比喻作尘,说明它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认识它,不碍事,为什么?不理会它。不认识它,就麻烦、就碍事,为什么?你以为它真有;真有,它就当家做主,就给我们带来麻烦。所以这个不能不懂。

  烦恼,就是指的根本烦恼六个,贪瞋痴慢疑还加上一个恶见,就是错误的见解、错误的看法。错误看法也分为五大类,第一个是身见,认为身是自己,这是严重的错误,最大的错误。身不是自己,为什么?身有生灭,身是属于客尘。我,不生不灭。惠能大师见性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己?性是自己,自性。你看他所说的,「何期自性」,没有想到自性,「本自清净」,它不会被染污,烦恼会被染污,它不染污。第二句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它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真的,有生有灭是假的。你看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这个东西它不是真的,这个念头时有时断,它不是永远相续的,这就是说它不是正常的。末后他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能生的自性不生不灭,所生的万法刹那生灭,这就说明万法是假的,身体也是刹那生灭。

  刹那意思我们不懂,我们对它没有正确的概念,知道刹那形容快,快到什么程度不知道。弥勒菩萨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快到什么程度?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我们没想到。我们看到过去播放的电影,它是用幻灯片组成的,电影上的画面是生灭画面,一秒钟二十四次的生灭,我们的眼睛已经迷失了自性,把它当作真的。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眼前的境界,无论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一秒钟是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这是客尘。我们今天有这个概念,有这个概念就是照破客尘。客尘究竟是什么,我们清楚了、明白了,它根本就不存在。所以《般若经》上说得好,一切法,世出世间所有的法全部包括尽,一个都不漏,「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还能执著吗?你还能占有吗?占有不到。一口气不来,什么是你的?

  我们学佛之后,在过去我常常提醒大家,印光大师教我们常常把死字贴在额头上,做为警惕。我在这个世间存活就这一天,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好想的?只想阿弥陀佛,这叫真念佛。我还有明天,我还有明年,这个念佛是假念佛,为什么?你的生死心不切,你念佛没有感应。如果想到我明天就要死了,我的时间只有这几个小时,分分秒秒都会把它把握住,不再有其他的念头夹进来,这个人叫真念佛。这个方法好!

  佛告诉我们方法比印光法师还要妙,好到极处!告诉我们什么?只有这一念,就是现前一念,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我只有今天,今天还有十几个小时。菩萨教给我只有这一念,没有第二念,这一念就是佛,这一念灭了,下一个念头出生的时候还是佛。念念他正念相续,正念是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别的念头,这叫正念相续。这个人,诸位想想看,他能不往生吗?不但决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辈上品。往生到极乐世界,他就作佛去了,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其他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西方极乐世界作佛,作佛之后普度众生,作佛是智慧圆满、福报圆满,有智慧、有福报,你才能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些是佛与法身大士的事业,我们选择这一行,选择这桩事情,我们立下志愿,真干!

  所以,贪瞋痴慢疑这些烦恼统统断掉了,自然断掉了,正念生起来,邪念就没有了,业障不要消自然消掉了。这就是「检敛端直,身心洁净,无有爱贪」,应对在我们中国传统教学里头,这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格物就是无有爱贪,这是格物。物就是物欲,物就是此地讲的爱贪,格是格斗。格物就是要跟爱贪做一次的斗争,一定要战胜它,一定要把它打败,远离爱贪,这是格物。因为这个东西障碍我们的自性,障碍智慧、障碍福德。这一仗打胜了,把烦恼打倒,所以格物是断烦恼,致知是开智慧。智慧是自性本有的,只要把障碍去掉,智慧就现前。智慧现前,意就诚,心就正了。

  『志愿安定,无增缺减』。下面解释「安」,安有很多意思,全都通…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