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七集▪P2

  ..续本文上一页,仁义礼智信扩充了,「始能为当时社会之所容」。我们当时是现代,我们做了这个实验,最近这十几年来周游列国,无论到哪个地方,我们都得到很好的礼遇、很好的接待,我们的交流都非常融洽。我们的观点他能包容,他们的理念我们能接受,所以社会和谐。世界宗教是一家,是可以做到的,这个不是理想,当前就有人在做了。真正做出来,我们不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这是人性,性德的流露,法尔自然。

  「方能宏扬教义,普利众生也」,中国儒释道都是立足在这个基础上,所以儒释道是一家。现在我们好像看不到它是一家,那是什么?他没有真的学儒释道,真的学就是一家;他是表面上的,没有真正学。真正学,不但儒释道是一家,世界宗教是一家,世界文化是一家。走这条路子,这个社会才有安定,世界才会有和平,每个人民都能享到真正的幸福。中国古圣先贤对于这方面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以及做成的效果,都非常殊胜,记载在典籍里面,中国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里头讲什么?要为别人介绍,最简单的一句话,里面所记载的是幸福人生、快乐人生的理念、智慧、方法、经验,你要不要?如果你是要,喜欢,你就来学习。学习首先要把文字学会,文字是基础,中国的文字很特殊,中国的文字是大学问、是大智慧。它不是用拼音的,它是用独立的方块字,每个字里头都有智慧,都有讲究的。学这个不难,我们看到许多外国人,没有中国文化的底蕴,没这个基础,学了三年,他有能力读中国古书,研究中国古典的学术,他有能力。我见到的不止一个人,几十个人。

  所以我常常想,中国人来要学文言文顶多两年,而且成就肯定比他们还高,中国人有基础、有底蕴。问题就是现在大家不学,看到它就害怕,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这是什么?这心理不正常。外国人知道中国《四库》里头有宝,文言文是一把钥匙,这个钥匙拿到了,宝藏就属于他的,所以他肯拼命学。而且不是从幼年学起,都是从接近中年。澳洲前总理陆克文,他十七岁开始学。我曾经送他一把扇子,扇子上写的字,《老子》里头的一段,他拿到手上从头到尾念给我听,学得不错!所以我们今天要提倡,要鼓励人念文言文。昨天国内有个同学寄了一包书给我,我收到了,我打开来一看,相当丰富,出乎我意料之外,都是民国初年小学生的作文,真的,不是假的。因为每篇作文上说,这是哪个学校,几年级的学生,下头是名字,这就不是假的,这些人的年龄大概都十二、三岁。我会把它整理起来重新翻印,印出来的时候,让我们学文言文的同学来看看。你看看民国初年,大概八岁、九岁小朋友写的文章,写得很像样子,十二、三岁就相当成熟了。

  我们今年印出来的《国学治要》,诸位都看了。《国学治要》当初编订的,是以什么样的程度为标准?高中学生。高中学生他们就可以做自己的参考资料,或者自己自修的读本,他就有这个程度。所以我们小时候,抗战期间在福建念小学,我们学校校长,好像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当时做我们小学的校长够资格了。他能够读《国学治要》,那还有什么问题!所以,从前小学里头的老师,大概初中毕业就很多,而且教得很不错,这年轻的老师。这是宏扬教义,普利众生。

  『苞罗表里』,这个草头的苞跟没有草头的包是一个意思,古时候常常通用。「罗者,《嘉祥疏》曰:罗之言摄」,罗是包括的意思,统摄的意思。「故知苞罗即包容含摄之义,表指事相,里指理体」。《华严经》讲体相用,体是自性、是真如,表就是相跟作用。体相用是一而三,三而一,体是自性,大乘教里头也常说法性,法性跟自性是一个性,这是体,自性能生能现一切法。事相的起用与性德相应,这叫「苞罗表里」,就是「事理双圆」,理中有事,事中有理,理事无碍,理事相辅相成。「真俗并照」,体是真,永恒不变,俗是假的,有生有灭,生灭跟不生灭在一起,体不生不灭。所以生灭即是不生灭,不生灭即是生灭,你在这一桩事情,任何一桩事你都看得清清楚楚。

  我们今天常常用电视做比喻,为什么?现在电视很普遍,家家都有,没有人不看电视。我们正在看屏幕的时候,屏幕里头有体、有事、有相。体是什么?体是屏幕,它不生不灭;相,我们按了频道,这个频道的相就现前;你看这个相里头起什么作用,这些表演都是作用。所以在电视屏幕上看体相用,看不生灭里头有生灭,屏幕是不生不灭,里头的相跟作用有生有灭,交织在一体,你全看到了。不生不灭的是真的,有生有灭是假的。我们如何来应对?我们跟社会一切大众和光同尘,这是事、这是相,这是有生有灭;我们的心如如不动,跟万法的理体一如,不生不灭。生灭跟不生灭无碍,这叫理事无碍;正在生灭当中也不生灭,那就叫事事无碍。怎样与性德相应?不放在心上就相应,放在心上就不相应,道理、事实的真相就如是。我们现一切相、一切行为决定不放在心上,为什么?知道相是假的。不要执著这个相,不要去分别这个相,这跟菩萨没有两样。菩萨高明,叫妙用,就妙在这个地方,不着相。不着相、不动心,他在业用上全是智慧,所以样样做得圆满、样样做得如理如法。

  这一句「苞罗表里」,我们把它念下去,「即事理双圆」,事圆满,理也圆满了。「真俗并照」,就像我们看电视,真是屏幕,俗是里头的画面,同时看见。「众妙齐收,万类普摄」,这是讲我们自性的性德,遍法界虚空界一法不漏。「上智下愚,悉得度脱。世出世间,融通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一切人事物全是自性变化出来的,上智是自性,诸佛如来;下愚也是自性,也是诸佛如来,没两样。上智是觉悟了,下愚是迷而不觉,虽是迷而不觉他有自性,不能说他没有自性。所以一切法是平等的,一切法没有差别。差别是我们从迷惑当中起的妄念,以为有差别,实际上毫无差别。只要我们能够记得,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频率,你就能体会到为什么无差别。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是例外的,统统在这个频率上出现,也在这个频率上消失。这么短的一念当中它有四相,这个四相就是生住异灭,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里头有四相,有生起、有住、有变异、有消失。这么短的时间里头再分成四段,生住异灭四段,不可思议!所以《般若经》的总结,真话,「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一切法真平等,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里头,生住异灭平等相,八地以上的菩萨看到了。

  『过度』,下面讲,「过度者,《吴译》经题为《过度人道经》,过度表自出生死,亦令人出生死之义」,叫过度。自己看破事实真相,放下分别执著,生死就没有了。生死从哪里来的?轮回从哪来的?从分别执著来的。我于一切法不执著,清净心现前,转末那为平等性智;我于一切世出世间法不分别,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这两个一转,阿赖耶马上跟着转,阿赖耶转成大圆镜智,前五识立刻转成成所作智,成所作智是成就菩萨自度度生的事业。转八识成四智,这一转过来,六道十法界这个身体没有了,这个肉身没有了。六道十法界的身是阿赖耶的相分,六道十法界众生自己以为那是心的,是自己的心,其实是阿赖耶的见分。现在一转,见相两分都没有了。所以,这个时候的身就是法性身,这个时候居住的国土是法性土。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对于极乐世界所说的我们就能够了解,就不会怀疑。极乐世界四土都是法性土,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统统是法性身。换句话,像如果用相宗的话来说,到极乐世界就转八识成四智。不是你修行功夫上转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阿弥陀佛帮助你转过来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的恩惠,真不可思议!我们这个世间父母、师长不能比,即使是诸佛如来做我们的老师,都不能跟极乐世界比。在这个世间,老师教我们自己转识成智;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没讲,他以行动,神通、道力,就自自然然帮助我们转识成智,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恩惠不可思议。

  下面说『解脱』,「解惑业之缚,脱三业之苦」。解是解除,今天讲解放,这是真的解放,把我们的迷惑解放,把我们过去今生所造的业解放了,善恶业统统都没有了。这个解除,「解脱」也就是放下的意思,放下一切的业因,叫解,放下果报,那个叫苦,三业之苦。三业是身口意,身口意造不善的业,造贪婪,果报是饿鬼道,鬼很苦;瞋恨是地狱道,地狱道更苦;愚痴是畜生道,畜生道不容易摆脱畜生身,为什么?它愚痴,它觉悟它才会离开畜生身,很难觉悟。解惑业,就是帮助我们解开贪瞋痴这个系缚,脱离三恶道的苦果。《唯识述记》,《唯识述记》是慈恩大师作的,这里头解释这个名词,「解谓离缚」,缚是烦恼,烦恼的代名词,烦恼像绳索把我们捆住,我们动弹不得,用这个做比喻。今天绳索解开了,脱离系缚,这叫解;脱,脱是自在,离开苦果。

  「又曰:言解脱者,体即圆寂」。体是自性,自性是圆满,清净寂灭。「由烦恼障缚诸有情,恒处生死」,这就是系缚,特别是六道众生。人为什么会有六道?是烦恼,烦恼造业,业牵果报。恒处生死,永远搞六道轮回。在六道里头,如果没有接触到圣贤教诲,你就没有不造业的。你这一生所造的业,跟许许多多人结的缘,这个缘里头善缘少,恶缘多。为什么?一个人起心动念,念念都是自私自利,念念都是损人利己。你就可以想到,这一生的时间虽然不长,短短的数十寒暑,跟多少人结了冤仇,只要结上,将来决定有报复。我对人有好处,他将来会报恩,我对他有坏处,将来他会报仇,欠命的还命,欠债的还钱,一分一毫都不会差错。但是你一定要知道,报复的时候往往报复过头,过头怎么样?过头又结上新的怨。这桩事情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叫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有休止,止不住。而且愈报愈残酷,愈报愈凶,两方面都苦。为…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