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八集▪P2

  ..续本文上一页到,也听不到了,想学习都找不到地方。由于严重的染污,所以「众生三毒炽盛」,贪瞋痴慢疑不是往下降,它上升,升的速度太快。我们细心去观察,年年不一样,月月不一样,这么快的速度向上成长,这还得了!三毒炽盛就会「造恶可哀」。造恶为什么可哀?有果报。

  「初段表贪毒,贫富同然,忧苦万端。次段显瞋毒」,这一段讲痴毒,这贪瞋痴。瞋,「至成大怨」,结下的仇恨。愚痴,「身愚神暗,不信经法,善恶之道,都不之信」,不相信行善有善果,造恶有恶报,他不相信。「痴毒之祸,伤人慧命,且为三毒之本,故痴毒为患极深」,这是特别说明愚痴之毒危害太深了。人要有智慧,他就不会有贪心,他就不会有瞋恚,这个是我们要有高度警觉。以为我有智慧,但是我还有贪心,你就要认真去反省,你还有贪心、还有瞋恚,你没有智慧。你学的是什么?知识,不是智慧。真正智慧现前,烦恼肯定化解,智慧有这个能力、能量,知识没有。所以知识跟智慧要很清楚辨别出来,不要误会把知识当作智慧。我们只有自知之明才能够种善根,才能够修善业。

  下面是念老的注解,经的意思是说,「世人愚痴,不明何者是善,何者为恶」。这是现在社会普遍的现象,把利看作善,把义看作恶,是非颠倒,这非常可怕。尤其是把学佛看成错误、看成是迷信,把圣人的教诲看成是错误,中国为什么会搞成这样子,都是古圣先贤那一套东西误导了我们,这么说法。以竞争为能事,以累积的财富多少为标准,伦理,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全没有了;佛经上所说的十善、三皈、五戒、六和、六度,全没有了。于是我们冷静去观察,这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多灾难?稍稍涉入经藏都知道,世间所有一切法都离不开因果感应,善因善果,恶因恶报,这是真理,这不是学术,完全是事实真相,现在没人懂。

  于是,「各逞己意,妄加分别」,这就是心、言不善。「于善恶三世因果之恒规,不能生信」,恒是永恒不变,规则。恒规超越时间,古今不二,超越空间,遍法界虚空界也不能改变它。所以,今天讲《十善业道》,还有少数人听;讲《太上感应篇》,听众都跑掉了,他不能接受。听的时候,他很难过,说句句都在骂他,都在指责他,他不服气,不听你的,掉头而去,对你产生怨恨。所以说『世人善恶,自不能见』,你自己见不到,给你说出来,不相信。

  「既不知因,便不畏果」,根本不知道因果报应的定律,所以他不怕。「但图当时快意,不惧后患无穷」,根本他就没有想到,后患真的是无穷。「纵情恣欲,任意作恶,竞造恶因」,这是竞争,看谁造得多,看谁造得大,这比赛。「不顾当来之凶祸」。许许多多从各地传来的信息,讲的灾难,结果灾难没来。说这些什么?这吓唬人的,这个不能相信,而且振振有辞,肯定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知道明天发生什么事情。这个意思就是,所有一切预言全部否定,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决定不要去相信它。这是真正不顾当来之凶祸,等凶祸现前,后悔莫及了。故云『吉凶祸福,竞各作之』,这个竞就是竞争,作善不竞争,造恶要竞争。

  「又《嘉祥疏》谓,世人以死之祠祭杀生为凶,嫁娶等为吉,世人于此二事,竞各为之」。人死祭祀,杀生来祭祀,把这个当作凶事;可是婚嫁,这是吉事,以杀生为庆贺,喜事。不知道只要是杀生就不是好事。好事更不能杀生,不可以把自己的好事、自己的快乐,让这些畜生牺牲生命,结下冤仇,它不服。哪一个畜生愿意,甘心情愿,把它的肉奉献给你,来庆祝你,哪有这种事情!都是弱肉强食,它没有办法抵抗你。你杀它、吃它,现在我们也有时候听到,被杀的这些动物附体来报复,这几年这些事情很多,我们听了作何感想?应该真听懂、真搞明白了,赶紧回头,不能再杀生了。所有一切罪业,杀生最严重,所以戒条都把杀生摆在第一条,偷盗摆在第二,邪淫摆在第三。而实际上杀盗淫常常有密切的关联,换句话说,三种都造了,三毒全造了。世人于此二事,竞各为之。「吉凶是因,祸福是果。杀生祭祀是凶,杀业所感三途之报为祸」。佛家祭祀用蔬果,蔬菜、水果。「世人皆以嫁娶为吉,但不知因喜庆而杀生,反成凶事,而招当来无穷之祸。此正是世人不明善恶所招之恶果也」。世间人真不知道,所以竞各作之。

  『身愚神暗』者,「《嘉祥疏》曰:身造恶故云身愚,心不信故云神暗。又《净影疏》曰:身愚神暗,心塞意闭」,心犹如茅塞,不能开解,「生死善恶,自不能见。故知愚暗,即是痴毒。以愚痴故,心意闭塞,不能正信因果」。也就是说,他没有能力辨别善恶,没有能力辨别是非,没有能力见到祸福。这人糊涂,没有智慧。愚痴,最大的伤害就是不能正信因果,他不相信。「不能信受经法」,佛菩萨的经论他听不懂,圣贤人的教诲他不能理解、不能接受,正道不入。但是邪说,「外道邪说,反易信奉」。故云:『转受余教』,他迷信,他相信这些。

  「如是颠倒之见,相续不绝,永溺生死。而其根本,正是痴业」,这愚痴可怕。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哪个人不愚痴?愚痴,怎么能解决?一定要向圣贤学。科学行不行?科学不能解决愚痴,愚痴要圣贤学问。为什么?科学是属于知识,不是智慧,科学可以用妄心取得,智慧不可以,智慧要用真诚心才能得到。一真一切真,真能解决问题,妄不能解决问题。妄解决问题必然有严重的后遗症,愈解愈麻烦,这些都摆在我们面前,我们都看到的。也就是科学技术不能够让人化解贪瞋痴,不能,科学帮助人增长贪瞋痴,这个麻烦就大了。智慧能帮助人化解贪瞋痴。所以不相信正道,不能接受圣人教诲,对于外道邪说他相信,这叫颠倒之见,相续不绝,永远沦陷在六道轮回。

  「生死无常,以痴为本」,所以痴非常严重,它的害好像明显上来看没有贪瞋那么严重,其实它比贪瞋严重。古人有个比喻说,贪瞋容易断,痴难断,痴好比藕,藕断丝连,很不容易断,要定慧的功夫。前面讲的贪瞋,有戒有定就能断;愚痴要有定有慧它才能断,没有慧是没办法断愚痴的。所以经教的薰修,对一般知识分子来说,佛家讲的中下根性的人,有经教长时间的薰修,对于化解三毒有一定的好处。经教修学也要懂规矩,最好的方法是一门深入,这是古德教导我们的。为什么?一门容易得定,容易得清净心,清净心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目标。我们这部经上经题,「清净平等觉」,首先得清净心,再进一步得平等心,最后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就是觉的意思。所以知道我们所修所学为什么,我们想得什么,这个要清楚。清净平等觉现前,是你真得到了,智慧开了,清净心生智慧,不生烦恼。所以清净心现前,六道轮回就没有了,你往生到四圣法界,四圣法界全是清净心。

  底下一段,「耽着毒欲」。

  【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迷于瞋恚。贪于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

  佛看在眼睛里头,伤心。注解里面说,『蒙冥抵突』,「蒙者,有眼球而不能见也」,世人常说,有眼无珠。没有能力辨别真妄,没有能力辨别邪正,没有能力辨别利害,这叫蒙冥。「憬兴云」,蒙又作这旁边有个目字的蒙。「蒙,覆不明也。冥,暗昧无知」,糊涂,迷惑颠倒的人。抵突,「抵者,兽以角触物。突者,冲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冲突,抵突就是冲突的意思。「又义寂释此句曰」,他说,「无所了知」,对于事理他不知道,「触事违犯,如小儿夜行,狂犬妄走,无所不作也」,这比比喻来说。无知,往往闯祸,闯祸他自己还不知道。下面举这两个例子,小孩夜行,没有人带着他,容易闯祸,为什么?他无知。狂犬妄走,狂犬也是无知,容易做错事,无所不作。

  「以愚昧蒙昧,故不明经义」,听经听不懂,听圣人的教诲也听不懂。为什么?糊涂,愚鲁,智慧不开。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这些人对人、对事、对物没有恭敬心、没有真诚心,所以他听不懂,他学不到,虽然学也达不到效果,这叫愚。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一切法从真诚心中作,这句话非常重要。一切法,无论干什么事情,无论对什么样的人事物,都要用真诚心、要用恭敬心,你才能得智慧。如果掉以轻心,轻慢心,你就没有办法理解,开经偈上所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永远隔一层,真的不能了解。这什么原因?诸佛如来、世法的圣贤都是用真诚心,他所说的话、他写的文章,真诚清净心中流出来的。我们也用真诚清净,就跟他相应,能够听得懂他什么意思,能看得出来。那我们是反其道而行之,我没有恭敬心、没有真诚心,那就没法子。

  所以古时候的教学,学生对于所学的没有真诚恭敬,对老师教导的没有真诚恭敬,老师就不教了。为什么?教是白教,你不能吸收。这个原则我们要学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统统用得上。对于没有诚敬,敷衍塞责这种心态,就不必跟他说真的,劝善也用很浅显的话,赞叹让他生欢喜心,这就好了。你给他讲真的,没用,念几声佛号给他听,对他有益处,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是好事情,这个方法可以应对一切众生。

  这底下说,以愚昧蒙昧,故不明经义。「以抵触为性,乃好冲突」,这把冲突说出来了,也就是说,他成见很深,自以为是,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所以就很容易发生冲突。亦因此对于经法「不能信受」。于是『心无远虑,各欲快意』,他没有想到将来,也没有想到别人,他所想的完全是自己,自己想怎么做他就怎么做,绝对不会替别人着想。有智慧的人不如是,有智慧的人起心动念先想到会不会伤害别人。不会伤害别人,对别人有没有好处?如果有好处,这事就可以做。对社会、对别人有不利的事情,对自己有利,都不能做,这是佛菩萨,这是大慈大悲,这是真正的爱。

  「《会疏》曰:不顾后世,但求现乐,故云各欲快意」。这个意思说得深,他想到来生、想到后世…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