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二集)  2012/8/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7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六十七页,第五行第二句看起:

  「泥洹即涅槃,圆证三德之至果也」,至果就是最后的果报、最高的果报,我们一般人统称为成佛,泥洹就是成佛。圆证三德,前面我们将三德做了简单的介绍,《佛学大辞典》的资料。这后面还有一段是《三藏法数》里头的,出自《金光明经玄义》,比前面说得详细。这一段经文教我们把五恶、五痛、五烧要舍掉,这是不善的因果,要认真的修五戒十善。读到这一段经文让我们深深想到,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为什么这么苦,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灾难,这个原因到底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过去人没有,极乐世界的人没有,我们会有这么多?读这个文让我们想起来,我们这个世间,很久了,至少一百年了,社会上不再有人教我们修福修慧,没人教了。我们对于修福修慧陌生了,很生疏。以为自己聪明,有能力欺骗众生,有能力夺取,这就是聪明智慧,这错了。这个东西佛经上讲得很清楚,是你过去生中所修的福德在支持你,你的福报享尽了,你造的罪业就现前。现在全世界的人不要父母、不要祖宗,这就没有福了;不重道、不尊师,就没有慧了,智慧就没有了,全世界的教育都在这个地方出事情。家庭教育,不敬祖宗、不孝父母,福没有了。慧,不尊重圣贤、不尊重宗教,这宗教是不敬神明,认为那是迷信,不学经典,慧没有了。

  在佛法里面讲,最简单的,持戒的人是有福。现在大家不要戒律,学佛不持戒,所以学佛也没有福报。慧从哪里来?慧从定来的。定是什么?定是清净心、平等心。我们这个经题上,清净平等是定,后面开慧,觉就是慧。心不清净、不平等,哪来的慧?起心动念都是烦恼、都是罪业。《地藏经》上讲的不为过,就是讲现代社会,「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这是我们现代社会,佛在三千年前就说得这么清楚。不要佛,就是不要慧、不要福。佛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从印度梵文翻过来的,就是智慧圆满、福报圆满。我们念皈依的时候,「皈依佛,二足尊」,这个二就是福慧,足就是满足,满足就是圆满的意思。智慧圆满、福报圆满,这个人称之为佛。学佛学什么?就是求智慧、求福报,福慧圆满的时候,这人就成佛了。

  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福报是自性里本有的,智慧也是自性本有的。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不知道什么是自性,这叫迷惑了。智慧没有了,福报就没有了,那就得受苦受难。也只有大乘佛法把这个灾难、苦痛的根源说出来,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只要我们回头向善,断五恶、修五善,福报就能现前。福报现前,心就定了。怎么定?知足就定了。我生活可以过得去,我不再多想,心就定了,定就开智慧。如果欲望没有止境,这个人永远没有智慧,福报一定会享尽,享尽了灾难就现前。灾难现前代表什么?代表我们的福报享得差不多,快享完了。现在灾难年年上升,就是说明这个现象,真的,上天在警告我们,赶快回头。

  佛经,学习的人很少,有少数人学习,把它当作哲学去研究,他可以得到知识,他得不到福慧。怎样学习才能得到福慧?印光大师讲真诚,一分诚敬消一分业障,得一分福慧;十分诚敬消十分业障,得十分利益。我们今天学佛没有诚敬心,所以利益是什么?利益就是福慧,福慧没有得到。社会一般大众看学佛的人,没有看到你们得什么好处,好像还不如我们,他对于信佛生不起来。是我们做错了,我们要做得很如法,社会大众看到,他就很羡慕,他就想跟你学习。由此可知,我们做错了,不但害自己也害了别人,让别人不敢学了。

  我们看《三藏法数》里面说的三德,《金光明经玄义》讲的。「法身、般若、解脱是为三」,这三德。「常乐我净是为德」,「常」,永恒不变,「即不迁不变」,迁也是变化的意思。「乐即安隐寂灭」,这是真正的乐。现在世间人以什么为乐?以吃喝玩乐这是乐。寂静,他没有办法;安稳,他也没有办法,他在这里头享受不到乐。寂静安稳里头有什么乐?孔子、颜回知道。《论语》第一句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就是乐,不是外面的刺激。吃喝玩那是外头刺激,那不是真乐,这个乐是从内心里头往外发的,就是大乘教里面所说的,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法喜从哪里生的?安稳生的,寂灭就现前。这是什么乐?圆满的智慧、圆满的福德,这是诸佛菩萨、圣贤之乐,这是真乐,这个乐不伤人,不会产生流弊。

  「我即自在无碍」,我们今天这个身心都不自在,都会受内烦恼、外面的缘,受它们的干扰,不自在,处处都有障碍。所以我是假的。如果你得到三德,法身、般若得到了,解脱得到了,你真有自在,真正大自在。自在到什么程度?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现身,自己没有起心动念,这个自在。不是说我想现身、我不想现身,没有这个念头。为什么会现身?众生有感,立刻就应。因为你的身心跟虚空一样,跟光一样,充满了宇宙。你在哪里?整个宇宙无时无处你不在。这是什么?这叫法身,这叫解脱。解是解除一切障碍,脱是永远脱离生死苦恼。

  「净即离垢无染」。垢,垢指根源,就是假我,执著阿赖耶相分的一分以为是自身,见分的一分以为是自己的心,全都错了。众生迷在这里头,不能觉悟,不知道事实真相,生生世世在六道搞轮回,搞冤冤相报,苦不堪言。不知道六道全是假的,梦幻泡影,他就是醒不过来,一个梦、一个梦接着去做,永远不会醒过来。遇到佛法是遇到清醒的机会,但是什么?他得要信,要依教奉行,他才能省悟过来。一省悟过来,问题解决了;不省悟过来,就继续去作梦,这是事实真相。

  三德,法身、般若、解脱,一个证得了,三个同时证得,法身里面有常乐我净,般若里头也有常乐我净,解脱里头也有常乐我净。常乐我净是德,法身、般若、解脱是道,合起来是道德。一般人讲得比较笼统,佛讲得清楚,哪些属于道、哪些属于德,这是道德的最高峰,佛所证得的。这里给我们解释法身,第一个,「法身德,法即轨法」。法是什么?轨是轨道。火车走的轨道、汽车走的公路,这都是轨道,乃至飞机飞的航线、航道,它越轨就出事情。法身是菩萨成佛之道,这个道是什么?道就是戒定慧。释迦牟尼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菩萨修行成佛,统统都走的是这个道,没有一个是例外的。那今天我们学佛,不依这个道来走,你怎么能做成功。

  也许有人要问,念佛法门,念佛往生的有不少阿公阿婆,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就懂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心称念,什么也不想,他为什么会成佛?他是暗合道妙,他对道德不懂,可是他完全中了,他走的路没错,他就是走这条路。他听话,一句弥陀念到底,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就是持戒。戒条那么多,他一条也不知道,他统统具足,他一条都不犯。你去问他,你有没有杀生?没有。有没有偷盗?没有。你去问他,他都告诉你他没有;你不问他,他什么也不知道。问他有没有妄念?没有。有没有杂念?没有。那就是修定,定慧功成就了,他就开悟了。他开悟,到哪里去了?他开悟到极乐世界去了。为什么不留在这个世界教化众生?众生不听他的,众生没瞧得起他,他在社会上没有地位,虽然成佛了,没有缘度众生。

  我们想想,惠能大师成道了,猎人队里待了十五年,他要不是碰到印宗法师,可能他很快就圆寂了。传一个、两个行了,他就走了。印宗是个讲经说法的大法师,发现惠能大师,这是承受五祖衣钵的人,对他非常恭敬,给能大师剃度。能大师是居士,所以印宗是惠能大师的剃度师。剃度之后,印宗法师拜他做老师。所以印宗法师是惠能传法的弟子,他在能大师会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样的人来护法,所谓水涨船高,印宗法师的老师,那还得了,谁不恭敬?这个法缘从这来的。印宗有慧眼,能认识人,没有嫉妒心。如果碰到个有嫉妒心的,你不能在我之上,那他的法就传不出来了。剃完头就拜他做老师,这个是多难得的事情,千古一人,历史上没有看到第二个人,一下就把能大师的身分、地位抬高了,叫抬举。真正抬举起来了,没有一个人不相信,没有一个人不尊重,没有一个人不听话,叫缘。这个缘太重要了。

  所以今天要学佛,不走老路,你的成就是专家学者,是西方汉学系里面的博士。汉学系里头有儒释道,有研究佛学的,可以拿到佛经去写博士论文,拿博士学位;可以做个名教授,世间人称之为汉学家。你不能成圣成贤,你不能成佛作祖,为什么?你学的是知识,不是智慧。你没有从佛那个道路上走,你走的是偏邪,不是正路。正路就是戒定慧,这叫正路。

  净业三福,我们要想到福,哪一个人不要福?你见到福都喜欢,可是佛给你讲的这个福你不要。佛说这三种福,第一种人天福报。你要享受人间的福报、享受天上的福报,你就照佛这个方法去修,他只有四句话,一点都不麻烦。第一个,孝养父母是福,父母是福田、恩田;奉事师长是福,也是智慧。我们的身命得自于父母,父母养育成人,不知道报恩是没有福报;我们的智慧得自于老师,老师教导我们,我们对事理逐渐明白、觉悟了,慧命得自于老师,不敬老师,没福、没智慧。这就说明什么?福慧的根,世出世间福慧的根在此地。你要是没有根,你一生怎么修,所得的福慧很有限,因为他没有根!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慈心不杀,这是积德,大慈大悲,不忍伤害一切众生,这里头福慧都有。第三句修十善业。

  所以我们从这一句,人天福报一句,应对在儒释道的三个根,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十善业道》,这是佛的根。这三样东西很小,分量很少,《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感应篇》大概一…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