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七集) 2012/8/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7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七十四页倒数第五行,从当中看起:
从《净影疏》云,从这里看起。「罪者归之,无人伴匹。故云茕忪当入其中。下云:古今有是,痛哉可伤!」隋朝慧远法师,他注的《无量寿经义疏》叫做《净影疏》。注解里头有说,罪者归之,造作这些罪业的人,归,归到什么地方?五道之中,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出不了六道轮回,五道里面肯定是三恶道。堕落到三恶道是独去独来,没有人陪伴,生前再亲爱的人,因为造的业不一样,所以就不可能遇到,故曰茕忪当入其中。茕忪是孤独的意思,是惊慌、恐怖,身心不安。古今有是,自古至今没有例外的,这是因果报应。善因有善果,恶因决定有恶报,明眼人看到,叫痛哉可伤。「表三毒所作恶因,定感痛烧之恶果也」。这个文字,字字句句都非常肯定,没有丝毫怀疑,决定感得五痛五烧这个结果,都是指的三恶道。
「以上诫恶」,这是念老告诉我们,这以上的这些经、注解都是告诫,造恶应该要受三途苦报。向下的经文这是劝善,劝我们要断恶修善。
请看经文,下面「劝善」分三段,第一段「依教奉行免苦」。这对谁说的?就是作恶的,造作恶业的这些人。我们看经文:
【汝等得佛经语。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终身不怠。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涂。忧怖苦痛之道。】
这段经文「乃如来普劝闻经之人专精修善」,我们先看这个文的大意。佛叫着大众,『汝等』,这个汝等包括我们现在在内,我们今天展开经卷读到经文,都是这一大会的听众。『得佛经语』,这专指《无量寿经》。得人身,闻佛法,能够听到《无量寿经》,这是无比殊胜的缘分。就像佛在《弥陀经》上所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人人都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纵然像张善和那样的往生,他这一生当中没修善,杀牛为业,屠户,临命终时一念回心,你看,地狱相就消失了,看到佛来接引。好像这太容易了,世间哪有这等的事情?其实我们肉眼凡夫不知道,佛在大乘经上说过,凡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人,皆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只是这一生没有遇到佛缘。张善和在临终最后那一念遇到了,就把他无量劫的这个善根引发出来,还是得到无量诸佛的加持,生生世世修积的善根起作用了,他能往生。
我们今天知道有这么回事情,一定要『尊圣敬善』,这四个字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知道,佛经上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实话,没有一个字是假话,我们要珍惜。对于这个经要『熟思惟之』,怎么「熟思惟」?多读,多读自然明白。不明白的地方不要去想,愈想都想错了。我们去想是自己的意思,不是如来真实义。我们不想它,只读它,一遍一遍的读,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那个意思自己跑出来了,这是真的。这是感应,我们用真诚心去读它就会有感应。从感应当中可以知道自己善根的厚薄,有人读三、四十遍就有悟处,意思就出现了;有人要读二、三百遍,意思才出来。这就是各人善根不一样,善根厚的,二、三十遍就明白了,善根薄的要念三、四百遍,都不错,都能把善根念出来。古人定的一般标准,普通人的标准,千遍。明白了,意思明白了,就要『各自端守』,这佛说每个人,每个人应当要端守,端是端正,把它守住,依教奉行,终身不能懈怠。
我们这一生决定求生净土,心态决定是尊圣敬善,所以孔夫子求学的心态是我们的榜样。夫子一生求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个态度好,这就是老实。你说什么叫老实?孔老夫子这就是老实。老实人守本分,没有创造、没有发明,这就老老实实。对古圣先贤东西信,这个信就是敬善,你要不尊敬,你就不会相信,你真正相信,一定是敬。内心有这敬,对人尊重,尊重圣贤,礼敬一切善行,看到人行善生欢喜心。
『仁慈博爱』,博爱这两个字出自《无量寿经》。仁者爱人,大乘佛法里头这些菩萨,不但爱人,爱动物、爱花草树木、爱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他不爱,真正叫博爱,名实完全相符。慈是慈悲,慈是与乐的意思。悲是拔苦,看到众生有苦难,帮助他化解,这叫悲;给众生安稳、快乐,这叫慈。『当求度世』,度世就是希望能够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这个心一定要有。
『拔断生死众恶之本』。「本」是一棵树的主干,这叫本,从根上生下这个主干叫本。从本分支,那叫干;干再分,这叫枝,愈分愈细,枝再分是条。所以,通常人讲根本,直接从根上那一段的,那叫做本。我们常常讲净业三福前面两句,孝养父母是根,奉事师长是本;换句话说,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不离这个根本。根本要没有了,根本就是孝亲尊师,这个没有,其他的就完了,全是假的,决定不是真的。假的到最后,一定弊病丛生,为什么?他会走向名闻利养、会走向自私自利,会变质。有根本就不会变质,所以这个根本,中国人叫它做扎根教育。这个教育决定是在三岁之前,就是这个小孩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这叫根本教育。三岁之后,根本已经坏掉了,他已经学坏了。你教他东西,他也很乖乖的学,他欺骗你,他不是真的,离开你,他的行为就变了。所以根本教育谁教?母亲教。一个尽责任的母亲那太伟大了,尽责任的母亲教出的孩子是圣贤。中国古谚语说的是有道理的,叫「三岁看八十」,三岁扎根教育扎得好,八十岁不会变节,不会改变。
人一定要求离,不仅是三途六道,要离十法界。十法界不究竟,四圣法界也有『忧怖苦痛之道』,他无明没破,八识没能转过来,这就是他的忧苦。必须转八识成四智,脱离十法界,往生到实报庄严土,这是世俗人讲成佛了,永远不会退落到十法界,永远不会退转。十法界他来不来?他来,他来去没有障碍,他来是来应化的,众生有感他来应。虽然来应化,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印度示现,住世八十年,应化。他这八十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有没有起心动念?给诸位说,决定没有。如果起心动念,他就退转了,他就变成凡夫了。人家高明在此地,跟大家和光同尘,不起心、不动念。但是跟人,你分不出来,他也有说有笑,也有高兴,也有发脾气的时候,怎么没有起心动念?真没有起心动念。他高兴、发脾气那完全是真实智慧在起作用,是教化众生的。笑可以让众生开悟,生气也会叫一类众生开悟,没有一样不是他教学的工具,叫善巧方便。我们没办法做到,原因是什么?我们起心动念,不但起心动念,还有分别、还有执著,这就不行。阿罗汉比我们强,阿罗汉有起心动念、有分别,他没有执著,我们还有执著,这他比我们强的,他没有执著。菩萨比阿罗汉又强,阿罗汉还有分别,菩萨没有分别。菩萨比不上佛,菩萨有起心动念,佛没有起心动念。
我们学佛学哪些?就学这个,练习,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练习,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跟大家在一起和光同尘,也挺热热闹闹的。这是大乘佛法,密宗里头是无上的密意,凡夫看不出来。凡夫学佛一定要按照顺序,不能躐等,躐等决定出毛病。净土宗的净就比不上密宗的净,净土的净是对染污远远的离开,这样得清净;密宗的清净,他根本不离开染污,他那个清净确实心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那是真净,究竟圆满的净。财色名食睡他都不离,真的是功夫到家;功夫不到家,你要学他那个,果报在地狱。章嘉大师当年教我,密宗只有两条路,没有当中路线,一个就是成佛,一个下地狱,没有当中路线的。净土宗有当中的、有阶梯的,所以净土容易修,密太难了。
黄念祖老居士是密宗金刚上师,他受过三昧耶戒。他告诉我,他说从今而后,禅跟密都没有了,修禅不但说没有开悟的,得定都不可能。民国以来,中国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多的人口,学密宗真正成就的,他说只有六个人。你就晓得这个多难。所以他自己离开这个尘寰,他采取的是念佛求生净土,他没有用密、没有用禅。你看他走的那年,前半年,六个月,每天十四万声佛号,念了半年他往生了。这是做给我们看的,真干!这个注解完成之后,再校、再补充,成为定本,他就一心念佛了,万缘放下,办自己的事。以这样大修行、大成就的人还要这样做,我们敢不念佛吗?还有时间去打妄想吗?
尤其是社会上大家都在讲二0一二马雅灾难预言,十二月二十一号,日子愈来愈近了,现在进入倒数计时。你要问我,用什么方法?用黄念祖老居士的方法,你一天没有办法念十四万声,念十万声;没有法子念十万声,你至少也念五万声,你能往生,真有把握。灾难对你不是灾难,你不遭灾难,你到极乐世界去了,你不会受灾难。佛如果不来接引你,把你留在这个世间,那你有任务,你的任务是救苦救难。凭什么本事?凭你念佛的本事,你就能救苦救难。一天决定不能少过一万声佛号,这是最低的。一定要用念珠,要老老实实计数,一串念珠一百零八声,就算一百声,算整数,认真去念一百串,最低数。能够念三万声最好,古来的大德,一般给人的标准是三万声,三万到五万,人常修的,十万也挺多,真精进!
我们现在看黄念老的注解。「佛经语」,这是经文上「汝等得佛经语」,叫佛经语,「通指舍恶修善、背尘合觉之一切法门」,广义的就是一切经教,这都是佛说的。佛所说的一定是教我们舍恶修善,我们常讲断恶修善。背尘合觉,尘是六尘。六尘是什么?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六根所缘的境界。眼见的是色,耳闻的是声,鼻嗅的是香,舌尝的是味,身体是接触的,念头想象的是法,这六样东西统统染污我们的心性。我们的心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平等的,现在为什么不清净、不平等,就是因为六尘障碍了。六尘为什么会有障碍?因为你有执…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