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六集▪P3

  ..续本文上一页绝对不要去想灾难,心里头不能有,有它就有麻烦;心里真没有,就真没有麻烦。我们每天念佛,每天在这里学经教,这是我们正常功课,我们天天保持,其他的东西有人跟我们讲,我们知道了,不放在心上,这个重要。如果知道了你会放在心上,最好你别知道。真正知道了,不要放在心上,就没事。华严境界,法华境界,没有疾病、没有灾难,所以演长远之寿量,《法华经》的「寿量品」。

  显至道之幽微。至道是成佛之道,回归自性,回归常寂光,这是至道。哪些人回归?上中下根人统统回归,上根人当时就能回归,中下根人念佛往生净土就是回归。所以这法华一经所以说也,这部经主要就讲这一桩大事因缘。可是,「犹有余机未尽」,还有剩下来的,业障重的、迷得深的。「故说涅槃一经,而捃拾之」,这个捃拾后头有注解,「收拾遗余之意」。佛度众生慈悲到极处,所以末后说《涅槃经》,《涅槃经》一天一夜说的,真的是度众生一个都不漏,把这些法统统传下来了。「是名法华、涅槃时也」。这是五时调机。

  下头一句,「半满垂教」,这也是个佛学名词。什么叫半?什么叫满?这在《佛学大辞典》节录的。半满是比喻,这文字部分大家可以参考,不必要去念,半就说明不满、不完全,是部分,不是完整的。这是什么?小乘教。前面讲的阿含,这是半教,小乘。方等就是大乘,大乘以上的这叫满教。大乘是菩萨藏,小乘叫声闻藏,这是古来祖师大德判教的时候用的这些名词、这些术语。

  天台《止观辅行》里面说,在最后这一段,这一段说得简单,也很清楚,「半唯在小」,讲半教的时候只有讲到小教,阿含,「永隔于大」。「方等则具存半满」,它统统有,方等教里头有阿含的思想,也有般若、法华的思想,它都有。「般若法华涅槃华严唯满不半」,那是圆教,纯大乘。所以「鹿苑」,鹿野苑所说的,就是最初十二年所讲的《阿含经》,那是「唯半不满」,是佛对初学人说的,那就是佛教的小学,给你说的是不究竟的。小学说什么?人天法,就是说你不能出六道轮回,教给你来生还得人道、教给你生天之法。有人他真的就这个想法,人不错,做人很好,来生我还做个人,比这一生更富贵,他有这个想头。释迦牟尼佛说行,我教你。说,听说天上比人好,想生天。佛就教你生天的方法,不出轮回。阿罗汉虽出轮回,不能见性。见性才算是大乘的成就,脱离六道轮回是小乘的成就,人天是没有成就的人,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这是苦心诲喻。

  「盖谓如来大慈,哀悯群机」,群机是我们现在讲的一切众生,「苦口婆心,开示教导。五时说法」。你是什么样的根机,佛就给你说什么法;你什么样的愿望,佛给你说什么法。所以佛是应机说法,不勉强你,你喜欢什么,佛真的教你什么。你这个是在世间,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想求发财,佛就教给你发财的方法;我求智慧,佛教给你智慧的方法;我求健康长寿,佛就给你健康长寿的方法,真正是有求必应。佛教给我们是正道,不是邪道,我们得的果是正果,里面不会有罪业。

  那怎么样发财、怎么样得财富?佛告诉我们,布施,你修财布施,你就得财富。这是六十一年前,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大师可能会看相,一看我,贫贱之相,这命贫,没有财富,贱,没有地位,寿命又短,寿命只有四十五岁。这四十五岁到现在,到今天,这个都是延寿,延长的,本来的命早就没有了。我没有求寿命,自然延长的。我学佛与这个有关系,寿命太短,所以就希望早走,我必须在四十五岁之前,我念佛能往生,我就很满足了。四十五岁那一年,确实生一场病。我没有生过病,医院没有我的病历,我知道寿命到了,我也不看医生,也不吃药,天天念佛,求生净土。念了一个月,病好了。因为我相信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我是寿命到了,找医生有什么用?一个月就好了;好了,我就再继续讲经。好像我是三十三岁开始讲经的,讲了十二年。甘珠活佛告诉我的,我这个寿命延长,实际与讲经有关系,他说十二年讲经的功德,你寿命延长了。

  命里头没有财,弘法离了财也不行。老师教我,就是章嘉大师教我,财从哪里来?财从布施来。我就跟老师说,我说我生活非常清苦,收入微薄,仅仅能够生活,还是过的苦日子,哪有钱布施?老师问我,一毛钱有没有?我说一毛钱可以。一块钱有没有?一块钱还行,勉强,还可以。他就教我,常念布施心,心里头要常常有布施的心,随分随力,遇到缘你就要做。我就开始真干,真的五毛、一块。那个时候上寺庙,上寺庙去找经书,抄经,经本在外头买不到。寺庙有人印经,拿一张纸,大家出一点钱,不拘,多少不拘,一块也行,我们就随喜功德,就从这里开始。还有放生,放生的时候也是拿个单子,大家来凑钱,多少都不拘。我就从这里开始,果然有效,收入年年就增长,往上涨,确实愈施愈多。老师告诉我,不要留财,就是有多少就施多少,愈施愈多,愈多愈施,这是我一生奉行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需要钱,就有人把钱送来。

  我现在是很不喜欢人送钱来,送钱来什么?要替他办事。没有钱的时候我轻松,我不要想这个事情。可是送钱的人很多。我学印光法师,一生钱财只用一桩事,就是印经善书布施,别的我统统不做,不建道场,所以流通经书那就不知道有多少。这六十年,赠送《大藏经》将近一万套。中国的国宝,《四库全书》、《荟要》,这个能救全世界,数量不多。不多,怕失传,如果一个灾难毁掉了,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大量去印,全世界到处都放,这是最安全的,总有地方会留下来。所以人家钱送多了,这是一笔大开销,《四库全书》买了一百套,《荟要》买了两百套,这两部书美金一千万,这很快,马上就打发掉了。这些书,诸位看到了,内蒙你们的道场,开林法师要一套,我送他两套。让各个地方去收藏,将来这个东西不会流失。我们最怕的是东西在灾难当中毁掉,以后没有了,人真可怜。

  《群书治要》,在中国失传一千年,日本人带走了。唐朝末年在中国留学的日本留学生,那个时候还没有印刷术,手写的,手写的本子不多,所以他们带去了,中国再找不到。所以我们在今天历史上,《唐书.艺文志》没有,没有记载,宋元明清都没有。一直到嘉庆登基,嘉庆做皇帝,日本对中国来进贡,就是送礼,里头有这一部书,中国人才知道。但是那个时候是盛世,嘉庆那个时候,中国清朝盛世时间很长,康熙、雍正、乾隆到嘉庆,差不多将近两百年,是清朝最盛的时代,所以对这个书不重视。现在社会乱了,这个书是宝,能救全世界。这个能救全世界,我还是听外国人讲的。第一本的英文本翻出来了,是外国人看到,是个国家领导人,看到非常欢喜,能救全世界。我们的英文本第二本快出来了,应该两个月之后,第二本出来。

  今天世界会搞成这个样子,真正原因在哪里?教育丢掉了,疏忽了。中国老祖宗告诉我们,子不教,人心坏了。父母没有把孩子教好,孩子学坏了,这人心坏了。人要不学,社会就乱了,这个学是讲学圣贤。今天我们把圣贤东西都丢掉了,认为圣贤东西落伍了,跟不上时代,应该完全抛弃掉,都不要了,社会乱了!这古人讲的话。今天中国人不要圣贤,外国人要。外国人现在遇到这么多灾难,科学没办法化解,到中国来找宝、到印度去找宝。中国真有,我们唐太宗的这部书是宝,治国平天下的宝。这部书讲什么?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理论、有智慧、有理念、有方法、有经验,还有实施的效果,都在这部书里头。

  这部书是中国国宝当中的国宝,它从哪里来的?从《四库全书》来的,《四库全书》里头的精华提炼出来的,原文是《四库全书》。等于说《四库全书》里头有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文字,统统把它抄出来,合成一本书,所以它也是会集本。唐太宗那个时候下命令给魏征,等于像现在人所说成立一个小组到《四库》里头去找,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抄出这一部东西,大概五十万字。唐太宗得到了,手不释卷,唐朝能够成为盛世,全靠这部书。所以这部书能救世界,我们要帮助它大量流通,流通到全世界。

  而且还要鼓励,我在外国鼓励外国人学中国文言文,为什么?你们现在看是翻译的,翻译等于说,人家吃东西,吃到嘴里之后吐出来喂你,不是味道。你要会文言文,你原汁原味尝到。现在外国人都知道,中国古人有智慧,有修身、齐家、治国的理念,有方法、有经验、有效果。这个东西是提炼出来的精华,摆在你面前,你看不懂中国文字不行。所以我现在在国外推动,全世界学中国文言文,希望将来中国文言文变成世界文字,为什么?他有能力直接去读《四库全书》。我们用的这些钱,买这么多书,送给全世界著名的大学。这个大学里头有中文系的,有教中文的,我就送给它。没有教中文的课程,送给它没用处;有教中文的课程,我送给它,而且劝他们学文言文。所以汉学有可能会复兴,外国人都学中国文言文了,中国人也得赶紧学,不学怎么?落伍了,比不上外国人。

  后面这一段,我们念念就可以了。「教分半满」,半字教、满字教,「而随缘度脱。故云苦心诲喻,授与经法也。佛复谕曰」,再告诉我们,「如是所闻经法」,这句话很重要,「悉应持思」,持是受持、接受,接受过来之后,要常常去思惟、去体会经中的义理,这个很重要。真正搞懂、搞明白了,那要「奉行」。奉是信奉,行是修行,依教修行。这是自利,真正得佛法的利益。本经有三句重要的开示,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你能够依教修行,你得真实利益。

  下面一段劝我们,我们自己得到好处,不要忘记别人,一定要全世界的人都好,天下就太平。光是我们好,别人不好,不行,我们没好日子过,一定要全世界都好。我这一生确实三宝保佑的,要不然早死了。我现在…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