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九集▪P2

  ..续本文上一页没有电灯,点蜡烛,没有自来水。我在山上做义工,照顾三个法师,朱镜宙一个老居士,老居士那年七十岁。山上安静,每天八百拜对我很有受用,真的叫消业障。教我读书,我在山上半年,读《弥陀经》三种注解,莲池大师的《疏钞》,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蕅益大师的《要解》。他叫我把这三部注解的科判用图表画出来,我做出来了。这个图表一画出来之后,才知道佛家经典的伟大。从科判里面看到章法结构,这是文章,文章做到不能漏一句,漏一句缺了,缺了一块,你不能加一句,加一句画蛇添足,这可以删掉的,做到不增不减。从文章结构看到他思想体系,你就发觉到真实智慧,不这样做出来不知道,一做出来自己发现了。

  所以我从山上下山,到台中亲近李老居士,在李老居士那里我就学习做科判。学习从小部经开始,经文短,不太长,慢慢再做比较大部的。我记得我做过一部《未曾有因缘经》,这部经分量大一些,大概有二、三万字,科判做得很详细,这些年搬家也搬不见了。我们看看清凉大师《华严经》科判,有表解,民国初年这些大德们做的,六百卷《大般若》有科判表解。你从这些东西,对佛的经典,你没有办法不能不佩服,一般的典籍上做不到。所以一定要真正下功夫,一定要亲自动手,很辛苦,很费时间,但是非常有受用。这就是真心,感应是真心,清净心、平等心感应就能现前。

  「佛光普照一切佛国」,不是单独照娑婆世界,「表弥陀普摄十方凡圣」,凡夫是六道凡夫,圣人是从小乘初果到大乘等觉菩萨,统统包括了,这些凡圣「悉令往生」。等觉菩萨往生,我们所看到的,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弥勒,这中国人是熟知的,这些人都在西方极乐世界。「因佛光加持,会中大众,皆见十方佛国」,在佛光当中看到十方诸佛的刹土,就像我们现在用电视一样。「如在一寻」,这是讲距离,就好像距离我们一寻,一寻是八尺,我们现在面对着这个屏幕大概就八尺。说明什么?看得很清楚,这得佛力加持。

  再看后面这一小段,「此界尽照」:

  【以阿弥陀佛殊胜光明。极清净故。于此世界所有黑山。雪山。金刚。铁围。大小诸山。江河。丛林。天人宫殿。一切境界。无不照见。】

  这是说佛光起的作用,我们看注解。「弥陀光明,光中极尊,故云殊胜。所以殊胜者,盖因极清净故」。清净心重要!大乘经上常说,「心净则佛土净」,我们用清净心念佛就能见到净土,用清净心念弥陀就能见到阿弥陀佛。我们要相信,感应之不能现前,是我们的心不清净。远公大师当年在庐山,生前三次见到极乐世界,这说明什么?他清净心得到了。第四次这个境界现前,阿弥陀佛出现了。阿弥陀佛身边还有许多莲社比他早往生的人,在阿弥陀的身边一起来接引他往生。所以他知道往生的时候到了,跟大众告别,他真往生了。

  我们修行,修什么?就是修清净平等觉,这是心,不是修别的。清净平等觉是真心,分三个层次讲,是我们恢复的顺序,首先得清净,清净是阿罗汉;再进一步是平等,平等是菩萨;最后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就是觉,这成佛了。我们不是上上根人,一定要循序渐进,我们今天锁定的目标就是清净,清净,远离一切染污。染污,用现在的话说,凡是对我们身心有影响的都是染污,不善的影响是染污,善的影响也是染污。为什么?善应对的是三善道,恶应对的是三恶道,你出不了六道轮回。染净二边都不住,这叫中道,你才能超越六道轮回。所以,断恶不着断恶的相,修善不着修善的相,心才会清净。心里面还有这些落谢影子,这相宗里说的话,也就是说有这么多印象在阿赖耶识里头,现在人说有这么多印象在脑海里面。这个印象遇缘它就起作用,这个作用就障碍我们清净平等觉。

  这桩事情只有佛搞清楚、搞明白了,教我们远离,不受外头的环境干扰,我们念佛功夫才得力;如果还受外面干扰,我们念佛的功夫被它破坏了。这是要很高很高的警觉。如果这个障碍太多,我们自己要想方法帮助自己,或者是换个环境,或者是继续深入经藏。深入经藏不是说很多经典,就这一部经典。这部经典深入不够,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现在只念了五百遍,不够。念上千遍还受影响,我再念一千遍,你要这样去深入,肯定有好处。为什么?遍数愈多,你熟,熟透了,不定什么个缘一触动,就开悟了,问题真解决了。愈深入就是愈向三昧里面去扎根,这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功夫有浅深,大的区别,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片,这是讲大的。每一个阶段里头都很多层次,理一心里头有三辈九品,事一心里头也有三辈九品,功夫成片还是有三辈九品。

  读经这个方法能帮助我们深入,对知识分子非常有效。喜欢读书,读书的时候不要去想,不要去研究,就是读,从头到尾,字字清楚、分明,没有念漏掉,没有念错,没有念颠倒。这是什么?这是修定,用念经来修定,用听经来修定,听经也可以修定,听经只是耳听,听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没有意思在里头。懂很好,不懂也好,不要去理会它,一直听下去,这就是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开智慧,就豁然大悟。所以问题,你要会。今人跟古人比,难,古时候人生活环境好,古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网路、没有传媒、没有报纸、没有杂志,每天生活接触的大自然。老祖宗的教诲简单而明了,你记得很清楚你真的会做到,它不复杂。现在所谓知识爆炸,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太多、太复杂了,日夜都不间断,把我们整个心思扰乱了。心是阿赖耶,思是末那跟意识,没有以前那么单纯,所以以前人修行容易成就,现在非常困难。

  我们得认识环境,要认识自己,这一点很重要,这一生能不能成就,成败关键就在对自己的认知。走古人的路子,古人是成功的道路。无量劫来,无量无边修行证果的人统统走这条道路,都走得很顺畅,我们不能改变。我们说他的路子是旧的,几千年了,跟不上现在时代,我们要换新的。新的是尝试,结果怎么样不能确定。不如走老路稳当,新路是个冒险的路。旧的道路那么多佛菩萨成就的,对我们有信心。今天新创的这些道路,就是这些方法,把社会搞成这个样子,真正搞到无法收拾。我们提出来回归,回头走老路,没人相信。现在十年了,教了十年,有些人相信了,也有很少数的人回头了。这是什么?想想确实行不通。这不是假的,事实摆在面前。

  我们走老路的人,对于新的这些东西我们远离它。六根远离这些新的东西,我们眼不要看它,耳不要听它,鼻不需要嗅它,身不要去接触它,远一点好,我们过的是清净大自然的生活。我们跟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这些小动物生活在一起,发现这些都有灵性。我们在六和园种菜,这些小虫我们跟它商量,我们菜园放佛号给它听,晚上的时候我们播讲经给它们听,感应不可思议。这个生活很快乐,没有烦恼,不造罪业。读经现在就读一本,别的放下了,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年岁大了,该走了,所以统统放下。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回过头来看这个世间就看得清楚。过去为什么看不清楚?因为有留恋,身在其中,现在跳出来了。古人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在这个局里头你迷惑;我跳出局外,回头来看这一局就清楚了,为什么?没有利害得失。利害得失把我们搞混了,混乱了,看不清楚;没有利害得失,跟我全不相关,我就看得清楚。

  清净心现前,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的极清净心,所以在境界当中,「一切山河境物」都现前了。「例如黑山,又名黑岭,乃山名,见《西域记》及《慈恩传》」,《慈恩传》是法相宗窥基大师的传记,这里头有记载的。「雪山即喜马拉雅山,山顶常年积雪,故名雪山。金刚、铁围皆山名」。「如是一切无不照见」,因为在这个境界里头,佛光里头,时空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就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空间没有了,远近没有了。就真的像我们现在电视画面上现出的境界一样,电视画面播外国的新闻,我们在这个画面上全都见到。阿弥陀佛的境界大,它不是一个地球,娑婆世界,这是此界;娑婆世界之外,极乐世界、诸佛刹土,都能在佛光里头见到,佛光普照。

  下面第二段,比喻。比喻,佛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如日明照」:

  【譬如日出。】

  太阳出来了。

  【明照世间。乃至泥犁。】

  『泥犁』是地狱。

  【溪谷。】

  这是大山,山谷里头。

  【幽冥之处。】

  『幽冥』一般是讲饿鬼道。

  【悉大开辟。皆同一色。】

  这些现在所谓的不同维次的空间,在佛光里面,空间维次没有了、时间没有了,都成一片,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你统统能见到。于是我们能想象得到,空间维次从哪来的?皆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境界。有妄想分别执著就有时空维次,清净平等觉里头没有,所以他看得清楚。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下以日为喻」,以太阳做比喻,「日出暗消」,太阳出来,黑暗没有了,这是因为地球自转而形成的现象。地球二十四小时自转一周,向着太阳这一面的是白天,背着太阳这一面的是夜晚。二十四小时,有一半是对着太阳,有一半是背着太阳,叫一昼夜。太阳一出来,黑暗没有了,你可以能看得很清楚。「无论溪谷等幽冥之处(指深谷极暗之地),及乃至泥犁(即地狱),悉皆开辟明现,故云悉大开辟」。这句就说清楚了,在佛光里头能见到六道,说到地狱,这是六道的最下层,上面饿鬼道、畜生道、罗刹、修罗;也就是说十法界里面,在佛光当中你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都像在面前一样。

  「且一切诸物皆同一色」。这一色什么意思?「准《观经》说,悉皆金色也」。这句话的意思很深,这个金是不是黄金色?我们知道大乘教有个原理,境由心生,真心所现的色,一切皆真;凡夫用妄心,妄心见一切色,一切色皆妄。交光大师在《楞严经》注解里面说得好,他老人家主张,要用…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